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的动机是什么?

大黄扯点历史


古人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太子丹“士为知己者”的知遇之恩的报答!


牧歌616


引言:

公元前227年,秦都咸阳的宫殿内,一个中年男子正瘫坐在王座上,双目无神,呆呆的看着台阶下那个倒在血泊中的青年尸体,脑海中突然闪过刚刚发生的片段:今天本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燕国畏惧秦国,派使者请降,而且还送给秦国两件重礼,一个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另一个是燕国最富庶的督亢地区的地图,为此,男子还特地安排了最高礼节九宾来迎接使者。但是,当使者在他面前打开地图到末尾时,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出现在他眼前,使者一手拿起匕首,一手抓住男子的衣袖,好在袖子太长,男子挣脱逃命,双方在宫殿内追逐,如果不是御医夏无且机智,使男子顺利拔出宝剑,最终成功击败了那个刺客。想到这里,男子不禁打了个冷颤,这才回过神来……

荆轲刺秦王画像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而他刚刚回想的事情,就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失败了,时至今日,那个大一统的秦帝国也早已化为一抔黄土。不过想想那个故事,我们不禁有个疑问了,荆轲不过一介平民,他选择刺秦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一.刺秦背景——秦国开始灭国大战

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国力与日俱增,及至秦王嬴政,分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开始迈出灭国的脚步。

山东六国面对秦国统一的战争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这其中,燕国的太子丹对秦的仇恨尤其深,他原本在秦国做人质,后逃回燕国。此时,秦国已经快要逼近燕国边境,但燕国弱小,无法抵挡秦军锋芒。关键时刻,名士田光向太子丹推荐荆轲,于是,太子丹厚待荆轲,并向荆轲说出自己刺秦的想法。

太子丹剧照

为了万无一失,荆轲向太子丹索要两样东西,即樊於期的首级和督亢地图,因为这是秦王最想要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接近秦王。同时,太子丹让著名铸造师徐夫人制造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并涂上见血封喉的毒药,万事俱备之后宣布向秦投降,秦王果然中计,宣布召见荆轲,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二.荆轲刺秦动机一——士为知己者死

在遇到太子丹之前,荆轲只是一介草民,穷困潦倒,先后在卫国,赵国都混不下去了才来到燕国投奔了田光。但是,太子丹却没有看不起荆轲,反而把他奉为上卿,每天好酒好肉好招待,还经常来问候荆轲,使荆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为了让荆轲满意,太子丹几乎满足了他的一切需求,有一回荆轲在和太子丹喝酒时看到助酒的舞娘双手非常漂亮,就像太子丹夸赞了几句,结果第二天荆轲收到了太子丹的礼物——那个舞娘的双手。此举虽然残忍,却让荆轲非常感动。

荆轲剧照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荆轲一介平民,对于太子丹给他的待遇,他没有什么好报答的,唯一能报答的只有他这副躯体。所以,当太子丹说出他的计划时,荆轲知道这是自己报答太子丹的时候了。

三.荆轲刺秦动机之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我们在看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时对于男主角郭靖的评价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仅可以稳定江湖,还守护着襄阳,抵抗蒙古入侵。而荆轲,作为战国后期的一个侠客,成为了第一个刺秦的人。

秦国此时已经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步伐,面对国家存亡,秦王成为山东六国的死敌。为了保护自己的祖国,荆轲知道,只有杀死秦王,才能减缓秦国灭国的脚步,为山东六国赢得喘息的机会,此去虽是不归路,却能够为国家赢得恢复元气的时间,值了!

四.荆轲刺秦动机之三——唤醒麻木的人

公元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临死前对着中国老百姓们呼喊:“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而对于处在战国末期的山东各国,在秦国此前的六代国君统治时期,各国曾多次组织合纵抗秦,无奈彼此之间互不信任,最终合纵抗秦往往无疾而终,只能坐视秦国强大。以至于到了后期,各国君主开始对于秦的入侵开始麻木,(齐国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在秦灭五国时齐国从不发兵救援,在最后秦国攻打齐国时,齐国一仗没打直接投降了!)

易水送别

荆轲此去自知必死无疑,所以在分别时他悲痛的说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他知道,无论成功与否,他都希望用这一腔热血来唤醒那些被秦国虎狼之态吓得麻木的六国君臣百姓,重新激发他们内心的热血,这样六国才有存活下来的希望!

五.荆轲刺秦,意义深远

荆轲失败了,在临死前,荆轲靠在柱子上,面对秦王嬴政双腿岔开,大笑不止:“我今天不杀你是为了想活捉你!”荆轲到死都没有说一句软话,表面上看,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刺秦意义深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1.一批六国有识之士开始步荆轲后尘

荆轲刺秦虽然失败,但细细看来,其实只是差了一点点,如果当时袖子没被扯断,如果夏无且没有向荆轲扔药袋,如果荆轲最后用匕首飞中了秦始皇,那么刺杀都成功了。

所以,一批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效法荆轲进行刺秦活动,先是荆轲好友高渐离在秦始皇大殿击筑时突然用灌满铅的筑砸向秦始皇,无奈高渐离双目失明,没有命中,最终失败。随后,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雇佣一个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可惜大力士的铁锤只命中了副车,秦始皇再度逃过一劫。

张良博浪沙刺秦剧照

2.秦始皇开始不相信六国故民

秦始皇是个暴君,但也是个明君,明君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重视人才,秦始皇也不例外。对于秦国以外的人才,他也是非常爱惜的,比如丞相李斯就不是秦人,秦始皇还想让韩国贵族韩非效力,虽然没能如愿。在韩国派遣工程师郑国帮助秦国修建郑国渠,实际上是想通过修建郑国渠来削弱秦国国力,秦始皇知道了这个阴谋之后并没有对郑国治罪,而是继续让他修筑,因为在秦始皇看来,郑国是一个人才,人才难得!

但是,经过了荆轲的刺杀之后,秦始皇开始慢慢的不相信六国的故民,这才有了他称帝之后搜刮六国财物铸造金人十二以愚黔首,对于六国的百姓和财产也不再珍惜,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最终导致秦国灭亡。

3.秦始皇开始了求长生之路

荆轲这次刺秦,让秦始皇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就是那短短几秒,秦始皇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好在最终荆轲没能成功,却也让秦始皇开始真正的正视自己的寿命,希望求得长生不老之药,保大秦万年。

秦始皇求仙方士代表徐福剧照

但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法扭转的,秦始皇这样违背自然规律,其结局注定是失败的,但秦始皇为了求长生不老的灵药,大肆宠幸方士,劳民伤财,加重了秦国政府对老百姓的盘剥。所以在秦始皇去世后的第二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且倏忽间把惶惶大秦烧成一片白地。

结语:

荆轲刺秦,有人说他是真的猛士,敢于用一己之力去撼动秦国;有人说,他是历史的反叛者,因为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性,荆轲刺秦无异于螳臂当车,即使成功也无法阻挡历史前进。但无论如何,荆轲用他的鲜血证明了自己,历史记住了他的名字,使他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城历史小学生


荆轲刺秦王的原因: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危,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1、具体概述

公元前228年,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国大部分的国土,继而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诸侯畏服秦国,没有谁敢提倡合纵策政,我私下有个不成熟的计策,认为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派往秦国,用重利诱惑秦王,秦王贪婪,其情势一定能达到我们的愿望。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就太好了;如不行,就趁势杀死他。他们秦国的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东方各国得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却不知道把这使命委托给谁,希望荆卿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荆轲听后献计太子丹,自己将前往完成使命,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不负你与我


我们认真分析一下荆轲是如何刺秦的:

1:荆轲和秦舞阳到了咸阳王宫,得注意一个细节,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我们知道那把见血封喉的“徐夫人匕首”在地图里,从这里可以看出,荆轲是打算从旁协助,主刀刺杀秦王的是秦舞阳。可是关键时出了意外,秦舞阳莫名其妙吓惊呆了,秦王传旨:“只请正使上殿,副使在阶下候着!”这才让荆轲捧着地图上殿。

2:荆轲为秦王展开地图,秦王理所当然在仔细观看。等到荆轲“图穷匕见”,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抄起那匕首,直扎秦王后胸。可是秦王马上反应过来,一下子挣脱袖子。从这里可以看出荆轲力气不如秦王大,手劲不够灵活,明明匕首已经刺出去了,居然让秦王挣脱而躲过致命一击。力气大点,秦王挣脱不了,手劲灵活,绝不可能在这么短的距离也刺不中秦王。

3:荆轲匕首刺空,群臣惊愕,殿上侍卫无诏不能上殿,这是个大好时机。秦王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拔剑,但由于剑长,怎么也拔不出,只好绕着一旁的柱子走。荆轲手拿着见血封喉的利器,也跟着绕柱子,追杀秦王,却追不上。从这里可以荆轲看出腿脚不够快,如果跑得快,只要轻轻用匕首在秦王身上划一下,秦王非死不可。可惜荆轲居然追不上。有一圈,由于秦王绕得太快,反倒差点和荆轲撞上了。这一幕确实好笑,两个“疯子”,光着脚丫(当时殿上不许穿鞋),在环柱奔跑。其实荆轲跑不过人家秦王,干脆别跟秦王练习跑步了,在柱子边等着秦王,等到跑到自己跟前,一匕首扎过去不就大功告成了!

4:跑着跑着,秦王突然回身,“以手共搏之”。就是说徒手跟荆轲拼命。荆轲拿着匕首,但还是伤不了秦王半点皮肉。这时,阶下群臣齐喊:“王负剑~”,秦王遂左手把剑身竖立,平行移到屁股位置,伸右手把剑拔了出来。秦王在这生死关头,在短时间还能完成拔剑整个动作,荆轲始终拿着匕首,都没法刺中秦王。

5:秦王把剑拔出来了,荆轲的匕首只有一寸短,这下刺不了!轮到他逃跑。秦王按剑上去,一下子就砍了他的左大腿。荆轲站立不稳,摔在地上。荆轲连逃跑的本事也比人家差,一下子就让人家砍中,还成了残疾人,这燕子丹怎么就选中这个家伙来刺杀秦王?

6:荆轲知道没戏了,情急之下飞出匕首抛击秦王。匕首却不中秦王,中柱。从这里来看不是秦王有本事躲过飞来的匕首,而是你荆轲没眼力,把柱子当秦王了!总之荆轲是个四肢无力的刺客,左手力度不够,右手不够灵活,两腿速度不快,眼睛准性很差。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杀手单靠双手就应经足够了,还拿着一把“见血封喉”的匕首,闹了半天,一点也伤不着秦王。哪怕伤了一点,就能要了秦王的命,完成任务,荆轲都无法做到。

7:秦王见荆轲失去匕首,马上从柱子侧出来,连砍了荆轲八剑。最后荆轲知道自己要死了,挨着柱子坐着,两腿叉开,自我辩解道:“事所不成,是因为我要活捉你,逼着你退还土地!可是让你躲过一劫!”这种解嘲也不成立,绕着柱子追不上人家,怎么活捉人家?

专诸刺王了,是被左右侍卫夹着前胸,往上端菜,仍然迅即从菜中抽出鱼肠剑,一击而中目标。聂政刺杀时,是从大门口一直打入内堂的,不但刺杀了目标,还多杀了一个韩哀侯。荆轲手拿致命利器,没有别人干预,跟秦王单打独斗,占了很大优势,结果却失败了。我实在不知如何赞美这位悲情侠客?且不说他的动机是对是错,就凭他那点本事,就完全称不上是一个称职的刺客。连那个秦舞阳都是窝囊废,如果他能帮一下荆轲,也不止于此。燕子丹实在没眼光啊!#(汗)


乡村篮球梦


一是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荆轲本卫国人,爱好读书和练剑,只是水平都不太出众。在卫国找不到工作,然后就周游列国,可惜依然没有人肯用他。走投无路之下荆轲托人找到了燕国太子丹,太子丹刚刚从秦国逃回来,手下缺人就收留了荆轲,于是荆轲对太子丹死心塌地,只为报答知遇之恩。

二是因为燕太子丹对荆轲的执意要求。燕太子丹在秦国为人质的时候深刻认识到了秦王的雄才伟略以及欲统一六国的决心,也看到了秦国军队的强大远非六国所能匹敌。于是他变想刺杀秦王。这才去找的荆轲。而荆轲为太子丹做事本是为了混口饭吃,虽然对主子死心塌地,但荆轲也知道刺杀秦王是掉脑袋的事,他也是万般不愿。然而太子丹再拜而跪,膝行流涕”太子丹哭着爬到他的跟前,一再磕头恳求,恳求他不要推辞,荆轲无奈,就在这种情境下应承下来。

以上两点便是荆轲刺秦的主要动机。

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


向天空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故事缘由,究竟为什么荆轲想要刺秦王

这要先从秦王嬴政立志统一六国说起,燕国太子丹眼看着燕国也要被打败了。按理说一般英雄豪杰都会想着该怎么操练兵马、联合抗秦,太子丹却不然,他一生气、一跺脚:蓝瘦!香菇!秦王欺负人,我要让秦王马上狗带!

然后他找到了刺客荆轲,要他去刺杀秦王。

再说说荆轲和秦王恩怨,荆轲是个不甘寂寞、不甘平庸之人,本来是想着报效祖国,谁知因为秦王的暴政,荆轲的才华得不到重用。辗转反侧,换了几分工作,但是一直得不到重用,最后还是回到了燕国,回到燕国之后是太子丹收留了他。荆轲是一个刺客,属于太子丹的门客之类的。养了很久,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另外荆轲和太子丹私交也甚好,如果从荆轲的角度看。为朋友,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报答恩情。

出发去秦国的那天,荆轲迟迟不肯走。太子丹于是就三次催促,并且要派秦舞阳先去,荆轲知道太子丹在告诉他,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不去的下场很惨。于是荆轲只能硬着头皮出发去了秦国。

总总原因促成了不得不去,所以就有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带你走进中国历史长河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荆轲当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音jiān)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太子丹说:“拿兵力去对付秦国,简直像拿鸡蛋去砸石头;要联合各国合纵抗秦,看来也办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见秦王,挨近秦王身边,逼他退还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应了最好,要是不答应,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于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为难,说:“督亢的地图好办;樊将军受秦国迫害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伤害他呢?”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于期,跟樊于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樊于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樊于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于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于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

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

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干么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于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

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

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

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

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

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左宗䕋


窃以为荆轲刺秦的动机是:燕太子丹买凶杀人。

从《史记》起,荆轲的头上就一直戴着道德的光环,他的身上被倾注了无限的同情和遐想。因为他要谋杀的是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而且功败垂成。人们对嬴政有多痛恨,对荆轲就会有多敬重;对弱者有多少同情,对荆轲就会有多少讴歌。但这是靠不住的。

从司马迁的描述中我们得知,荆轲是卫国人。他流浪到燕国不走,只因为热爱燕国的狗肉和美酒,以及杀狗的屠夫还有音乐家高渐离。这并不能构成所谓爱国主义的要素。也就是说,燕国的存亡,其实浑不关他的痛痒。这是他听了燕太子丹一番慷慨陈词后,愣了半天不说话的真实原因。

事实上,荆轲刺秦并非主动请缨,燕太子丹则是买凶杀人。所谓“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便一语道破天机。

事实上他的排场之大,成本之高,所用之费,十分惊人。徐夫人之匕首,樊将军之头颅;千金之礼品,督亢之地图;高渐离之击筑,田先生之筹谋。

刺杀秦王是何等机密之事,有那么敲锣打鼓的吗?就不怕秦国的卧底和线人?结果怎么样呢?秦王近在咫尺,他却一败涂地。抓,抓不住;刺,刺不中;追,追不上;打,打不赢。什么都干不成功的荆轲只能在遍体鳞伤之后,靠在柱子上说完最后的台词:嬴政!老子本来就没想杀你,是要劫持了你做人质,让你跟诸侯签订条约的!

荆轲没有撒谎,燕太子丹的策划就是如此:劫秦是第一方案,刺秦不过退而求其次。这是丹的如意算盘,他其实很贪。

荆轲心里多半也没底。他迟迟不肯成行,恐怕就因为此。




壹零壹肆


荆轲刺秦的动机是什么?

我感觉荆轲其实是装逼装到坑里去了,本想打肿脸充个胖子,结果太子丹当真了,这下下不来台了。没办法,只能装逼装逼装到底,千里千里送人头去了[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程小满的文史日记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荆轲当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音jiān)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太子丹说:“拿兵力去对付秦国,简直像拿鸡蛋去砸石头;要联合各国合纵抗秦,看来也办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见秦王,挨近秦王身边,逼他退还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应了最好,要是不答应,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于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为难,说:“督亢的地图好办;樊将军受秦国迫害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伤害他呢?”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于期,跟樊于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樊于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樊于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于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于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

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

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干么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于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

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

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

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

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

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