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之战,北宋军队为何老“掉链子”?

关键之战,北宋军队为何老“掉链子”?

北宋在其167年的历史中,对外战争总是胜少负多,尤其到了后期的一些关键战役,难求一胜,不仅没有完成统一大业,疆域却接连不断的缩小,真宗朝丢了幽云十六州,仁宗朝又使得西北大片土地划归西夏,强敌愈强,北宋愈弱。

回顾北宋这段历史,每到关键时刻,每到关键之战,宋军大概率都会掉链子,尤其是后期更甚。

北宋一朝发生的战役中,在关键战役中取得胜利的场次可谓屈指可数,打的胜仗基本上在初期,如太祖灭南唐、太宗平定北汉、雁门关之战、白马岭之战、满城会战。

关键之战,北宋军队为何老“掉链子”?

但后期却接二连三的失败:如占据优势仍未取胜的澶州之战,丢掉了幽云十六州;高梁河之战,宋惨败,死者数以万计,太宗拼死突围,“窃乘驴车遁去”;岐沟关之战、君子馆之战,宋军惨败,全军覆没,死者数万,丢了后周得来的大片土地;三川口之战,宋战败主将被俘,好水川之战,宋惨败全军覆没,定川寨之战,宋惨败全军覆没,西夏实力大增;灵州、永乐城之战,宋军死亡60万人,钱粮损失不可胜计,宋神宗受此沉重打击,锐气尽消;灵州之战,宋军损伤10万;白沟之战,大溃而还,使徽宗彻底丧失了收复幽云的勇气。

关键之战,北宋军队为何老“掉链子”?

对比当时辽、西夏和北宋三个主要政权,在兵力上,北宋正规军的数量从开国初的二十万到英宗朝的一百六十万,相比于30万的辽军和西夏的10万军队,数量不可谓不多。在人口上,北宋立国时将近3200万人口也多于辽和西夏人口之和,潜力巨大;在经济上,北宋的经济总量更遥遥领先。在经济、人口、兵力等都占优的情况下,北宋军队为何还是难求一胜?

一、制度的桎梏

北宋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由于宋太祖是以武将黄袍加身得来的皇位,自然要猜忌和防范武将,对于在前线作战的武将,常授以“阵图”,派出监军进行监视。除采取这些具体的措施外,北宋政府更是制定了一系列抑武的制度,“将从中御”的祖宗家法从制度上将武将死死地抑制住。比如改革枢密院和三衙兵权分配模式、加强枢密院和三衙长官管控、建立更戍法等等,以制度束缚武将才能,降低武将地位和素质。

关键之战,北宋军队为何老“掉链子”?

武人的地位有多低,《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可以有所反映,咸平五年,五月……代州进士李光辅善击剑,诣阙。帝曰:"若奖用之,民悉好剑矣。"遣还。大意是有人中了进士,但是因为他善击剑,宋朝皇帝为了防止民间尚武好剑,而不用他,把他遣还。

二、作战方式的缺陷

宋朝军队的数目庞大,大部分都是分布在对内镇压以防民变的岗位上,由于长期被用作镇压境内民众,当与西夏军、辽军交手时,由于作战对象发生了改变,其作战方式却一时难以改变,使得存在的缺陷被无限放大。

北宋军队的作战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机动能力薄弱,二是对后勤特别依赖。宋军的兵种构成主要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导致整体行动速度慢,尤其在后期出现的重装步兵,虽然防护好,但机动能力更弱,追击敌军时追不上,想甩掉时更甩不了。宋军的行军作战,必须要配有专门的辎重队,负责粮草的保障,宋军单兵能带10日份的粮草已是极限,由于辎重队的速度慢,当跟不上大部队时,后勤的保障就会出问题。就如好水川之战,宋军甩开辎重队一路追击西夏部队,当中埋伏时,已三天未进米水,战斗力自然消耗殆尽。

关键之战,北宋军队为何老“掉链子”?

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由此可见,在冷兵器时代,一个优秀将领的重要性是战争取胜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比于其他朝代,北宋的将领在历史星河中要逊色一些,没有韩信、卫青那样的顶级将领。北宋比较出名的武将有杨业、郭进、狄青等,分别取得过不错的战绩。但是到了北宋中后期,基本上没再出现过太过杰出的将领。

究其原因,是由于签订了澶渊之盟,北宋暂时没有了边境危机。自仁宗朝起,一百多年的时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可以说宋朝几代人都不知道怎么打仗了,没有战争,也就没有诞生良帅的平台。再就是武将来源发生了问题,众所周知,宋朝武举是以兵法文章为主,而不考虑个人实际军事才能,又因武举较文举更加简单,一些底层书生在文举考不过的情况下,通过武举进入军队,以致于很多武将更擅长于笔上谈兵,而没有实际指挥才能。

关键之战,北宋军队为何老“掉链子”?

四、贪腐毒药

自古以来,贪污腐败是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的罪魁祸首,因其不仅导致官兵关系紧张,更容易导致军队不务正业,训练荒废、纪律废弛。

作为北宋正规军的禁军,其福利待遇好,给养、被服、武器、军饷全由国家供给,一个禁军士兵的月饷相当于一个壮年农民月收入的一倍,军官更是无法形容,禁军的这些福利待遇自然成了不少将领眼中的肥肉。

关键之战,北宋军队为何老“掉链子”?

到北宋末年时,禁军的腐败现象已经十分严重,禁军数量看似庞大,然而各级将领吃空饷情况却十分严重,军官克扣士兵钱粮,士兵纷纷逃亡,多出来的钱粮被层层吃光。“河北将兵,十无二三,往往多是住招,故为阙,以其封桩,为上供之用”。据史料记载,北宋军中许多将领并不以精通作战为荣,反而都热衷于搞副业,利用手中的权力做一些发财的买卖,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以公肥私则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即使宋军人数、规模空前急剧膨胀,但其战斗力则急剧下滑,最终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

参考文献:邓广铭《辽宋夏金史讲义》、何忠礼《宋代政治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