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腸癌當成痔瘡,如何識別腸癌,你怎麼看?

小魚大魚看世界


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我們的生命健康,而痔瘡是良性病變,極少出現惡性病變,但由於腸癌早期缺乏特異性表現,易被誤診或忽略,進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造成嚴重的後果。

腸癌主要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兩大類,腸癌常見的表現主要原有大便習慣和性狀的改變,如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或減少,出現便血、血便、黏液膿血便、大便變細、大便不成型等。其他如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隨著病情進展後期可出現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

痔瘡主要有內痔、外痔、混合痔,其可出現便血,但不同於腸癌,痔瘡的便血常在便後出現,覆蓋在大便表面,而腸癌便血多與大便混合在一起。同時,痔瘡可有痔核脫出,肛診也可捫及柔軟肉團,但直腸癌肛診肉團常常質地較硬,並指診後見指套帶血。

希望大家正確認識,切勿偏聽偏信,鑑別腸癌與痔瘡的最佳方法是應正規就醫,可完善腸鏡檢查進一步明確,以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改善預後,提高生活質量。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銀杏葉的守望


早幾天我就遇到這麼一個患者,說是痔瘡出血來的,在院外治療好長一段時間效果不佳。然而入院常規做了直腸指檢,我卻摸到了不同尋常的東西,估計是直腸癌。後來花了3天時間檢查,基本上已經明確是直腸癌了,就等著病理檢查結果明確。但是這個病人脾氣比較暴躁,很不耐煩,怪我們拖延病情,把小病搞成大病……對於這樣不信任的病人,依從性差,如果勸說無效,我不會強留,免得落人口舌。後來依他意思,給他簽字走人了……

直腸癌和痔瘡,在症狀上有一定的相似點,如便後出血、腫物突出等,鑑別上需要一定的技巧。

如何識別直腸癌和痔瘡?

①體格檢查:做肛門指檢,直腸癌可以觸摸到硬質的腫塊,用力觸摸會引起腫瘤表面出血;痔瘡為軟性痔塊,邊界清晰,可以推動。

②症狀:直腸癌早期症狀可有肛門墜脹感、排便不盡感、便中帶血、解粘液便、下腹脹痛、大便變細等;痔瘡一般表現為便後出血、滴血、肛門瘙癢感、痔塊凸出肛門外等。

③實驗室檢查:直腸癌患者查腫瘤標誌物,大部分會出現腫瘤標誌物升高,有一定的貧血表現;痔瘡患者無明顯改變。

④影像學檢查:直腸超聲內鏡、下腹部CT或MR等都可以看到直腸腫瘤佔位;痔瘡檢查無明顯特殊性。

⑤內鏡檢查:腸癌患者首選腸鏡檢查,可以直觀看到腫瘤的大小,有無腸腔狹窄等,還可以在內鏡下夾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肛門鏡檢查可以看到明確的痔塊,表面光滑,邊界清晰。

哪一類患者是腸癌的高危人群?

結直腸癌早期症狀多不明顯,容易被忽視。如果40歲以上患者有以下危險因素,則需要做腸鏡檢查。

①結直腸癌有家族遺傳性,如果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需要提高警惕。

②有癌症病史或腸腺瘤、腸息肉病史。

③大便常規檢查隱血陽性或有便血、解粘液便病史者。

④體檢腫瘤標誌物升高患者,特別是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升高者。

⑤有不明原因腹痛的患者,且腹痛定位不明確。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直腸癌和痔瘡從症狀上看是有區別的,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初步判斷:

雖說直腸癌出現便血等症狀跟痔瘡有些相似,但只要用心觀察,這兩種病症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專家提醒,出現便血的患者可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辨病:便血顏色:痔瘡造成的便血顏色鮮紅,便紙粘血,或排便時(便前、便時、便後)滴血、噴血;因腸道腫瘤出血主要是大便摩擦所致,所以多數粘在大便表面,或混在大便裡,血色暗紅,並含有黏液,呈黏液狀血便,有時僅為大便表面粘血跡,但便血的現象並不一定每次都發生。大便形狀:痔瘡患者一般不會有大變化;腸癌患者常出現排稀爛便,大便變細或有溝槽痕跡的情況也較多見。排便習慣:痔瘡患者一般排便習慣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腸癌患者大便次數明顯增多,而且時間拉長,實際上是由於腸道受腫瘤脫落物的刺激,令患者老有便意感,老覺得未排盡所致。

雖說可以初步判斷,但保險起見還是去醫院檢查,讓醫生做準確判斷以免延誤直腸癌治療時機耽誤健康大事。日常預防直腸癌的的保健方法:
1、限制肉類攝取。通常食用脂肪含量高的人體重比較高,患癌幾率比一般人要高。因此,應儘量選擇低脂的食物,尤其要限制動物性脂肪。

2、積極運動。多運動總是對於健康有好處,但對於腸癌的預防適量運動可是有著直接影響的。通過運動來平衡日常飲食攝入,同時可以幫助腸道進行蠕動,有利於排洩物通過腸道,降低了有害物質在腸道中的積累,直接降低了各種腸癌的發病幾率。

3、每天喝杯松傘菌粉。松傘菌粉含有β -D- 葡聚糖,這種奇特的抗腫瘤活性物質,可直接提升吞噬細胞、巨噬細胞及自然免疫細胞的活性,可以預防直腸癌、食道癌、肝癌、肺癌等癌症。


奮鬥菇涼51097611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痔瘡和直腸癌確實很容易混淆,因為直腸癌和痔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便血,很多人一直以為便血是痔瘡發作,不去醫院看病,導致延誤診斷。實際上痔瘡和直腸癌有以下區別:

(1)便血的性質不一樣

直腸癌和痔瘡一般都是鮮血便,但是痔瘡的便血,一般與大便不混合,常常表現為大便後滴血或者擦手紙上面有血。而直腸癌或者是乙狀結腸癌,便血的時候,血液可以與大便混合,常伴有粘液或者膿液,粘液膿血便。

(2)伴隨的症狀不一樣

直腸癌常見於中老年人,一般伴隨為腹痛、排便習慣改變,例如出現腹瀉、便秘,或者腹瀉與便秘相交替,還可能出現排便困難,肛門停止排氣排便,腸梗阻的症狀,直腸癌還可以出現體重下降,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

痔瘡常見於年輕人,常常是由於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喝酒,便秘等誘發便血。痔瘡的患者,在排便或者用力的時候,有時候可以看見內痔的從直腸脫出,有些嚴重的患者,脫出後需要用手才能塞回去,或者塞不回去。痔瘡還可以伴隨肛周潮溼,瘙癢,異物感等等。

(3)直腸指檢

通過直腸指檢或者肛門鏡檢查,很容易區分痔瘡和直腸癌,痔瘡的患者,可以看見直腸末端柔軟的血管團,而直腸癌患者,可以看見菜花樣腫物,直腸指檢可以摸到質硬的腫物,指套可有血染。

(4)腸鏡檢查

對於高位的直腸癌,手指摸不到,肛門指診可能會漏診,這時候就需要做乙狀結腸鏡或者腸鏡檢查,可以明確診斷,是最主要的檢查。

總而言之,大家不要被痔瘡矇蔽了,小心痔瘡和直腸癌同時都有,這樣就非常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


普外科曾醫生


痔瘡是一種良性疾病,也就是說,痔瘡不會死人。頂多會讓我們的小菊花瘙癢、疼痛、潮溼、不舒服等等,難過一段時間,當然,特別的嚴重的痔瘡也是會讓人痛不欲生的。


但是直腸癌不一樣,結腸癌就是惡性腫瘤,如果不能及時治療,癌症是會轉移的,到時候出現肝轉移、肺轉移、腦轉移,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絕大多數病人都是因此喪生。


所以鑑別直腸癌、痔瘡就顯得非常重要,醫生一般不會誤診這兩個,但是患者可能會。因為兩個的症狀差不多,痔瘡就是大便出血、疼痛、便秘,而結直腸癌也會有大便出血、便秘,所以容易混淆。但實際上,結直腸癌有它的疾病特點的:


1、早期的結腸癌通常沒有症狀,如果不做腸鏡檢查,很難發現結腸癌。為了及早發現結腸癌,有人提出可以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當有懷疑的時候就進一步做結腸鏡。

2、當結腸癌進展後,會有便血,但是這種便血通常是大便和血液混在一起(而痔瘡的便血是大便後肛門滴血,血覆蓋在大便上)。結腸癌的患者還會有腹痛,痔瘡不會有。結腸癌的腹痛通常部位也不是很固定,有時候僅僅是覺得肚子隱痛,說不出是哪個部位,要警惕。如果結腸癌嚴重導致腸梗阻,那就是非常明顯的絞痛了,這在痔瘡是不可能發生的。結腸癌患者進展後,還會出現貧血(痔瘡也會)、消瘦(痔瘡不會)、低熱(痔瘡不會)等,如果一箇中老年人,最近大便習慣都改變了,有便秘,而且拉出的大便成細條狀,跟羊角糞有點像,那就要警惕,有可能是結腸被腫瘤堵住了,導致大便細小。特別是病人有消瘦、乏力的時候,更加要警惕。但是等到這個時候,結腸癌恐怕也已經是中晚期了。


為了更早發現結腸癌,大家要重視糞便常規檢查,同時每年體檢的時候一定要做直腸指檢(這個只能發現直腸癌,發現不了結腸癌),必要時要做纖維結腸鏡來進一步明確到底有沒有結腸癌。


平時生活中要注意飲食控制,儘量不要多吃醃製食品,不要酗酒等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便最大程度避免癌症的發生。


以為自己是痔瘡的朋友,找個時間去看看肛腸科醫生,確定一下到底是不是痔瘡,萬一是結腸癌或者直腸癌呢?


李鴻政醫生


把早期腸癌當痔瘡,不重視檢查和治療,把腸癌拖至中晚期的事例,在門診是非常常見的。

下來講個近期一個把腸癌當成痔瘡的真實案例,希望引起大家反思:

35歲男子李輝(化名),一年前上廁所發現時常便血,但是不痛不癢,他一直以為是痔瘡,所以他也沒有太在意。直到近日,他日漸消瘦,而且便血增多。自覺不妙才趕緊去醫院檢查,沒想到竟被告知患有腸癌。


醫生表示:腸癌早期症狀多無特異性

很多腸癌發生的早期都會拿“痔瘡”打掩護。但是由於民眾對於腸癌症狀認識較少,加上疾病篩查意識較弱,因此約有8成以上患者在初期都會誤以為是痔瘡,而男子李輝就是一個案例。

事實上:腸癌早期症狀和痔瘡還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痔瘡便血的特點:是排便中或便後出血,色鮮紅。有時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或將手紙染紅,有時為滴血,有時可見血液呈噴射狀,便後出血多自行停止。若長期反覆出血或多次大量出血,還可引起貧血。

直腸癌出血的特點:是血與大便相混合,便血呈暗紅色,又有時僅為大便表面黏血跡。便血常混有糞便及黏液、膿液,或偶伴有血塊及壞死組織。便血多不能自行停止。便血的現象並不一定每次都發生,稱為果醬樣便。

那麼腸癌早期還有什麼症狀呢?醫生表示:排便出現3種異常,腸道已經癌變!

1.大便習慣改變

由於腫塊及其產生之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症狀,便意頻繁,排便不晝感,裡急後重等症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最初這些“假性腹瀉”現象多發生在清晨起床不久,稱晨起腹瀉。以後次數逐漸增多,甚至晚間不能入睡,改變了往日大便習慣。


2.腸道狹窄及梗阻現象

癌腫繞腸壁周徑浸潤,使腸腔狹窄,尤在直腸乙結腸交界處,多為狹窄型硬癌,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直腸壺腹部癌,因多是潰瘍型,直甩壺腹部較寬闊,估計約1~2年左右才引起狹窄梗阻,大便形成變細,排便困難,便秘,引起腹部不適,氣脹及疼痛。由於糞便堆積,在梗阻上段乙結腸部位,有時在左下腹部,可捫及條索狀腫塊。


3.肛門疼痛及肛門失禁

直腸下段癌如浸潤肛管部可引起局部疼痛,如累及肛管括約肌則可引起肛門失禁,膿血便經常流出,汙染內褲;癌腫感染或轉移,可引起腹股溝部淋巴結增大。


因此一旦發現以上幾種情況,應該儘早的去醫院進行檢查。據數據顯示,我國腸癌發病率近年來持續上升,每年新發病人數約為13至16萬人,死亡人數約為6至9萬人,且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因此一方面要認識腸癌到來的一些信號,更重要的是生活中做好預防工作。

預防腸癌,飲食注意三點,堅持做好2件事,腸道健康不癌變!

飲食注意三點:

1.少吃以下食物

  • 少吃或不吃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包括:豬油、牛油、雞油、羊油、肥肉、動物內臟、魚子、魷魚、墨魚、雞蛋黃,以及棕櫚油和椰子油等。

  • 植物油(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菜籽油等)限制於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約合2~3湯匙)。

  • 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

  • 適量食用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欖油、金槍魚等。



2.保證充足的膳食纖維

人體每天應該攝取20-25克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素有較強的吸水性,可增加糞便的體積,使糞便成形,利於排便,降低腸道中致癌物質的濃度,從而減少發生大腸癌的危險。平時可以多吃一些韭菜,捲心萊等。還尤其是冬季可以多吃蘿蔔,蕪菁之類的蔬菜,不僅可以讓下氣消積、促進消化、增強食慾。


尤其是產自新疆柯坪的蕪菁,其中富含纖維素,而且柯坪蕪菁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皂甙、類黃銅物質、多糖都具有顯著的抗癌作用,蕪菁適用於肺癌、腸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等各類癌症。但柯坪蕪菁產地遙遠,將其搭配猴頭菇、姬松茸、灰樹花等防癌抗癌的食材一起打磨成蕪菁粉,腸癌的高發人群堅持食用,可有效補充膳食纖維,預防腸癌。

3.注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

這些東西的作用不可小視。科學研究表明: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在預防惡性腫瘤方面都有潛在的作用。

堅持做好2件事

1.多加運動

運動一方面可以增加結腸蠕動,可以促進糞便的排洩,另外運動還可以阻止肥胖的發生,而肥胖者罹患腸癌的幾率大大提升,因此每天應該保持適量的運動。騎車,慢跑,快走都是不錯的選擇。

2.定期進行腸癌篩查


早期直腸癌術後5年生存率幾乎可達100%,晚期直腸癌治療後5年生存率僅為10%。直腸指檢作為直腸癌的一種最簡單方便的檢查方法在臨床廣為應用,其他直腸病變和許多肛管疾病僅憑直腸指檢也可早期發現。

尤其是以下腸癌高危人群應該注意篩查:

  • 有家族腸癌遺傳病史的人群

  • 結腸息肉患者

  • 高齡人群

  •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 吸菸、飲酒人群


十點養生在線


大家好,我是肛腸科林醫生,秉承“大醫精誠之心”專業醫學科普,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在門診經常能碰到一些老年人問自己是不是痔瘡又犯了,但是這次便血和以前不一樣,想再來看看,然後通過肛門指診發現裡面有腫塊,我一想肯定不是簡單的痔瘡,然後立馬給患者做了一個直腸鏡,發現距離肛門幾釐米的地方有一顆菜花樣腫塊,還在微微滲血,根據臨床經驗可以確認是直腸癌,告知患者後馬上收入院完善檢查,再做病檢只是知道癌症的分期好進行下一步治療。

因為直腸癌和痔瘡症狀實在太過相似,所以不僅是患者容易混淆,就連一些醫生也是,比如在上個月我在門診就碰到一例女性患者被誤診,這位女性患者就是大便次數增多、肛門墜脹、大便細軟。大便帶血。

這些症狀其實很像腸炎和痔瘡,所以很容易被忽視,被當地醫院當成痔瘡治療。因為當地醫院醫生有限,在經過兩次複診用藥後,便血、肛門墜脹無明顯好轉,仍予痔瘡栓、外洗藥物坐浴。但是患者只要停藥後就復發,來就診時,我們當即給她做了直腸鏡檢查,發現距離肛門口6釐米的地方有一巨大菜花樣腫物,屬於低位直腸癌,腫物輕觸就會出血,並且擋住半個腸腔,所以患者經常便血、肛門墜脹、還有大便細,因為大便被腫瘤擋住,每次只能通過一點。

當地醫院之所以三次治療,都以痔瘡處理,是因為他們做的是肛門鏡檢查恰好該患者有混合痔,所以不願繼續深究反覆出血原因,從而耽誤了該患者寶貴時間,但是這是基層醫院的現狀,醫生水平、醫院設備都很侷限,還好該患者報告出來後,馬上安排住院治療。

如何識別腸癌?

1、臨床症狀

1)、便血的特點

便血一般是內痔出血,內痔部位在齒線周圍,所以一般是大便出來後,壓迫到了內痔,導致出血,所以一般是先大便出來後,再出現滴血,顏色鮮紅。

直腸癌便血是因為腫瘤血管豐富,血管脆弱,大便時擠壓到了腫瘤,所以大量血液和大便一起出來,所以是大便和血液混在一起。

因為痔瘡栓內都有麝香、冰片等清熱止痛止血的中藥,所以能短期控制腫瘤症狀,但是一停藥就會復發,而痔瘡栓對痔瘡效果更佳。這也可以區別。

2)、大便的形態

痔瘡就是一個突出的靜脈團很柔軟的,所以不會改變你大便的形狀。

腫瘤是長在腸內的,因為是菜花樣的巨大腫塊,會堵住半個甚至全部堵住腸腔,所以大便通過時會被壓縮變小變細。

3)、大便困難

因為直腸癌腫瘤後期會長滿整個腸腔,有時大便就會很難通過,就會出現大便困難,患者想解大便可是就是解不下了,而痔瘡則不會影響大便的出入,就算是脫肛,直腸粘膜下垂也不會出現大便困難的症狀。

4)、大便次數增多

因為腫瘤堵住腸道,壓迫周圍器官,引起肛門墜脹,刺激肛門收縮,造成便意頻繁,但是又大便的量又很少。

2、腫瘤標誌物:直腸癌的特異性腫瘤標誌物是糖類抗原199,如果有以上大便習慣的改變,然後又出現腫瘤標誌物的升高則高度懷疑直腸癌,痔瘡則無腫瘤標誌物升高。

3、結腸鏡檢查:直腸癌患者首選腸鏡檢查,可以直觀看到腫瘤的大小,有無腸腔狹窄等,還可以在內鏡下夾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肛門鏡檢查可以看到明確的痔塊,表面光滑,邊界清晰。

4、高危人群

如果出現上述大便習慣的改變,並且患者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長期熬夜加班的白領、喜歡吃夜宵燒烤喝酒的年輕人我們就要警惕,一定要去就醫,及時排除直腸癌的可能。

因為直腸癌是一個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不規律導致的疾病,預防直腸癌,養成好的習慣是關鍵。

如何預防直腸癌?

其實直腸癌很大幾率是自身的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息肉進展而來,而導致這類疾病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們的飲食問題,俗話說“病從口入”,下圖是我科室主任在職業生涯中總結出來的腸炎禁忌。

因為我們中國分山地民族(大米為主)、遊牧民族(羊肉、牛肉為主)、海洋民族(海鮮為主),每個種族飲食千差萬別,千百年來每個種族基因都已習慣當地飲食,任意種族去串門都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反應,首要表現就是“拉肚子”,我們的腸胃是最敏感的,這也導致腸胃是最先病變的地方,所以我們有胃腸道疾病後,就先恢復基本的飲食狀態,不可吃辛辣刺激之物加重疾病,每個醫生都會交代給病人回去後要忌口。

癌症不是什麼洪水猛獸,每個人都是帶瘤生長的,每個人身體都有癌症因子,所以當它出現的時候,不是想害你,它是想提醒你,現在開始要愛惜你的身體了,你要和它和解,要讓它聽你的話,腫瘤是身體的一部分,手也是身體的一部分,你可以隨意指揮手的伸縮,你也可以通過“器官對話”,讓腫瘤聽命於你,讓它停止生長,一旦這個和腫瘤的電話打通,你會無限收益。


肛腸科林醫生


科普一下,腸癌屬於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而痔瘡初期是良性病變。他們的區別有以下3大不同:

1、發病年齡不同,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2、痔瘡患者大便有血,多是排便時擦傷患處後滴下來,所以不會與糞便混合。而直腸癌患者的大便中常混有血液、粘液和濃液,大便的習慣會明顯改變。大便的次數增多,還伴有裡急後重的感覺。倘用藥後腹瀉仍不能減輕,便應該特別留意了。

3、自查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用手指伸入肛門內檢查。大部分的痔瘡和直腸癌都是發生於手指可以觸及的部位。如果手指由肛門伸入觸之,感到內部有一些凸起的小粒則為痔瘡。如果感到腸內有菜花硬塊或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的潰瘍,並發現腸腔狹窄得僅能容納一個手指;檢查後,指套上沾有血液、濃液和粘液者,則極可能患上了直腸癌,應該快去醫院就診,以免錯失治療機會。

清淡的飲食、少食用高脂肪食品、多補充蛋白質和粗糧,都是腸道喜歡的,生命更在於運動,堅持體育鍛煉會增強體質抵禦疾病。








壹華源基因


腸癌與痔瘡屬於性質截然相反的兩種疾病。腸癌屬於惡性腫瘤,若未早期發現與治療,一旦進展到中晚期,意味著餘生所剩不多;痔瘡屬於良性疾病,若未得到合理治療,隨著病情的進展,加重的是症狀,影響的是生活質量。那麼,如何早期識別腸癌與痔瘡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腸癌之所以與痔瘡難以區分,主要原因在於它們有相似的臨床症狀:出血。腸癌出血的主要原因為癌組織侵犯腸壁血管,或繼發感染引起出血;痔瘡出血的主要原因為肛門的支撐結構發生改變,或直腸靜脈迂曲擴張所致。

  • 腸癌根據發生的部位分為結腸癌與直腸癌,結腸癌病變部位距離肛門較遠,直腸指檢不能觸及,需要通過腸鏡檢查發現,除開出血,還可能出現排便次數增多、腹瀉或便秘、腹痛等症狀;直腸癌病變部位距離肛門較近,可通過直腸指檢觸及,除開出血,還可出現膿血便、便意頻繁、大便變細等症狀。
  • 痔瘡根據發生的部位分為內痔與外痔,內痔病變部位距離肛門稍遠,肉眼通常不可見,除開出血,還可能出現痔塊脫出,輕者可自行回納或用手回納,重者不能回納;外痔病變部位位於肛門周圍,肉眼可見,可能出現肛門瘙癢或潮溼不適等症狀。痔瘡幾乎都可通過直腸指檢觸及,與直腸癌不同的是,直腸癌所觸及的組織較硬,痔瘡所觸及組織為柔軟的團塊。



因此,從症狀上來看,腸癌與癌症似乎有顯著的區別。但即便如此,也不利於腸癌的早期發現,這是因為無論是直腸癌,還是結腸癌,在疾病早期症狀多不明顯,不易發現。但對於高危人群,通過定期檢查,如直腸指檢或結腸鏡等,可早期發現。腸癌的高危人群主要見於40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腸癌患者,或發生過其它腫瘤,或有結直腸息肉或腺瘤,或大便隱血試驗陽性(通常提示腸道出血),或出現慢性腹瀉、慢性便秘等,均應提高警惕,建議定期篩查腸癌。當然,如果直接出現了血便、黏液便或膿血便,更應及時就診以明確病情。

雖然腸癌近年來發病有增多趨勢,但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可降低結直腸癌發病風險。主要包括少吃高脂、高蛋白食物,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尤其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改善腸道環境,降低腫瘤發病風險;改變靜坐少動的工作方式,適當增加體力活動;戒菸限酒等均可降低腸癌發病風險。由於結直腸息肉有癌變風險,早期手術切除,可去除隱患;此外,潰瘍性結腸炎、結腸血吸蟲病肉芽腫等疾病也與腸癌發生有關,應早期治療。

綜上,由於腸癌與痔瘡均可出血,因此二者容易混淆。腸癌除開出血,還可能出現大便次數增多、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等症狀,但這些症狀並非早期症狀,腸癌的高危人群應結合腸鏡等檢查早期篩查。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被痔瘡和腸癌混淆,多數人都不知道痔瘡和直腸癌的區別。痔瘡和直腸癌都屬於直腸末端類的一種疾病,對人體的傷害程度卻是不一樣的,在發病的時候一般都是大便帶血,醫生也常常會被誤診,很多人總會把直腸癌當城市之窗,一直到老百姓沒法出去的時候才會發現,其實已經到了直腸癌的晚期,這樣就給身體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

痔瘡和腸癌如何判斷?這“3點”可能告訴你,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1、便血

不管是痔瘡還是直腸癌,在大便的時候都會有帶血的現象,從表面上雖然看不出來,但是他們之間是有區別的,只要用心的觀察,就能夠發現得痔瘡的人,站邊上的雪是在排便的時候觸碰了痔瘡導致的,雖然大便上有血跡,但是擦拭的時候這種血跡一般以鮮紅色為主,直腸癌就不一樣了,直腸癌是隨著大便排出的是傷害產生之後表皮慢慢的破裂,就會有血不斷的排出,人體的直腸在比痔瘡高的位置,排便的時候與血相混合,就容易產生暗紅色,或者是果醬色的血液。

2、發病年齡

不光通過他們的流血顏色觀察,發病年齡也是有不同的,不論什麼年齡段都有可能得痔瘡,但是對於直腸癌患者來說,多多出現在中年人還有老年人的身上,對於老年人來說,在平時一定要多注意排便的情況,如果發現肛門周圍有痔瘡類藥物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

3、伴隨的表現

痔瘡屬於靜脈擴張,痔瘡的出血狀態沒有任何的徵兆也不會持續性的出現,經常會有從屁股中流出的膿塊,這個狀況也就是滯留出這樣的靜脈團,摸起來是非常軟的,而且也容易被擠壓,它能夠推回屁股裡,但是如果是直腸癌的話,就會感覺到特別的僵硬。而且在排便的時候會出現特別痛苦的感覺。

腸癌是吃出來的,要想遠離腸癌,這3類食物,再想吃也要忍忍!

第1類:油炸類食物

隨著炸雞、漢堡等快餐的興起,不少年輕人都被油炸食物所吸引,殊不知,這類食物卻可導致腸癌。

在高溫烹調肉類時,肉中的蛋白質及氨基酸會發生熱解,分離出一種具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的化學物質,叫雜環胺,這種物質可

導致腸癌的發生。

生活中,像紅燒魚、炸雞等食物一定要少吃,因為經調查發現:經常吃紅燒魚的人,比少吃或者幾乎不吃的人,大腸癌的發病率要高出2倍以上。

第2類:燒烤類食物

燒烤、路邊攤,一直是受很多人喜愛的一種食物,但經常吃燒烤的話,是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的。

因為肉裡富含蛋白質,經過明火高溫烤制,就很容易產生致癌物質苯並芘、雜環胺等。這類食物不僅容易導致腸癌,還易導致肝癌、食管癌。

所以,就算再喜歡吃燒烤,偶爾吃還可以,不要經常。

第3類:麻辣刺激食物

麻辣燙的主要特點就是麻辣還有燙。

濃湯的溫度可以高達90℃~100℃,常吃很容易燙傷口腔、舌部及胃粘膜,從而可能引發食道癌或者胃癌等。

另外,麻辣燙反覆使用一鍋的湯底,容易使亞硝酸鹽和草酸這些有害物質的含量不斷上升,增加了致癌的風險。

再加上麻、辣這樣的重口味,很容易刺激腸道,加重腸道負擔,引起腹瀉,甚至是腸癌。

保護腸道,預防腸癌,做好"四個一點"!

1、水分補一點

補充充足的水分,可起到清潔腸道,預防腸道病變的作用。平時可以多喝點溫開水,腸道不好的,也可以喝點茶水。

金藍菊根茶

金藍菊,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援引自歐洲,後被收錄進我國《藥典》,對改善腸道內環境,有很好的幫助。

將金藍菊根切斷,烘焙成金藍菊根茶泡水喝,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更能養護腸道健康。清腸道,消炎症,防腸癌。

現代研究表明,金藍菊根含一種成分菊粉,是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對腸道有保護作用,顯著增加便秘患者的排便頻率,由便秘引發的噁心和疼痛也隨之消失。

此外,金藍菊根還能清腸排毒,改善脂質代謝,促進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利於糞便排出,增加排便量,預防和改善便秘。

2、肉食少一點

高動物性的飲食結構——肉食與患癌症的比例關係,早有證明。

根據癌症病人飲食習慣的追蹤研究:如果採取低脂肪的飲食習慣,可以降低50%-90%的患癌症的幾率。若不幸患癌症,少吃畜肉也能降低癌症病人35%-40%的死亡率。

經常食用紅肉及加工肉製品(包括豬肉、牛肉、羊肉及香腸、火腿、肉乾、罐頭肉等)的人群,與很少吃或不吃的人群相比,腸癌的風險明顯增加,且風險隨攝入量增加而升高。

所以,在預防腸癌上,少吃一點肉食是很有效的。

3、運動多一點

長期的久坐不動的人,腹部的壓力增大,腸道內的血液循環的速度減慢,腸蠕動的能力下降,長期就會引起便秘,增加有害菌的滋生。

而研究證實,每天運動1小時,可有效的緩解久坐8小時的對身體的損傷。

人體的腸道有7-9米,自身蠕動的速度很慢,所以運動可為腸道提供"動力",加快毒物的排毒,減輕腸道負擔,降低癌變幾率。

平時經常的按摩腹部,同樣有助於養腸護腸。

4、檢查勤一點

臨床上,早期腸癌,5年內的存活率可達到90%以上,而晚期的腸癌生存率僅佔10%。

所以重視檢查,及早發現腸癌,及早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肛門指檢、大便潛血、腸鏡、糞便DNA都可以幫助早期發現腸癌,但金標準唯有腸鏡檢查。

肛門指檢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基本檢查手段。腫瘤60%左右都是發生於大腸的後面15公分,也就是直腸部分癌變幾率最高。

大便潛血試驗因為準確率不夠高,目前只作為腸癌的一個初篩方式。

腸鏡是診斷腸癌的最準確方式。腸鏡不僅可以發現息肉,還能馬上切掉它,將癌症防控提前。假設做完一次腸鏡,結果顯示腸道很健康,那麼就可以有5-10年的放心。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