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本文首發於| 雲納電影

每天5小時,從電影看到生活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今年的奧斯卡電影提名沒有《小丑》,

但是卻有著《愛爾蘭人》《婚姻故事》《教宗的繼承》《1917》。

在外界學者與觀眾看來,今年的奧斯卡可能最終會在《婚姻故事》和《1917》中二選一。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是成長類的黑幫片,我們很難不把和它和《教父》作比較。

可《教父》畢竟是“男人的教育書”,《愛爾蘭人》也沒辦法超越《教父》。

馬丁·斯科塞斯的固執,不願意用CG跟蹤來“瘦齡”,這讓很多年輕人對de-aging的電影技術並不滿意。

在情懷上,《愛爾蘭人》更像是美國傳統黑幫影片的謝幕曲。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電影《婚姻故事》講述的二十世紀的克萊默夫婦。

這是男女主演相輔相成的電影,也是寡姐衝擊奧斯卡最佳女主的電影。

至於《教宗的繼承》它還差一口氣,故事讓導演與演員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這反倒是“便宜”了《1917》。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1917》這部“一戰題材電影”,最終會在捧下金秋獎之後,再度捧下奧斯卡。

相比起,奧斯卡歷年的“正確性”的最佳影片。

或許《1917》的成功,會是近十幾年來,最為通俗易懂的奧斯卡最佳電影。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故事

1917年的春天,一戰戰場上。

兩個年僅16歲的年輕英國士兵,布雷克和斯科菲爾德接到命令,他們需要立刻趕往死亡前線,向前線的指揮官傳達“立刻停止進攻”的訊息。

八個小時內。他們要穿越死亡的寂靜之地,佈滿屍體的鐵絲網,甚至是散落的敵軍偷襲,他們隨時會在途中喪命。任務關乎前線1600將士的安危,寧死,也要完成。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即便是在無人區的戰場上,你也得隨時保持警惕,戰場上的流彈隨時都會要了你的命。

在穿越充滿鐵絲網的封鎖線後,他們來到了撤退的德軍戰壕。看樣子他們像是剛撤退的,地上的炭火還在散發著餘溫,炮灰也是剛銷燬的。

他們在防空洞內搜索。一隻老鼠卻不小心觸動了埋雷的開關,斯科菲爾德被廢墟掩埋,布雷克立馬將他從廢墟中拋出。兩人攙扶著跑出防空洞後,又接著前行。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他們來到荒蕪的農家牧場。

天空上的兩架英機和一架德機,正在低空交戰,顯然孤軍作戰的德軍,上來便陷入了下風,很快便被英機所擊落,這輛被擊落的飛機墜毀在他們兩人的眼前。

兩人急忙把飛行員從燃燒著的駕駛艙拖出來,斯科菲爾德建議給駕駛員來個痛快的,但是布雷克心生的善意想救他,布雷克讓斯科菲爾德轉身去取水。

斯科菲爾德轉身的瞬間,布雷克被德軍飛行員給刺了一刀,最終布雷克永遠留在了那個村莊。斯科菲爾德來不及悲傷,前面還有1600將士在等待著他。短暫告別之後,斯科爾德再次上路。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影像本體的狂歡

這不是一部靠故事取勝的電影,即便是剛讀初中的孩子都知道電影在講什麼。

著名的中國第四代導演謝飛也曾如此評價道:“影片的缺點是心思過多放在外在形式表現的創新上了,兩個人物及故事情節線顯得單薄,甚至無趣,技巧大於內容的作品,永遠達不到滿分。”

毋庸置疑,《1917》帶有天然的矛盾。在“一鏡到底”的攝製概念確定的時候,它就已經是一場技術性冒險,這場冒險造成的電影拍攝資金幾次超出預算,差點使得電影死於胎盤中。

與此同時,創作者最終目的是想“去技術化”,他們的目的是在試圖讓觀眾們忘記攝影機的“存在”,讓觀眾們能夠以第一人稱的視覺,達到身臨其境效果。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這勢必會造成電影在“思想性上的缺失”,但過分調度電影的“思想性”這也是評判電影的誤區。

畢贛曾在“思想性”上,也有過“一鏡到底”的形式主義電影《地球上最後的夜晚》,但最終電影沒能撐起前期宣傳的吹捧,這使得電影口碑與票房雙丟,畢贛執導的能力,也被外界所質疑。薩姆·門德斯執導與畢贛不同,它是部“第一人稱”的戰爭電影,是形式與藝術的結合。

國內的學者電影人普遍強調電影的“思想性”,這造成了他們一致認為,爆冷的《1917》是今年金球獎的最大黑馬,但事實上,這是國內學者自認的“爆冷”,在國外《1917》有著很高的口碑與認可。

電影評價是很主觀的東西,但我們往往侷限於“思想”與“人文”,忽視電影是“面向大眾的文化產品”的本質。如若《1917》最終問鼎奧斯卡之後,這無疑將是屬於“影像本體”的勝利。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攝影教科書

一鏡到底,就是整個電影從開始到結束,僅用1個鏡頭來完成,換句話來說,就是不切鏡頭。但是我們仔細深究,我們又可以把“一鏡到底”分為“真一鏡到底”和“偽一鏡到底”。

即使你不明白《1917》的“無縫剪輯”的切換點,也可以時間序上,8個小時的任務卻僅用2個小時的影像的設定,就能明白這是一部“偽一鏡到底”的電影。

“真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一鏡到底”的形式消解了原有傳統戰爭片的宏大視角感覺,拉近了觀眾與電影“形式”之間的陌生感。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在影片中,你幾乎看不到那些飛機大炮,更看不到那些激烈的戰場畫面,但是你會跟著電影中的“士兵”看見著在發生的戰鬥,這有點類似於“第三人稱”視角的“電子遊戲”。

你不需要感受歷史帶來的沉重枷鎖,也不需要去看到那些令人悲痛與沉重的人性反思,你只需要做的就是跟著主角去“流浪”就可以了。

在這場“盛大的遊戲”中,你將穿越戰壕,鐵絲網,斷垣殘壁,暗夜火花,草地,衝鋒對,與你同行的隊友倒下,遇見兮兮相惜的戰友,同胞....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這一切的“遊戲設計師”正是羅傑·狄金斯。

他曾14次陪跑奧斯卡,直到賽博朋克的《銀翼殺手2049》讓他首次問鼎奧斯卡。在逐漸被年輕人取代的新型攝影行業中,羅傑·狄金斯已經70歲了,但他依舊還在進步。他的光影層次感,色彩飽和,場面調度,幾乎在《1917》中達到了他生涯中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你很難相信,這個“老傢伙”居然就是這樣扛著一臺攝影機,在無數的場景中,完成中景,近景,特寫,仰拍,俯拍,旋轉等鏡頭語言語言的轉換。電影《1917》幾乎是大師級的“攝影教科書”。

或許《1917》問鼎“奧斯卡最佳影片”有諸多變數,但從“奧斯卡最佳攝影”的提名人選來看的話,羅傑·狄金斯幾乎已經“潛規則”把大獎給直接預定了。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這部電影很簡單,看完之後也許什麼都不記得。

但又很難理想的回答,在這長達2個小時的電影裡面,到底是什麼給予我們耐心不捨得跳過一幀。

思考許久之後,我得到了一個答案:人性。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在一場戰爭中,士兵們無疑是被“上帝隨骰子”的遊戲,富貴有命,生死在天。

戰場不浪漫,也不刺激,也不宏大,就是一堆人試圖幹掉對方來自保。“無知”與“恐懼”伴隨所有的人,“第一人稱”的視角下,戰場死亡的恐懼被無限制的放大,可被恐懼掩蓋的善良也被無形中放大了。

生命無常,戰場殘酷,但人間有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