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開鑿運河的初衷是什麼?

種地的秀才


全國大發展,構成一個戰略佈局!


與建東都洛陽聯合起來組建把天下的大動脈打通!南方經濟發達,魚米之鄉已經形成,經濟已經是很富足!所以有了後來唐朝詩人的騎鶴下揚州的詩句,就是要到南方與享受享受!


當時的南方經濟是可以的,北方經濟比較落後,洛陽周圍的經濟也是落後於南方,這樣就能通過這個運河大動脈講杭州,揚州等等南方地區獄洛陽連接起來,洛陽也能與北方涿郡(現在的北京)聯合起來,除了經濟發展的需求外也就戰略需求,為了遠征高句麗提供良好的軍隊運輸和糧食運輸渠道!


為什麼要走水運,因為可以藉助水力進行通過大型船隊運輸物資,而陸地運輸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當時的路上運輸難度非常大,只有馬車,獨輪車等,這樣運輸一千里地的話,糧草的運輸效率可能只有10~20%,運輸兩三千里地甚至更遠的話,運輸效率可想而知,可能只有5%都不到!全在路上消耗掉了!水運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文景之治積攢下來的糧食被漢武帝劉徹用了攻戰匈奴的幾次戰爭中被消耗帶進的原因!因為陸地運輸不僅糧草消耗在路上,運輸糧草的人員也不能從事生產!只有大量的消耗而沒有生產!這樣就是的糧食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這也是打仗就是打錢的原因!


隋朝大運河,哭了隋朝百姓,但是獲益了後世子孫上千年!如果不是當時百姓太過悲慘的話,是可以與大禹治水相提並論!


鵬程日誌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說一下題外話。隋朝只存在了38年,而人們把這個短命王朝覆滅的罪魁禍首指向了隋朝的第二代皇帝楊廣。人常說:牆倒眾人推。其實,楊廣真正廟號諡號是大隋世祖明皇帝,也可稱“隋世祖”或"隋明帝"。但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把楊廣稱為隋煬帝。“煬”表示“好內怠政” “外內從亂”,徹徹底底否定了楊廣的一生,並把他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一個人都有兩面性,要全面、客觀地評價一位歷史人物,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楊廣固然有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性格缺陷,也有不惜民力、急於求成的做事風格,但不能抹殺楊廣做出的豐功偉績,站在歷史發展的全局角度上來說,楊廣的文治武功絕不輸於一些彪炳史冊的千古一君。

下面,我們圍繞主題,加以佐證。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當時開鑿運河的目的非常單一,基本都是諸侯國為了征服其他諸侯國的而進行的。在公元七世紀初,隋煬帝統治後,遷都洛陽。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於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又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今淮安市)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易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大運河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這麼偉大的工程可不是想幹就能幹成的,這需要超強的戰略眼光和超級的個人能力,楊廣就是這麼牛逼,雖然只當了短短14年的皇帝,大運河就在他手中由藍圖變成了現實。

有人說,楊廣修大運河只是為了貪圖享樂,“煙花三月下楊州”有人更加推測楊州出美女,楊廣是出了名的好女色,他修這樣一條大河,也許是去找美女享樂去了。其實這樣的說法不值得一駁,有點太小兒科了。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運河一通,從此揚州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回到主題,楊廣為什麼大費周張去修運河,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自己對江山的統治,其動機已極大超越了以前只服務軍事的單一目的。當時,南方富北方窮,因此,為了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把江南的糧食物資供應北方,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繫。同時,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江南地區形成了勢力強大的門閥世族,他們有些不服管,企圖與中央政權抗衡。使隋政權面臨嚴重威脅,要實施對南方的有效統治,貫通南北運河勢在必行。正是這些原因,才迫使楊廣這位政治強人,採取強硬的措施,不惜勞民傷財開鑿運河,為後世千秋萬代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東白啟明


謝頭條!現在有關隋煬帝楊廣的話題比較多,有人認為楊廣是千古一帝,還有人說楊廣被李世民抹黑,有人認為隋煬帝楊廣是一個對中國歷史做出突出貢獻的帝王,原因是他開鑿了京杭大運河,為中國南北經濟發展打通了水上大動脈等等。



隋煬帝楊廣真的是一個好皇帝嗎?他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開皇八年,二十歲楊廣被隋文帝封為尚書令統籌各路兵馬,以高熲為元帥長史決斷行軍謀略,率八十總管、五十一萬八千名士兵南征陳國,隋煬帝率五路兵馬專攻建康,在滅陳統一戰中立下大功。



大業四年(608年)隋聯合鐵勒擊敗吐谷渾後,隋軍撤回,吐谷渾主伏允許又恢復其故地。鑑於此,煬帝意欲親征吐谷渾。大業五年三月,隋煬帝率文武百官、嬪妃侍從浩浩蕩蕩從長安出發,經扶風、隴狄道,出臨津關渡過黃河到西平郡,後大敗土谷渾,出祁連山扁都口,在河西走廊接見了西域二十七國國使,打通了隋朝和西域諸國的聯繫與往來。



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對高句麗進行的三次戰爭。[1]三次均為煬帝御駕親征。從大業七年(公元611年)起,剛剛結束巡遊江都的煬帝便開始為這次東征進行各項糧草軍備,至大業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煬帝正式進軍,第一次東征,因隋煬帝指揮錯誤,隋朝遭遇慘敗,損失慘重,隋朝國內開始發生農民起義。第二年正月,隋煬帝就開始籌劃第二次東征,但因楊玄感叛亂而退兵。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煬帝第三次發動戰爭,高句麗國王遣使請降,並將去年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隋煬帝班師還朝。




從隋煬帝的個人經歷看,楊廣應該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皇帝,他馬不停蹄,東征西討,都是為了開疆拓土,光大隋朝,這一點應該說是毫無疑問的,他把自己的年號定為大業,可見其想有一番作為,也想把這個皇上幹好,包括他開鑿大運河,應該是為了加強南北水上交通和運輸,便於實行對大江南北乃至全國的統治。

但由於隋煬帝好大喜功和急於求成,不懂得休養生息和物極必反的道理,常年征戰,大肆修建,過度消耗了國力,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徭役,激起了各地農民起義,導致國家失控,最後成了一個亡國之君。



(隋朝大興善寺,距今一千五百多年)


知未是也



付哥電影推薦


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300餘年的長期分裂之後,公元581年,北勰北周的外戚楊堅篡位自立為隋文帝,建立了隋朝。此時的北方已經基本統一,隋朝三分天下已有其二,此後數年間,又集中力量向南部推進,直到將南朝的陳國攻滅、平定了南方後,中國南北方宣告統。



但是南方的勢力並未輕易臣服,隋朝在當地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又失於強硬和急迫,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控制南方的局勢,位於長江北岸、距南陳故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東北方不遠的江都(今江蘇揚州)就具有了非同尋常的軍事戰略意義。


楊堅的兒子晉王楊廣因此被派往江都擔任總管,負責整個東南地區的軍政事務。 楊廣鎮守江都地區前後長達十餘年,在他身邊自然地形成了一個由許多南方士人為核心的幕僚集團。他的夫人蕭氏出身自原來南朝的蕭梁家族,而他本人也深受到南方文學、思想傳統的浸染和影響。在他即位為帝(後稱煬帝)後,雖然常駐東都洛陽,但親近、認同南方之心仍在。在隋煬帝統治前期,國家的發展一度進入鼎盛的狀態,府庫錢糧充盈,人口繁育達到新的高峰,對外征戰與外交拓展也很順利。

這時,隨著隋煬帝野心的增長,他開始佈局和實施了一系列大規模的公共工程,除了營建東都洛陽之外,最重要的一項便是開鑿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鑿修建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大業元年,隋政府就開始徵集河南、淮北等地民工,先後達上百萬眾,利用天然河道與舊有渠道修建“通濟渠”。該渠西起東都洛陽,東南到達淮水,達到了溝通黃河流域與淮水流域的目的。同年,又徵發淮南民工開鑿“邗溝”,繼續將水向南引到江都,將淮水流域與長江流域連接起來。公元608年,徵河北等地軍隊鑿穿“永濟渠”,令其向西北直抵涿郡(今北京地區),溝通海河流域。公元610年,又鑿穿江南河,最終到達最南端的錢塘江流域。這段工程竣工後,標誌著全長2700千米的大運河貫通,將中國東部由北到南的海河、黃河、淮水、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成一體,成為古代世界史上最長的一條運河。

大運河建成後,隋煬帝曾多次乘坐為他出遊專門製造的“龍船”巡遊江都,一路鋪張靡費、勞民傷財。很多人因此認為大運河純粹是隋煬帝為了滿足其個人慾望而修建的;但實際上,此項工程從他的父親隋文帝時期便已經開始設計,隋煬帝不過是將之擴展到了全國範圍,建成了以洛陽為中心的南北交通大動脈。從客觀的效果而言,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這一水運體系對於中國南北方的經濟、文化交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影響是正面和積極的。

此後,隋唐帝國立足關中長安與東都洛陽,坐擁天下水陸運輸的便利,可以控御東方、聯結南北。洛陽成為隋唐盛世的經濟、文化、宗教中心,其影響一直輻射到日本,京都便是模仿洛陽都城而建。而運河最南端杭州地區的繁榮發展,直接促成了安史之亂後中國經濟中心南移的局面,至今杭州還有“人間天堂”的美稱。不可否認,大運河的修建耗費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加上隋煬帝的好大喜功以及對高句麗戰爭失利等原因,激化了社會矛盾,導致天下大亂,隋朝終於走向覆亡。

但是,隋的速亡並不能歸罪於運河,我們不應因為強調隋煬帝在修築運河時對民力的濫用,而忽略和貶低了這一偉大工程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價值。


尚武菌


這就好比南水北調工程,國家費事,百姓受益。明明是為了水陸交通便利,缺被描寫成為了私利。

南方的物資運送到北方特別不方便,隋煬帝就在原來的吳國運河的基礎上開挖運河。這條運河不是隋煬帝自己拍腦袋決定的,而是在原來的吳王時期就已經挖好的,河道荒廢了,隋煬帝只是改造了一下。

隋煬帝年輕時就在揚州,就是廣陵,對揚州有感情,歷史上說他因為看花或者為了美女等等都是陷害。這人實際上是個工作狂,他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做更多的事……

可惜,每一個老闆都是工作狂,但不是每個員工都願意加班!隋煬帝就犯了這個錯誤:他以為他是為了天下百姓,而百姓一心只想著回家抱娃。這就好比老闆以為他是為了公司員工而努力工作,以為員工都願意跟他一樣每天16小時不下班……而員工都希望趕緊放假回家。

所以,隋煬帝應該給老百姓放假回家,與民修生養息,老百姓才不會鬧事。好比工資照發給員工放假,員工一致認為這是好老闆。保證不造反。


終南高揚


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因為有文帝時所積聚的雄厚財力為基礎,所以決定營建東都洛陽,以便更好的控制全國,但是洛陽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對於控制江南地區還是不夠,所以為了控制江南地區加強江南和洛陽的聯繫,決定開通運河。因此營建東都的工程開始後,通濟渠的開鑿工程也緊跟著開始進行了,可以說建東都和開運河都是楊廣為了鞏固隋朝政權的組成部分。

開通運河控制南方的要求可以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來說:

從政治上來說,自隋滅陳後,南方反抗隋朝的戰爭就很少停止過,楊素、史萬歲歷時兩年才予平定。其後陳朝大將蕭摩柯的兒子蕭世略又曾起兵反隋,還有少數民族的反抗亦曾發生多起,楊廣建東都同時開運河就是為了對付江南人民的反抗,加強對江南地區人民的控制。當然他說的比較好聽,說是為了便於人民伸理冤屈所以建東都,並將巡歷淮海,觀省風俗而開運河。

從經濟上來說,關中物資不足以供給隋朝所需。江南自東吳孫權時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南朝時人口大量南移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江南已日趨繁榮,到了隋朝時期江南經濟已非常豐饒。江南生產這樣發達,如何運往北方供應隋朝政府的需要呢?開通運河是當時最好的辦法。

除去這兩點原因外,毋庸置疑楊廣也有貪圖享樂的動機,這點從後來巡遊江都就可以看出來,但要說純為享樂則有點以偏概全了。不管是為加強控制江南還是轉運江淮物質都決定了運河的必須開鑿。


發動開通運河的雖然是隋煬帝,但這個工程耗費了無數人民的生命財產,是用幾百萬人民的血汗所開成的。通濟渠是由河南淮北100多萬人民所開,邗溝是由淮南10多萬人所開,永濟渠是由河北100多萬人所開,江南河是由江南10多萬人所開。開鑿的時候人民受著殘酷的役使,開通濟渠丁夫亡三分之二,開永濟渠時男丁不夠,役使婦人,楊廣即位之初所說的免除婦人的租課、減輕力役全成了空文。

運河的開通作用極大,南起餘杭、北到涿郡將南北連成一氣,對於鞏固統一和南北物資交流都給予了很大的便利。經濟方面,從運河開成時起就成了南北物資交流的大動脈,商旅往來的要道。政治方面,由於當時隋朝很快滅亡作用還不明顯,但到了唐宋時期舊明顯的表現出來了。


因此隋煬帝開鑿運河的意義必須予以肯定,但殘酷役使人民的事實也必須揭露出來。


種地的秀才


京杭大運河並非是隋煬帝楊廣自己修建的,其實是從隋文帝楊堅開始動工的,楊廣只是繼承父親的遺志而已。至於為什麼要修建大運河,因為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楊堅在統一天下之前,也就是說從西晉滅亡開始,南方和北方的政權對立已經四百年了。南方與北方很難統一的原因就是因為隔著長江天險,導致兩方的政治、經濟、文化差不多都是隔絕的,交流起來非常困難,也非常不利於統治。楊堅之所以能夠建立強大的隋朝,是他高瞻遠矚,看到了歷史弊病並不斷完善的結果。


修建大運河花費了六年時間,弄的百姓叫苦連天,可是一開通運營,南北的通商變得極為便利,沿岸的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也帶動了全國的經濟發展,一度是非常繁榮的。不過修建大運河確實勞民傷財,甚至死了上百萬的徵調民工,使國庫也變得空虛,但是這不足以動搖隋朝的穩固統治。隋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吏治混亂,大小官員不斷地剝削百姓,同時法律又過於苛刻,造成了無數的冤案,百姓生活愈加艱難,不得不反。根本原因是隋煬帝執政後期驕傲自滿,生活過於奢靡,一方面又不理朝政,疏於管理。


客觀地說,隋煬帝是一位在文治武功兩方面都有所作為的皇帝。隋朝以前實行的是九品中正制,一般只有世族出身的人才有機會做官,對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十分不公平。隋煬帝創立了科舉制度,無論出身什麼樣的人都有機會走進官場一展宏圖,相對來說是非常公平的。隋煬帝還十分重視西域的發展,不但使疆域擴大了很多,也讓西域與中原的溝通成為常態,這是歷代帝王所沒有達到的理想。

隋朝經過隋文帝與隋煬帝兩代的治理,國家昌盛程度就已經是當時亞洲第一了,可惜並沒有長久。


隋煬帝后期,痴迷於旅遊,差不多年年都要出遊,繞著隋朝的版圖左一圈右一圈,毫無疲憊之感。原本隋煬帝下江南,彰顯國家的威儀同時又表現了對南方的重視,也從側面加強了對皇權的統治,這是一件大好事。問題就出在隋煬帝每次出遊都聲勢浩大,浩浩蕩蕩,隨行的人馬不計其數,沿途還大規模建設宮殿,使國庫裡的銀兩像流水一樣花花的不見了,而且隨行官員嚴重擾民,搜刮民脂民膏,民不聊生也就變成了常態化。隋煬帝的大肆揮霍,為亡國埋下了伏筆。

無論是從隋朝本身還是從歷史的角度看,開鑿大運河都是值得肯定的,就像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抵禦匈奴一樣,功績都是不應該抹殺的。不管歷朝歷代如何貶低秦始皇和隋煬帝,每朝每代都是在沿用和享用這兩個皇帝的成果,這是不可否認的。


妖嬈史話


隋煬帝楊廣,在其即位之前是很有作為的。先是平定了南方的陳朝,後又在與突厥的戰役中立下戰功。是一位很有才華和能力的皇帝。其在位期間最被人所熟知的就是公元605年遷都洛陽與修建大運河。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是中國古代勞動人們智慧與勞動力的結晶,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其實隋煬帝所修建的京杭大運河是在春秋吳國開鑿的運河的基礎上大幅修建並貫通至洛陽、涿郡。

隋煬帝開鑿運河的初衷鄙人認為:一,楊廣剛剛當上皇帝,加之其實楊堅眾多兒子中能力最出眾的一個,必然會有其的驕傲性,在戰場上也屢建奇功。這些都促使他必定不甘心當一個平庸,沒有作為的皇帝。大運河則是其準備為自己留下的一個豐功偉績。二,楊廣雖然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暴君,但其不是昏君,而是有著很高的政治能力的。大運河建成後溝通了中國的南方與北方,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大統一、大貫通。加強了南方繁華地區與北方的交流,彌補了北方生產力上的差距與物資上的短缺,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同時是也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三,大運河鞏固了隋朝的統治,抵禦了北方少數民族,隋朝的北面有東西突厥,靺鞨等少數民族,水運作為當時最快捷有效的運輸方式能夠很好的將南方的物資,糧草等運往北方。四,遷都洛陽,加之大運河的修建很好的控制了南方與北方,加強了朝廷對南北方的控制。

從後世來看隋朝修建大運河的功績是偉大的,也體現了中華民族人民當時豐富的水利建設技術與知識。但是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隋煬帝還是有些急功近利,過度用民。也是太想建立偉業了。大興土木,同時又“三架遼東”使廣大百姓民不聊生,加快了人民的起義與叛亂,也加快了隋朝的滅亡。


冰凍小胖子丶


現在關於隋煬帝的話題很多,評論多數是過度吹捧的,說是站在全局歷史發展的角度,一個個屌絲卻站在皇帝立場上看問題,都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了還說發展,搞笑之及。 自西晉衣冠南渡以來,相比北朝不斷混戰,南朝要穩定許多,動盪也基本上是宮廷政變,對民生影響很小,至隋朝一統,南方特別是江南,經濟已經慢慢超越北方,而關中一帶,由於戰亂,過度開發,基本只能自給自足,隋王朝迫切需要南方的賦稅糧食維持統治和對外擴張,這樣大運河便水到渠成了,至於騎鶴下揚州,不過是順便之事。非要說花費無數人力物力的運河促進了國家的整合發展,卻也不盡然,南稅北運是必然,沒有漕運自然會選擇更經濟的海運,安逸的運河使統治者閉上了望向海洋的眼睛,不說跟上後來的大航海時代,至少不會有片帆不得下海的愚蠢。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