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铸造的城池,残暴打下的国家,赫连勃勃的辉煌如昙花一现

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的古城遗迹,在陕西靖边县以北约五十公里处,有一座淡灰色的古城耸立在无边无际的毛乌素沙漠之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统万城遗址。统万城有内外二城,内层还很完整,城高近十米,夯筑的十分坚固。

这座城为何被修筑在沙漠之中呢?这城乃是晋义熙九年(413年)夏王赫连勃勃所建造的都城。这座城址,在当时水草丰美“临广泽而带清流,”是赫连勃勃见过最理想的地方。

鲜血铸造的城池,残暴打下的国家,赫连勃勃的辉煌如昙花一现

统万城

赫连勃勃,字屈孑,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元海之族也。……阿利潜遣劲勇篡勃勃于路,送于姚兴高平公没奕于,奕于以女妻之。——《晋书·赫连勃勃传》

赫连勃勃是匈奴族人,原本姓刘(匈奴人以刘为姓,当年为了有个正统的理由,使劲往汉朝搭关系,就给自己起了个刘姓。)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原来住在悦跋城,晋太元十六年(319年),被拓跋珪所破,在逃跑的路上被杀了。

赫连勃勃投奔叱干部。酋长叱干他斗伏派人把他送交给拓跋氏,幸好他斗伏的侄儿阿利把他劫下,送交给了后秦的高平公没奕干。赫连勃勃就在没奕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还做了他的女婿。

兴弟邕言于兴曰:“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陛下宠遇太甚,臣窃惑之。”兴曰:“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收其艺用,与之共平天下,有何不可!”乃以勃勃为安远将军,封阳川侯,使助没奕于镇高平,以三城、朔方杂夷及卫辰部众三万配之,使为伐魏侦候。——《晋书·赫连勃勃传》

后秦的老大姚兴见了赫连勃勃很是赏识,将刘卫辰的旧部和其他部落共三万多人交给他带领,命他协助自己的岳父镇守高平。

姚兴的弟弟姚邕曾劝姚兴:“赫连勃勃此人不能重用,对待上司不尊重,对待下属十分残暴,这样的人不值得信任。”姚兴当时是听了,但是后来却还是派他镇守朔方,率领一部分的游牧部落。

鲜血铸造的城池,残暴打下的国家,赫连勃勃的辉煌如昙花一现

匈奴部落

勃勃的本性很快就暴露出来了,他趁着后秦衰落的机会,截胡了河西鲜卑族首领献给姚兴的大批马匹,还假扮成猎人,行刺自己的救命恩人加岳父的没奕干,顺带吞并了他的人马。

其实在搜史君看来赫连勃勃的野心从此时已经显露无疑了,连自己的救命恩人、岳父都能杀反了姚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义熙三年,僣称天王、大单于,赦其境内,建元曰龙昇,署置百官。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晋书·赫连勃勃传》

晋义熙三年(407年),勃勃(这时候他还姓刘)觉得自己羽翼丰满了,便脱离了后秦的管辖,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

但是搜史君又不得不说赫连勃勃的军事头脑和对战略局势的分析是十分准确的。

鲜血铸造的城池,残暴打下的国家,赫连勃勃的辉煌如昙花一现

他建国以后,部将们都主张建都高平,进而与姚秦争夺关中地区的统治权。而勃勃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如果建立了都城,那就等于给姚氏准备好了打击的靶子,到那时候敌众我寡势,刚刚建立的“夏”势必灭亡。

“卿徒知其一,未知其二。吾大业草创,众旅未多,姚兴亦一时之雄,关中未可图也。且其诸镇用命,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待姚兴死后,徐取长安。姚泓凡弱小儿,擒之方略,已在吾计中矣。”——《晋书·赫连勃勃传》

他说:“不如用行动迅速的骑兵出其不意,他在前面,我就打他的后面;他在后面就打他的前面使他疲于奔命,我们的部队到哪里,便吃到哪里,要不了十年,岭北、河东将全是我刘勃勃的地盘。等姚兴死后,他的儿子又没有才能,长安城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

勃勃所说的这句话是一套极其精辟的运动战理论,实际上也是历史上游牧民族赖以取胜的一贯战略。

鲜血铸造的城池,残暴打下的国家,赫连勃勃的辉煌如昙花一现

各国势力分布图

\u0004

刘勃勃依照自己制定的计划不断攻击后秦西北各城,让各城守将防不胜防,大白天也常紧闭城门,姚兴到了这个地步才后悔,当时不听弟弟姚邕的话,然而国力衰弱,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无力回天了。

几年之间,刘勃勃击败了秃发傉檀,几次击败后秦军队,每次杀伤人数都,动以万计,所得百姓有好几万户(在古代百姓就是生产力),又得到原来后秦镇北参军王买德的归降书,这后秦参军就作为刘勃勃的谋臣留了下来。

现如今刘勃勃的实力与当初称“大夏天王”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再也不用担心城池会成为敌人打击的靶子,于是他就决定建造统万城。

鲜血铸造的城池,残暴打下的国家,赫连勃勃的辉煌如昙花一现

统万城建筑残酷

他用叱干阿利为大匠,征用各族百姓十万人筑城,叱阿利用蒸土铸城,修筑好的城强一段段验收,如果夯的不够结实,就用锥子扎进去试,如果筑造好的城墙能被锥子锥得进一寸深,就杀死这位筑造这段城墙的工匠,把他的尸体混在泥土里当建筑材料用,为了这座城究竟死了多少人,谁也不知道。

在鞭子、刀斧的屈逼下,这座城建造的极其坚固,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宋破赵保忠中所占据的夏州(也就是统万城)后,便命令拆毁这座城墙,而内城至今还存在,搜史君觉得应该是这座城太难拆毁,所以只拆除了外墙了事,“统万”这名称取得就是“统一万邦”的意思,这刘勃勃当时的野心从都城名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就在这一年,刘勃勃改姓“赫连”他声称“子从母姓不合于理”,帝王是天的儿子,“其徽与天连” 所以改姓“赫连”,这时的赫连勃勃已经自命为天子了,然而在搜史君眼里,赫连勃勃只是一个迷信武力的暴君而已。

叱干阿利监督工匠制造兵器,制造的弓射不穿铠甲便将造弓箭的斩杀,弓箭如果将铠甲射穿了,那就斩杀制作铠甲的人,他监制的“百炼钢刀”锋利无比,他用铜,铸造大鼓、飞廉(长毛、带翅膀、样子像老虎一样的野兽)、铜驼、龙兽之类都涂上黄金排列在宫殿之前,铸造时稍有不合要求的工匠,就惨遭的杀身之祸,前后死了好几千人。

鲜血铸造的城池,残暴打下的国家,赫连勃勃的辉煌如昙花一现

统万城遗址

我们都知道,夏国在当时还不算大,但是却如此奢华、暴虐,从这一点搜史君就能断定:赫连勃勃的前途不会很光明,灭亡,一定是夏国最终的结果。

赫连勃勃不是一个目光远大的政治家,但毫无疑问的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他不可能建立一个国祚长远的国家,却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系列的军事成就。在搜史君看来,赫连勃勃更适合为“将”。

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进军关中地区,而后后灭了后秦。赫连勃勃就曾断定,后秦姚氏一族必定灭亡,除此之外刘裕本人一定速返。他一定会留亲信子弟等将领镇守关中,所以关中我赫连勃勃要是想要,就一定能打下来。

勃勃善之,以子璝都督前锋诸军事,领抚军大将军,率骑二万南伐长安,前将军赫连昌屯兵潼关,以买德为抚军右长史,南断青泥,勃勃率大军继发。璝至渭阳,降者属路。义真遣龙骧将军沈田子率众逆战,不利而退,屯刘回堡。——《晋书·赫连勃勃传》

他的预测果然不错。十二月刘裕离开长安东还,赫连勃勃得到消息大喜,立即向王买德征求夺取关中的意见,王买德主张先派游军截断青泥关、上落两处南北交通要道上的关隘,东面在潼关阻断水路交通线,然后发布檄文。当地的官员百姓都会来投降,那么刘义真要是在这张罗网之中,那么他就难以逃脱了,赫连勃勃命令儿子赫连璝向长安进发。赫连昌屯兵潼关,王买德屯兵清尼关,自己带领大军随后出发。

在搜史君看来赫连勃勃和王买德的策略是高明的,然而南朝并不是弱者,后来的刘裕也是以一己之力建立刘宋王朝的枭雄,实力也不弱。如果各地将领,同心协力,共同抵御强敌,谁胜谁负很难预料。

鲜血铸造的城池,残暴打下的国家,赫连勃勃的辉煌如昙花一现

可是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的奇妙,沈田子以私怨镇杀王镇恶,刘义真的长史王脩又杀了沈田子,两方还没开始打呢,刘裕这边就折损了两员大将。

尽管这样,晋义熙十四年(418年)正月,池阳、寡妇渡,两次大战,傅弘之击溃了赫连璝,赫连勃勃的夏军被迫退却,但是晋军也不能保持有利的态势,十月刘义真这个十三岁的孩子,相信左右亲信说:“王镇恶要反,所以沈田子要杀他,而他的长史王脩又杀了沈田子,由此可见这位长吏王脩也要反”所以刘义真命左右杀死长史王脩。搜史君也分析不出这刘义真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事还能用类比“类比推理法”?

长史王脩一死,长安城立马就陷入了无政府的状态,长安城内人心惶恐,刘义真把兵力都调在城里,关上城门防守,此时赫连馈卷土重来,夜袭长安,赫连勃勃本人也在此时抵达咸阳,关中地区的郡县全向夏军了投降。

鲜血铸造的城池,残暴打下的国家,赫连勃勃的辉煌如昙花一现

赫连勃勃

刘裕得到消息后,命刘义真东归,朱龄石代为镇守长安城。刘裕这时候才想起采取措施已经太晚了。关中地区此时早已是赫连勃勃的天下了。

十一月朱龄石到达长安,刘义真不遵照父亲的指令:“轻装速发,出关后才可以放慢速度。”将士更是贪得无厌,毫无纪律,一路走一路抢,带着大量辎重、子女家眷,一天不过走十多里路,傅弘之劝刘义真尽快丢弃车辆,轻装快跑,刘义真不听。

他们很快就被夏军的三万铁骑追上,傅弘之等人留下断后,边走边打,走到了青泥关,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傅弘之等人都被夏军所擒获,刘义真走在最前面,因天色已暗夏军不再穷追,才幸免于难。此时刘义真的左右全部逃散。他只一个人浮在草里,最后才逃了出来。

鲜血铸造的城池,残暴打下的国家,赫连勃勃的辉煌如昙花一现

此时晋军在关中的局面是这样的:

晋军失去了关中地区,也失去了关中地区的人心,刘裕不愿意长期驻守长安,已经令人失望了,他儿子刘义真的军队在撤退的时候还大肆掠夺,使得长安居民恨透了晋军。他们一哄而起,驱逐了朱龄石,朱龄石实在是无奈,这才烧毁宫殿退往潼关,

赫连勃勃进入长安后又东进击败了朱龄石的军队,搜史君觉得这刘裕打下了关中地区,实际上是在替赫连勃勃打的。

群臣固请,乃许之。于是为坛于灞上,僣即皇帝位,赦其境内,改元为昌武——《晋书·赫连勃勃传》

战胜之后,赫连勃勃在灞上称帝,然而他以长安城距离魏太近,不肯迁都长安,仍又退回了统万城。

此时夏的国势已经达到了顶峰。从古至今,专门靠武力立足的国家或者集团发展到了顶峰之后,便会以很快的速度衰落下去,没有一个能逃脱这条宿命。

赫连勃勃此人眼中根本就没有百姓,他常常坐在城头上身边放着武器,无论是什么人,稍有不满就,亲自动手杀掉他。赫连勃勃暴虐的性格注定了他所建立的夏国不会长久。

鲜血铸造的城池,残暴打下的国家,赫连勃勃的辉煌如昙花一现

统万城遗址

在赫连勃勃得关中后的第七年便死了,也就是刘宋元嘉二年。其子赫连昌即位四年后,北魏军攻破长安。第二年,破统万城。赫连昌在安定被北魏军俘获之后,赫连定在平凉即位,反攻获胜收复了长安,然而这不只过是昙花一现而已。赫连定为了躲避北魏准备西迁都城,被吐谷浑所俘虏,

夏国就此而亡,总共三代君主,共立国二十五年。

赫连勃勃就和他的统万城一样,看似坚固无比,却没有一个系统的治理办法,赫连勃勃有实力建立一国,却没有让它持续的长久,坚固的统万城也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