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記:這是一個被遺忘卻又始終銘記的生日

2月6日,是李蘭娟院士帶領的浙江緊急醫療隊抵達武漢的第五天。


同時,也是人工肝專科護士劉元春的生日!

元春,生日快樂!醫療隊平安歸來!


樹蘭戰“疫”③ | 援鄂日記:這是一個被遺忘卻又始終銘記的生日

這個生日蛋糕是劉元春遠在浙江的家人為她訂的,“本來我已經忙得忘記自己的生日了,昨天治療回來的路上,一位同事突然對我說,明天是你生日,生日快樂,我才想起來。沒想到,等到住的地方就收到了蛋糕。”元春說,當地沒有存放蛋糕的條件,於是晚上趕著開總結會前的一點時間,大家急急忙忙分了蛋糕,生日願望也來得及沒有許。


那此刻她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戰勝疫情!“當時出發時,有人問過我,為什麼接受支援武漢的任務,我覺得沒有原因,這就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


今年的生日沒有太多的慶祝,始終是忙碌的搶救治療,但對元春來說,卻更加珍貴,將始終銘記在心!


2月1日,受國家衛健委指派,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組專家組成員、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受命出發,率領包括樹蘭(杭州)醫院醫療隊在內的浙江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馳援武漢。


樹蘭戰“疫”③ | 援鄂日記:這是一個被遺忘卻又始終銘記的生日


隊內年紀最小的人工肝專科護士劉元春隨隊出征,出發前,她眼神堅毅,言語不多,“請大家安心,一定完成任務!”


樹蘭戰“疫”③ | 援鄂日記:這是一個被遺忘卻又始終銘記的生日


抵達武漢後,緊張忙碌的工作不斷展開,“事情一件接著一件,時間過得很快,但回想一天完成的這麼多任務,又發現時間如此漫長!”元春說,雖然不知接下來將會面對什麼樣的狀況,但是她始終堅定著信心,給自己加油打氣,提醒自己三思後行,一定不能辜負大家的信任,順利完成任務!


樹蘭戰“疫”③ | 援鄂日記:這是一個被遺忘卻又始終銘記的生日

凌晨一點多,

劉元春在睡前寫下了簡單的工作日記:

_

2月4日下午5點,我們終於穿上防護服進入重症監護室開始為重症患者進行人工肝治療,裡裡外外裹了三層,穿了不到半小時,就感受到了防護服的威力:又悶又重又熱。第一位患者的治療大約持續了兩個小時,緊接著準備繼續做下一位患者,但是這時治療用的血漿還在運輸來的路上,時針已經指向了晚上8點。


內心開始有些焦慮,這時感覺N95口罩壓在臉上也更痛了,本想到緩衝間休息一下,但是想到防護服穿脫繁瑣費時,咬咬牙又返回到了工作的治療室中。終於等到了血庫送來的血漿,再次開始病人治療,一直到晚上11點結束,回到緩衝間順利脫下防護服,長舒一口氣。


樹蘭戰“疫”③ | 援鄂日記:這是一個被遺忘卻又始終銘記的生日

圖左一是身穿防護服的劉元春


本以為四個小時會是自己的身體極限,可真沒想到,人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持如此清醒的狀態,雖然在防護服裡整個人已經揮汗如雨,但周圍的同事互相打氣鼓勵,大家明天繼續加油!


樹蘭戰“疫”③ | 援鄂日記:這是一個被遺忘卻又始終銘記的生日

朱夢飛主任是樹蘭(杭州)醫院感染科副主任,也是這次李蘭娟院士領銜浙江緊急醫療團隊治療組組長。

樹蘭戰“疫”③ | 援鄂日記:這是一個被遺忘卻又始終銘記的生日

2月4日進入湖北省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他的病區裡有8個危重者病人。“每天要評估病人病情,梳理一天流程並分配第二天的工作,參與危重者病人的救治、制定方案等,工作強度非常大。”作為組長,每次進監護室,他還反覆幫助同事們檢查自身裝備,叮囑大家注意自我保護,朱夢飛主任總說:“我感覺責任很大!”


穿防護服真的要非常小心輕柔,不能有大動作。而且防護服很悶,一旦進入病區,防護服就不能脫下來,也不能上廁所,所以朱夢飛主任儘量不喝水,每過5小時換班,脫掉防護服時,他和其他同事身上都是溼噠噠的,手指也會輕微發脹,又白又皺。


樹蘭戰“疫”③ | 援鄂日記:這是一個被遺忘卻又始終銘記的生日

樹蘭戰“疫”③ | 援鄂日記:這是一個被遺忘卻又始終銘記的生日

身穿防護服準備進入重症監護室的劉元春(左一)和張園園(右一)


重症監護室護士長張園園一直在我身邊幫助我,讓我內心充滿滿滿的溫暖。


張園園護士長從進入病房後,就一直仔細觀察患者情況,查看護理記錄瞭解患者病情,根據患者需要給患者吸痰,更換藥物,她給我的感覺並不僅僅只是在做治療,而是用她的專業技術和知識,真正幫助患者度過難關。看著他們的一言一行,讓我覺得自己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不只是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最重要的是一種醫務工作者的精神!


緊急醫療隊在武漢第五日

李蘭娟院士每天都與緊急醫療隊的隊員們一起討論病情、指導工作、調整治療方案,這也讓朱夢飛和所有隊友們感到非常安心,“我們相信院士一定會帶我們打贏這場戰役。”


樹蘭戰“疫”③ | 援鄂日記:這是一個被遺忘卻又始終銘記的生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