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未來:如何衡量數字經濟平臺價值

導語:2020年1月4日,由阿里研究院主辦的第五屆新經濟智庫大會在北京舉辦。普華永道中國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主管合夥人蕭健臣發表了主題為“看清未來:數字經濟平臺價值衡量”的演講。以下根據蕭健臣演講內容整理。

看清未來:如何衡量數字經濟平臺價值


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在2018年達到31萬億,佔GDP比重達三分之一,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數字經濟的影響除了GDP,還有什麼價值?如何來衡量數字經濟平臺的價值,是近年來的熱點課題。


市值是衡量數字經濟平臺的一個價值績效維度


市值是衡量數字經濟平臺的一個財務績效維度,然而它僅僅代表了資本市場裡站在投資者、股東等利益相關方的角度去衡量一家企業價值的方法,財務績效的增長並不能代表數字經濟平臺帶來的附加價值,財務績效的增長也不能代表數字經濟平臺的增長是可持續的增長。反映數字經濟平臺的業績增長是可持續的增長還應當考慮涵蓋了傳統財務報表之外的無形資產的價值,即全面考慮比如社會、環境、經濟等影響因素帶來的額外價值,並進行量化估值,量化估值的關鍵在於衡量事物的數據參數及方法模型選取的合適與否。

看清未來:如何衡量數字經濟平臺價值

全球前15家互聯網公司市值 (單位:十億美元)


面向廣闊視角的額外價值


傳統上政府通常以GDP衡量國家的經濟狀況,數字經濟平臺通常以利潤、股價衡量自身價值。目前,政府對國家或地區的價值衡量開始面向了更加廣闊的視角,出現了GDP+, WAVES(Wealth Accounting and th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SEEA(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等政府方法論,這些方法論已經將除GDP外的額外價值納入政府價值衡量的範圍。政府和經濟體對額外價值的衡量是相輔相成的,經濟體可按照政府對額外價值衡量的方法作為標準來對自身的額外價值進行衡量;政府也可以參考經濟體對自身額外價值的衡量結果來評價整個社會的額外價值。當前,社會也正在轉變為以更加廣闊的視角來看待經濟體的價值。然而,大多數經濟體在尋求最大程度地提高股東價值(利潤)的同時,通常忽視額外價值的衡量,採用哪些方法衡量經濟體的額外價值,怎樣參與和對接政府的額外價值計量方法,也是經濟體需要考慮的問題。


近十年來,很多機構和學者都在研究這個課題,發佈了一些關於衡量和評估社會、經濟和環境價值的研究方法。比如,SROI(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主要是一項用來對社會投入所帶來的社會價值進行衡量和評估的方法指南;GDP-B則是一項用來衡量數字經濟中新產品和免費產品價值的方法研究。但目前還沒有從多維度視角出發,以整體評估數字經濟平臺價值的衡量準則。


數字經濟平臺價值評估框架研究


阿里巴巴也在研究探索數字經濟平臺價值評估的方法,於2019年參考普華永道全面影響力評估與管理(Total Impact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TIMM)框架初步建立了數字經濟平臺價值評估框架。該框架從經濟、稅務、社會與環境四個領域出發,衡量數字經濟平臺在四個領域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力價值,並統一使用貨幣化單位表達。


這裡的框架列出了數字經濟平臺進行全面影響力分析時所涉及的一些關鍵影響因子。這對數字經濟平臺的社會影響的全面價值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其中消費者價值、中小微企業價值、就業、公共服務、社會公益方面是重要的影響因子。但在衡量數字經濟平臺全面影響力的過程中,獲得可靠的數據、尋求被認可的、最適用的貨幣化計量方法是一個最大的難點。


看清未來:如何衡量數字經濟平臺價值

TIMM框架對數字經濟平臺的全面影響力衡量與管理


另外,討論數字經濟平臺給利益相關方帶來的收益時,應該既考慮直接收益又考慮間接收益。比如,數字經濟平臺給中小微企業提供了商業活動平臺和相應的數字化的技術支持,直接節省了中小微企業的成本投入,幫助其提高了營業收入,這是對其帶來的直接收益;中小微企業也可能會因入駐經濟平臺而帶來一些比如知名度等的提升,這就是對其帶來的一些間接收益。在討論數字經濟平臺給這些利益相關方帶來的影響時,我們需要全面考慮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比如就業方面,我們提到數字生態新增的就業機會時,也需要考慮到數字化轉型所減少的就業機會。


數字經濟平臺的出現,給個人生活帶來了諸多改變,在對其進行貨幣化的過程中,比如像“節省了消費者時間”“節省了消費者成本”這樣的影響因子是相對較容易對其進行貨幣化的。但是,比如在衡量一些像“為消費者帶來了便利”“提升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影響因子時,尋找一個合理的被大家認可的貨幣化方法是存在一定困難的。


數字經濟平臺價值衡量展望


以上數字經濟平臺價值衡量的討論是一個旅程的開始,要實現建立一個統一標準、同時具備可比性和精準科學依據、並且被廣泛接受與認可的量化價值方法和全面性績效報表,需要漫長時間,需要社會中的每一分子比如政府、數字經濟平臺、員工、投資者、分析研究者等的共同創造和參與。也希望這次討論能促進數字經濟平臺價值衡量標準的建設,也希望社會各界、各位專家學者能夠積極加入到制定數字經濟平臺統一價值衡量標準的建設中,以共同應對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一起看清未來,共建大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