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国学学堂谈《列子· 仲尼》9.

请点右上关注,每天有最新的国学经典校译.

2018年2月6日,腊月二十一,周二.

1909年2月6日 (农历正月十六),清廷颁布诏谕,禁止蓄养买卖奴婢,我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奴婢制度宣告终结。

〖此次废奴诏谕规定,凡从前旗下家奴,概听赎身,放出为民,其经放出及无力赎身者,以雇工论。

奴婢,指丧失人身自由被人无偿役使的人,男为奴,女为婢。

自奴隶社会的商周至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蓄奴养婢之风一直很盛。最初奴隶的来源是掠夺异族为卖身的奴的。分官奴婢和私奴婢两种。官奴婢为国家所有,多为工奴。私奴婢为官僚、地主、高利贷商人等所有,除从事各种主人家内杂役外,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所谓耕当问奴,织当为婢。奴婢是社会最低的一层,和牲口一样,供买卖和赏赐,受主人的役使和虐待。家长与奴婢之间有严格的主仆名分,其主仆关系不仅是终身,而且延及子孙。奴婢在奴隶社会是奴隶,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依附民。〗(《百度百科》资料)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列子·仲尼》9.

无所由而常生者,道也。

由生而生,故虽终而不亡,常也。

由生而亡,不幸也。

有所由而常死者,亦道也。

由死而死,故虽未终而自亡者,亦常也。

由死而生,幸也。

故无用而生谓之道,用道得终谓之常;

有所用而死者亦谓之道,用道而得死者亦谓之常。

季梁之死,杨朱望其门而歌。

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

隶人之生,隶人之死,众人且歌,众人且哭。

——无所遵从而常规活着的,是自然之道。

遵从生存之道而生存的,所以生命虽然终结而(精神)却不会灭亡,这是正常现象。

遵从生存之道而死亡的,是不幸。

有所遵从而常规死亡的,也是自然之道。

遵从死亡之道而死亡的,所以虽然未到生命的终结却自行死亡的,也是正常现象。

遵从死亡之道而活下来的,是侥幸。

所以无所作为而生存叫做自然之道,顺应生存之道而得寿终叫做正常现象;

有所作为而死亡也叫做自然之道,顺着死亡之道而夭亡也叫做正常现象。

季梁死了,杨朱望其门而歌。

随梧死了,杨朱抚摩着他的尸体哭泣。

同类出生了,大家便唱歌,同类死亡了,大家便哭泣。

(无论正常死亡或是非正常死亡,都是自然之道,都是正常现象,只不过有人是不幸,有人是侥幸。有人死了,我们唱歌;有人死了,我们哭泣。这是由于我们个人心中生起的好恶、是非观念。)

附,《庄子·外篇》之“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其实,当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庄子对生死的态度,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程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一米阳光国学学堂·李先生,校译于鲁东大学新华书店.

一米阳光国学学堂谈《列子· 仲尼》9.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