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曾有專家提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風靡一時,如今你怎麼看?

雲朵雨蝶


首先更正一個錯誤,“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並不是10年前才被專家提出來的,這句話實際上是來自我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陳鶴琴,大概是在上世紀20年代前後就提出。不過,現在有很多人卻選擇性地遺忘了陳鶴琴先生講出這句話的背景和原因,斷章取義地用來要求老師。正因為這句話被不設立前提的情況下廣泛傳播,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的著名兒童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差一點因為這句話成了教師“公敵”。

作為新中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又被許多人稱之為兒童教育的聖人,本身既是一名教育學者,也是一名教師,為什麼要說一句“損人不利己”的話呢?

實際上,陳鶴琴先生第一次說出這句話時,完全是為自己立志搞好兒童教育時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當時國內兒童教育剛剛起步時為教師們加油打氣的話,想要以此增強教師們的責任感。不過,在若干年後,這句話開始在人們之間傳播,不少人沒有去了解這句話的歷史背景,也沒人再去關注一位教育學家當年關於兒童教育的理論體系,反而把這句話當做一把“利劍”,用來權衡教師教學能力的標準。只要孩子的學習不如別人,家長們首先就會把責任推到教師身上。

學生學不好,真的是老師教得不好嗎?

自從補課開始在學生之中流行,家校矛盾一直都是無法迴避的問題。因為優質的教育資源十分有限,好學校就那麼幾所,但每個家長都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許多家長在潛意識中就認定為學校的老師不行,所以都會給孩子花錢補課。孩子成績好了就是補課有成效,一旦學生的成績下滑,家長也會第一時間把責任歸咎到老師身上,有家長甚至認為是因為自己沒有給老師送禮,孩子被老師區別對待,才會導致成績不甚理想。

不可否認,的確有極個別教師為了有償家教謀取私利,或明說或暗示家長和學生,但這絕對只是極個別現象。在禁補令越來越嚴的情況下,沒有多少教師願意拿自己的工作和前途作賭注去掙那些補課費。

所以,學生學不好,並不見得是老師教得不好,同在一個班級之中,總是有班級第一,也會有倒數第一,很多時候是個人的學習習慣以及家庭環境,在潛移默化之中帶來的影響。這些方面與家長的言傳身教又有很大的關係。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並沒有過時,但如果僅僅是家長們片面拿來衡量教師教學能力,不僅會適得其反,還會貽笑大方。學生的教育,教師確實有很大責任,但家長們卻不應該撇清責任。如果家長只是通過花錢請老師補課,或者看到孩子不好好學習訓斥一頓,孩子的學習最終恐怕並不會有太大的起色,反而有可能陷入越來越差的循環之中。

換句話說,沒有學不會的學生,真的有習慣甩鍋的家長。


教育坤坤說


十年前曾有專家提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風靡一時,如今你怎麼看?如果單單從題主所提出的意思來看,顯然這種觀點是正確的,至少不能與當前的教育實踐相符合,這種論斷有點遠離教育實踐,或者說該專家對我國的教育環境與實踐頗為陌生,根本沒有真正融入我們的教育環境。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原話出自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兒童教育心理學家陳鶴琴先生,不過這句話並不是對所有老師提出的要求,或者說並不是針對我國教育實踐的總結,而是陳鶴琴先生對自己進行自勉的話語,激勵自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

這句話用來自勉,老師對自己提高要求、標準,以此來激勵自己認真從事教師工作,努力提升教育事業的積極性,做到高標準、嚴要求,逐步推動自己能進入更高層次的教師隊伍,從這個角度來講,筆者認為並沒有任何錯誤。

但是如果用這句話來“綁架”全體教師隊伍的話,筆者認為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合適的。畢竟教學活動屬於雙向互動的,也就是說教育活動的質量高低,並不是完全取決於教師的水平,而是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作用,只有優秀教師,沒有質量高的生源,不會有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只有高質量的生源,沒有優秀的教師,同樣不可能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只要參與過教學實踐活動的,肯定就會明白教學活動的互動性。在我們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看到不少優秀教師能帶出非常優秀的學生,但如果我們從更深層次去分析,在這樣高水平的教學成績背後,無論是學生的生源質量,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都屬於學生群體、教師群體的佼佼者,他們也都算是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優秀代表。

不可否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的高低有很大關係。一名優秀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根據每位同學的性格特點、學習特徵,迅速調整教育的方法,能及時有效地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實現學習成績的迅速提升。

不過,上述情況的實現,必須要在學生的配合下,也就是說教師即使再優秀,也無法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聽從自己的教導,有的學生就是“朽木不可雕”,不管教師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他總不會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不會遵照教師的教學指示來執行,甚至還是與教師“唱反調”,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教師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育質量有所改觀。

在筆者看來,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過高地估計教師或者學生的能力,或許教師足夠優秀,生源質量足夠高,但是這並不代表教師或者學生任何一方足夠優秀,就能實現對另外一方全方位的改變,這種做法也是不太可能實現的,必須在教師、學生相互配合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教育質量的提高,教學環境的改善。


東愛雨小公


這句話既值得推崇,又應該摒棄。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由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來的,是他自己用於自勉,自我鞭策的。

陳先生是專注幼兒教育的教育家。稚子入園,剛剛接受教育,猶如一張白紙,全憑老師描繪。老師的專業水平和對事業的忠誠程度,決定著孩子的人生走向。陳先生能用這麼一句話自勉,足見陳先生是傾盡畢生精力,獻身於幼兒教育事業。當之無愧是後人學習的楷模。

陳先生之後,仍有不少學者,教育專家及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當做信條勉勵自已,努力為教育事業傾盡心力地工作,並取得了可喜成就。

這句話教師用來自勉是可以的,並沒有什麼錯。但社會上部分人把這句話用來恆量和評價老師的工作,就有點不太恰當了。

教育也不是萬能的,過分誇大教育的作用對教育是十分有害的。

溫度能使雞蛋變成小雞,卻不能使石頭變為小雞。同樣道理,教育只能使適宜教育者成才,卻不能使沾染惡習後不思悔改的不適宜教育者或先天不足者成才。

學校裡的學生來自不同環境的不同家庭,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可堪教育的孩子。通過教育使之走上成才之路。但也有極少部分過早沾染了社會中的壞習氣,或者接受了不良的家庭教育,送入學校後老師雖勞心費神,但終不能使其轉變。如果認為老師教育不力,是"不會教的老師",顯然是不合理的。

監獄,是最強有力的教育機構,通過教育,大部分犯過錯誤的人改邪歸正,迴歸正常生活。但仍有一部分人二進宮甚至三進宮,有的則一直走向不歸路。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老師用來自勉,要求自己不輕易放棄每一個學生,要傾盡心血使每一個學生成才。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對於促進自己的工作,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推崇。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被社會上某些人拿來評價老師,把個別學生不能成才的責任歸咎於老師,是完全錯誤的。應予以摒棄。

我是天涼好個秋A,關注我,分享教育教學工作經驗。誠邀朋友評論、批評指正。不勝感謝!


天涼好個秋A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最早是老教育家陳鶴琴說的。這句話,我的班主任以前也說過,因為帶我們某學科的老師不太負責。

可是孩子的成長是方方面面的,孩子的教育不只是老師的問題,現在說學生教不好,是因為老師不會教,我心裡是不認同這句話的。

話本身沒什麼錯。但“教好”學生是相對的:只要孩子有進步,就是“教好”。

“教好”學生又是一個過程,有時或許會需要幾年的時間。這裡並不是說哪位“名師”上了一節課、談了一次話,就能把一個很差的學生“教好”。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能說今天沒把某個學生“教好”,老師就成了“不會教的老師”了。

其實, 我更贊成這樣的說法:“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也沒有教不好的老師”。

“教好”的老師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一位老師如果不斷學習進步,如果今天沒把學生教好,注意總結反思,那麼明天肯定就會有所進步的。如果老師每天都有所進步,那怎麼能不會成為一位優秀的教師呢?


成都雲界教育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我第一次見應該是在十幾年前的洋思中學的校園裡,印象深刻過目不忘,在校園大樓上一排紅色大字讓人驚心!我當時私下和他們某些老師交流,老師說,你願意信你就信,你不願意信,也沒人逼你;某班體育課有兩名學生因為腿傷在教室裡沒出來,我們進去和學生交流,問學生對這句話的看法,學生說:“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我們和外地去參觀的老師交流,大家一致認為這話不符合邏輯:如果這句話是真話,那麼警察,法院,監獄都可以不要了!說這句話的人是不懂教育,不尊重教育規律,相當於文革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的豪言壯語!


馬火蟻


這樣的話語應該說影響了一代人,但是從現實來說,這樣的話語明顯是錯誤的,甚至是脫離實際。這樣的話語也見證了我們的教育的變遷和人們對於教育的觀念的轉變。

十年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對老師的要求,我們看到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也就是說無論我們面對怎樣的孩子,老師都能較好。這本身就是理解錯誤的。為什麼會這樣認為,那就是十年前和孩子和現在的孩子的變遷很大。

十年前的孩子那時的學習應該說是沒有任何打擾的,那時候的人們真是一門心思的學習,我記得小時候的考試全班成績都是在98、99分左右。我們通過這個分數就是要告訴大家那時的教育是有侷限性的,我們沒有補課,更不可能上任何的補課班了,放學後大家也不費什麼力氣就寫完作業開始玩了。當我們回顧的時候,更多的人的感觸是那時的學習是沒有壓力的,不會像現在這樣的費勁。

的確是,如今的孩子應該說教育已經走過了很多年,但是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卻沒有了,報了很多的補習班,學習的壓力也逐漸增大了,現在的孩子感覺越來越累了。

如今的人們更多關注到的是學生,因此人們尊重孩子的差異化發展,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選擇這一條路去走,因此選擇多元了,孩子們成功的途徑也更多了,對於學生的評價也多元化了。這樣的理論在如今也就格格不入了。


大語文天地


這句話太絕對了。什麼事都有兩面性,我們都上過學,如果成績不是那種特別優秀的學生,絕對會對某學科過敏。調查發現有人確實對數學過敏,再怎麼學都學不懂,看著數字就頭疼。這種學生怎麼可能把數學學好?還有英語,不是每個人都能考到100分,甚至及格。

孔子弟子3000,賢人只有72,何況是我們這種平常人呢?

舉個例子,我上學的時候,前排有個女生英語特好,但是數學每次都是三十幾。剛好我數學好,英語差。這樣我就能剛好互補,我們互相輔導對方。同志們吶,三年高中我們沒有一點長進。不是不用功,誰不想考個好大學,可就是提不起來。沒辦法,我覺得學習是要有點天賦的,不是老師教的好壞問題,而是你能否鑽的進去。

說這話的人真是太武斷了,可能他遇到的都是好學生吧。


快樂老周z


現在大不一樣了,現在的教育提倡:“沒有成績差的學生,只有不全面發展的學生”。在現在的教育理念中,考高分已經不能適應這個社會了,主要是學生自己得有特長,無論是哪一科,只要有一科優秀,以後的工作就絕對不會差。

我高中同學之前在我們班文化課成績倒數,但是他身體素質好,體育課優秀。於是高考的時候果斷選擇了體校,體校對於專業課的要求還得很嚴格的,但是對於文化課只要達標就行。於是很順利的考進了一所體校,現在成為了一名高中體育老師,生活還是很樂觀的。

我同事文化課不行,偏科的特別嚴重,但是他對英語比較感興趣。平常喜歡看英語電影,喜歡聽英文歌曲。雖然高考只讀了一所三流的大專,但是他一直堅持自己的特長,現在在一家國際導遊服務中心,做一名專業的國際導遊,收入特別的可觀。

所以現在最怕的一種學生就是:“每科都可以,但是每科都很一般”,與其這樣還不如都不行只有一科優秀呢?所以現在培養孩子的思維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即使自己的孩子對學習再沒有天賦,家長也一定要懂得觀察自己孩子的優勢,把孩子的興趣愛好稍微培養一下,以後就可能成為“吃飯”的途徑。

作為老師,針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也一定不要給他們太大的壓力,注重觀察學生擅長的地方,及時和家長們溝通,文化課不行,那就在其他方面發展。現在的教育畢業證很容易得到,畢竟180分就可以讀一所大專院校,但是真正的掌握一門技術和特長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星期久看點


我同意!但好的定義是什麼?我經常跟學生說:“100分的能力考100分,60分的能力考60分很正常,十根手指有長短,每個人的成績都跟你的能力有關,盡力而為就好了”。我認為講這句話的人所說的好應該是像我所說的這個好吧,不可能一個老師所教的班級個個100分、99分吧,老師之間都有各自的個性特徵,所以所教的班級也不一樣啦!特別是我們這些農村學校,家長的影響特別大,大部分都是農民工天天加班孩子只能放在家裡自生自滅,好一點去補習班,我年年都教過一些跟家長生活在一起的“孤兒”,他們的父母對他們成不成材都無所謂,你說我們這些老師可以幹些什麼呢?!!


小芳7970


辯證看待這句話。看了這句話的來歷,是教育者積極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的,而其他人用這句話來評價老師就感覺過火。

1、先說教,教什麼才是被認可的,一定是分數嗎?

當下大家都知道,儘管全面發展提得多,但又跑在分數上來了。那面對班級總有不會考試的學生怎麼辦?你教他什麼?

我前年帶三年級,兩兄弟都在我們學校,考試零分,名字也不會寫。大家拿著,都沒辦法,家長也極不配合。

我開始接近他,一次在學校上晚自習前,我在學校洗車,我看見他和其他幾個同學在校園追跑,我把他們喊來一起幫我洗車。

我給他說:以後我來學校了,記得觀察我的車乾淨不,不乾淨,就提醒我,我們一起洗車。

別說,他真把這事當回事了。有時我不得空,他都來提醒我洗車,我還是放下手中事,喊他和我一起洗車。而且他洗得很乾淨,我覺得都可以了,他還說可以擦乾淨點。

在洗車過程中,我對他說,我評價他很聽話,有本領,如果上課時候,你不從板凳上趴下來,或者把桌子挪來挪去的,那我就在其他老師面前表揚你。

至此,他對我的事,很上心。我上課U盤忘記取了,他第一時間給我送到辦公室來,我書本本子忘記帶了,他也給我拿著。

我還把教室的衛生角承包給他,讓他管理教室衛生,不允許同學亂丟垃圾。

他幹事上手很快,真的沒話說,其他老師都交口誇讚他。

離開學校兩年了,我再去他們學校,他都能第一時間認出我的車來,跑過來問我,去給其他同學說我來了。

我認為,在他身上,我們老師盡力了,教不了知識,何不教他一些做事的習慣和本領呢?

或許有人說,沒知識他走出社會也不知道做什麼啊?請看下面的案例。

2、我初中老師給我們說個一個真實情況。

他當時帶普通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學生,和我帶的三年的那個學生太像了。那個學生就喜歡修東西!連班級掃把壞了,班主任都喊他修。門壞了,他也修。他喜歡修,那時候的鋼筆壞了,筆尖裂開,他都能修。老師說以後推薦他走修理家居電器之類。

初中畢業那學生就去沿海傢俱廠打工了。

現在那個學生,真是我們鎮上開傢俱店的,老店面了。

我有一種感覺,例如在四年級的時候,有種數學題不會做,但到了六年級自然就會了。

人,是會自我成長的。

至於教,教什麼,真不是一把尺子就能量出來的。萬象中,生命自有新氣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