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小區如何利用互聯網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物業小區如何利用互聯網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物業小區作為防控的第一線,自疫情發生至今,政府、各級單位均相繼出臺相應指示要求社區把好防疫的紅線,小區作為人口集散地,大大小小物業公司在奉獻自己一份力量的同時,也奮鬥在防疫的一線。

我根據自身經歷結合網絡素材,收集到社區及物業在防疫方面的幾個突出現象:

現象一:社區為返程人員紙質登記身體健康狀態,小區門衛為進出住戶手動測溫並登記。

各地相繼要求返程的所有人員需主動聯繫所在社區居(村)委會進行登記,進行體溫檢測。這個環節會有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要求返程人員主動前往登記,必然會有部分人員沒有主動前往,造成人口信息收集的疏漏;另一方面是在社區登記的信息無法與物業登記的信息互通,在疫情緊張的態勢下,會造成工作的重複和人力的浪費。

在前段時間大家經常看到很多小區門口都排著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門衛要為進入小區的住戶測量體溫,然後再讓住戶在桌子旁登記相關信息。近幾日部分城市發文要求勸返來自疫情災區的人口以及本市的流動人口,於是出現了很多小區限制住戶外出次數或者手持物業的通行證才能外出的現象。

物業小區如何利用互聯網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先不說當地政府的政策是否正確,這類現象的出現除了部分物業公司的仿效以外,也體現了部分物業公司的應急預案和應變能力。很多物業公司習慣使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方法去解決日常的事物,導致在遇到突發事件時,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無所適從。重複登記住戶進出信息是否有些過度浪費?後期統計如何統計?住戶身體情況如何歸類?這些都是小區負責人需要尤其關注並急需解決的時候。否則對於一些物業與業主關係本身不太融洽的前提下,會被部分極端業主認為是把事情放大化,甚至被說成形式主義,我相信聽到這話的防疫一線物業工作者都是難以接受的。

現象二:封鎖大門、遣返相關住戶/租戶。

我以我切身的案例來說,前幾日我在家寫文章,突然聽到樓外有很大的吵鬧聲,因為我家這棟樓靠近小區的出入口,於是探頭去觀察,原來是幾個租客從外地返程回小區被門衛堵住不讓進,說是沒收到小區發的通知,要是發了肯定就不會回來了,門衛也很無奈,只能執行上層的指令,最終報警處理了。

這種事情我們小區不是第一例,很多小區都有發生類似情況,這就說明了我們物業在信息傳遞上出現了疏漏,把自身處於了被動的境地,變成了一場鬧劇。信息透明化、訊息及時性非常重要。

現象三:居家隔離住戶或進出小區受限住戶的生活需求成了普遍問題

部分居家隔離或每天甚至每週只能外出一兩次的住戶經常家裡缺這缺那的情況,導致生活成本增加,怨聲載道。當然,這種情況的出現不能歸咎於我們防疫在一線的物業人員,但對於住戶來說,這也是物業的服務考量之一。很多小區會讓住戶自行解決,同時,也有部分小區的物業人員充當著解決這類住戶吃喝問題的角色,必然會導致滿意度降低,關係變得緊張。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暗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有活水來。”作為發展了幾十年的物業行業來說,難道就只能通過上述方式來打贏這場防疫抗疫的攻堅戰嗎?因此並非如此!說到這塊,我相信看過我文章的朋友們都知道前幾日我寫的 ,今天,我就具體說下如何解決上述出現的問題呢?

那就是通過互聯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

1.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現象一的問題呢?

在這方面我覺得可以借鑑一些地方政府關於如何利用信息化結局返程人員健康登記的措施方式,均是要求返程人員需在線提交健康狀態信息登記表,比如上海和蘇州。

物業小區如何利用互聯網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物業小區如何利用互聯網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但上述兩種手段只是覆蓋了返程過程中的人口,並未覆蓋返程最後一百米以及居家的人口,而疫情具有潛伏期,於是便有了上述的現象一。所以針對現象一中的問題有兩種解決方法,一種是上述的人員信息登記系統深入到社區,開放給每家物業小區使用,小區門衛只需要按照執法人員的操作進行即可,這樣即解決了現象一中的問題,也有利於相關部門進行整個過程的把控和管理;另一種就是物業公司主動使用其他三方或者自主研發類似系統,由社區主推,倡議甚至強制所有物業小區全部使用。

另外,可以在上述解決方案的基礎上做加工,比如對於門禁系統比較成熟或有實力的物業企業來說,可以對現有門禁系統做相應的改造及二次開發,比如加入紅外體溫檢測設備與門禁系統連同。因為本身門禁系統已經與小區住戶關聯了,所以當住戶進入小區時,識別的同時對體溫進行測量,自動計入該住戶的身體健康記錄中;對體溫異常的住戶,門禁無法打開的同時信息也會自動記錄在系統中,系統後臺再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統計,更加方便社區工作人員及物業管理人員查看。

2.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現象二的問題呢?

雖然在智慧社區發展的幾年歷程中,相繼出現了各類智慧社區的互聯網公司,甚至有的大型物業企業自主研發相關軟硬件。據《2019年全國物業管理行業發展報告》中的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500強企業物業管理項目70403個管理面積118.87億平方米,佔2018年物業行業管理總面積的42.56%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中國中小微型物業公司仍然佔據了半壁江山。這些中小微型物業公司絕大部分沒有自研的物業管理系統,甚至大部分沒有使用過或沒有使用成熟。

而很多物業公司都忽略了一點,就是把自己作為管理者而不是服務者,這種現象可以體現在小區物業對外展示的窗口上。有的物業公司有一些網絡官方平臺,比如微信公眾平臺等,但多半是用來發發軟文,說說故事,並沒有把業主服務納入到線上服務體系中。如果小區物業能夠將當地的政策及小區的管理措施,通過官方平臺或者短信群發的方式,迅速及時的發送到住戶的手中,我相信現象二中的鬧劇發生率會大大降低。

3.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現象三的問題呢?

在我寫的 文章中,有著重提到關於多種經營和物業與住戶關係的內容。在面對疫情無情的同時,部分物業小區抓住了這個機遇。當我們打開百度搜索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這類的新聞。

物業小區如何利用互聯網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我相信這不是個案,但也未到普遍的現象存在。我總結了下有兩種比較及時有效的解決方法,第一種是由物業統一提前收集居家住戶的生活需求,物業相關人員次日統一就近購買,讓住戶至物業服務中心自提或逐個分發到相應的住戶家中;第二種是物業選擇優質的互聯網買菜平臺或者社區團購平臺作為供應鏈,物業應儘量避免自組供應鏈或者開發相應的互聯網軟件,因為一來疫情週期發展不明,二來成本較高。當然,本身物業公司有成熟的體系除外。

同時,物業和住戶的關係在於管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望珍惜!

總的來說,信息化手段只是輔助作用,是給物業現有的服務賦能。物業服務離不開人,更離不開用心服務的一線人員。讓我們同心共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物業小區如何利用互聯網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我是臉譜,一個行走在互聯網的觀察者,對新零售、智慧物流、智能工業、智慧物業、VR/AR、區塊鏈等領域頗有研究。如果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或者想要與我深度交流,歡迎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