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戰疫”危與機

臨近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而來,隨著疫情的不斷擴散,對經濟金融的正常秩序形成了較大的衝擊,經濟“穩增長”的壓力加大,對監管層的貨幣政策選擇有較大的影響。

從宏觀經濟形勢來看,此次疫情所處的經濟週期與“非典”時期明顯不同。2003年“非典”時期的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和消費升級高速增長階段,經濟運行處於快增長軌道,“非典”疫情儘管對經濟運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整體影響較為有限。隨著“非典”疫情的結束,後續經濟依然維持了較為強勁的增長動力。

當前,國內經濟正面臨週期性、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下行壓力較大,2019年11-12月,經濟的階段性企穩呈現弱復甦,後續增長景氣度依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相比2003年,國家應對此次疫情的防控措施全面升級,相繼採取了延長假期、“封城”、居家隔離以及加強公共場所管控等手段。因此,參考2003年“非典”時期的經濟表現來看,此次疫情將會對 2020年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影響程度可能會高於2003年“非典”時期,但持續時間需要視疫情控制情況做進一步的判斷,預計僅為階段性影響。

貨幣政策隨經濟環境而變

從貨幣政策角度來看,“非典”時期貨幣政策總體寬鬆,緊縮步伐放緩。面對突發的“非典”疫情,央行貨幣政策出現緊縮停滯,邊際收斂的步伐有所延後,隨著貨幣政策的調整,金融市場也呈現出適應性的變化。雖然“非典”並未造成全局性的影響,但在局部上對金融活動形成了衝擊。

從“非典”的歷史經驗來看,根據安信證券的分析,預計此次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具體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第三產業將受到顯著衝擊,相關行業出口訂單明顯減少。根據“非典”時期的表現,疫情影響較大的是第三產業。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第三產業在中國經濟中的佔比和貢獻率分別為53.92%和59.40%,遠高於2003年“非典”時期的水平,疫情對旅遊、客運、商業、教育、住宿和餐飲等行業的衝擊可能會更大,部分相關行業出口訂單可能會有明顯減少;

其次,中小企業延遲復工導致生存壓力加大,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隨著各地防控疫情力度的升級以及春節假期的延長,企業復工節奏不一,在春節假期結束後,各地可能面臨“用工荒”的問題,特別是疫情較為嚴重的湖北、廣東地區,生產配套資料短缺、交通運輸阻滯等問題將對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就業形勢可能惡化;

第三,2020年一季度,消費景氣度將出現明顯下滑。隨著疫情的蔓延,將對居民消費造成直接影響。不過,當前線上消費渠道比2003年明顯提升,一定程度上可以對疫情影響形成一定程度的對沖,但考慮國家採取了比 2003年“非典”時期更為嚴格的管制措施,而此時正逢傳統的假日消費黃金週,預計消費降幅可能會較大;

最後,住房銷售將出現下滑。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的管理目標,2020年年初以來,全國多地出臺針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包括實施新房補貼、放寬落戶政策、放寬公積金提取流程和提取額度等。受此次疫情的影響,一季度房地產開工、銷售將面臨一定的衝擊,並會影響到地產企業的現金流和拿地意願。

經濟活動的變化必然要反映在貨幣政策上,這主要體現在寬鬆延續、定向調控、降低成本以及直接降息等層面相機選擇的可能性。

根據2003年“非典”時期貨幣政策應對疫情的經驗來看,安信證券對下一階段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給出四個方面的研判:

第一,寬鬆態勢仍將延續,整體流動性較為充裕,資金利率將邊際下行。回顧2003年“非典”時期的貨幣政策操作,央行本應在經濟過熱和貨幣信貸高增時,適度採取對沖政策,但“非典”疫情使得央行將上調法定準備金率延後至三季度落地。結合當前形勢來看,2020 年年初,央行一系列操作(如降準0.5個百分點、存量浮動貸款利率換錨)顯示出加大逆週期調節的決心,貨幣政策整體基調是寬鬆的。而此次疫情將衝擊到一季度整體經濟運行,在局勢尚未明朗之前,央行貨幣政策寬鬆態勢不會輕易變化。

受此大額支付系統延期開啟的影響,在春節假期後市場將面臨較大規模的資金集中到期,而2020年春節假期的延長以及部分居民需居家觀察14天等措施的施行,將使得現金漏損因素對流動性的負面影響較往年更長。不過,考慮到2月份納稅申報期限的延後(至2月24 日),月度例行繳稅對流動性的緊縮效應有望得到緩解。根據央行的安排,節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動性,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將出現邊際下行。

目前,央行對於銀行準備金的考核規則為旬超額備付日均值不能透支,單日下限透百分之一,此外,對於準備金報送材料同樣有時限。近期,央行宣佈將提升準備金考核的容忍度,此舉旨在應對疫情對流動性的衝擊,確保銀行在停工期間依然能夠有效滿足各項支付需求,預計央行對於銀行超儲率透支的容忍度可能會有所提升。

第二,定向結構性支持力度會進一步加大。貨幣政策的定向結構性支持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通過專項再貸款形式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重點用於支持醫用、生活物資生產等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行業;其二,對於疫情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如湖北地區),將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完善續貸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投放;其三,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而出現還款困難的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或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一方面要求金融機構適當予以展期或續貸,並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另一方面,將通過再貸款、再貼現等方式加大對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的支持力度,引導其提升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

第三,LPR下調的必要性進一步提升,降準和MLF利率下調依然可期。與“非典”時期不同的是,2003年,中國經濟正處於快速增長軌道,“非典”的蔓延並未改變經濟高速增長態勢。而當前中國經濟處於下行週期,2019年11-12月也僅僅只是階段性的弱企穩,下行壓力依然存在。此次疫情的局部蔓延將會對一季度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年初經濟“開門紅”將面臨很大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擴信用、降成本的必要性進一步提升。

央行將進一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同時考慮到1月LPR維持不變,且一季度沒有MLF到期,預計央行或將在2-3月份新增MLF操作中擇機下調MLF利率,後續降準操作依然可期,在寬鬆的流動性環境和政策紅利的呵護之下,LPR也會隨之大概率下調。需要強調的是,MLF利率和LPR下調並非完全由於疫情所致,即疫情蔓延與當前貨幣政策的寬鬆並不是一一映射關係,在經濟下行時期貨幣政策本應加強逆週期調節,而疫情的局部蔓延使得降成本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提升。

第四,若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排除央行會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在1月16日的金融數據發佈會上,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LPR改革後,貸款利率市場化程度提高,存款基準利率還將長期保留,繼續發揮存款基準利率作為中國利率體系壓艙石的作用;同時,央行對於存款基準利率會根據國務院部署、綜合考慮物價等情況適時適度調整”。從上述表述不難看出,存款基準利率的調整也是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可選項。目前,制約存款基準利率調整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中避免出現“走老路”的現象;二是經濟仍運行在合理區間;三是通脹水平總體較高。

不過,根據安信證券的分析,首先,雖然目前通脹水平較高,但隨著疫情後續的緩解以及翹尾因素的消退,CPI在二季度有望趨於回落。其次,若GDP增速跌出容忍區間(比如跌破6%甚至更低),不排除央行會祭出“壓艙石”下調存款基準利率;最後,考慮到一般存款在商業銀行負債中的佔比達70%左右,儘管監管層近期加強了對結構性存款、現金管理類理財以及智慧存款的管控,但總體效果較為有限。因此,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目標導向下,加強對銀行負債成本管控是當務之急,未來不排除央行會下調存款基準利率,此舉將對銀行負債成本形成明顯改善,LPR也將帶動貸款定價出現明顯降幅。

信貸需求階段性下降

目前,總體來看,此次疫情對銀行業的衝擊相對間接,但我們仍需重點關注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銀行的主動支持。假期很多銀行發佈了對疫情防控的支持舉措,比較重要和有代表性的一條是“湖北省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性貸款,在現行基礎上利率下調0.5個百分點”。假設所有銀行均採取這一做法,測算結果顯示,對2020年銀行業淨利潤增速的負面影響約為0.15個百分點。

第二,企業延期復工、民眾深居簡出可能導致一季度有效信貸需求下滑,從而拖累銀行一季報的擴表節奏和營收增長。“非典”疫情擴散的2003年二季度,信貸增速還是持續上升的,上市銀行的季度業績指標也未發生明顯波動。但彼時經濟形勢向好,與當前的宏觀背景不可比擬,此次疫情可能會導致一季度信貸投放不達預期。假設一季度末信貸增速降至 11.5%,經測算將拖累銀行業一季報淨利潤增速0.4個百分點。不過,一季度被抑制的信貸需求大概率會在後面得到釋放。就全年來看,疫情對銀行業利潤增速的影響將遠小於此。

第三,銀行資產質量的潛在惡化。2003年“非典”期間,根據測算,上市銀行不良生成率及信用成本的前後變化並未發生顯著波動。考慮宏觀經濟今非昔比,保守假設情景下,2020年銀行業信用成本因受疫情影響而提升3-5BP,對銀行業利潤增速的負面影響在1.7-2.8個百分點。

綜合考慮上述三方面的潛在影響,在最悲觀和保守的假設下,此次疫情對2020年銀行業利潤增速的負面影響不超過3個百分點。因此,疫情使得經濟活動放緩並形成一定的衝擊,衝擊力度的大小取決於持續時間,將形成一定程度的階段性負面影響。下一階段,需要多措並舉扶持實體經濟,形成多方合力,而並非單方面讓銀行讓利。

具體來看,經濟下行疊加疫情的影響,一季度信貸需求是否會再度轉弱?

疫情造成的經濟活動放緩可能影響2月份信貸需求,企業短期流動資金安排將受到疫情的干擾,部分行業資金需求將有所減弱,基建融資支柱作用將增強,地產融資調節迴旋餘地加大;個人住房按揭和消費信貸可能受到階段性衝擊。但短期疫情很難改變企業中長期投資決策,零售信貸也依然是下一階段銀行發力的重點,待疫情平穩後預計信貸需求將有所復甦,全年投放穩定。

除了零售信貸外,市場化程度更高的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更值得關注,而適度的需求刺激政策有助於穩定經濟活動。考慮到經濟下行壓力,部分行業需求會有所減弱,但對公信貸領域的基建與地產未來仍是經濟增長的支柱行業。

數據顯示,2019年四季度以來,銀行業新增貸款主要集中於以下領域:1.與基礎設施投資相關的交通運輸、水利、公用基礎設施等領域;2.個人信貸主導的住房按揭、信用卡和個人綜合消費貸款;3.批發零售業和製造業也錄得較好的季度環比增速。新增貸款的增長點與此次疫情的衝擊部分相關,其中,批發零售(佔貸款存量的9.1%)、住宿餐飲(0.7%)、物流運輸(8.6%)、文化旅遊(0.4%)等行業受疫情的影響偏大(貸款佔比為2018年年末數據)。

從大中型企業的貸款需求看,前期信貸投放較大的領域多為政府和準政府項目,1月對公信貸“開門紅”主要投向這些領域。此類貸款政府具有很強的主導性,在當前全力對抗疫情期間可能會有所放緩,尤其是在民航、鐵路等大中型交通運輸行業,貸款需求可能受到抑制。但是,隨著疫情的逐步解除,傳統“鐵公基”領域的投資將再度啟動,同時在公共醫療衛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信貸需求也有望啟動較快增長。

對工業企業生產而言,2019年四季度以來,工業增加值較快的行業包括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這些行業增長的動力主要源自於技術進步帶動的居民生產生活方式改變,推動高科技製造持續快速發展,以及經濟短週期企穩帶動部分傳統行業補庫存需求。

儘管工業增長的長期動力不會受疫情的影響而改變,但疫情可能影響企業訂單的簽訂和交付,增加庫存或減少產量,區域人員隔離的政策亦可能造成產業鏈供應的不穩定,這些都會影響短期流動資金貸款需求。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較短,企業投資決策不會因為短期衝擊而改變基本趨勢,以計算機與通信產品製造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智能製造產業,投資需求較為穩定,仍是下一階段的中長期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

就房地產企業融資而言,2019年四季度,房地產企業貸款增量佔全行業新增貸款比例僅為1%,房企融資堅持了“穩中從緊”的政策基調,廣義口徑房地產貸款增長佔比繼續受控。2020年1月,受年初因素信貸額度充足的影響,房地產企業貸款增勢較好。下一階段,隨著住房銷售的放緩、按揭信貸需求的下降,房企現金流壓力可能將有所上升,在房地產融資政策不出現大幅轉向的前提下,預計房企表內貸款的迴旋空間將有所加大。

回顧2003年“非典”時期,五一前後購房旺季的活動被迫中止,住房租賃行為被嚴格限制,新增個人住房貸款需求被延遲;但另一方面,“非典”促進了個人出行方式的改變,乘用車銷售快速增長。“非典”之後,各類居民消費貸款快速增長。2003年上半年,房地產貸款佔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40%左右,遠大於當時存量房地產貸款佔比的18%,2003年全年按揭貸款同比多增達到30%。“非典”並未改變居民購房和汽車消費快速增長的趨勢。

安信證券認為,當前疫情對零售信貸的影響可能大於對公領域,不排除零售信貸需求的階段性下降。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在住房信貸方面,根據克而瑞發佈的2020年1月房地產公司銷售數據,春節因素使主流50家房企銷售額1月同比負增長10%;進入2月,疫情快速擴散將拖累房地產購買需求,中房協和各地政府要求房企暫停售樓處銷售,由此可能造成2月住房按揭信貸的增長壓力。

其次,在其他居民信貸領域,疫情引發居民對文旅、餐飲、教育、休閒娛樂等支出大幅度減少,推遲了耐用消費品購買,隔離措施減少了居民在外吃飯和出門購物休閒等活動,這都導致以信用卡為代表的消費信貸需求可能因此減弱。

綜合判斷,短期內,零售信貸需求可能因疫情印象而階段性轉弱,但拉長時間軸來看,零售信貸仍然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截至2019年年末,金融機構個人消費性貸款規模達到45萬億元,其中,按揭貸款30萬億元,其他消費類貸款15萬億元,消費信貸增速顯著快於行業平均。進入2020年,1月零售信貸增長良好,預計2月階段性偏弱,但全年增速預計仍高於行業整體。由於“低風險、高收益”的特徵,消費信貸仍將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按揭貸款和場景化特徵突出的線上消費類貸款是投放重點,其貸款定價體系也有下行空間。

政策對沖防階段性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影響宏觀經濟和企業運行,對銀行業資產端收益率(息差)和資產質量形成一定的壓力,從而對銀行業業績形成負面影響。從宏觀週期來看,當前,中國經濟增速仍處於轉型探底的過程中,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服務類產業佔比上升,區域經濟關聯度和經濟複雜程度也在提升。

當前政策環境趨勢和2003年有類似之處,但政策彈性和空間低於2003年,潛在壓力和複雜程度也高於2003年。從後續政策推演來看,疫情衝擊導致政策逆週期訴求增加,而短期來看,穩槓桿和抗通脹的壓力仍在,貨幣政策面臨兩難境地。根據廣發證券的判斷,預計短期內穩經濟逆週期訴求佔主導,同時考慮到穩槓桿和抗通脹的訴求,後續貨幣政策可能更多偏向引導利率下行,而貨幣信用量的增長可能維持中性水平。

如果政策面上仍延續前期MLF降息引導LPR下行的模式,對銀行業來說,降息對資產端的影響更大,息差壓力凸顯,這一壓力預計在2019年四季度銀行業績上已經開始顯現。如果監管層考慮到銀行業的承受能力,未來政策面的變動方向包括存款基準利率調降、對現金類理財和基金產品監管從嚴、發佈金融資產風險分類政策正式發佈的時間點等。

根據廣發證券的測算,如果全年名義GDP增速受衝擊1個百分點,銀行業資產端收益率下行約28BP,假設政策放鬆能通過銀行負債端降成本的方式對沖掉一半的負面影響,A股上市銀行營收增速下降約7個百分點,考慮到撥備回補和成本控制,預計利潤增速下降約5個百分點,不同類型和業務結構的銀行受到的影響有所不同。就行業內部而言,不同區域、行業受到疫情的衝擊有所不同,從而對不同銀行產生的影響存在差異。大體來看,預計中部區域、餐飲旅遊服務、批發零售、小微等業務風險暴露較大的銀行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大,具體衝擊程度需要看各類業務資產的佔比和疫情持續的時間。

借鑑2003年“非典”時期的經驗,在“非典”持續階段,部分疫情嚴重地區的金融活動將受到明顯的衝擊,金融企業在業務推動、市場拓展、存貸款增長等方面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區域信貸與金融活動可能會出現分化。

從區域信貸的形勢來看,2019年,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同比增長10.9%,其中,湖北省增速為11.9%,快於全國平均水平。從全國不同省份信貸增長和當前疫情病例分佈的情況來看,經濟活動、信貸投放與人口移動、疫情變化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初步判斷,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在疫情持續期間,金融機構金融活動也會因此受到較大的影響,其經營行為、信貸收支和業務拓展會受到相應的衝擊,預計2-3月湖北地區存貸款增長可能出現明顯回落。

一般而言,小企業經營壓力受疫情的影響程度更大,從而對相關銀行的資產質量形成潛在的壓力。

由於疫情對小企業的影響面較廣,未來影響主要取決於疫情管控、經濟修復和政策支持力度。目前,中國經濟結構第三產業佔比遠高於2003年“非典”時期,佔GDP比重從2003年的42%提升至2019年的53.9%。其中,第三產業中民營企業是主力,聚集了大量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旅遊、交通、娛樂、零售、餐飲等第三產業受到最直接的影響。當前,企業正常的經營生產計劃被打破,但工資、房租、利息、稅收等剛性支出卻並未停止。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小企業受到較大沖擊且相關影響已有所顯現,其中,餐飲、娛樂、酒店等春節期間營收佔全年比例較高的行業受衝擊最為明顯,湖北等疫情較為嚴重地區的中小企業面臨的流動性困難增加。中期來看,若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隨著企業復工及需求反彈,對小企業的負面衝擊將會逐步縮小。但如果企業復工節奏進一步受到疫情牽制,小企業現金流枯竭壓力將大大增加。

從2003年“非典”期間亞洲其他地區對小企業的扶持舉措來看,主要集中於提供低息或免息信貸、小企業稅收優惠、財政補貼、或者降低各類綜合費用開支。日前,央行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銀髮〔2020〕29號),提出要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提供差異化的優惠金融服務,包括但不限於加大融資支持、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允許展期或續貸;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等。從2020年全年來看,金融機構對於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只會增強,不會減弱。但在面臨階段性衝擊時,小微企業信用風險加大又是不爭的事實,需要各方包括金融機構在內加大對其風險容忍度,與企業“共克時艱”。

與此同時,區域性中小金融機構信用風險壓力增加也不容小覷,尤其是此次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省內農商農信資產質量壓力的增加。目前,湖北省佔全國GDP的比重為4.3%(截至2019年三季度的數據),其中,旅遊、餐飲、零售、交通、文化、教育、娛樂等行業受到直接衝擊影響較大。湖北省內地方法人商業銀行共有4家,分別是湖北銀行、漢口銀行、武漢農商和湖北省農信聯社,數據顯示,前三家銀行的不良率分別為1.93%(2019年三季度)、1.99%(2019年一季度)、3.59%(2018年全年),湖北農信聯社未披露相應數據。湖北本地法人銀行機構總體不良率好於全國平均水平,位列全國前1/3,但中小企業信貸相對較多的農商農信機構可能因疫情因素導致資產質量壓力加大,抗風險能力相對偏弱。

除湖北省外,從當前疫情蔓延的態勢來看,經濟發達地區人口流入量相對更大,新發確診病例更多,但這些地區自身經濟基礎較好,企業自身活力也較強,預計疫情對這些地區內金融機構資產質量不構成較大幅度的影響。疫情對銀行業資產質量影響總體有限。

無論是“非典”還是此次疫情,不同於其他自然災害,其不構成物質滅失,對經濟的影響更多作用於恢復力強的第三產業上,待疫情得到控制後,這些行業具有較強的恢復能力,甚至還會因為補償性效應而出現更好的增長。但短期內,我們需要的重視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性貸款,需要金融機構與企業“共克時艱”。

根據“非典”的歷史經驗,經濟自身基本面和疫情持續時間是影響經濟和銀行經營的重要變量,疫情持續時間過長或出現較大規模蔓延對經濟衝擊加大,宏觀經濟復甦可能中斷,銀行信貸活動放緩,規模增長將受到拖累,而持續對實體經濟讓利,銀行業盈利可能受到影響,銀行業資產質量再度承壓。如果小微企業貸款受疫情影響出現大規模壞賬,或者因疫情而影響居民端收入,個人經營性貸款、消費金融領域不良出現明顯上升勢頭,可能使銀行資產質量面臨較嚴峻的考驗。

為進一步對抗疫情衝擊,金融領域有必要適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日前,央行潘功勝副行長在答記者問時指出:“通過加大融資支持、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而貸款利率的下調,涉及適度的需求刺激和為企業減負,需要更多體現“三方讓利、三個一點”,即:銀行讓利NIM降一點、央行讓利政策放一點、儲戶讓利收益少一點,以此來共同促進實體經濟恢復,不是單方面削弱銀行。而控制銀行體系負債成本(包括降低法定存款利率等手段)有助於穩定銀行經營,2020年全行業經營預計依然“不溫不火”。

總體來看,疫情終將是階段性衝擊,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一季度經濟增長可能承壓,間接影響銀行信貸需求、資產定價、資產質量等要素。預計銀行行業經營總體穩健,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僅疫情嚴重地區銀行經營受影響的可能性偏大。此外,此次疫情所形成的階段性衝擊,主要是通過經濟活動減弱間接影響銀行體系各項運營指標,而宏觀動態對沖寬鬆性政策則會力保2020年全年經濟“穩”在合理區間。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