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丨元宵節:重拾生活氣息 共待萬家團圓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歲歲年年,今又元宵。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在這個節日裡,除了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之外,亦有無數文人墨客不吝文采留下許多充滿詩意的詩詞。這些詩詞,或觸發思念的共鳴,或蘊含相似的溫暖,還有那些數不盡的內心眷戀。這些隱藏在古詩詞中的絕美意象,驚豔了時光,也驚歎了心靈。

网络中国节丨元宵节:重拾生活气息 共待万家团圆

今天,讓我們一起於詩詞中游走,感受詩意裡的元宵佳節。

北宋歐陽修詞中寫道:“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短短几十字,製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讓人不得不感慨中國傳統詩詞的魅力。

“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一首《十五夜觀燈》,將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寫得別具一格,把人帶入陶醉的仙境。

詩人蘇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一詩中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詩中描寫長安城元宵之夜明燈錯落、人潮湧動,深更時分大家仍不願離去的情景。仔細讀來,不由的會有一種身臨大唐都城,夢遊人潮燈海的美妙感覺。

网络中国节丨元宵节:重拾生活气息 共待万家团圆

元宵夜,燈火間。“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南宋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這句詞膾炙人口。其實,在古代,元宵節也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節日。元宵燈會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機會,也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好時機。

宋代無名氏《鷓鴣天·上元》詞雲:“日暮迎祥對御回,宮花載路錦成堆。天津橋畔鞭聲過,宣德樓前扇影開。奏舜樂,進堯杯,傳宣車馬上天街。君王喜與民同樂,八面三呼震地來。”詞中描寫的是宋徽宗時首都汴梁逢元宵節車水馬龍的盛況,皇帝與民同樂,大官小吏前呼後擁,老百姓蜂擁而至,人人頭上都戴著各式各樣的花,一路看去,奼紫嫣紅,光彩耀目,恍若花海。

网络中国节丨元宵节:重拾生活气息 共待万家团圆

北京日報記者潘之望攝。

玩世不恭又才華橫溢的六如居士唐伯虎,也曾寫過一首意境優美的作品《元宵》。“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他筆下的元宵節,不止意境優美,而且熱鬧感人。燈月交輝,笙歌遍地,連村女也穿紅戴綠出遊,其情景甚為壯觀動人。

詩詞的美妙,在於它承載了豐富的時代與生活氣息。詩詞的浪漫,在於它鐫刻了人間體驗和風俗變遷。於是,它可以穿越時間的長河,讓我們重拾文化的記憶。不管時間和空間如何變換,元宵節依然是我們割捨不掉的精神符號,人們仍然習慣在節日中團團圓圓。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今年元夜時,唯有月依舊。”在這個本應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有太多人因為不速之客“新冠肺炎疫情”的造訪而不能如願。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大家團聚的節奏,驚擾了我們回家的腳步。此刻,元宵佳節,讓我們一起,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戰士們”道一句:珍重,平安!對所有的家人同胞道一聲:節日快樂!

抗擊疫情已進入大決戰階段,我們期待疫情早日退散,家人儘快團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