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鸡肉真香,为什么现在感觉吃不出鸡肉的香味?

唐朝李总


谢谢提问:

我是五十年代的老年人,是从艰苦生活中走过来的人,对那时候的生活,仍还历历在目。那时候人人都穷,吃肉,仅仅逢年过节才吃上肉,才感受到肉的味道香。

那时候喂个猪,养只鸡那像现在的条件。那时候鸡,猪吃么,吃的是糠,少加点,玉米,地干就不错了。有的还喂不起,后来国家为了鼓励养猪户多养猪,多积肥,施行了斤猪斤粮的补助,那时候有80%的户养猪。那时我们生产队,还是全县最先进的大队。有饲养院,养牛养猪。有油房,鱼塘,逢年过节生产队还杀猪,分油,分鱼。

那时候条件不好,没有这饲料,那饲料的,最好加点豆饼。一年才长200斤左右,怎么长的生长周期,喂出来禽畜,那能不好吃呢?现在再按从前的养法,恐怕30块钱一斤肉也亐本,况且也没人养了,甚至有也未必能买上高价了。

从古至今有句俗话说“吃饱了蜜都不甜”。这句话是实话,但对比到现在的生中,人不知足是真实的,但对于过去的肉类,粮食来讲,就不为实际,就拿粮食来讲:现在粮食有没有先前的好吃?别说加添加剂,就是不加也比从前的粮食差的多。为什么春季的粮食就比夏季好呢?因为它生长期长。吸收的营养丰富,光照时间长,所以品质就好。现在以化肥为主,就像用配合饲料养鸡,养猪一样,产量上去了,品质下来了,这不是同样的道理吗?

所以,现在不愿人说食品不如以前好吃是事实情况,但是,再按以前的水平,人还得倒退三十多年前的时代。现在不管怎样,还得继续发展,决不能后退。人们不能老是光回头向后看,应该看到当前的社会发展,不能因为过去的肉不香而回顾过去,肉香填不饱肚子,挨饿受穷是现实,应想着过去艰苦生活。知足现在的生活条件。民富国强,这才是实际道理。





老年之光


八十年代的鸡肉真香,为什么现在吃不出鸡肉的香味?这个问题提的好,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还不富裕,不光是吃鸡肉觉得香,猪肉,狗肉,家里养的兔,吃哪一样都香。那时候的家禽、家畜吃什么?鸡鸭鹅都是自己出去觅食,在柴火垛下面用爪子挠食,吃的都是活虫,饲料有吗?麦麸,麦糠可是最佳零食。家里喂养的猪都是吃野菜,花生秧,树叶,刷锅水上面撒一把麦麸,那猪就呱嗒呱嗒吃个水饱,那肉怎么都不见长,春天抱个猪娃,春节才能吃上肉,长一年啊!那肉会不香吗?

以前家里喂养的鸡,早上出门到树林里,土岗上觅食,晚上回到鸡窝里,有的干脆卧到树上,有的鸡成天在外面溜达,虽然吃的不好,一身腱子肉呀!运动量大,没事还时不时掐个架,斗得头破血流才罢休,个个都是运动健将。现在的鸡都是温室里长大的不说,吃的呢?纯正的饲料,多少天多少天出栏,光长肉,连个毛都不长,个个只知道吃,吃的挪不动步,一身都是肉,这肉能好吃吗?能有肉味吗?能比过去散养的好吃才怪。

有的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什么都吃的多了,吃什么都不觉得香了,对呀,一点不错,我们吃什么香?差不多的家禽家畜能像过去一样长大吗?日常生活中吃的蔬菜都不是季节蔬菜,能好吃吗?现在生活快节奏,如果都按过去按部就班,这么多的人什么都被吃光了。一只鸡长七八个月,想吃肉都难了,供应不上了。过去炖鸡,葱姜酱油味精小茴香,其他调料基本上没有了。现在老抽生抽味极鲜蚝油等等一股脑加进去,吃的都是调料。

我属于60后,小的时候撩个麦穗揉揉都觉得香,上初中的时候在城河里打一小桶水,把从地里偷偷摘的黄豆,玉米放桶里煮熟,吃起来比肉都香,那时候真是能填饱肚子就行。印象最深的是吃鸡杂,鸡爪,鸡肝,鸡心,鸡胗,鸡血一毛钱一套,买一块钱的都是一大碗,再加一点鸡汤端回家吃,真是莫大的享受。小时候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那就是买一只烧鸡自己一个人吃完,想想,现如今,那个想吃一个大烧鸡,尝尝味就够了。

不管肉是怎么长的,不管这肉比不比过去香,如果把人饿三天什么都不让吃,估计弄一盘鸡块也会不停地吃,也会说香,但这香也不是以前的鸡香。

八十年代的鸡肉香,多种因素造成的,时代不同,养出来的鸡吃的饲料也不相同,过去的只能慢慢品味了。

大家好:我是小惠的生活头条号优质美食领域创作者,喜爱美食制作,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说的不好,敬请大家谅解补充,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您的每一次转发分享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谢谢!


小惠的生活


六十年代时期,正好是非常时期,我们家是专做“薰鸡跳肉”的生意!那时候一只老的母鸡,和老的公鸡,没有三到四个小时是绝对烀不熟的!那个时候全都是用煤和劈柴烧水做饭,跟现在的煤气完全不同。

那时候养一只鸡,最快也要七八个月的时间才长大,我们家每天去郊区收鸡和兔子,真怕收到人家养的老鸡老兔,直接影响一天的生意!并且谁也不会买一只老鸡回家吃,真的烀不烂!有时候真的烀不熟了,只好自己家人吃。

现在的肉食品,属实不能跟过去比了!那个时候虽然说买一只鸡兔”很便宜,但是无条件的人家很多!但那时候养的鸡兔全是菜和草料,还有很少的米糠来喂养,怎么能跟现在的饲养的一切鸡禽,和猪牛对比!现在的鸡禽成长多快,在说了喂养的全都是饲料,永远都比过去生长的快!过去在农村养一头肥猪,需要两年的时间,最快最好的也得需要一年多!现在的肉食,比不了那时候的肉香啊,过去的时光,不能跟现在比了!一去不复返了。



锐钧


2个情况,1现代口味高了,2速成鸡真不太好吃,不过我家鸡鹅鸭都是亲家母自养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东台市溱东正高桥村,志刚村去农家买,那边宅地面积大,家家门口有条河,高速姜堰北下,我可不做广告,因为我亲家养的不卖,那些鸡鹅鸭扳油是黄色!


溱湖早茶


八十年代吃鸡想必您也是前辈了,那个年代我才几岁,小的时候家里在农村,每家都养鸡。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后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可以说是各负其责。

说到好吃在东北可叫硬菜,咣咣地!不过在那个年代一般家庭是不会轻易杀鸡吃的,除非来了贵客,或者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这道硬菜,小笨鸡炖蘑菇。

以前养鸡喂野菜粮食,小鸡自己抓虫吃,白天散养到处溜达,到了晚上自己进鸡窝睡觉,自由自在的!(它的肉能不好吃么!)

再说现在散养的少了,还有谁会给鸡喂野菜吃,还有粮食,以前的粮食都是有机肥料,没有化肥农药。现在农村80%都是喂食料了,喂粮食成本太高,所以现在的鸡没有了以前的味道。

别说还真回味了一下,以前的小鸡是真香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调味料,就是普通老百姓生活调味品,关键就是鸡,只要做熟就好吃!

可惜是再想吃不好找喽!八十年代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








祥麟睿鳳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家住的是平房。一排房间,一排厨房,之间隔着一大通道。我妈在这通道上,我家门前,种了一棵苦楝树。挨着厨房搭了一鸡笼,鸡笼上置着一鸡窝,给母鸡下蛋用。

正上小学的我,每天的家务就是喂鸡,这也是我最喜欢做的事。那时还没听说饲料一词,我们家都是拿些米糠,放点水和一点剩饭,稍微拌匀,就算鸡粮了。我们是从小大点的鸡开始养的,因为小鸡仔抵抗力差,很难成活。鸡是放养,除了正餐之外,也有零食。记得我家的鸡最喜欢吃芹菜叶子,说来都没人信,难怪我现在也爱吃,又有营养又香啊!

那时候这样养鸡要小一年才能吃的,家家户户如此。每当哪家煲鸡汤时,整排房子10户人家都能闻到流口水。最漂亮的是汤面上飘着半层黄油,被微沸的汤水泡挤到锅边。那时候长身体,见荤又少,无鸡不成宴的鸡啊!能吃着不香吗?

80年代后,家里住楼房了,不再养鸡。现在也不记得那时的鸡肉有什么特别,只知道后来有饲料鸡一说。到90年代成家后,自己煲鸡汤多了,才买各种鸡来寻味,寻找记忆中的香味。很遗憾,再也找不回来了,就连汤面上那层黄油都难见着。

近年,朋友圈里看到有一百多块钱一只的土鸡,同学说很香,可惜我没有口福尝尝。这里的走地鸡有三种:40天,60天和90天出笼的,养三个月和小一年能比吗?

可见,现在的鸡成熟期太早,鸡粮也不一样,味道自然不同。或许相同条件养出来的鸡也难有当年的香味,毕竟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人的味蕾也会有所改变吧!



妮呢128


这个很好解释,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吃一个一块钱的鸭脖,一块钱那时候也是很多的,就一毛一毛的攒,等有一块钱了赶紧去小卖部买一个。吃得时候更有仪式感,一定在两个地方,房顶或者我房间里,并且吃得时候最好是晚上,这样才有感觉,因为四周非常安静,可以听见自己吧唧嘴的声音。吃完一节,一定要含一会,细细的品,然后猛的吐到远处,一个鸭脖能吃半个小时,特别过瘾。

现在已经十几年没吃过,也不觉得有那么好吃了。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1,那时候家里穷,肉很少吃,物以稀为贵嘛,现在呢几乎顿顿有肉,也不会十分稀罕肉了。

2,现在可以接触到很多种类,像大龙虾、大闸蟹、各种鱼这些水产,也包括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太多了,有体验不完的新奇感,还会去翻那只鸡的牌子吗,哈哈。

3,这个年代的观念的是瘦的才好看,因此在自己的下意识会克制一些,不仅鸡肉,其他肉类也会尽量少吃一点。


苗大冬


现在的鸡肉吃起来没有什么感觉,不香,肉很烂,没有嚼劲。

记得小时候家里喂养的土鸡,等到收完秋庄稼后,农闲了,妈妈都会逮一只鸡,来给我们改善一下生活。

我们会提前好几天都很期待,上午去学校上学时,也在想着家里中午要吃的炖鸡。等到中午回家时,走到屋后头就闻到香味了,赶紧跑回家。

那时,母亲给我们一人盛一碗鸡肉,再拿一个馒头,端走就赶紧去吃了。

瘦肉不柴,有嚼劲,很香,鸡皮那地方,吃起来也不会很腻的。

要说那时的鸡肉香,是因为土鸡都是散养的,而且喂养的时间很长,一般都得小一年的时间。

土鸡都是没有不喂养什么饲料的,都是玉米、小麦、麸子还有榨油用过的油饼,它们都是自己出去找东西吃,什么虫子、蚯蚓,经常几只鸡一起去柴火垛那里扒来扒去。

现在的鸡都是快速用饲料喂养出来的,最快三个月就可以出栏了,那样的鸡能会有什么味道。

真的非常怀念老家的土鸡,吃起来真香。


耕云社


八十年代是散养的鸡,春天买小鸡,长到腊月才开蛋,现在养的鸡,从小吃鸡饲料,吃抗生素,4月开蛋。现在不光鸡肉不好吃,鸡蛋也不好吃…我们家在猪圈养着6只鸡,是2016年买的小鸡,下的得,蒸鸡蛋羹,金黄金黄的,特好吃,前几天侄女生孩子,我给宰了两只放锅里炖,那香味,馋死人!


老板72349016


做为一个70后,小时候吃鸡是最期待的一件事,而且做为家中的老小,每次杀鸡的鸡腿和鸡胗都是归我所有。

不过小时候吃上一次鸡肉,可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基本都要等到过年期间,或者家里来了重要客人的时候,才会选择杀鸡吃。

一般70后都应该记得,那时候城里几乎家家都有鸡窝,基本剁鸡食、喂鸡都是家里孩子的事。平常都为了吃鸡蛋而养的,这几只鸡里一般会养一只大公鸡,就为了过年的时候食用。那时候只要谁家炖鸡吃,满楼道都能闻到鸡肉的香味,现在好像这种香味即使是农家土鸡,也没有当年那个味道了!



八十年代鸡肉真香,为什么现在吃不出鸡肉的香味

  1. 鸡的品种变了:记得以前家里养的鸡,基本都是土办法老母鸡“抱窝”孵出来的,而且品种跟现在的肉鸡好像不一样。那才是真正的土鸡。
  2. 鸡的生长时间变了:现在市场上买的鸡不说,就是所谓的农家土鸡,基本都是买的一斤以上的鸡苗养大的。本身胎里味就差了!而且一般农家养鸡卖的话,基本不超过三个月。因为公鸡长到一定斤数,基本就光吃食、不长肉了!以前一只鸡至少养一年,现在三、四个月是最好的,这个没有可比性了!


  3. 吃鸡的心情也变了:以前过年的时候才能捞到吃鸡,而且平时吃肉都很少。就是一块大肥肉,也能把它嚼出水来才下咽。现在吃肉应该是稀松平常的事,因为不稀奇了,自然感觉味道不香了!
  4. 鸡的饲料变了:以前喂鸡基本就是青菜和玉米面,还会让鸡自己去觅食。现在笼子里养的鸡,基本就是饲料和激素喂大的,这个没有可比性。即使是农村的所谓散养鸡,基本也吃不到虫子🐛了!因为我去农村发现,小时候随处看见的蚂蚱这些,现在因为除草剂的功劳,全都绝种了!那么农村的养的鸡,除了比养殖场的时间长点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了!


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八十年代的鸡肉真香,现在怎么也吃不出鸡肉的香味了!不过现在鸡肉还是比较便宜的荤菜,这个不像八十年代,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次,现在是“想吃就吃”可能吃鸡的心情也变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