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趣味多第34期:大蒙古国下四大汗国

大蒙古国下的汗国

公元1206年,铁木真一统蒙古草原,随即展开了对外扩张。国号“大蒙古国”(1206年-1259年),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成吉思汗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

关注趣味多第34期:大蒙古国下四大汗国

大蒙古国下建立的元朝(1271年-1368年),按忽必烈建元算。崖山之战后,南宋灭亡,1279年统一全国。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七年。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暹罗,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关注趣味多第34期:大蒙古国下四大汗国

然而,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与弟弟争汗位,四大汗国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走向分裂后,在蒙古帝国基础上建立的几个主要汗国。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简介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蒙古文Аригбөх,拉丁文Ariq Böke,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及元世祖忽必烈之弟。 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拥立下于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四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达四年之久。 1261年,忽必烈占领哈拉和林后再次发兵进攻,大败阿里布哥军于昔木土脑儿。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力竭投降,被忽必烈幽禁。 1266年,阿里不哥逝世(另一种说法是遭到忽必烈毒杀)。

汗位之争

1260年秋,阿里不哥兵分两路,大举南下。东路军由旭烈兀子药木忽儿、术赤后王合剌察儿统率,自和林逾漠南进。西路军由阿兰答儿统领,直指六盘山,意在接应从四川前线退屯该地的蒙哥攻宋主力,这支军队在蒙哥死后曾归阿速台节制,阿速台投奔漠北后,一直控制在阿里不哥的大将浑都海和哈剌不华手里。阿里不哥的左路军以宗王为帅,而且直接威胁汉地政治经济中心燕京,因此忽必烈亲自领军逆之,而以移相哥、纳邻合丹(当为合赤温孙)为其前部。移相哥军击溃药木忽儿和合剌察儿,阿里不哥难以继续立足和林,匆匆退到由他继承的拖雷分地吉里吉思。忽必烈大概是循帖里干道,顺利进至和林。其时约在当年初冬。当时和林城的残破或许相当严重,所以到达不久,忽必烈便南至汪吉河(今翁金河)冬营地,以为短期休整。阿里不哥生恐忽必烈乘胜追击,乃遣使假意求宥,并称待马力稍复,再赴阙谢罪。忽必烈深以汉地政局为念,遂留移相哥镇漠北,自己冒严寒逾漠南返。

南指六盘山的西路军虽为偏师,但它牵动川蜀关陕,使那里本已化险为夷的形势又紧张起来。原来早在廉希宪受命宣抚京兆、四川时,屯兵观望于六盘山的浑都海就企图联络阿里不哥遣往关中的刘太平、霍鲁怀及川蜀军中亲阿里不哥的将领发难。廉希宪当机立断,捕杀刘太平、霍鲁怀,以处于弱势的秦巩世侯汪家的军队拒阻浑都海,“但张声势,使不得东”。浑都海果然中计,“闻京兆有备,遂西渡河,趋甘州”,采取了“重装北归,以应和林”的下策。关陕之危竟得安然解脱。可是当阿兰答儿提兵与北归途中的浑都海会师之后,这支军队重又折返东向,并派人约结陇蜀诸将,一时“人心危疑”,朝士至有捐弃两川、退守兴元之议。两军兵锋初接,朝廷方面又先失利,遂愈使“河右大震”。这时候,忽必烈增派的诸王合丹(窝阔台子)、哈必赤(合撒儿子)等率师与汪惟良、八春等“合兵复战西凉,大败之,俘斩略尽”。阿兰答儿、浑都海被擒杀。关陇遂安。

中统二年二月,诏命燕京行省及各路宣抚使北上开平,会议军国大政。三月末,燕京省官毕集开平。中统二年夏季,除检核钱谷、充实省部、擢用辅弼外,朝廷还为中央和地方官府制定了若干具体的行政条款,行政中枢既经调整扩充,更明确地分为两个班子,以史天泽、张文谦等人留中,王文统、廉希宪等行省事于燕。秋,又置大司农官,并置十道劝农使司,“为之使者,皆取于故国老人、君子长者,亲行田里,谕以安辑,教之树艺”。

溃败远遁的阿里不哥,歇息于吉利吉思;至1261年秋天,元气稍有规复,又举兵东来。他事先遣使向移相哥伪称率众来归,使移相哥疏于防备,因而突袭成功。移相哥大军溃散,和林城再次失守。十月,忽必烈率诸路汉军与蒙古诸王所部再度北征。两军相遇于昔木土脑儿之西,阿里不哥先因所部外剌军队溃败撤兵。待阿速台率领的后继部队赶到,阿里不哥回军再战。其右翼被击败,左、中两翼与忽必烈军鏖战至夜仍不分胜负。自是双方引军后退,相峙于大碛南缘。是年冬末,忽必烈师还,“诏撤所在戍兵,放民间新签军”(《元史·世祖纪一》)。形势似乎缓和下来。1262年,据守和林的阿里不哥因粮饷不继,而由他派往察合台兀鲁思的阿鲁忽又拒绝听命,截留他征集的货物,因此愤而移兵西讨阿鲁忽。阿里不哥自知一旦挥兵西指,和林终将不守,所以临行指令和林城诸长老,许其举城归降忽必烈军。阿里不哥西徙之后,忽必烈所部果然不战而收复和林。、

1262年冬,阿里不哥在击败阿鲁忽后驻营于阿力麻里。他肆行杀掠,伊犁河流域为之残破不堪。1264年春,阿力麻里大饥,军心愈亦涣散。阿里不哥计出无奈,被迫向忽必烈输诚。长达五年的汗位纠纷由此结束。

这次内战导致了蒙古内部的巨大分裂。当时的蒙古各大汗国中,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唯有伊尔汗国支持忽必烈。阿里不哥失败后各大汗国纷纷独立。蒙古虽打下了巨大的土地面积,却没有了统一的政权。这次纷争,客观上为蒙古军事贵族中主张“祖述变通”以“补偏救弊”的一派把统治中心从碛北移至漠南,从而更加便利于他们采纳汉法,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提供了一个适逢其时的契机。

四大汗国包括两种说法,一是元朝(又称大汗汗国)与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构成的四国, 二是除了忽必烈的元朝外,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又称“兀鲁思”,分别是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

关注趣味多第34期:大蒙古国下四大汗国

1.【窝阔台汗国(1225年-1309年)】

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窝阔台汗国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1186年-1241年)及其儿子贵由及他的后人管理。

窝阔台汗国是窝阔台氏族诸汗的世袭领地,疆域包括原乃蛮部的领地和原西辽的部分领土,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也迷里城。

窝阔台汗国建于1225年,亡于1309年,共存在84年,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中国命最短的汗国(元朝存在了97年)。成吉思汗分封诸子,第三子窝阔台得到也迷里(现中国新疆额敏县)与霍博(现中国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区。

2.【察合台汗国(1222年-1369年)】

(Chagatai Khanate)始建于1222年,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及其孙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后人管理。

察合台汗国于14世纪中叶分裂为东察合台汗国与西察合台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

公元1502年,东察合台汗国被察合台另一支后裔建立的叶尔羌汗国所灭。

公元1680年,叶尔羌汗国被准噶尔汗国所灭。

公元1757年,乾隆灭准噶尔汗国,从此新疆地区(漠西蒙古)重新成为我国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东察合台汗国最终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西察合台汗国】

当朱元璋北伐元朝成功之时,西察合台汗国境内的帖木儿同时崛起。

公元1369年,明朝建立的第二年,帖木儿杀死西察哈台汗忽辛,灭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帖木儿帝国。

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实际上亡于帖木儿帝国,至1402年西察合台汗国汗统结束。

3.【伊利汗国(1256年-1335年)】

又译伊儿汗国或伊尔汗国 ,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 ,元朝西南藩国,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

1221到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灭花剌子模的战争中,占领了波斯东部呼罗珊诸城,然而并未设置民政机构。1256年,伊利汗国始建。忽必烈称蒙古大汗时,伊利汗国一直承认其为宗主直至忽必烈去世为止。他的属国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尔提德王朝,克尔曼的后西辽,土耳其的罗姆苏丹国及格鲁吉亚。伊利汗国最终融入了西亚穆斯林世界。

4.【钦察汗国(1219年-1502年)】

(Qipchaq ulisi),又称金帐汗国、克普恰克汗国、术赤兀鲁思,大蒙古国的四大汗国之一。13世纪上半叶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国家。由1243年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结束西征后建立的东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在四大汗国中版图最为辽阔,主要在今俄罗斯境内。

钦察汗国境内居民成分复杂,社会发展水平不一。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时,钦察汗国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兴起的白帐汗国所取代,而后俄罗斯开始崛起,蒙古人在中东欧、西北亚逐渐失去了控制力。

【后记】

公元1261年,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成为蒙古大汗,但四大汗国中只有旭烈兀(拖雷的儿子)的伊尔汗国承认其地位,而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均不承认其地位。忽必烈的权力仅限于东方,大蒙古国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分裂。

直至公元1304年,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成宗铁穆耳之时,四大汗国才一起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

关注趣味多第34期:大蒙古国下四大汗国

大蒙古国下建立的元朝和四大汗国,元朝灭亡后建立的北元(公元1368~1388年),北元灭亡后的大蒙古国(公元1388-1635年),总而言之,都是存在于大蒙古国下,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关注趣味多,期期更用心。

关注趣味多第34期:大蒙古国下四大汗国

走进历史,活在当下。喜欢人文历史的朋友,点击关注趣味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