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本省念大學好,還是在外省念大學好?

怪小妖2


從個人角度上看,還是報考外省的學校好,換一種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也是很有用的,當然如果出於本省有比較不錯的大學或者因為個人不想遠行,那麼本身的學校也是很不錯的。

我是一個山東人,從小在山東長大,可以說我渾身上下都透露著山東人的氣質。後來在報考大學的時候,選擇了一個南方的城市武漢,雖然比起北上廣深,武漢這個城市不算很好,但是武漢仍然帶給了我很多新的感受。最直觀的感受是,身邊有很多南方人,因為彼此生活環境,成長環境都不同,所以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碰撞出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也從很多南方同學身上學到了很多與北方同學不同的性格特質。其次,南北方生活環境差異很大,雖然會有不適應的方面在,但是至少自己開始明白自己想要在以後過一個怎樣的生活,而且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生活也讓自己的靈魂更加充實,多了不少談資。



後來讀研了,來到了更大的城市北京,在北京我能夠感受到更多的衝擊和刺激,比如各種各樣的資源瘋狂湧入,在我喜歡的方面,我可以抽時間去看各種話劇,各種live,各種音樂會,甚至可以看很多國外精彩的show,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覺得很新鮮,極大程度上拓寬了我的視野和人生體驗。而且大城市的機會很多,實習經歷,各大高校的講座,各種志願活動,可能只有在大城市當中的學生能夠享受的到。

當然在外省讀書最大的問題就是有時候會想家,而且回家非常不方便,尤其是現在這個火車票特別難買的時代。但在我看來,這也是年輕人必須要有的歷練,人總歸要慢慢成長的嘛。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分享。


咯骨頭上


頭條第一次邀請我回答問題,我很高興,我覺得這個問題是由各個方面來考慮的。

我以我自身來說一下,我是去年考上的大學,我是在省內就讀的。本來我是想在省外讀的,可是由於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適合自己的學校,所以在省內的一所學校就讀了。所以你要考慮的是上什麼專業,還有就是你要上什麼類型的學校。這些也取決於你的成績,我的成績不好,在省內讀的也是三本學校。

如果你是個戀家的人,需要經常回家的話,還是找一個省內離家較近的學校比較好,如果你有對象,你們需要經常見面的話,這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方面。

其他什麼方面我也不知道了,哈哈,最後附上幾張我美麗的學校,你能猜出來是哪裡嗎?






張Zyl


  漫畫/彭翠琳

  家住新華家園的趙先生提起兩年前為兒子參謀志願填報時,長嘆了口氣:有驚無險,最終化險為夷。

  兒子當年高考542分,離一本線548分還差6分。雖通過了華中科技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但因沒過一本線,最終抱憾。

  武漢的二本院校也不少,而且辦學質量也相當高。趙先生說,當時的志願填報集中在武漢工程大學、湖北工業大學這兩所院校,但看了前三年這兩校的錄取最低分,父子倆不敢輕易冒險了。“報外省看看吧。”趙先生初步篩選了重慶交通大學、上海水產學院等幾所外省二本院校。最終考察對比,選擇了西部直轄市重慶交通大學。

  “兒子在重慶學得挺好的,出省讀書,孩子各方面能力也長進多了。獨立,有主見,肯吃苦,而且很會理財。”趙先生說,這些都是在武漢讀書無法練就的真本事。

  選擇外省避開“扎堆”

  2003年,楊成高考495分,當年的湖北省理科的二本分數線是468分,他考慮再三,決定報外省高校。

  父母起初堅決不同意楊成出省讀大學。楊成把報外省高校的理由分析得頭頭是道:湖北省生源每年都比較好,省內容易扎堆。如果對外省高校的情況熟悉,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楊成說,當時高考過後,急切渴望瞭解外面的世界。北京、上海、廣州,這些一線城市的二本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基本是第一批次線。而他當年的分數不具備較大的競爭實力,於是選擇了武漢伢不大願意去的成都,並且選擇了個當地最好的二本院校,“武漢在中部,出省大都能適應,成都的飲食、氣候、生活習慣和武漢差別不大,比較適合生活”。

  省內高校也有吸引力


小角色大作為


本人是大一學生,在大學生活了一年,根據一年的所見所聞,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個人認為,女孩子除非特別理想一所外省的學校或者在所在省有親戚以外,最好留在本省或者鄰省,女生一般都會依賴家長多一點,而且女學生由於自身的特點,容易受到傷害。再舉個例子,雖然我在臨省上學,但是從家裡到學校,高鐵兩個半小時,平時有空的時候週六週日都可以回家,所以對於一些不想留在本省上大學的同學來說鄰省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再說說我的其中一個室友,她家裡不通高鐵,每次回家十多個小時,一個女孩子獨自坐火車回家,家長擔心,自己也覺得很麻煩,而且平常的假期時間太短,想要回家都沒辦法,有時想家和家裡視頻就哭了起來,實在讓人心疼。

對於男生來說,個人仍傾向於外省,去外省,換個新環境開闊了個人的眼界,去稍遠的外省,報考的壓力也沒那麼大,而且一般的男生對家裡的依賴也不太大,所以如果是男生的話,可以考慮一下報考外省。

當然啦,去外省還是留在本省,還要結合自己的性格,學校的辦學,以及自己所要學習的專業進行選擇,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最後,祝考生金榜題名


不萌呀


無論是留在本省還是外省,都有其各自的好處。最主要的是看你以後想去哪個城市工作。如果你想留在本省工作的話,你可以在本省讀大學。如果你有自己喜歡的城市,那你就去你喜歡的城市讀大學吧。

個人覺得你可以嘗試著去外省讀大學,體驗另一個城市的生活,不要總待在一個城市,瞭解和體驗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小陽的漂流記


高考志願的填報對於考生來說事關前途命運,高考志願填報的成敗,院校選擇的精準,不但要根據高考成績,還要根據考生本人的意願及家庭經濟條件情況等綜合因素,需要考生審時度勢,認真分析,慎重思考,仔細規劃,正確衡量,全面對照,選擇鐘意的院校。

一、院校的選擇依據主要是高考成績,通常情況下,高考成績的高低會削弱考生個人的興趣愛好,面對高考成績這一現實問題不得不使得考生面對現實,院校和專業的選擇之際必須以將來從事的職業類別和擇業為基本依據,院校地域的選擇也要以高考成績為基礎,以家庭經濟條件為出發點,絕對不能盲目選擇,不加分析的報考。

二、一般情況下,對於高分考生,高考成績達到報考985、211以及雙一流院校的考生,通常會選擇報考省外院校,這是高考成績的需要,例如甘肅省考生,省內只有一所211高校,為了考生更加廣闊的發展,考生會選擇外省份的著名高校,例如到北京、上海、江蘇等地域讀大學;而對於高考成績在一本線附近的考生,由於志願填報比較難以把握,院校選擇比較難以精準判斷,雖然最後依據高考成績能夠大致區分篩選出可以報考的院校,但為了更加精準的被錄取,增加被錄取的幾率,通常有部分考生會選擇本省份的高校,一來是為了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二是為了考慮到就業,三有可能考慮到學費以及上學期間的花銷問題;對於高考成績超過二本線許多的考生,大部分考生一般會選擇報考省外的一些院校,因為省外院校眾多,可以根據高考成績拓寬報考院校的範圍,增加報考錄取的幾率,至於學費問題,這時候只能作為參考;對於二本分數線壓線考生來說,只能選擇報考省內院校,例如師範類、醫學類院校,因為這兩類院校在各個省份是數量最多的,選擇報考可以增加錄取機會。

三、考生志願填報之時,也要全面考慮家庭經濟情況,通常南方省份的院校學費會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來核定,雖然學費由教育主管部門具體的確定,即使一些專業學費標準不太高,但在上學期間的整體花銷比較大,消費比較高,例如廣東的高校,各專業學費在6850元以上,上海高校各專業學費也在5000元。總體來說南方地域的學費普遍高於北方大部分高校的學費,學費是一部分考慮因素,還有上學期間的各種花銷,上學來回之間的路程遙遠,車票難求等問題。

四、報考相關專業類別的時候,也要考慮到部分專業學費比較高的問題,例如計算機類專業學費通常比較高,蘭州大學計算機類專業6500元,西北師範大學軟件工程(合作培養)專業學費9750元;學費的高低對於一些經濟條件貧困家庭來說不得不是必須考慮的問題,考生報考院校的時候要慎重選擇。

五、個別考生為了就業問題以及高考分數比較低的問題,選擇報考新疆、西藏、黑龍江等區域內的高校,報考之際卻忽視了自身身體條件和吃苦耐勞的堅強意志力,造成不能很好的適應氣候和地域環境,而不得不選擇退學。所以考生報考這些地域的高校要慎重考慮。

總之,高考志願填報對於院校的選擇還是依據高考成績來定,也要與就業形勢相聯繫,也要綜合考慮其它諸多因素,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依據考生個人的意志和想法。


時光匆匆微微甜


讀書就去沿海省份的大城市,原因如下:

1.一種難得的經歷,因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2.如果在省內讀,因為離家比較近,不能鍛鍊自己的處事能力。

3.沿海地區經濟更為發達,教育更好,企業眾多畢業就業機會更多,薪資水平也相比內陸地區高很多,例如,山東,江蘇,浙江,天津,上海等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4.在省外讀也有利於你去深入瞭解一個城市,開擴你的眼界,看看到底是家鄉的生活比較適合你,還是外地競爭比較激烈的生活更能夠激發你的鬥志。

5.學歷提升,沿海地區教育相對較好,提升學歷相對內陸地區方式更多,通過率更高,尤其是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的考生,就要藉助讀大學的機會去外地闖一闖,開闊一下自己的視野,沿海地區求學機會更多,更利於學歷的提升。

6.就業,沿海地區就業機會更多,而且薪資也更高,由於沿海地區物流比較發達,運輸成本低,物價自然也比內陸便宜,畢業找工作都有先天的優勢!

如果你在家鄉讀的書,那麼你找工作就更不會離開家了,那麼你這輩子可能都會在家鄉渡過。退一萬步來講,你在外讀的書,最後也可以回家來找工作,至少你給自己一次在外闖蕩的機會,而且你在外讀了書,體會了人情冷暖,你才知道家的溫馨,才能體會家人的溫暖,才會體諒家人。所以機會難得,能去省外就去省外讀。


山東高校圈子


我就是一個離開自己家鄉來到北京讀書的學生。

我是2013年進入的清華大學,到現在我在清華讀博。進入大學之後,很多高中的學弟學妹都會找我諮詢一些關於高考學習的方法和高考填報志願的事情。

說實話我不是一個有天賦的人,只是我高中的時候比大家都要刻苦認真。雖然不能說是挑燈夜讀,但是我每天都是合理利用時間,制定的每一個目標都會逐個去實現。根據我高中學習經驗,我整理了一本《2019高考衝刺提分秘籍》,裡面包括各個科目在高考中常考查的題型以及易錯點、常考點。現在是高考衝刺階段,如果你能把握高考趨勢與出題動向,那麼在這僅剩的50天內也會對你的成績有很大的提升。

如果有需要領取的,可以點我主頁右上角私信:領取,就可以免費獲取。

是本省讀書還是外省讀書呢?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考慮。

首先,遵從孩子的意願與想法。如果孩子戀家,不願意獨自一人去別的城市,那麼完全可以留在自己家鄉讀書,這樣能夠很快適應學習與生活。不至於一個南方的孩子去北方上學,在氣候、飲食上都無法適應。如果孩子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願意去嘗試不一樣的大學生活,家長應該支持並尊重。

其次,根據孩子的成績考了。比如孩子是河南人,他的成績能夠上一個985,可是河南省只有一所211,所以為了上985,就只能去外省讀書。如果孩子高考成績不理想,那麼最保險的方式就是在本省讀書,這樣被大學的錄取機會也會變大。

最後,孩子高考結束就已經是一個成人,家長也要學會放手,讓孩子一個人去拼搏,去看看這個世界。而上大學是很好地瞭解這個世界的過渡階段,因為只有孩子去到外地,他才會確定今後自己要選擇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與道路。

我記得我去北京上大學前,我父母告訴我,不管去了哪裡,都要努力好好學習,學校也是家,如果在學校遇到了困難,記得一定要及時跟家裡人講。後來我來了北京,我沒有後悔自己的決定,在北京我的眼界變得更加寬廣,我見到了很多優秀的老師與學生,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了很多高中生進入自己心儀的大學。

現在馬上就要高考了,高一高二的學生也應該提前意識到高考距離自己並不遙遠,高三的學生一定要加油努力,我整理的高考衝刺學習秘籍以及2019高考考試大綱,如果你需要,私信:方法,就能獲取,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清華博士高考技巧分享


網友一:

我以我自身來說一下,我是去年考上的大學,我是在省內就讀的。本來我是想在省外讀的,可是由於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適合自己的學校,所以在省內的一所學校就讀了。所以你要考慮的是上什麼專業,還有就是你要上什麼類型的學校。這些也取決於你的成績,我的成績不好,在省內讀的也是三本學校。如果你是個戀家的人,需要經常回家的話,還是找一個省內離家較近的學校比較好,如果你有對象,你們需要經常見面的話,這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方面。

網友二:

無論是留在本省還是外省,都有其各自的好處。最主要的是看你以後想去哪個城市工作。如果你想留在本省工作的話,你可以在本省讀大學。如果你有自己喜歡的城市,那你就去你喜歡的城市讀大學吧。個人覺得你可以嘗試著去外省讀大學,體驗另一個城市的生活,不要總待在一個城市,瞭解和體驗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網友三:

看你所在的省份和個人了。 如果你生在北京上海廣東這樣的大城市,浙江江蘇廣東這種經濟發達地區你感覺還有必要出去嗎,這些城市地區教育資源,高校數量,經濟發展在全國都屬一流,想找更好的只有出國了。 像我在河南這樣的農業人口大省,能說出口的好大學只有鄭州大學,報考時只報了一所省內大學,想出去見見世面,感受一下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剛開始不適應伙食氣候呀但等到一段時間都可以了。

上大學所在的城市非常重要,曾有人說報考時第一你需看專業第二看城市第三看學校,本人深有感觸,來到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找個兼職都不好找,週末想出去玩,都沒有什麼大型的商場可以逛,別說找工作機遇等。當然也有特例,看個人情況而定。不過最重要的是分數呦,高校幾乎都在一線城市,想去大城市首先有好的成績,不然渣渣地方待著吧!!

網友四:

作為一個大學離家100公里的學生的看法,離家近,自己也認可,就離家近點挺好的。剛上大學時候覺得去一個喜歡的城市甚至比上一個985 211 一個好的專業都更重要。後來就覺得,如果畢業想回家就業的話還是近點比較好,畢竟一般高校都是在本地區認可度更高一點。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父母也大多不希望孩子離鄉遠行。

相反,去離家遠的地方唸書,會遇到比較多的問題,包括方言 飲食 習俗 氣候等等人文和自然上的不適應,其次是回家週期長,回家就業難度大等諸多問題。但是,這麼多好與壞,都不及你喜歡。我是個北方人,如果浙大如果能夠錄取我我也沒理由不去啊,當然這只是玩笑話~不過權衡利弊,喜歡就好。

網友五:

沒有情懷非常功利的說,還是按照分數的層次來選吧。能上985起碼也211的大學(能叫的出名字的),出省就出省。一本邊緣二本左右的成績,除非出省能讀一本(不過一本二本,畢業之後都叫做本科的),或者本省真的沒啥大學了,那就出省吧選個你喜歡的城市,不然在本省讀大學還是更好些。

網友六:

回答你這個問題,我也很糾結。最後還是推薦你外省!為什麼呢?中國人戀家,有句古話:父母在不遠游。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時代已經到來,地球村都知道吧?所以即使去了外省也只是一個村南一個村北而已。


豎起耳朵聽皮卡丘


省外如果有比較好的985,211大學,可以考慮一下省外就讀,我孩子戶口在廈門,參加2015年高考,才考580,連省內211大學福州大學都進不去,想不到偶然的機會,竟然被985高校國防科技大學錄取,因此,我建議不要侷限在省內學校,記住:好男兒志在四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