癌症治疗,是免疫疗法好还是靶向疗法好?

对比10年前,癌症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之前一经确诊就上化疗药的年代已经过去了,靶向药的问世使得众多癌症患者避免了化疗带来的巨大副作用,又大大延长了生存期限。如今,日益红火的免疫治疗,再次将癌症治疗方式的选择推向了高潮!

很多癌症患者就很疑惑,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到底选择哪个治疗更好呢?

打个简单的比方,一听便了解。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就好像选择出行工具一样,动车和飞机哪个更好?如果想从北京去河北,肯定会选择动车,而不会选择飞机;如果从北京去海南,肯定会选择飞机,不会选择动车,因为路途太远。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不是说哪个更好,只有哪个更合适,这要根据癌症患者的癌种、身体状态、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来决定。

和靶向疗法或化疗相比,免疫疗法有着本质区别。

它不是直接针对癌细胞,而是调动体内能识别肿瘤的免疫细胞,靠它们来杀灭和控制癌症。

我们都知道,放疗、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伤害自身正常的组织,可谓杀敌八百 ,自损一千。且经过放化疗后,很多患者到后期的免疫细胞状态已经很差。

而靶向药物目前的问题是很多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产生耐药性后就无效,免疫治疗与之不同。

免疫治疗有个特点,就是拖尾效应,也就是说起效后患者可以长期存活,把癌症变成慢性病

患者甚至不需要终身使用药物,很多患者用一段时间后,即使停药也不会复发,这点和靶向药物截然不同。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免疫系统还有另一个特点:记忆能力。

在清除癌细胞的同时,一部分免疫细胞会对这些坏家伙产生记忆,这对杀灭残余癌细胞,防止复发,实现长期生存和提高存质量非常重要。

癌症治疗,是免疫疗法好还是靶向疗法好?

想要了解免疫细胞,我们先来系统了解一下“免疫”这个概念。

“免疫”一词,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医书《免疫类方》里就已提及。这个词在当时是指“免除疫疠”,也就是防治传染病的意思。20世纪 60 年代后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新技术革命改变着人类生活与思维方式。随着免疫学的发展,我们已经明确:免疫其实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清除入侵的病菌病毒等抗原物质,以及自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所以,免疫系统功能的强弱直接关乎人类的健康。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所有这些共同组成人体三道防线,发挥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共同抵御和清除病原物质。


癌症治疗,是免疫疗法好还是靶向疗法好?

免疫细胞在其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巨噬细胞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自然杀伤细胞反应迅速,在发生感染数小时之内即可固有杀伤作用。而在特异性免疫中,淋巴细胞至关重要: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病原微生物;而DC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专一将抗原微生物或靶细胞特异性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产生效用细胞,通过细胞免疫杀伤感染细胞、异常细胞。

免疫系统是如何抵抗病毒的?

如果没有免疫系统,我们就会暴露在数十亿的细菌、病毒和毒素之中,就连季节性感冒或被蚊子叮咬都可能致命。

癌症治疗,是免疫疗法好还是靶向疗法好?

当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都是怎么和它战斗的呢?

癌症治疗,是免疫疗法好还是靶向疗法好?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的皮肤黏膜发现有病毒入侵时,致密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可以直接阻挡病毒的入侵。皮肤黏膜分泌物如唾液、胃酸、眼泪等,含有很多的杀菌、抑菌的物质,再加上皮肤黏膜上还有一些正常的菌群,都可以阻挡或杀死入侵的病毒。

当我们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或皮肤有伤口等情况下,病毒就有可能突破我们的第一道防线,进入我们体内。

这时,我们的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

我们身体中有上百万个巡逻兵,比如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他们来自我们的胸腺和骨髓,他们在血管和淋巴管中巡逻。

淋巴系统像管道一样分布在我们身体每个部位,可以帮助我们清楚体内的毒素和废物。

吞噬细胞在血液循环中,遇到任何外来的细胞都会一口“吞掉”,并通过巨噬细胞内的酶蛋白将病原体消灭。

不仅如此,吞噬细胞在吞入病毒后,还能够识别吞入病毒的抗原(病毒表面的一些蛋白),然后将这个信息传送给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作用范围很广,但是精度和杀伤力不够高。

T淋巴细胞可以精确命中目标,但是个脸盲,需要吞噬细胞帮忙辨认目标。淋巴细胞中又分工为 T 细胞和 B 细胞。

当吞噬细胞传送了病毒的抗原信息后,T细胞就开始在身体里搜索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且快速的杀死它们,最终与病毒同归于尽。

与此同时,B 细胞开始根据抗原信息制作特殊的蛋白质武器——抗体。

B 细胞可以产生上百万个抗体,它们在全身各处限制病毒的侵染和移动,与病毒结合,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消化掉,直到机体最后战胜病毒。

癌症治疗,是免疫疗法好还是靶向疗法好?

第三道防线

T 细胞和 B 细胞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记住”这些入侵病毒,当他们再次入侵时,就会快速产生抗体进行应对,人体再次感染。例如感染过水痘的患者终身可以避免再次感染水痘(终身免疫),疫苗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挥保护作用的。

但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病毒感染后都会获得终身免疫,比如感染流感后只能获得一个月到数个月的免疫力,之后抗体浓度会逐渐下降,还可能导致再次感染。

除此之外,在免疫系统工作的同时,往往会出现我们常见的症状——发热。

这种症状是为了协助免疫系统的工作,因为病毒往往对温度比较敏感,较高的体温会使病毒难以繁殖和传播。

因此,并不是出现发热就需要治疗,只有体温过高会导致其他危害时才需要降温处理。

了解了免疫细胞,那我们了解下癌细胞

理论上每个人的体内,确实都有“癌细胞”的存在。

每天进行的新陈代谢中,生长出100多亿个新细胞的同时,也会长出1-20个“癌细胞”。

因为在机体每时每刻更新过程中,DNA复制难免“出错”,导致基因突变,变异的细胞中一部分就会变成前癌细胞。

别激动!

人体细胞偶尔出个错也是正常的,因为人体有上亿个细胞,细胞基数这么大,在分裂和繁殖的过程中,总归会有出错的机会。

为什么不是人人都患癌?

由于我们体内免疫系统的存在,可以产生强大的抗癌效果,所以,尽管每个人体内都有前癌细胞产生,但发展成恶性肿瘤的人是极少数。

这些错误细胞是会被修复、纠正,或者被消灭掉。比如:

如果体内的癌细胞,在10的5次方以下,一般可以通过人体的免疫功能压制住。所以少量的错误细胞,是不太可能演变成癌症的。

癌症治疗,是免疫疗法好还是靶向疗法好?

但是,如果体内癌细胞数量大于10的6次方,人体的免疫功能就可能压制不住它了。如果是到10的12次方,人就已经病入膏肓了。

而生活中的一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免疫,甚至成为助长“癌细胞”气焰的帮凶!

所以癌细胞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无限增殖,而且它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免疫抑制的微环境,攻击性免疫细胞在这个环境中被各种机制抑制了免疫反应而毫无作为。更甚之,一些免疫细胞也和癌细胞同流合污,帮助形成新的血管、掠夺资源以及促进癌细胞转移到其他器官开辟新领地。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细胞突变,免疫细胞识别突变的细胞,变异细胞被控制和消灭。体内细胞突变有各种原因,一部分因为遗传了突变基因,另一部分因为环境中的致癌物质,比如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甚至是慢性炎症。

第二阶段,部分突变细胞逃脱了被消灭的命运,从而进入了和免疫系统顽强对抗的胶着时期。在大部分个体中,这个阶段会占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些还可能是终身性的。在这一阶段中,肿瘤虽然没有被彻底消灭,但是它的生长是被免疫系统控制着。只是战役没有第一阶段那么轻松,只要免疫系统的控制一旦弱了就会大量增殖。

第三个阶段,肿瘤细胞通过新的突变和微环境的改变,成功逃离免疫系统的控制。肿瘤细胞自身也会有新的突变,通过自然选择,其中对肿瘤细胞有利的突变(比如,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监控的突变)被保留下来。同时,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改变周围的环境,使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能正常发挥功能。


癌症治疗,是免疫疗法好还是靶向疗法好?


所以癌症免疫疗法是针对免疫细胞的,解除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等,让免疫细胞来攻击癌细胞,还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免疫疗法就是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可是,肿瘤免疫的过程非常复杂,人们发现免疫治疗容易受到各种机制的影响,TMB负荷不高的患者,往往没有办法从免疫疗法中很好的获益。

但一项重大发现,打破了免疫疗法对于某类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僵局。研究者们了解到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对抗肿瘤免疫逃逸机制,重建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

因此,将化疗药物联合后续的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免疫应答。还发现局部放疗不仅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能够让被放射线杀死的肿瘤细胞起到“原位抗肿瘤疫苗”的作用。也就是说免疫疗法联合化疗、放疗都能提高疗效!

于是研究者们将更多更优化的免疫治疗方案推上肿瘤治疗大舞台;目前,免疫联合治疗策略有免疫疗法联合靶向药物、化疗、放疗等。

现在就讲解到这里,有需要了解【免疫疗法】或者肿瘤的知识,可以点击文末【了解更多】,谢谢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