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年轻人宁愿当月薪3000的白领,都不愿去月薪8000的工厂打工?

共享人才


因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已经相当富裕,工厂不能提升自己,但是三千工资可以提升自己,学习知识。说出去可能还好听一点,现在年轻人都不是以前那种要求挣钱的人!


北江烟雨



ZWP快乐人生


像这样的情况,应该有两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以家庭背景,比如说吧,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希望自己的子女大学毕业以后再考一个公务员,还有点传统的观念,认为公务员是个铁饭碗,虽说工资不高还是有保障。

第二个原因,主要自己没有什么特长,就不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又怕做什么体力工作?自己又承受不了。

第三个原因是老婆强烈反对,说到外面的工作,不一定好找,就在前不久,我们单位也有这样的人去冒过这样的险,最后什么都没干成。这个家里没有我,我老婆撑不下去,因为孩子还小,

受到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只好守住3000块钱,也不想出去冒这个险,总而言之,像这种人还只是一小部分,

当然还有一批人,他不是这么想,他也不这样认为,谁的话也不听?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后他们的结局是吃螃蟹,胆量小的人吃的白菜,贫富差距就越来越大


法能265


职场实实在在的存在一条鄙视链——小头目看不起搬砖的小工。大工头看不起小头目。甲方项目管理人员看不起乙方工头。公司办公室的人员看不起工地上的项目管理人员。总公司的看不起分公司的工作人员……

这条鄙视链要说起来的话很长。所以我觉得希望到办公室工作,不想到工厂一线工作,这是一个很客观很普通的想法。

年轻人想一步登天没有错,重点是能不能够登上去。

近期我恰好也处理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有一位朋友的小孩,大专毕业找工作,我介绍他到一家公司也在一线和客户接触。

他后来跟我讲,这个工作好辛苦,能不能把我调到公司的办公室里面去?

我告诉他,哪个企业都不养闲人,你到办公室去工作,你能做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别人为什么要选择你而不选择他,别人又如何能够说服现在已经在办公室里工作的人让出岗位来给你呢?

我说,即使我现在推荐你进入到了公司的办公室,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价值,你也很难在那个岗位上待得住,将来的发展也未必理想。

恰好他想做的工作与新媒体的运营有关,我指导他开始创作自己的公众号,踏踏实实的先把自己岗位的工作做好,并且利用好现有岗位的各方面的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公众号。他接受了我的建议。

客观的来看待这个问题,办公室的工作和一线的工作各有优劣,但办公室的工作的确是一个能够更快获得层次提升的岗位。

如果把职场比喻成一种水资源的流通系统,那么相对一线岗位来说,办公室的岗位就处在上游。上游喝的水总是要比下游干净一些。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我们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不应当过于苛责年轻人,而是应该去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机制,给予一线岗位适当的待遇,或者给予这些岗位更多的提升层次的机会,增加它的吸引力。


沉默的砖家


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

朋友初中都没有毕业就参加了工作,进了车间,听说现在还在车间上班,一天三班倒,虽然累,但工资还可以,每个月能收入9000多块钱。

但是他却总说,无论如何也不让孩子下车间工作,必须考上大学,然后当公务员,老师,医生等都可以,哪怕工资低一点也可以。

01

工厂车间的苦,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承受

就像我的那个朋友,他自己在工厂干了十几年,知道下车间的辛苦。

所以他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走他的老路,哪怕做一份工资低的工作。

在我们的印象里,好像大部分进工厂下车间的工人,都是没太多文化的,车间大多也是生产单位,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都是人歇机器不歇,工人轮班倒,有白班就有夜班,自然辛苦的很。

02

进工厂下车间,路越走越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除了技术工人,一般的操作工人每天都会重复着毫无技术含量的动作,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和精力的下降,你对工厂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小。

因此,进工厂下车间更多的人走的是下坡路,价值越来越小。

可能办公室人员在刚上班的时候,工资会比较低,但接触事物的增多,以及身边人脉的不断扩大,自身价值也会程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办公室工作,也能锻炼自己交际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对年轻人来说,是很好的锻炼。

03

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

现象生活条件好了,老一辈也没有给年轻人留下什么负担,甚至还给孩子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

下车间那么苦那么累,有老一辈给提供的经济基础,年轻人当然不愿意进工厂下车间了,随便找个办公室的工作做,拿着差不多的收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就可以了。


就像现在很多“月光族”一样,父母给提供了车子房子,没有什么经济压力,自己每个月逛街,买衣服,吃吃喝喝等,并没有多少积蓄,甚至还一屁股债。

对这些人而言,下车间是不可能的,慢慢的工作岗位上混,凭借老一辈的人脉,可能也会有不错的发展。

当然社会地位,面子等等也是一定的因素,但最大的因素还是社会变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又给我们提供了无数的机会,让我们不必再承受老一辈的心酸苦楚,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记得关注我@只谈一二,一起笑看职场百态!分享职场干货!

只谈一二


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现在这个是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我见过一个女孩儿,二十八九岁的样子,普通二本大学毕业好几年了,问她做什么工作,说是在一个乡镇机关做什么关于农村低保的登记工作,临时的,没社保,没公积金,月薪1500。问她怎么生活,她笑了,说其实我做这个工作只是为了多见个人,怕自己发霉,与工资没有关系的。另外这个工作每天实际的工作时间就是工作日内2到3个小时足矣,有时候更少,也没领导批,钱少没关系,有大把的时间,难道不是财富吗?何乐而不为呢?我领了工资大多不超过一个晚上,就被挥霍掉了。

我很惊诧,难道这女孩是富二代?也没见结婚,老公养着也不像。后来偶尔从另外一个朋友口中得知,这女孩每周末做几个小时的主播,卖化妆品,收入不菲,她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偶尔好像做做翻译工作,有时好像也辅导一两个学生英语,总之收入挺高的。

后来我观察了一下,这种现象还真的挺多的,别整天笑话现在满大街都是大学生,更有人说花3000元可以雇到一个大学生,却雇不到一个农民工,可笑至极!你永远都不要小看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

他们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他们清楚的知道,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一个主体,把自己的知识能力转化成报酬,金钱,同时服务于社会,这才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工资嘛,仅只是收入很小的一部分,不是有人说,不计较工资的员工最可怕,写这话的人大概也看到了什么!

所以你看到有的年轻人宁可做3000元工资的白领,也不去月薪8000的企业上班,就不足为怪了。觉得企业老板大咖们其实也需要反思一下,并不是工资给的高就一定能招来人才,把企业做成一个平台,不要只想着怎样制定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只想着怎样让员工加班,这些是产业工人时代的理念,大概会渐行渐远。企业与员工只是临时的各取所需,企业不可能把员工绑在你的战车上,员工的生老病死企业都能管的了吗?认识不到员工的主体地位,对于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是很可怕的。观念不变,谁知道这样的企业还能走多远呢?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欢迎评论。


zhmls


现在的年轻人没以前那个时候的人能吃苦!从小就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中长大,娇身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也不在少数,这样长大的孩子能到工厂做体力活?以前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好,那个时候的人小时候就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锻炼出了勤劳坚毅性格,而且自立性很强,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都会自己去想办法克服和解决。


桥都一鸣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说一个真实的时间,我有一个朋友的老丈人,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初中的美术老师,90年代因为教师工资低的缘故,辞去教师的工作,进入一家制衣厂做绘图师父。工资相比教师翻了不少。现在他的工资比普通的教师工资要高出不少,而且一样的有五险一金。


为什么会放弃教师这个体面的工作不做而去进厂打工,因为所处的环境和肩上的责任不一样,那个年代养家糊口,孩子教育都在一个人的肩上,靠老师当时的工资水平无法养活一家老小。但是看现在的年轻人,一家很少说家里穷困潦倒的,家里有一定的经济水平,父辈还有工作能力的同时还为自己留下不错的资产,对于生活开支养老这些问题完全都不需要担心,所以会选择一个3000的办公室工作,这样看着会更加的体面,至少在朋友面前说起也是坐办公室的人。


当然社会进步不能完全以这种思想去衡量年轻人了,在工厂接触的人和事务相对来说都比较有限,做哪行就熟悉哪行的人和事,如果有一天你不在这个工厂上班了,想换一份其他不对口的行业,那么你所积累的技能和人脉利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在办公室,接触的人和新鲜事物都比较多,不管以后是换工作又或者是自己创业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人脉都是工厂比不了的。


总的来说,现在的年轻人肩上的责任小了,所以想法也比较随心所欲,频繁的换工作在今天一点都不奇怪。


宋驰


我在以前在企业一个月拿5000多工资,管理层,活动在办公司和车间之间。后来因为买房子,早点还清房款,不得不离开公司去南方打工,成为了一线技术工人,工资一月13000。我觉得车间和办公司都无所谓,有时候车间工人真的没有办公司累,以前我管下料,需要排版,算料,各队伍领料清单都得算,更重要的不能出错,其实并不比一线工人轻松,工资都差不多,只不过一个体力累,一个脑力累,现在觉得干一线真比坐办公司轻松!


笑傲一偶


在选择一份工作时,月薪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只能算是相对重要的因素,其他的诸如说工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员工的满意度等,都可以是参与考虑的因素。

先举个我家长辈亲身经历的例子。

“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我叔叔说,“站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等待一个汽水瓶过来,我把一个标签贴到汽水瓶上去,再把汽水瓶放回到流水线上。每天8小时,我一直都重复这样的工作。我不介意每个月才赚5000块钱,可是我快要疯了。这样的工作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后来我叔叔终于离开了这家汽水厂,找了一家印刷厂的工作,每个月赚3000块钱,但是工作很有乐趣,因为工作一直在变化,他可以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我婶婶说,我叔叔每天清晨都盼望着去上班。

很多工厂的工作由高重复性的任务构成,缺乏多样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这样的工作容易使人产生厌倦,对工作丝毫提不起兴趣,时间久了,还有可能让员工对工作和自我产生厌恶感。尽管薪水不低,可是对一些追求工作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员工来说,仍然不是一份有很高吸引力的工作。

白领的办公室工作,是丰富性和成就感都相对比较高的工作。

白领的工作也有分工,但是很少会像工厂的工人那样每人只负责很小的一块。白领的办公室工作通常是具有更大的多样性、自由度和主动性的。

白领的办公室工作,讲究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每个人还能够独当一面。独当一面意味着什么?就像我叔叔后来去了印刷厂一样,需要跟客户沟通印刷内容、纸张、印数、价格、交货时间等一系列相关事宜。

办公室工作,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报销,都需要你熟悉公司的报销流程,能够按要求准备报销材料,找相应的领导签字,最终交到财务部门拿到报销款。比起工厂单调枯燥的工作有意思多了。

白领的办公室工作,与工厂相比,员工的自由度也比较高。

工厂一方面工作环境没有办公室好,如果是生产型的厂房,可能还会有健康方面的隐患。办公室的环境就没得说了,冬暖夏凉,有空调有暖气,想喝水想上厕所随时去,不用像工厂的车间里,干什么都有规定的时间。

自由惯了的人可能不一定会习惯工厂的各种规章制度,甚至进厂房要换工作服,不能穿皮鞋、高跟鞋什么,过多的限制可能让人感觉到不自由,心情压抑。

【总结】人各有志,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在意的东西也不同,试着去理解就好。好在现在更多的工厂也在进行工作再设计的改革,试图通过轮岗、扩大工作内容、增加工作的丰富性等方式让员工的工作更加多样化,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减少离职率。

关注@职场绿皮书,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讲述职场上的那些事儿,与你一起成长。认同我的回答,请点赞、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