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癌魔空間結構理論”和“緩釋庫療法”?

  所謂“癌魔空間結構理論”是把人體免疫力設計為“正(+)”,癌細胞設計為“負(-)”,人的肌肉、血液、組織等設計為 “零(0)”,從癌細胞的形成、生長、發展到癌症末期,都屬於“+‘0’-”這一變化過程。治療癌症,可以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殺傷“負(-)”,轉化“零(0)”,傾向於“正(+)”的一方,提高“正(+)”的能量,從而逆轉癌魔空間結構,讓患者在沒有副作用的情況下,得到有效治療。

  “緩釋庫療法”是具有手術、化療、免疫治療效果的一個全新療法,是當代醫學領域裡各科交叉的一個全新療法,比任何單一的治療方法都好。手術雖能切下腫瘤,但同時手術過程更能使癌細胞加速轉移,許多病人沒有死於原發的癌灶,卻死於轉移或復發。放療有一定的療效,副作用也使大夫頭痛。化療更是讓人害怕,化療的抗癌藥物99%在全身流動,造成各個正常臟器功能下降,出現噁心嘔吐、白細胞下降、免疫力下降,只有不到1%的抗癌藥物能到達腫瘤組織,因此抗癌效果不理想。病人或多或少對癌細胞有一定免疫力,在這種大劑量化療的摧殘下,病人的免疫力急劇下降,癌細胞長得更快,病人痛苦更多,壽命得不到延長。醫生應當盡力保護病人原有的免疫力,免疫力是抗癌最值得利用的武器, 沒有什麼藥物可以代替人原有的免疫力。

  “緩釋庫療法”的操作方法是在超聲(B超)、模擬機或計算機斷層掃描(CT)等影像設備引導下經皮膚直接穿刺,將藥物(Ara-C為主)直接注入實體腫瘤組織內而形成藥物緩釋庫。“緩釋庫”治療的機理是利用藥物緩釋技術和注射技術,使藥物在腫瘤內形成一個巨大的“藥物倉庫”,提高了藥物在腫瘤內的濃度和藥物半衰期數十倍,藥物注入腫瘤組織後可迅速殺死癌細胞,並將腫瘤包繞在高濃度的藥液中,然後緩慢釋放,逐步殺死剩餘的癌細胞。由於所注藥液迅速凝固停留於腫瘤內部,不參與血液循環,故無明顯毒副作用。“緩釋庫療法”改進了常規的治療模式,直接快速增加腫瘤局部的藥物濃度和持續時間,提高了對局部腫瘤的控制,減少治療後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同時保護正常組織免受治療副作用的影響。

  “緩釋庫療法”(現改進後稱“優美匹克”,也就是第三代的“緩釋庫療法”)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國際腫瘤學屆的轟動,被美國專家譽為“癌症化療用藥的一次革命”, 2000年6月22日,經山東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鑑定,達國際領先水平;2004年獲得美國國家發明專利;2006年獲得中國國家專利。


何為“癌魔空間結構理論”和“緩釋庫療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