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以引导为主还是以推压为主?

vczxm


我们很难明确的去告诉孩子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对待任何事物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也越来越难去接受别人的想法。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家长的以身作则,我不会告诉你我这样做就是对的,但我会让你看到我这样做的结果,不要一味的说教,说“你看我说什么了”,或者是“我早就跟你说过”,“这样做才是对的”。应该给孩子充足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拥有思考的东西,自己从心里认定那件事不能做,而不是“我爸妈说不能那样做。”

随着孩子叛逆期的到来,对一切事物都容易有反抗心理,这个时候,恰当的说教他们都未必听得进去,过度的推压更无异于火上浇油。引导不等于纵容,对一切问题抱有宽容心理,而是有原则的引导,家长树立起不可动摇的原则性,让孩子明白行事的底线是非常重要的。

有很强的原则性,再加上耐心的引导,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是对孩子最大的尽责。


金豆金条金不换


引导,即启发诱导教育;推压,能否理解为填鸭式教育。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摒弃填鸭式教育方式(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实际上为了还是分数至上,怎样提高分数就看教师额教育方法了)。

在教育中,启发诱导性问题设计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时至今日,它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是它蕴涵着一种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记》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我们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启发诱导教育的重要性。启发、诱导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诱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思考。

推压式教育,是在唯分数论的特定教育环境下产生的,教育者一股脑的把知识讲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则司机硬背,一次来达到高分数的目的。这种方法不注重受教育者是否真的理解问题,再遇到类似问题是否有解决方法。

两种方式的不同,还体现在,引导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开发、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导。推压式则是以教育者为中心。现在社会所缺乏的人才,应该是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人不是死记硬背的人。所以,教育应该以引导、启发诱导为主。


乡间的晚风


教育应以引导为主还是推压为主,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引导越重要,也就是要更多展示知识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增加亲子互动和师生互动,不断激励进取的意识,如此才能培育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施加过多压力,只会徒增焦虑,心生厌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什么西方的慢教育反而培养出了更多的人才,为什么中国的急功近利反而效果不佳,这种现象引人深思。好比速生豆芽,当然很快,但不具备持续生长的能力;从土中长出绿豆苗,就要更长时间,但因为有生长点,有自我营养的功能,就可以持续长高长大,开花结果。豆苗的生长尚且如此,何况是大树呢?

当然,引导孩子并不容易,需要家长和教师有较高的素质,要倾注爱心,要投入更多时间和心力。但有时,只要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活动形式,甚至一本书,就已足够。比如,小柴昌俊上小学时,班主任送他一本书——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是怎样产生的》,使他对物理产生极大兴趣,并最终走上物理研究之路。又比如,旷视公司的创办者印奇在小学的时候看到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被陈景润的事迹深深吸引,从此迷上了数学,最终学有所成,一鸣惊人。

随着年龄增大,集体教学成为主导方式,教师不可能不助推施压,所以推压教育不可避免。问题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应试的裹挟下对学生施加了过多过大的压力,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严重残化,学生学得被动,学得辛苦,备受压榨。

倒是大学教育,因为身心已经成熟,可以施加更多的外部压力,比如读写任务、实验任务、实习任务等等。

总之,年龄越小,越要多加引导,多加呵护,让每个孩子都有快乐的童年,为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成年以后,外部加压反而比较合理,能促进他们更快成长,更好发展。而在二者之间作为过渡的,只能是自主教育。



语文红宝书


教育应该以引导为主,这是相对于后者“推压”来说的。

早在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性教学方法,二者侧重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施压和填灌。

在国外,早在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也提出了“产婆术”,旨在通过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来培养年轻人才,苏格拉底也是西方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由此可见,引导式的教学自古有之,但是,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引导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相对于推压而言,引导是大家都认可的,但是现实情况呢?

现实情况下,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挨个引导一遍,引导是好的、有效的、相对“先进”的。但是它有个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太高,老师会在备课时准备大量的导语和内容,引导式教育只适合小班制的班级,人数太多会拖慢课堂节奏,反而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我不知道“推压”教育具体指的什么教育,“推压”二字也是第一次见,因该是助推+施压的吧!如果是这样,未尝不是适合大班制的一种教育方式,因为它具有现代工业性质。

现代教育欢迎引导式教育并且还在使用,但是未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如果解决掉大班额的问题,加上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模式,引导式就是好的,而现在的应试教育中给学生点压力,明白些道理,也是一件好事。


晋格书法


教育还是引导为主,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探索知识,让孩子学会主动去创新,比施压更有效果。

比如教乘法口诀,让孩子明白乘法是同样数相加得到的算式,家长和孩子用互相出题回答,激发孩子斗志,比死记硬背记得牢靠。


花煜寒


我认为教育应该是以引导为主的!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让学生折服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是无穷大的,推压教育很难挖掘孩子的潜能,正确的引导能够有效有步骤地激发兴趣,挖掘潜能,还能因材施教,培养各类人才!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长,只要老师能够科学正确的引导,定能教育好孩子,单纯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科学正确的的引导必定为孩子的学习求知打开一扇窗,赢得一片蓝天!




文辉书写堂


从理论上来讲,教育应以引导为主;现实中,多以推压为主。中国太大,情况太复杂,我认为教育要做好,必须分类施策,因地制宜,自下而上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