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當歌—淺談古代的詩酒情懷

關注:雅愉品酒一級品酒師,您身邊的酒文化傳播者!

中華上下五千年,悠悠歲月,漫長曆史,祖先留給我們了太多太多的歷史文化遺產!在這其中,酒與詩,密不可分;杯盞之間,清濁濃淡,折射出的是人間百態,世事滄桑。

酒,是人類物質生產的精華瓊漿;而詩,則是人類精神勞動產生的高雅文學奇葩!酒與詩,特別酒興與作詩之間確實存在一種微妙聯繫。歷朝歷代,許多詩人多是“飲君子”,酒水裡蘊含著詩韻,詩裡也總是飄逸著酒香。斗酒之餘,即興成詩,洋洋詩篇中,道出縷縷酒魂,令人歎為觀止。臺灣詩人洛夫就曾經說過:“要是拿了唐詩去壓榨,起碼還會淌出半斤酒來”,比喻得實在是絕妙。而品著這些酒詩的醇香,想象著曲觴流水的景象,真是當浮人生一大白。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與酒為伴,詩人們便少了些紅塵俗世的無奈與落寞,平添骨子裡的幾許瀟灑、飄逸、放縱。有酒壯膽,詩可如利器,亦可如珍饈,也可似音樂,還可以像美人。在酒的世界裡,詩人興然執筆,酣暢恣肆,擺脫了所有內外的束縛,進入到藝術創作的自由王國,於是創作出了大量流傳千古的不朽佳作。

對酒當歌—淺談古代的詩酒情懷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把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曹孟德一代梟雄,大志在懷,面對著美酒佳餚,狂飲高歌,口中唸的是人生苦短,稍縱即逝,心中盤算的卻是待到天下大治,山河統一,再來舉杯痛飲,“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飲酒,飲出了才氣,且最為浪漫的,莫過於唐朝。那是一個繁華鼎盛、空前絕後的朝代。那個年代,令人懷念,令人魂牽夢縈。

“詩仙”李白,後人也稱其“酒仙”、“酒聖”在他所作的一千五百首詩文中,有“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情沖天,“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的寂寞無奈,“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的瀟灑曠達,“對酒兩不飲,停觴淚盈巾”的黯淡傷別……


對酒當歌—淺談古代的詩酒情懷


中唐大詩人白居易一生與酒為伴,更喜歡與眾人共飲同樂。“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讀著,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屋內綠酒紅爐,燻煙嫋嫋;屋外黑夜白雪,凜冽蕭蕭;詩人寥寥數筆將這寒夜會友,把酒言歡的溫暖場面描繪得雅興逼人。

邊塞詩人王翰的傳世之作《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醉臥沙場,有酒當喝直需喝,雖然狂放,卻也正表現了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曠達,頗解壯士情懷。自古中華大地英雄輩出,真不知那氣貫長虹的精神,有幾分是熱血鑄就,有幾分為美酒釀成。

飲酒,能夠飲出真性情者,莫過於陶淵明。“彭澤去家百餘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因貪酒,而求官,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剛正人格,讓詩人忍痛割愛,高唱,然後退隱田園。即使在清苦的田園生活中,詩人仍“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保持著一種自娛的生活心態。


對酒當歌—淺談古代的詩酒情懷


南渡女詞人李清照一生坎坷漂泊,經歷了國破家亡,總會借酒澆愁,以酒忘情。一首“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令人黯然神傷,“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充滿了嘆息哀怨。“沈醉不知歸路”,“濃睡不消殘酒”,“險韻詩成,扶頭酒醒”,“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都寫盡了詩酒飄零,縷縷相思化作了杯中清淚。而“酒意詩情誰與共?”的一聲輕問更是將詩酒相依的情懷寫到了極致杯中長日月,酒裡見精神。

那個時代,那個社會,那些嗜酒的詩人們,已然離我們遠去,在他們傳誦千古的佳作中,後世的人們依稀品味著,欣賞著,沉醉著??

其實,人生中的諸多不如意,是上帝在考驗我們每一個人,不過,因人而異,各有不同。這就需要我們去學著調節,去學著理性看待。既不沉湎於狂飲之中,尋求片刻的麻醉而導致損傷健康的身體,也不看破紅塵,消極遁世。只要掌握好人生的方向盤,善於變換角度思考,積極樂觀面對,那麼,我們的生活就一定會隨著自己的心意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古時的佳釀至今已無處可尋,而佳釀製成的詩句,倒是歷久彌香,愈發芳醇,品著淡淡的古風,悠悠的往事,正是“酒腸堆麴櫱,詩思繞乾坤”。

當今社會,在國內的白酒市場上,品類繁多,好壞真假參半!飲酒,是一種情懷;飲酒,是一種紀念!飲酒,是一種文化!誠如七杯宴定製酒品牌運營中心的文化理念一樣,“世界再大,總會有一瓶自己的好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