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從行書入手學書法,能行嗎?

水木天子


廢話不多說,直接告訴你吧,想寫好行不通,親身經歷過的,楷書是基礎,蓋房子的根基,不練好基礎,你的字始終飄在紙上,結構筆法更無從談起。


旗風廣告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想學書法,完全可以從行書開始。

有人說,學習行書,楷書是基礎。也就是說,有人認為只有把楷書寫好了,才能學行書,草書。這個說法是沒有任何理論根據和實踐根據的。我認為。

當代有一個行書大家,叫張旭光,他一貫主張學書法可直接從行書學起。我想,他的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外,當代的草書大家劉洪彪也說過,初學書法者,也可以從學草直接學起。

從以上兩位書法大家的觀點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學書法,是完全可以從行書入手的!只要題主熱愛行書,那就從行書開始學起吧。

用毛筆寫行書,或用硬筆寫行書,亦如此。

學習行書,應先師法古人,應先走傳統的路子。這是我的建議。



但是,如果題主喜歡現代和當代人的字,也是可以的。

總之,學書法是好事,且有百益而無一害。

實際上,初學書法,從哪種書體入手都行。比如:有的人是從金文入手,有的人是從小篆入手,有的人是從隸書入手,有的人是從草書入手,有的人是從楷書入手,有的人是從行書入手。總之,只要自己喜歡學哪種書體,就學哪種書體,只要有興趣,只要熱愛,只要開心快樂就好。

如果題主想在學習書法方面有一定的想法和追求,建議臨習一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這個帖子是學習行書的最佳範本。學習《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用毛筆可以,用硬筆也可以,很實用的。

謝謝各位網友的支持!


中州耕牛堂主


破除書法神論:

書法並沒有那麼高深莫測,其實就是拿毛筆寫字而已。

現在的理論家,把書法搞定很複雜很複雜,什麼“楷書筆法100法”、“偏旁部首98法”、“結字92法”……等等,完了,光看名字就嚇壞一大群人。

其實書法很簡單,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兩個:

1、熟練使用毛筆。這一點只要你通過3~5個月的練習,都能熟練掌握;

2、筆畫怎麼擺放才好看。這個就是傳說中的章法,只要你通過臨摹古人的帖,每天記幾個,過段時間你自然就知道該怎麼擺了。就算記的不那麼像,你也會發明一套順手的寫法,這就是你自己的風格。我非常反對把字解刨,用幾何圖形來歸納,這不是學書法,這是學數學了。

學行書該從什麼體入手?

學習行書是不需要楷書作為基礎的,行書的結字、章法和楷書都不同。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這個錯誤的邏輯不知道誤了多少人。

楷行草隸篆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比如說,篆書偏長,筆法缺乏變化;隸書偏寬,有了轉折變化;行書結字不拘一格,用筆綿延不絕……造型和用筆上有那麼一點聯繫,但更多的是決然不同。

而且古今很多行草書的名家,都寫不好楷書;楷書寫得太好的行書也多半不好。

歐陽詢的行書,除了瘦,好像沒其他突出的地方了。

沈鵬的楷書。

說了那麼多,意思就是:行書可以直接學,不需要以楷書作為基礎。

如果內心浮躁,靜不下來的同學,我還是覺得要先練練正書(楷、隸、篆等都是正書),目的不是給行書打基礎,而是讓自己心靜下來,以免練龍飛鳳舞的行草書時更加浮躁。

行書筆和紙的選擇:

筆……不重要。

臨摹行書可以用加健蘭竹筆,或者是3/7開的兼毫毛筆

筆鋒宜短不宜長、宜小不宜大。

紙非常重要

有人上來就說要用生宣,我不認同

你有考慮過墨汁的感受嗎?

生宣湮墨,寫不完一個字,筆上的墨汁就被宣紙全部吸完了。老年大學那些老年人才會這樣,寫一筆要去墨盒裡面搗騰三分鐘,寫完一個字要十分鐘。

再看古代流傳下來的墨跡,幾乎沒有湮墨和飛白。

我建議使用半生半熟毛邊紙、6成熟宣紙、皮紙。

初學推薦買四川產的毛邊紙,不要買太便宜的,買十塊左右一刀那種。

不要被群體氛圍所綁架,想到大家都在用,自己也用。搞書法要有點想象力。

執筆

執筆推薦雙鉤、單鉤執筆法,不要用五指執筆。

雙鉤執筆法。

古代畫作中的單鉤執筆法,根據考證,王羲之就是採用的這個執筆方法。

握筆自古以來都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皇帝曾向柳公權請教握筆方法,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

一句玩笑一樣的論述,誤導了很多人。

何紹基為了追求“筆正”,採用了一種“迴腕法”,硬生生把自己手腕給扳折。

(啟功先生演示迴腕法)

還是蘇東坡先生性情,他說:執筆無定法。

蘇東坡一語道破執筆的精髓,執筆沒有固定的方法,只要寫字舒適自然即可。

但我還是覺得,執筆採用雙鉤比較好,因為你練好了總得在別人面前寫字,執筆不要太難看。

字帖

楷書有很多家字體。

而行書,只有王體(王羲之、王獻之)和顏體(顏真卿)兩種。

後世的行書大家,比如:趙孟頫、米芾等……都是學王羲之這個路子。

所以行書的字帖只推薦一本。

就是唐代懷仁的《集王羲之聖教序》,這是唐朝和尚懷仁,集字寫的碑文,裡面的字全部來源於王羲之的真跡。

這個帖筆法森嚴,結構完美,刻工、章法都是上乘佳作。

《集字聖教序》局部欣賞

臨寫推薦採用日本二玄社版搭配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版本使用

二玄社版本如果買不到,可以用吉林出版社的。

吉林出版社出版的《聖教序》,採用原碑的佈局,可以看到原碑的章法、字跡分佈等,缺點是清晰度不夠。

日本二玄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的版本,是拓下來之後把字重寫切割充足,優點是清晰度很高,缺點是看不清原碑的佈局。

行書常見筆法練習

前面說到,書法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兩個。

熟練使用毛筆和間架結構問題。

這一節主要談如何進行訓練能熟練掌握毛筆。

(以下圖片和文字均來自網絡,略有刪改。侵刪。)

  1. 出鋒練習

筆畫起止處不是藏鋒就是出鋒 。出鋒運用很頻繁。這裡只是結合提按筆法,練習處理出鋒的一種方 法。

1、筆桿向右平移時,逐漸按下。 線條結束時勻速緩慢上提,直至 離開紙面。按上述要求書寫豎向 線條。按上述要求書寫弧形線條。 2、筆的轉動嚴格由手腕控制 . 手 腕轉動的同時,手臂控制筆向右 平移,兩種運動融為一體,不得 互相千擾,運動流暢,筆畫長度 不小於 10 釐米。

2.轉筆練習

各種碑帖中的轉筆看來千變萬化,實際 上它們都可歸納為右上、右下、左下、 左上四個部位。控制每一部位轉筆運行 的原則和對腕部的動作要求都是相同的。 許多書寫者都有某個部位的不適,如單 獨抽出練習,問題不難解決。

1、臨寫圖示點畫,線條粗細均勻 . 用手 腕控制筆尖的指向,保持中鋒 . 轉彎處 行筆速度不變 . 手腕動作明顯而靈活。 2、注意保持線條的流暢,不考慮字結構的準確性。

3。轉筆和折筆的練習

(圓為轉、方為折)

彎曲頻繁的線條通常都是轉、折間替 . 以避免節奏的單調。轉、折如何配合,不同書 法家有各自的特點,深人某種風格時可留心觀察、歸納。

臨寫圖 a 所示線條,用手碗控制線條方向的轉換 . 轉筆、折筆處應保持各自明顯 的特徵 . 運筆流暢,無停頓。

b同上

4。行書的筆畫路徑練習

書寫是連續、完整的運動,在各斷開的筆畫之間,筆鋒仍然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範 運行;某些字憑藉遊絲而透陣出運行的軌跡,但在更多的時候,這些點畫之間的運動 都消失在空中。這種運動路線與點畫內部筆鋒的運行密切相關—它們本來就是一個運 動的整體,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各點畫內部運動都不易觀察,這給點畫間運動軌跡 的判斷帶來了困難。

1、按圖 a 所示書寫粗細均勻的線條,保證中鋒。基本符合要求後,速度逐漸加快。 2、臨寫圖 b,注意連接點畫的線條與點畫的區別。 3、臨寫圖 c,點畫斷開,但筆鋒仍按圖 a 所示行進。 4、用鋼筆模仿圖 a 畫出圖 d 中各字筆鋒運動軌跡圖,徒手操演熟練。臨寫圖 d 各字。

5.點畫內的筆鋒運動軌跡訓練

書寫出某種形狀的點畫,取決於筆鋒運動的路徑。各種字體、各種風格點畫形狀 千變萬化,但它們的共同要領是筆鋒必須在線條方向、尺度發生變化時到達規定的位 置,否則便稱做“信筆”。這些“規定的位置’與“規定的路徑”同為準確書寫的必 要條件。 筆鋒壓下時,筆毫鋪開,毫尖並非集中於一點,因此它們“規定的位置”也可能 是若千“點”—或某條邊線 . 不過,有時某一點最為重要,我們便以這一點來代表整 個筆毫的端點。

1、仔細觀察圖 a 手腕動作和筆尖軌跡的示意圖,徒手操演。 2、臨寫圖 a 所示筆畫。 3、臨寫圖 b 所示筆畫,毫尖必須到達各筆畫的終極位置。 4、分析圖 c 所示筆畫中筆毫鋒端所到達的位置,臨寫

行書的起筆和收筆規律練習:

方筆起:筆鋒斜切,然後帶筆形成方角,方法同楷書,但行筆略快。

尖筆起:順鋒輕入,漸漸加重,速度由快到慢。

引子起:引子是承接上一筆的收筆而來,要同上一筆保持意連。尖鋒逆起,方向與筆畫形 成角度,接著斜切並帶筆。

連筆:連筆是行書不同於楷書之處,寫這類筆要考慮上下的一氣呵成。把兩筆或多筆當成一 個整體來寫。做到意在筆先,上一筆還未寫完就要想好下一筆。

藏鋒收:方法同楷書。

帶鉤收:方法類似楷書的橫鉤,但要飽滿。筆畫寫完後,向下一筆的方向帶鉤出鋒收筆,與 下一筆形成映帶關係,筆斷意連。

連收:兩筆直接筆不斷。先保證上一筆的收筆完整,再連到下一筆,下一筆的起筆也要到位。


以上內容源於網絡!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遊手於斯


這個問題,確實是人們樂於探討的話題。探討歸探討,真正怎樣作,實際大都心裡有個底的。大致說來,基本有三種說法。

一引經據典法

這一觀點,從書體的演進史上,在理論上支持直接從行書入手學習書法。

就是說,根據考證,雖然說行書是楷書的便捷流動書寫,但是並不意味著先有楷書,而後才有行書。比如隸書中的碑銘,簡牘,特別是章草的形成是相當迅速的。進而發展到行書草書。他們甚至在楷書形成前就已經成熟的。從演變角度看,不能武斷說字體是由楷到行,再到草書。倒是行草更快的促進了楷書的形成更接近於事實。

但字體形成先後是一個問題,學書先後又是另一個問題。這是兩個問題。不能說行書先於楷書存在,就一定要求學書法也先學行書再楷書。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科學臨帖。

所以就引來了下面兩個學習書法得路徑。

二約定俗成法。

約定俗成法事實就是傳統主流的做法,自古以來人們總結的成功經驗,那就是"學書先學楷書,楷書先學唐楷,學楷先學大楷"。就是說學完楷書再學行書。

儘管當前展覽體盛行,自由書寫流行。唐楷由於過於法度森嚴,被認為是束縛了人們的筆路,當前書壇有種揚碑抑唐的潛意識。然而作為基礎性訓練,當前的書法班,學習書法課堂上,主要還是唐楷作為範本進行教學的。原因就是講究法度,有筆法可尋,能較快上手,也有一個依據和判斷的標準。

也能理解,開始先打好基礎,學好規矩,再上溯魏晉北碑,下追明清大家的行草,心裡也就有了底氣。就像學駕照,你不經過駕照考試,理論實踐的過上幾科,野路子自己摸索也能開車,但終究還是不太妥當。

還有,寫行草書的人大都有種體會,就是開始以為行書是象鋼筆字一樣,是"連筆快寫"。實際書寫時才發現,行書真的不是寫得快才叫行書,它是更高級更復雜的一種書寫,是穩紮穩打,積點成畫,連畫成字的書寫。要能留得住筆鋒,該快快,該慢慢,輕重緩急適當的藝術。

如果有了楷書的功底,相對來說再學習行書就能更規範,控筆能力更強一點。不至於自以為龍飛鳳舞寫來畫去,看著挺開心,實際是越寫越飄,筆都止不住。

三年齡段法

就是說如果是中年以上甚至老年朋友,學習書法。可以隨興趣愛好,想學行書也好,想學楷書,漢隸都行。因為這個年齡段,沒有為當個什麼書法家,或者學生應試教育要求工整的標準,純粹為了修身養性,為了充實業餘生活,怎樣開心都行。

如果是少年兒童,最好還是先學楷書,按照主流的傳統路子來進行。打好基礎。所謂根基正才能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同時也能順便提高寫作業的工整性,要是一開始就學行書,也不是說不行,但畢竟沒有先學楷再學行來的穩當。


張勁逸


大家好,我是景堂書法。

對於學習書法從哪裡入手這個問題,我回答過幾個,但要說能不能從行書入手,還是第一次來談。在此,就我的想法談一談,供參考。

我覺得學習書法,從行書入手與從楷書入手一樣,應該是可行的。但與不提倡從楷書入手一樣,我也不建議從行書入手。

下面,先來談一談其可行性。我一直提倡學習書法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從簡單到複雜。楷書、行書都是書法發展到後期才產生的書體,是融入了更多的技巧和美的元素形成的,自然是複雜的。

但一直以來,楷書卻始終被當成入門書體,為人們所認可。究其原因,楷書是當前使用的字體。而行書因其書寫速度可以提高,加上其易於認讀的特點,也算得上是使用頻率很高的書體。之所以不被認可作為書法學習入門字體,是因為其屬於動態字體,而楷書應該屬於靜態字體,並不是傳統書法教學中所說的“楷書是行書的基礎”。



楷書、行書乃至草書的基礎應該是篆書,是線條。正如很多楷書入手學習書法的人到一定程度都會回頭補習篆書一樣,我不否認從行書入手是可行的,但一段時間後可能就要回頭學習篆書,除非你不打算走的遠一些。


所以,我建議希望在書法道路上,想走得遠一些的朋友,最好沿著書法發展史的順序來學習,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景行書苑


初學書法,完全可以從行書入手。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行書的創造者是東漢時期的劉德升,距今已有近2000年曆史了。

學行書,建議臨摹唐.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聖教序字數多,絕大多數都是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臨摹時,要“透過刀鋒看筆鋒”。聖教序是標準行書,適合初學者學習。

有人說楷書是行書的基礎,關於這個問題,我不與大家抬扛,因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抬槓,是沒有意思的。

初學行書者,一定要把行書的特點弄清楚,重點突出流暢,突出行雲流水,突出筆斷意連,突出神采,突出氣韻。


如果題主對行書感興趣,就大膽學吧,不要顧及別人說什麼,而要注重自己做什麼,怎麼做。我相信,只要堅持學,只要專一工,就一定能把行書學好!

以上說了不少,都是實話實說,如果各位網友覺得對,就採納,如果各位網友覺得不對,就不要採納。

謝謝各位親們的閱讀!謝謝各位朋友的關注!


亦涵9966


我認為可以從行書入手。書有六體,重要的是筆法基礎。並非楷書一樣可練習掌握筆法,行書同理。往往先行書而後楷書,氣韻生動。楷書好未必行書好,而行書好楷書一定不差。本人書法業餘練寫兩年,直接聖教,未練楷。




東荊河的孩子


從行書開始學書法,不是說不行,但付出的汗水肯定會更多。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行書的筆法和結體,都是從楷書而來,相對楷書,行書無非書寫速度較快,筆畫長短出現變化,寫得更為靈活。所以,學好楷書再練行書,肯定是事關功倍,更為輕鬆。這也是千百年來學習書法的正途。

我覺得潘伯鷹先生的觀點可以借鑑。潘先生認為在練習楷書的同時,可以練習行書或草書,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筆法。我贊同這種觀點,所以建議你現在可以同時學習楷書和行書。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如果是個小白,初學書法,不是先臨哪家帖,也不是從哪種書體入手。

一:認真看看書法的基礎知識。包括筆墨紙硯,姿勢,起筆,運筆,收筆,筆鋒等等最基礎的理論知識。最起碼要先能看懂書法作品!

二:從楷書的偏旁部首入手練習,每個偏旁部首每天堅持練100個以上,直到找到手感,有點哪種意思了,寫出來的偏旁部首再結合整個字練習。我開始練習書法,點橫豎撇捺我就每個寫過五千遍左右,反正是拿起筆來,先寫一張偏旁部首。我稱之為“暖筆”。手感就有點順暢了。

三:究竟哪家書體適合你,我建議:你去書店看看,把各種書體的字帖都瀏覽一下,你喜歡哪種書體,誰家的字,儘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書體字帖開始入手。書法是需要天賦的,也是需要始終保持興趣的,(可能有人反對,永遠記住: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練書法僅僅可以做為一種愛好和技能,不可做為養家餬口的事來做。同時練書法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和金錢。只是為了附庸風雅,那就練草書(狂草),反正別人看著感覺很灑脫,卻又不認識字。很能提高你在別人眼中的品味!

至於書法領域的其他知識,網絡,書本上都有!打開手機看看就可以。

當下,書法界亂象叢生,不以賺錢為目的的書法都是書盲。以博眼球,炒作的都是耍流氓!千萬不要隨便拜師,小白很容易被帶進溝裡。

我是洛陽土生土長的,洛陽的所謂的書法家不低於三千,書法愛好者不計其數。前任書協主席張海離我家一公里。


兮兮傳媒


從行書入手沒有什麼不可以,但是,行書雖然好看也遮醜,然而,行體的練習和辨識率難度不比楷體差,甚至更難。不論行書還是行草,很多字體的相似度都極高,原因在於它使用高頻率的符號代替偏旁,或者更注重筆畫的輕微變化、導致了字與字之間的相似。其實,從楷書入門,雖非必須,但也是不錯的選擇,楷書練好了,再轉入行體,會省很多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