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年會怎麼辦?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會有講究

感覺一年過得是真快,一個年也過得快。過年對中國人來說最大的意義是團圓,平時各種親朋好友都四海八荒的住著,碰個面跟神仙開會似的,格外的不容易。過年吃團圓飯,一家人聚在一塊,也不單是家庭有聚會,各大公司、企業、機構、部門都要聚會,大的不搞,小的也得意思一下。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比如封建社會,皇家過年也得是有公有私,私人的是皇上過年在後宮跟娘娘們有互動,公家的,就是皇上跟大臣也得聚會。除了皇家,庵觀、寺院也要有所表示。另外有一些大家族也跟別人家不一樣,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一聊,古代古人們過年是怎麼搞年會的?

古代的年會怎麼辦?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會有講究

古代過年的日子跟今天不一樣

不過在說年會以前先要跟大家普及一個知識點,古代過年的時候,過年的日子跟現在不太一樣,說法也不太一樣。清朝以前,至少在官方沒有咱們現在這種“過年”、“過春節”的說法,嚴格的講,咱們現在管三十晚上叫除夕,正月初一叫新年,三十到初一這個過程叫“過年”。但古代管初一不叫過年或者春節,而是叫“元旦”。現代人都是過陽曆1月1號的元旦,那麼春節是哪天呢?春節是立春那一天,而且過去的元旦也不一定是正月初一,夏朝的時候是正月初一,商朝是十二月初一,周朝是十一月初一,秦朝以後是十月初一,一直到漢武帝的時候,這才改回了正月初一,一直到現在。

冬至大過年的活動

古代朝廷到快過年的時候搞聚會,也不是等到元旦這天才搞,而是在冬至那天就要先搞一個大的聚會。因為冬至在古人心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按照《漢書》的說法,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從冬至開始,陰氣開始回落,陽氣開始回返,一個新的循環又開始了,所以必須慶賀。歷史上漢武帝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選冬至這一天。冬至這天的朝廷大會,各個朝代形式上有所不同。就以離咱們最近的一個封建朝代說,清朝《清嘉錄》裡邊有一句話,叫“冬至大如年”!從這句話便可以看出冬至比過年還重要。

古代的年會怎麼辦?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會有講究

清朝的時候,每到冬至,文武群臣跟著皇上一起到天壇祭天,這還有個名詞叫“冬至郊天”。為什麼要祭天?這是《周禮》給定的規矩。大家要知道中國人絕大部分的傳統禮法都是《周禮》給定的,《周禮》上說:“以冬日至,至天神人鬼”。古人迷信,認為這一天適合祈求上天和祖宗保佑,所以才定的規矩。現在咱們春節祭祖也是受此影響,皇上那天要帶頭祭天,儀式自然是非常隆重,各種奏樂、各種上供,磕頭行禮自然少不了。郭德綱曾經說過一段相聲叫《吃祭肉》。故事背景就是冬至郊天。話說清朝的時候,滿朝文武在這一天要吃肉,這塊肉是祭祀用的,所以沒有鹹淡味,沒味吃不下去,文武群臣就想了方法,在包肉的那張紙上,抹上鹹淡味,那紙提前拿醬油調料摸過了,吃一口肉,舔兩張紙。這個相聲段子看起來挺滑稽的,但據說是真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一下。

古代的年會怎麼辦?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會有講究

除了吃祭肉之外,冬至郊天還有一個儀式,皇上要當著滿朝文武換貂褂,貂褂就是貂皮大衣。皇上穿了貂褂之後,大臣們才能穿。這個禮節不是冬至那天的事,是十一月初一的事情,而且也不是皇上帶頭,是大臣在11月初一那天換貂褂。皇上肯定是之前換的,具體是哪天也沒固定要求。總而言之就是冬至這一天的年會大多是儀式性,說白了就是淨花錢了,可也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形式主義,六部九卿當中,五個部門都務虛,單獨有一個部門要在年會這一天干實事,就是刑部!

古代的年會怎麼辦?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會有講究

刑部為什麼要幹實事呢?因為刑部殺人,清朝的死刑分三個,凌遲、斬立決、秋後問斬,一般集中處理死刑都是在秋天,冬天沒有特殊情況就不殺人了。所以冬至這天要把死刑的案子核查一遍,因為事關生死,所以這件事要有皇上親自主持,又趕上冬至特殊的日子。所以這件事也是要有一個儀式感。平時皇上辦公在自己屋裡就行了,但這個事必須在金鑾殿上,而且不管皇上還是辦事的大臣,都要穿素淨的衣服,表示對生命的尊重。

元旦朝會——開筆儀式

這些都是冬至的事情,到元旦那天,也就是咱們今天意義上的春節,那天皇上就不用出門了,就在紫禁城裡邊就行了,不過也不輕鬆。除夕那天夜裡,夜半子時,皇上就得起來,起來之後先吃一個蘋果,取“平平安安”的意思。接著就要擺駕養心殿的東暖閣,舉行“開筆儀式”。什麼叫開筆儀式?一般說開筆儀式有兩種,一種是過去的孩子剛入學要舉行開筆儀式,給聖人牌位磕頭,給先生磕頭。然後老師把這孩子的手描個字,這當中據說還要敲鼓,說是為了敲開孩子的心智,打今兒起你就不糊塗,這是學生的開筆儀式。

古代的年會怎麼辦?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會有講究

第二種就是每年過年皇上都要有的開筆儀式,儀式的過程很簡單,皇上先要點上一根蠟燭,蠟燭燭臺上刻著“玉燭長調”四個字,然後把屠蘇酒倒進一個酒杯裡。什麼叫屠蘇酒?就是一種藥酒。裡邊有大黃、白朮、附子、防風等各種藥材。過去一到過年講究點的主家裡邊都得喝屠蘇酒。喝的時候有規矩,是從輩分小的開始喝,一直喝到輩分最大,年齡最大的那位。蘇東坡有句詩就說“年年最後飲屠蘇”。後面還有一句話,“不覺年來七十餘”,意思就是感慨歲數大了。開筆禮裝屠蘇酒的杯子,有講究,尤其是乾隆皇帝,為了儀式,還專門找人訂做了一個純金的,上面嵌著珠寶玉石,杯子上還有字寫著“金甌永固”,意思很明確,就是祈禱江山永固、千秋萬代。倒完了酒,皇上會拿出一張紙來,在上面寫上幾句吉祥話。寫完了祝福語,開筆禮算是結束。

古代的年會怎麼辦?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會有講究


元旦朝會——百官朝賀

接著皇上就要駕坐金鑾殿,接受百官朝賀,朝賀比平時都麻煩。為什麼?因為他這去兩個地方,按照流程,皇上先去中和殿,接受百官跪拜。然後在儀仗的簇擁下,皇上率領著文武百官再去太和殿,到了太和殿,這一天百官都有座位。宋朝以前大臣上朝時都有坐的。後來宋太祖趙匡胤把這個福利給撤了,就都站著。明清兩朝更慘,有時候大臣得跪著上朝。但是元旦那天,大夥可以輕鬆一回,可是太和殿裡邊也擺不下那麼多的座位,也就是王爺、重臣坐在殿裡,剩下的就在外邊凍著,當然了也不是乾站著,皇上得管一杯茶喝,可就著風喝熱茶,也不怎麼舒服,要趕上下雪那就更受罪了。喝了茶,聽皇上說幾句。接著皇上一回宮,百官等皇上走乾淨了,然後按次序退出去,這活也就結束了。

古代的年會怎麼辦?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會有講究

民俗活動——祭灶

年底除了宮裡頭要辦年會,廟裡頭也得辦。廟會大家都知道,平時的廟會其實就是個大型的露天商場,也是個小型的狂歡節。正經過年的時候,人家廟裡講究安靜,不能太熱鬧,不過各種儀式性的東西也是少不了的。跟皇上的朝會一樣,廟裡頭也不是非等到初一那天才有行動,尤其是佛教的寺廟,到年底有一個最重要的日子要過,就是“臘月初八”。咱們老說“臘八節”,北方人簡稱叫“臘八”。“臘八”最早是來源於古代的臘日,就是臘月的節日。臘日不在初八這一天,一般是初一這天,後來臘日到了宋朝基本就沒人過了。

因為宋朝的時候在臘月裡多了個節日,這個節日現在也還有,就是“祭灶”。不同的是宋朝的祭灶在臘月二十四,您看現在到南方祭灶也是臘月二十四,北方是臘月二十三。後來恰恰是因為佛教的原因,臘八才又恢復過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據傳說,佛祖釋迦摩尼就是臘月初八那天得道的。當年佛祖為了眾生苦修多年,最終在菩提樹下得道,那天正好是臘月初八。據說佛祖當時腹內飢餓,這時候有個牧羊女給了他一碗粥,佛祖就是喝了這碗粥,大徹大悟。後來經過漢傳佛教的改良,因為漢傳佛教不吃肉,所以就有了喝“臘八粥”的習慣。

古代的年會怎麼辦?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會有講究

到了臘八這天,僧人要跟人民群眾互動一下,弘揚佛法,廣結善緣。有的廟就會施捨臘八粥。平時都是善男信女,上廟裡邊佈施,這天就輪到廟裡邊對外施捨。封建社會窮苦人多,過去說鰥寡孤獨,現在說流浪乞討人員,這都是廟裡施捨的對象。當然了,除了這些之外,誦經禮佛、虔誠祈禱,這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除夕這天晚上,廟裡要敲鐘迎接新年,到了初一這一天,四面八方的信徒都會聚到廟門前,搶燒新年的頭一炷香,保佑這一年處處順利。

古代的年會怎麼辦?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會有講究

孔府的年會

除了朝廷、寺院,還有一些大的家族,也會組織一些具有特色的年會。從古至今,大家族有很多,咱們就說一個最有代表性的家庭“孔家”,是中國人都知道這家。孔子對於中國人來說太重要了,現在生活中的很多指導性的思想,都是聖人給咱們打的底兒。數千年來“祭孔”那都是國家層面的禮儀活動。不過祭孔都是在孔子的誕辰日,說到年會,那是人家孔家內部的事情。孔家的年會那可真的挺繁瑣的了。

古代的年會怎麼辦?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會有講究

首先,孔家年會的會期能長達45天,從臘月初一就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一進臘月,孔府裡面到了晚上都要鐘鼓齊鳴,而且從這天開始,孔府裡邊的人要製作過年用的煙花爆竹。從初一做到臘月二十三,到了正月初一的子時,孔府還要專門做一道美食叫“元寶湯”,有的地方就管下餃子,也叫元寶湯。人家孔家不是,那是真正的元寶下到湯裡邊了。當然了,元寶的材質也不一樣,是用江米做的。

古代的年會怎麼辦?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會有講究

喝完了湯,衍聖公還要去事先搭好的“天地棚”裡邊祭拜天地,祭完了天地,整個孔府要在家主的帶領下,孔家的家主就是朝廷封的衍聖公,這是正經領工資、有品級的,帶著全家人要祭拜祖先,先是在“報本堂”祭拜上五代衍聖公的畫像,然後到桃廟祭拜歷代祖先的牌位。除此之外還要拜一拜佛堂,裡面供奉的是關公,還有菩薩。這到了清晨7點多,大隊人馬才趕到文廟祭拜孔聖人。就這一趟下來,這足以證明歷代衍聖公的身體都得非常好才行,這是個力氣活。

李夫子說年會

過年是中國人的狂歡節,人們都是藉著這個機會得到釋放,尤其中國人的家族觀念很重,到了這個日子上到國家、下到家族,內部都會抱著一塊取暖,這是年會存在的意義。不過現代社會真正的家族傳承已經很少了,比如李夫子就沒有族譜,也不知道宗族在哪,從小到大的過年也就是家人一起,從沒有祭過祖,也沒有什麼年會的儀式,這不得不說是李夫子的一個遺憾!不過“年”的意義始終還是深耕於國人的內心之中,無論現代過年是否還有年味,但它始終代表著我們華夏血脈中的“鄉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