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反思:該重新思考“到家”業務了


戰“疫”反思:該重新思考“到家”業務了

日新觀點: 2003年SARS非典促進了電商的崛起,2020年初“到家業務”在新冠病毒的疫情中經歷著大考與洗禮。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企業在承擔“抗擊疫情”責任的同時,也該重新思考“到家業務”如何發展了。

儘管部分實體零售企業對於“到家”仍然存有疑慮,認為到家業務應該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內,以防被到家平臺綁架。但無法否認,越來越多的實體零售已經加入到了“到家服務”行列中。

受疫情影響,為了減少顧客在商超內聚集,減少感染風險,從買口罩到買菜,這個春節的商品售賣,一度呈現出線上火熱、線下冷清的局面。龍商網&超市週刊記者瞭解到,家樂福線上訂單較平日增長2倍以上,僅蔬菜一項,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近2倍;蘇寧易購線上訂單增長85%,僅消毒液同比增加了387倍;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同比增長470%;叮咚買菜1月份GMV同比去年提升8-10倍,人均日配送單量從70單提升至90多單。

在到店銷售萎靡的情況下,永輝等傳統商超送貨到家需求激增約3倍,這一顯見的事實激發實體零售在疫情中不斷加碼線上渠道,拓寬銷售範圍,並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濟寧愛客多的社區拼團、濮陽百姓量販的到家服務,以及疫情期間緊急上線的生鮮傳奇APP。

而在家家悅,不少門店通過小程序、微信群、第三方平臺預定的方式,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填滿家裡的“菜籃子”,讓家家悅的“菜籃子”“米袋子”走進更多的社區,解決非常時期的群眾生活問題。

01“供應鏈”就是話語權

然而面對激增的訂單,到家平臺尤其是生鮮電商原本存在的一些問題更加凸顯。恐慌導致的大量囤貨使得不少線上平臺出現蔬菜缺貨、無人配送的情況,另外能否保障配送員的健康也成為到家平臺需要考量的一大問題。因此,供應鏈、運力以及如何保護用戶和配送員的健康成為這場疫情中,承載“到家”的三個輪子。

叮咚買菜合夥創始人俞樂認為:“競爭中最重要的是規模和效率。首先是有一定規模才有話語權,主要是推動供應鏈優化上的話語權“。

對於自建供應鏈的企業來說,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匹配到貨源,從而保證供應。以盒馬為例,為應對短時間內需求驟增的情況,採取了三個解決方案:一是對接此前簽訂的上游訂單農業基地,要求其保證價格穩定並及時供應商品;二是臨時向蔬菜批發市場等環節採貨,保證瞬時暴增的需求能夠滿足;三是降低包裝淨菜的比例,轉向散裝銷售,從而減少中間環節,提升上架補貨的效率。

春節期間,多數平臺除了選擇通過跳過中間環節,直接和大的供應商對接外,多渠道補貨也在同時進行。叮咚買菜,在肉蛋禽、活魚活蝦、乳製品等方面與其核心供應商之一光明旗下的上海農場進行對接,此外駐守在江浙周邊、山東等全國各大農業基地、批發市場的採購部門也在同時加大采購量。

有業內人士認為,蔬菜等生鮮商品的貨源是穩定的,當前企業的缺貨主要由三點原因造成:一是受假期和疫情影響,產地人力不足;二是疫情造成的封路致使物流不暢;第三是天氣原因。

還有一個情況值得注意,以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前置倉“到家模式,受限於倉庫面積,“主打少SKU,高週轉率”,疫情帶來大量訂單的同時,也是對其供應鏈效率的考驗。此前每日優鮮華東片區的負責人就表示:儘管節前備貨充足,但由於銷量激增,部分地區的前置倉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對於一些供應鏈較弱的中小企業來說,大企業在緊急調撥貨源的過程中,很可能會擠壓其採購空間,缺少規模的採購也會使其喪失價格優勢,尤其是生鮮這類價格較為敏感的商品。

供應鏈是零售企業的命門,沒有強大的供應鏈就沒有充足、穩定的供應,對於崇拜流量的線上和平臺企業來說是這樣,對於實體零售企業來說也是如此。

02“運力”是關鍵

無論是盒馬、每日優鮮這樣的自營生鮮的企業還是美團、餓了麼、達達等第三方平臺,在疫情期間都出現了運力不足的情況。

戰“疫”反思:該重新思考“到家”業務了

▲ 盒馬提醒用戶下單的消息

1月26日,盒馬在上海的配送出現滯後,用戶需要在每日0點下單預定當日的菜,同時提醒用戶去就近的門店下單。正月十一0:10分,記者在選擇配送時間時發現,07:00-11:30和13:00-20:00兩個時間段已經約滿,這兩個時間段正好包括午飯、晚飯兩個買菜高峰時段,20分鐘後,當天所有時間都已約滿。

京東到家的一位配送員透露,他平日的配送大概在100單左右,近日已經突破200單,“囤貨”現象也導致每一個訂單需要多個配送員一起才能完成。“用工荒”在到家配送中尤為明顯。

戰“疫”反思:該重新思考“到家”業務了

▲ 盒馬與物美正在招聘

除了激勵假期中的員工儘快返崗、招聘新的配送員之外,各家企業也採取了各種不同的措施。

叮咚買菜除了在年前準備了75%的一線員工留守崗位、再加緊調配之外,還與連鎖餐飲談人力合作,達到人力的瓶頸跟人力冗餘的互補。並且臨時將配送形式,從30分鐘達改為預約的模式--當天下單,當天達。

步步高在疫情期間上線的“小步到家”,僅1小時就突破了1000單,與步步高以往的到家服務不同,小步到家採取微信群下單、倉庫直髮的模式,一日兩配自建配送團隊,相較於社區拼團能更加及時地滿足顧客的生鮮需求。更重要的是,解決了騎手不足的問題,在微信群下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客戶端下單無人響應或者響應滯後的問題。

七鮮超市和七鮮生活在全國門店服務範圍內鼓勵顧客到店購物、到店自提之外,還聯合物業提供“集單配送服務”。由一名社區負責人邀請社區其他成員共同拼單,七鮮快遞人員將社區拼單的貨物配送到小區指定地點,社區負責人通知顧客錯峰時間進行領取,並通過社區“集單”購買的商品進行優惠鼓勵消費者選取這一方式。

除了配送人員本身不足之外,運力不足造成的配送成本升高也為“到家業務”帶來了不小的負擔。對此盒馬取消了當日首單免配送費的條件,每單加收6元配送費。

單純依靠生鮮這類低價產品盈利基本不可能,疫情期間消費者依然會選擇生鮮這類高頻低價商品進行囤貨。據瞭解叮咚買菜在採購價和售價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在疫情之前綜合毛利率是31%多一點,最近是32%左右,俞樂認為是春節或者疫情期間米麵糧油、零食銷售佔比提升造成的毛利率差異,但這個差異微乎其微。

自建供應鏈、自建配送團隊的平臺尚可以保持30%左右的毛利,但是對於一些供應鏈薄弱、缺少價格優勢依靠第三方配送的企業來說,運力不足造成的成本上升不是加收配送費就可以解決的事情。

03“無接觸配送” 老詞新用

其實我們熟知的智能能快遞櫃、快遞驛站、代收點都屬於無接觸配送,這相較於傳統的快遞要求門到門、用戶簽收來完成寄遞服務,其核心在於通過“第三方”實現“無接觸”。在疫情中“無接觸”成了特定背景下的應急物流方案。並深入人心。

為了保護用戶和騎手的安全,除了要求配送員每日上崗測溫、消毒之外,美團外賣率先在武漢優先試點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還針對武漢醫院的送餐準備了取餐櫃等無接觸設備。隨後擴展至北上廣深等184個城市,緊接著餓了麼、盒馬、便利蜂、多點、達達等企業密集宣佈“無接觸配送”正式上線。顧客下單後,通過備註、電話、APP內的消息與騎手確定商品的交付位置,送達後騎手通過電話、APP內消息告知用戶自行取走,從而避免面對面接觸。

這一形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較低了感染的風險,但是就實際的實施來看,依然有待改進。疫情期間,許多小區已經封閉禁止騎手、快遞員入內,很多小區門口依然沒有集中放置外賣的區域,或者因為住戶規模太大,用戶依然需要從騎手手中取走商品。

戰“疫”反思:該重新思考“到家”業務了

戰“疫”反思:該重新思考“到家”業務了

▲ 網友對於“無接觸配送”的質疑

但從總體來看,在疫情中推行“無接觸配送”對於企業和用戶來說都是相對安全和便利的一種形式。物流專家相峰推測,“從物流配送的迭代的來說,此次疫情中、天貓、盒馬、每日優鮮、美團等到家平臺的在APP中上線無接觸配送功能,或將為最後100米配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路。”

北京工商大學洪濤教授認為,“此次疫情中,‘到家業務’暴增是預料之中的事情,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和‘到家’消費習慣的養成,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家’的行列已經成為一個趨勢”。疫情導致的訂單瞬時暴增需要給與企業一定的時間消化,缺貨只是暫時現象,他建議實體零售可以在這次疫情中積極加入“到家”的隊伍,這不僅可以適當彌補疫情中下降的“到店”單數,也可藉此通過微信等社群維護社區用戶,保持粘性。

注:本文轉載自超市週刊,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