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只是暫時使用的名稱,並不是最後定名

導讀:冠狀病毒(coronavirus)是一個病毒大家族,其中包括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以及曾經造成重大疫情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冠狀病毒。現在使用的這個“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只是個暫時用的名稱,並非該病毒的學名。之所以推出這篇文章,是因為這些知識點太重要了。

新型冠狀病毒,只是暫時使用的名稱,並不是最後定名

源自|中國日報

【冠狀病毒(Coronavirinae)是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中冠狀病毒亞科(Coronavirinae)的一種病毒,屬於類病毒目(Nidovirales)。冠狀病毒是一種包膜病毒,具有陽性單鏈RNA基因組和螺旋對稱的核衣殼。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大小大約在26到32個鹼基之間,是RNA病毒中最大的。

“冠狀病毒”這個名字來源於拉丁語電暈,意思是皇冠或光環,和指的特徵出現的病毒粒子(病毒的感染性形式)電子顯微鏡(E.M.)邊緣的大,球形表面投影圖像創建一個讓人聯想到皇家皇冠或者日冕。這種形態是由病毒突刺形成的,突刺是病毒表面的蛋白質,決定了宿主的趨向性。

構成所有冠狀病毒整體結構的蛋白質是刺突(S),包膜(E),膜(M)和核衣殼(N)。在SARS冠狀病毒的特殊情況下,S上定義的受體結合結構域介導病毒與其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一些冠狀病毒(特別是BetaCoronavirus亞組的成員)也有一個較短的穗狀蛋白,稱為血凝素酯酶(HE)。

冠狀病毒最早是在1960年代從普通感冒患者的鼻腔中發現的。這些病毒隨後被命名為人冠狀病毒229E和人冠狀病毒OC43。該家族的另外兩個成員已被鑑定(2004年的HCoV NL63和2005 年的HKU1),他們參與了更嚴重的呼吸道感染。】

這次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使用的臨時名稱,英文叫“2019-nCoV”:

► 2019指代病毒被發現的年份;

►後面的nCoV只是“新型冠狀病毒”英文翻譯new/novel coronavirus的縮寫,並不能具體描述這種病毒的特徵。

所以這次的病毒中文名暫時冠以“新型”二字,就是因為還沒有正式名稱,又要和其它冠狀病毒加以區分。

但是這“新型”不能就這麼湊合著永遠用下去吧,萬一以後又有了別的冠狀病毒出現呢?叫它啥型?“新新型”?

疫情來勢洶洶,全球的科學家們不僅在加速攻克病毒,同時負責給它命名的科學工作者也是慎之又慎,再三斟酌。

給病毒正式命名的緊急任務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承擔。

據報道,該團隊在兩週前就開始討論病毒的正式命名事宜,之後花了整整兩天才決定出一個最終選項。

那為什麼給病毒起名講究這麼多?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高級學者、助理教授克麗絲特爾·沃森表示雖然當下焦點都放在了公共衛生應對上,不過病毒命名工作也值得優先處理。

“給新病毒的命名通常都會滯後許多,而且到目前為止,焦點都放在公共衛生應對上,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病毒命名工作應該優先處理,是有原因的。”

她給出了幾點原因:

“目前的病毒名稱用起來並不方便,而媒體和公眾都在使用病毒的別名。”

“沒有正式名稱的危險在於,人們開始使用諸如‘中國病毒’等表述,這會導致人們對部分特定人群產生強烈抵制。”

她說,非官方的名稱很容易在社交媒體上迅速流行起來,這很難撤回。

其實,給病毒起名不慎,早已有前車之鑑。

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曾另被稱作“豬流感”,結果導致埃及屠宰了境內全部的豬。但其實這種流感病毒是由人傳播,而不是豬傳播。

正式名稱不合適也可能引發各種潛在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就曾在2015年批評過“中東呼吸綜合徵” (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這一名稱。

命名中含有地區信息,這就可能招致不必要的地域歧視。畢竟病毒只是在這一地區偶然發現的,沒人能夠證明世界上其他地方就不存在該病毒。

“我們注意到某些疾病的名稱煽動起了對特定宗教或是族裔成員的抵制,對旅行、商業和貿易造成不正當的障礙,並且引發了對食用動物不必要的屠殺。”

2015年,世衛組織發佈了命名新型人類傳染病的指導原則,要求新病毒的名稱中不能包含以下信息:

◆ 地理位置

geographical locations

◆ 人名

people's names

◆ 動物或食物的名字

the name of an animal or a kind of food

◆ 對特定文化或行業的引用

references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industry

並且名稱還要短小精悍,描述到位,例如SARS。

負責給此次新病毒命名的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已經將正式名稱提交給一家科學期刊,有望在幾天之內公佈。

機構成員表示,正確的命名一方面可以幫助公眾正確理解認識這種病毒,同時也可以節省科學家們的時間和精力,減少他們的困惑,從而專心應對病毒。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沒有人能夠在這場疫情中置身事外,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也堅決不應該被稱為“武漢病毒”,更不能是“中國病毒”。

相反,是中國、是武漢戰鬥在防疫一線,併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犧牲。

期待即將出爐的正式名稱能夠推動世界各國的合作,與病毒賽跑,戰勝疫情。人類,加油!

————

後記:冠狀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動物和鳥類的上呼吸道和胃腸道。當前有七種已知的冠狀病毒感染人類。現在人類掌握的是,冠狀病毒主要在冬季和初春季節引起人類感冒,並帶有主要症狀有,發燒,喉嚨腫脹的腺樣體等。冠狀病毒可引起肺炎,直接病毒性肺炎或繼發性細菌性肺炎,以及支氣管炎,直接病毒性支氣管炎或繼發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備受矚目的人類冠狀病毒在2003年發現,SARS冠狀病毒引起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具有獨特的發病機制,因為它導致兩個上和下呼吸道感染,當然,這次武漢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與之有相似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