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要恢复清明如水的本心,就要澄清心中的“沙子”

韩愈除了写得一手好诗以外,他也是一个思想深邃的思想家,这样了不起的人物培养出来的弟子纵然也差不到哪里去。李翱是韩愈的得意弟子,同时也是唐代儒学中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关于人性是否一出生就有差别这个问题,李翱给出与其师傅韩愈不一样的答案。

李翱:要恢复清明如水的本心,就要澄清心中的“沙子”


在韩愈的思想里面,人一出生便有上中下三品的分别。上品人性以“仁义礼智信”中的一德为主,其余四德为辅,表现为纯粹的善;而下等人性不仅突出违反了“仁义礼智信”中的一德,而且与其它四德相背离,是纯粹的恶;所谓的中等人性,便是拥有五德中的一德为主,只是作为主导的这一德不够完备罢了,并且其余为辅的四德也不够纯粹。以上这便是韩愈的“性三品”说了。

韩愈的“性三品”说之创造性就在于以“仁义礼智信”这五德来作为区分“上中下”三品人性的标准。只是,韩愈认为人一出生,本性就有差别,而且人在这个本性上的差别是不会改变的。可见,韩愈的“性三品”说中,虽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略显极端。

李翱:要恢复清明如水的本心,就要澄清心中的“沙子”


韩愈的弟子李翱受到师傅的影响,也在人之本性上做过深入的研究,只是他对于人性的看法,与其师傅还是有些不同的。

李翱:要恢复清明如水的本心,就要澄清心中的“沙子”


李翱认为,人的身上存在“性”与“情”,关于“性”与“情”的关系,李翱说:

性与情不相先也。虽然,无性则情无所生矣,是情由性而生,情不自情,因性自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

李翱认为,之所以产生“情”,是因为有“性”,“性”是“情”产生的根据,而“情”某种程度上,实则是人之本性的一种表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性”是“情”产生的基础,对于“情”和“性”的关系来说,李翱认为“性”属于最根本的存在。

李翱:要恢复清明如水的本心,就要澄清心中的“沙子”


而关于世俗伦理中出现的善恶,李翱也作出了他的解释,李翱说: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其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

李翱这是在告诉我们,性是善的根源,圣人是因为拥有至善之性,才能成为圣人的。而人之恶则源于“情”。为什么“恶”会源于情?因为情迷意乱间,着会扰了性的表现。他还做了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李翱将“性”比作清水,将“情”比作沙子,沙子在水中搅动的时候,就会让水变得浑浊,以至于水看起来不再清明。

李翱:要恢复清明如水的本心,就要澄清心中的“沙子”


也就是说,李翱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至善之圣人的可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至善之“性”,亦如我们的心中有一潭清水,本来它很清澈,只是名叫“情”的沙子在清水里面搅动,导致清水不再清明,以至于出现了浑浊的“恶”。而让我们心中的水恢复清明的办法,就是把沙子澄清,用李翱的话说,就是“妄情灭息,本性清明”。

李翱:要恢复清明如水的本心,就要澄清心中的“沙子”


也就是说,李翱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情”是什么,我们大抵可以从其言语中推测,浑浊水的那一类沙子,当属“私欲”一般的东西。那么,想要恢复内心清明,则当去除内心之欲,做到“妄情灭息”,以求“本性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