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和李龜年 這首千古名句竟然寫的是兄弟情?這對大唐CP我嗑了


王維和李龜年 這首千古名句竟然寫的是兄弟情?這對大唐CP我嗑了


大唐是詩的國度,以其開放繁榮的社會環境孕育出不勝枚舉的偉大詩人,和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有李白的浪漫,有杜甫的真實,有白居易的高產,也有李商隱的悽婉。而這其中最為特立獨行的要數詩佛王維,其作品風格寫意傳神,形神兼備。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擅描寫自然的清新淡遠和出塵脫俗,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王維作品中少有的一篇描寫世俗之情的詩作。


王維和李龜年 這首千古名句竟然寫的是兄弟情?這對大唐CP我嗑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首膾炙人口的《相思》流傳之廣可謂老少皆知,也時常被用於形容愛人之間的相思之情。但細究其背後的歷史真相卻不難得知,王維當年寫下這樣一首詩卻並不是因為思念愛人,而是送給一位偶像級的大唐樂聖。這首《相思》原題目其實叫做《江上贈李龜年》顧名思義就是王維寫給李龜年的一首詩作。李龜年是何許人也?大唐第一樂聖,唐玄宗御用樂師,其知名度在當時絕不遜色於李白,甚至連杜甫這樣的大詩人也一度是李龜年的小迷弟。


王維和李龜年 這首千古名句竟然寫的是兄弟情?這對大唐CP我嗑了


王維雖生性淡泊不慕名利,但對於音樂卻十分著迷,相傳王維年少時就有聞名京師的音樂天賦。其流傳至今的作品中也曾有“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名句,可見對音樂的痴迷絕非一般,自然而然的,王維也不免被李龜年這位偶像級的樂聖所吸引。


王維和李龜年 這首千古名句竟然寫的是兄弟情?這對大唐CP我嗑了


杜甫曾為李龜年寫詩云:“岐王府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當年洛陽歧王府鼎盛之時,因為歧王喜愛音律,因此王維和李龜年都曾是是他的座上賓,王維也因此得以結識了自己的偶像。後來王維離開洛陽,臨別時為李龜年寫下了這首著名的《相思》詩中以紅豆做比喻,含蓄而委婉地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雖然語言質樸無華,表現出的思想感情卻極其深厚,可謂語淺情深。頗有開後世宋詞借物抒情的先風。


王維和李龜年 這首千古名句竟然寫的是兄弟情?這對大唐CP我嗑了


後來安史之亂中李龜年逃往江南,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想到當年在京都的意氣風發,和昔年故友,常常會吟詠此詩,因為這首詩朗朗上口,再加上李龜年的譜曲天賦,因而在當時這首詩作就已經廣為流傳。對於經歷了國家危難而生活顛沛流離的人來說,聽到這首詩表達的情感,常常令人潸然淚下。


王維和李龜年 這首千古名句竟然寫的是兄弟情?這對大唐CP我嗑了


明明是抒發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之情,為什麼這首詩在後世流傳中卻被冠以愛情詩的名號呢?其實作為借物抒情的作品本身就可以有多種的解釋,雖然詩作創作的初衷被後世誤讀,但無論友情也好愛情也罷,這首詩的主旨都沒有變,都道盡了思念之情。從文學的角度來說,好的作品在不同時代的釋讀都是不盡相同的,《相思》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就是這樣,在不同的時代被賦予不同的意義,這也是其流傳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維和李龜年 這首千古名句竟然寫的是兄弟情?這對大唐CP我嗑了


至於王維和李龜年這對昔年舊友的結局,王維在安史之亂後不久就被下獄,後來雖然被赦免卻已是不復從前,上元二年王維病逝,自那年與李龜年分別後,他們再也沒有機會相見。就像《琅琊榜》中梅宗主說的那樣“世間有多少好朋友,他們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輩子莫逆相交,可誰會料到旦夕驚變,從此以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天涯路遠。”王維和李龜年亦是如此次,只有這篇膾炙人口的詩作在後世流傳了千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