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墓穴中隱藏著一群不為人知的古聚落

2000年5月,我國考古隊員在西安,發現了一座奇特的墓穴,隨後它被評為“2001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這是一座極有價值的古墓,它保存完整,並沒有被盜墓賊光顧;但它又很奇特,屍體不在棺材中,反倒是遺骨在墓穴門前散落一地,墓穴的一切都有被煙燻的痕跡,似乎有人故意在這裡放了一把大火!


神秘墓穴中隱藏著一群不為人知的古聚落

還好墓誌保存完整,它是我們確定墓主人身份地位極為重要的線索。根據墓誌記載,墓主人姓安,有經驗的考古隊員,其實憑這個姓,大致猜出此人來頭非一般。


“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史為昭武九姓”

——《新唐書》


昭武九姓、九姓胡、雜種胡...通常都在指一種人,也就是粟特人。粟特人曾經是我國“絲綢之路”上重要的角色。


這些粟特人原本住在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珊河流域,也就是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區域。


大約在公元3-8世紀左右,大致相當於我國的漢唐之間,粟特人開始慢慢掌控絲綢之路的貿易權,很多粟特族人踏上征途,來回遊走在陸路絲綢之路上,經商貿易,還有些則定居中國,成為永久的異鄉客。


神秘墓穴中隱藏著一群不為人知的古聚落

根據墓誌記載,墓主人安伽祖,就曾在同州(今陝西大荔,西安以北)做過“薩保”。由於粟特人販賣商品,往往以商隊的形式運行,因絲綢之路,一路得途徑沙漠荒漠山川草地,一個人往往很危險,眾人結伴好歹有照應,他們商隊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並且擁有武裝自保。這就需要一個頭領,粟特人的商隊首領,被稱作“薩保”。


但在北魏起,薩保一詞,已經不再侷限於商隊首領,而是作為中原王朝授予粟特人聚落管理者的官職稱號。


神秘墓穴中隱藏著一群不為人知的古聚落


“絲綢之路”,聽起來好像是一條漫長的大道,連接中西兩個異域文明,實際上,經過幾代考古人工作的發掘,一百多年的研究發現:其實絲綢之路,從來沒發現過一條有明確標識的,橫跨歐亞的路。這些來回於絲綢之路的商旅,路上需要嚮導引領,若遇上障礙還會改變既定路線。這個時候,作為粟特人的經驗,便顯得尤為重要。


有些粟特商人乾脆在絲路上一些便於貿易的地方永久住下來,建立自己的聚落,比如在龜茲(庫車)、焉耆、高昌(吐魯番)、于闐(和田)等絲綢之路重要據點,都能看到粟特人的聚落。還有些粟特商旅,選擇繼續東行。但即便如此,很少有哪個商隊,會把絲綢之路從頭至尾的走一遍,大多數商旅只是選擇性的只走其中一段路,比如從自個家鄉到下一個綠洲為止,路途約有500公里左右。至於那些攜帶上百頭駱駝趕路的長途商旅,其實在史料中很少提及,要有也只有國家間互派使團。如於闐王曾率領過一個1714人的使團,出使漢王朝。


神秘墓穴中隱藏著一群不為人知的古聚落


那從西域到中原,莽莽數千公里,是不是意味著商旅可以隨意亂走?


從出土的敦煌懸泉漢簡來看:絲路上的商隊和使團需持有漢王朝所頒發的通行證,上面按順序列出允許他們訪問的城鎮。這種由官方頒發的通行證,有個特定的名稱“過所”。


幾乎所有的“過所”都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先是頒發過所官員的姓名、接過過所官員的姓名和地址、問候語、過所持有者的姓名;接下來便是商隊成員,先男後女,其次是驢、馬和牛等牲畜,過所通常以“准許通行”作為結尾。


神秘墓穴中隱藏著一群不為人知的古聚落

商隊每到一個漢王朝所管轄的站點,當地官員都會對商旅牲畜貨物進行清點,以確保他們是不是按過所所登記的那樣。自然商隊也可以向官員申請簽發新的過所,方便他們及時調整路線。兩漢時,敦煌是絲綢之路我國境內的第一站,一般半年後,這些粟特商旅回程,免不了還要跟官員再打一次照面。


神秘墓穴中隱藏著一群不為人知的古聚落


雖然粟特人以經商聞名,但並不是所有的粟特人都以此維生。就已活躍在吐魯番聚落的粟特人為例,他們的職業包括:農民、傭兵、客棧老闆、皮匠等。


為適應漢地,他們姓早已不侷限與之前所謂的“昭武九姓”,而是更加多樣性,其中又以這七種漢姓最為典型。如康、安、曹、何、米、史、石。


除了姓名有所更改,粟特人也在逐漸改變他們的喪葬風俗,轉而改為我國漢族最普遍的土葬。大多粟特人信仰祆教,也稱“拜火教”。


神秘墓穴中隱藏著一群不為人知的古聚落

按照正統的祆教葬禮儀式,他們會把死者先暴露在外,首先讓食腐動物把肉吃個精光,然後把收集起來的骸骨洗乾淨收斂在“納骨盆”中。舉行喪禮時,這些祆教徒還會殺牲獻祭,它們的所信奉的神,往往包括樹神、石神、山神、風神以及他們的至高神阿胡拉.馬茲達。主持這些儀式的,通常由聚落中的薩寶擔任。


到唐朝年間,粟特商人在絲路中所佔的貿易比居於統治地位,時唐朝官員通過對過往貨品進行稱重,來確定過往商人該繳納多少銀幣。據出土的《稱價錢賬》記載:買家和賣家總共有48人,其中粟特人就有40人。


從這本賬簿分析,素娟也就是未染色的平紋絲綢,在唐朝和金、銀、銅一樣,被當作通用貨幣,甚至比其它貨幣更受歡迎,因絲綢輕、價格穩定,相比而言銅錢就很麻煩,光一貫(一千枚)銅錢就重達4KG。


“唐僧”在《大唐西域記》中這樣評價他所見到的粟特人“雖富鉅萬,服食粗弊”,到底怎麼個“粗弊”法?從安伽墓中的圍屏圖像中,我們可略知一二。


神秘墓穴中隱藏著一群不為人知的古聚落

他們宴席少不了用刀切肉,用高足杯舉杯暢飲。根據另外從踩踏葡萄酒到把釀好的酒裝進酒翁中的幾副畫推測:杯子裡裝的自然是葡萄酒,所謂“葡萄美酒夜光杯”。


神秘墓穴中隱藏著一群不為人知的古聚落

從服裝上看,男子都是緊身長袍,多數粟特人穿圓領緊身長袍,女子多數是束腰長裙,窄袖,緊身,長裙常為百褶裙。


神秘墓穴中隱藏著一群不為人知的古聚落

但安史之亂後,風光一時的粟特人成為被打壓的對象。因為作為這次叛亂的發起者——安祿山、史思明,都流著粟特人的血液,尤其安祿山的父親是一位姓康的粟特人,他的母親稱阿史德氏,是個突厥巫。


中原大地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都瀰漫著一種痛批“胡化”的風潮,無論是粟特還是其它胡人,紛紛改姓改宗、移民他鄉、或隱瞞祖籍等方式,來磨滅自身的胡人特徵。


神秘墓穴中隱藏著一群不為人知的古聚落

如今粟特人的血液早已融入我們偉大的華夏民族當中,還有一部分人依舊住在中亞,對於他們先輩不遠萬里來中國的經歷,可能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