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溶膠傳播”刷屏,這個推廣了100年的防疫方法,一定要告訴孩子們!

週末大家被“氣溶膠傳播”刷屏了,很多科普號都已經第一時間發文,相信大家也都看了,安心不少。


三聯生活週刊採訪了中科院氣溶膠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氣溶膠學會秘書長曹軍驥,大家可以看一下。


“氣溶膠傳播”刷屏,這個推廣了100年的防疫方法,一定要告訴孩子們!

總而言之,對於氣溶膠可傳播這件事,大家要重視,但不必恐慌,普通人對於新冠肺炎的自我防護方法還是之前說的那些:


勤洗手、少出門、多通風、重消毒、戴口罩、注意營養、規律作息。


從疫情爆發開始,口罩就成了硬通貨,不僅僅是國內,美國這邊的線下線上也都基本斷貨了。


我一位朋友和我說,他爸爸拼命囤口罩,哪怕明明知道是假貨也要買回家,說總比沒有強,在家也戴著。但是呢,上了廁所還總忘記洗手,有時提醒了,也就草草衝幾秒鐘就結束了。


我相信這段時期,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的。


口罩當然是有效防護措施,但勤洗手更加重要。可是落實到生活中,洗手的重視程度和執行率遠遠不如口罩。


“氣溶膠傳播”刷屏,這個推廣了100年的防疫方法,一定要告訴孩子們!


其實很能理解,人一旦出現恐懼時,需要牢牢抓住一些東西來進行自我保護,進行自我安慰。


這次專家們大聲疾呼的防護措施中,大部分都是日常最基礎的內容,這些日常可見的手段是無法讓大家安心,畢竟以前都在做的,怎麼想也無法自我說服這些就能保護自己。


於是,大部分人都會盯著那些“不普通”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非常時期,各種所謂秘方偏方也就會到處滋生了。


這並不一定是“智商稅”,這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


但你們知道嗎,洗手這件事一點都不普通。


洗手這件事的出現才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第一個提出洗手的醫生還被毒打致死。


今天我就想和你們講講這個故事,也希望你們可以把這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


1


死亡之屋


19世紀的醫院並不是治病救人的地方,而是被稱為“死亡之屋”,不到萬不得已,大家都不願意去醫院,去了醫院基本上也就要準備後事了。


油畫作品《解剖課》描述的就是19世紀醫院現狀

“氣溶膠傳播”刷屏,這個推廣了100年的防疫方法,一定要告訴孩子們!


那時的醫院很髒,地上都是尿液、血液、嘔吐物,空氣裡也都瀰漫著各種體液的味道。


醫生也完全沒有意識洗手,甚至他們的醫療工具都不會清潔,經常是這臺手術用完了,直接到那臺手術。


醫生們之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醫生都是紳士,紳士的手是最乾淨的。


而大眾都認為疾病的產生是由於帶有“邪惡”的空氣傳播導致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醫院就成了感染的溫床了。


2


母親們的救星


讓這樣情況扭轉的就是一名叫塞麥爾維斯的匈牙利產科醫生。


“氣溶膠傳播”刷屏,這個推廣了100年的防疫方法,一定要告訴孩子們!


當時,產婦是最容易感染的人群之一,生孩子在那個年代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


大部分產婦都會因為產褥熱這樣的生產後的子宮感染而死亡。


一次機緣巧合,塞麥爾維斯發現,自己的一位同事在進行屍體解剖時弄傷了手,過了沒多久也死去了,而且在他身上發現了和產褥熱一樣的症狀。


這個觀察讓塞麥爾維斯大膽推測,會不會是醫生才是帶有那些“邪惡”空氣的元兇呢?


於是,他在維也納總醫院工作期間,要求醫生們在接生之前,必須用漂白粉洗手,最後效果顯著,醫院內的產褥熱比率急劇下降。


因此,塞麥爾維斯也被後來的人們稱為是“母親們的救星”。


3


生命的代價


但很可惜的是,塞麥爾維斯的假設非但沒有被當時的醫學界接受,還受到了同行們的排擠。


“氣溶膠傳播”刷屏,這個推廣了100年的防疫方法,一定要告訴孩子們!


畢竟,沒有任何一個醫生願意接受這樣的說法,自己是導致病人死亡的原因。


即使想要嘗試這個方法的個別同行,因為沒有執行和塞麥爾維斯一樣的清潔程序,結果也不好。


他的這個觀點始終沒有被醫學界主流接受。


塞麥爾維斯對於大家不接納這個觀點的行為非常憤怒,自己陷入了牛角尖,最終,他被送到精神病院直至死亡(有一種說法是,他是被毒打了一頓後感染而死)。


直到他離世的15年後,也就是1880年,使用殺菌劑洗手才成為了產房普遍推廣的措施。


好在最終大家都認可了他的貢獻,洗手被認為是避免感染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布達佩斯有紀念他的雕像

“氣溶膠傳播”刷屏,這個推廣了100年的防疫方法,一定要告訴孩子們!


4


不普通的洗手方法


可見,洗手這件事一點都不普通,為了推廣如今我們司空見慣的“洗手”,當年曾經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過去的100多年間,一批又一批的醫生和科學家也在前赴後繼地研究和優化洗手的流程,使用什麼洗手和怎麼洗手,都是有講究的。


“氣溶膠傳播”刷屏,這個推廣了100年的防疫方法,一定要告訴孩子們!


至今,全世界還有很多地方不注意正確的洗手方式。為此,每年的10月15日被定為“世界洗手日”,就是呼籲和倡導大家關注洗手,學會正確的洗手方式。


根據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的統計顯示,每年全球有超過180萬的5歲以下的孩子死於腹瀉和肺炎,而正確的洗手就能大幅降低這些疾病的發病率。


CDC研究指出,掌握規範的洗手方式可以降低患腹瀉幾率23%-40%,降低像感冒這些的呼吸道疾病的幾率16%-21%。


可見,洗手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是不為過的。


目前運用最廣的就是世界衛生組織推廣的“七步洗手法”,簡單來說就是,內外夾弓大立腕。


1、內:手心相對搓洗手掌

2、外:手心搓洗手背,交替進行

3、夾:手指交叉搓洗指縫

4、弓:握虛拳搓洗指背

5、大:握大拇指搓洗

6、立:手指立在手掌搓洗指尖

7、腕:握腕搓洗


“氣溶膠傳播”刷屏,這個推廣了100年的防疫方法,一定要告訴孩子們!


一般來說,這麼一套洗手流程至少需要20秒以上。對於孩子來說,為了避免他們草草了事,都是建議要唱完兩遍《生日歌》。


這些大家可以全家總動員,一起學習實踐。


但光學會七步洗手法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有最後的兩步,大家需要遵守。


1、拿一次性紙巾把手擦乾,不要使用毛巾,除非擦完的毛巾立即清洗,不然容易出現二次汙染。一家人公用一條毛巾擦手更是要不得;


2、拿著擦手的紙巾關水龍頭,如果是在公共衛生間,建議也是拿著紙巾去推門,避免二次汙染。


至於用什麼洗手並沒有特殊規定,流動的自來水和普通肥皂、洗手液就可以,世界衛生組織反而並沒有建議使用消毒肥皂或者洗手液。


總而言之,正確的洗手方法和勤洗手更加重要。


“氣溶膠傳播”刷屏,這個推廣了100年的防疫方法,一定要告訴孩子們!


如果你會把今天的這個故事告訴孩子,那我還想再多說幾句。


塞麥爾維斯醫生的故事令人難過,說出真話的人,最終似乎命運並不好。


我不知道你們會怎麼和孩子解讀這個故事,我當時和小D說完這個故事後,我還說了下面這些話。


塞麥爾維斯醫生雖然去世了,但是他的誠實和勇敢,幫助了後面所有的人,他推動了時代的發展。


他可以選擇什麼都不說也不做,這樣他也許可以活很久,但他肯定逃不過自己良心的譴責。


每個人都願意追求幸福,但是品德永遠是幸福的脊樑骨。


當然,少數人去改變主流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更需要學會保護自己,採用策略,而不是一味憤怒。


塞麥爾維斯醫生當時可以首先把自己的實驗觀察結果發表醫學期刊,以獲得專業的認可。同時,把洗手清潔流程標準化,方便其他同行實施推廣,保證結果的一致性。

“氣溶膠傳播”刷屏,這個推廣了100年的防疫方法,一定要告訴孩子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