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醫是我中國真正的國醫,大家覺得中醫怎麼樣?你們相信中醫嗎?希望中醫興旺嗎?

鳴謙國學


我想說說對中醫的認識,以前看過一些小說影視劇裡經常會提到,有些藥物是具有毒性的,但是通過傳統醫學 搭配,或者通俗點講通過藥方,將其放進幾種或者幾十種藥物當中,讓其藥性得到改變或者局部釋放,更或者說一種現在人還不理解的化學反應,最終熬練出一品好藥。沒學過中醫,但是我覺得這種情況應該是普遍性的,為什麼會有藥引子一說。

再說說為什麼中醫到現在不再主流了,一方面是西醫更新迭代的速度快,更符合現代科學對微量元素的認識,也更貼近生物的本質。而中醫,是老祖宗幾千年不斷試錯,去粕存精,花了幾千年時間統計出來的,很多方子流失不說,現存的對新型的疾病像艾滋,腫瘤這些並沒有時間去歸納總結出有效果的方子,如果是古代醫師穿越來了怎麼做呢,不斷的試,不斷在已有的藥物效果裡找不同的搭配去試,也許花個幾年十幾年真的可以試出一個對艾滋,腫瘤有效的方子,但是同樣的時間,也許西方學者已經將中藥的一些有效成本剝離出來,註冊專利,變成了所謂的西藥,是的,很諷刺對不對,西方藥企對中醫藥的渴求正在提升,而只有我們自己還對中醫不重視。

不重視的原因也很簡單,學醫的也是想有個好的生活,受人尊敬,治病救人,而不是懸壺濟世,短平快是目的,也是手段,用西藥啊,短平快,中藥?那是得懸壺熬煮的,得花時間精力去搭配實驗總結的,現在年輕醫生有幾個能吃的這種苦,沒有新生力量去挖掘去碰壁去推陳出新,中醫怎麼發展的了,沒有發展沒有對現代疾病的新方子出來,誰還要學,這是個死循環。

最後也希望借這次的疫情,中醫能受到更多學者的重視和扶持吧,別讓老祖宗的東西在我們這代最求短平快的年輕人手上斷了根。


笑崩了牙可好_cp


一個人連自信都沒有,還談什麼希望和興旺。有些人很崇迷別人的東西,希望別人的東西馬上為我所用,過去有人說: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我國中醫走過了幾千年,在實踐中已積累了許多經驗,為何要取締,為何要倚附在西醫背後走呢?中醫在近百年走過了許多彎路都是有原因的,要發展中國的中醫必須自己自信起來,才有希望,沒有信心何談興旺。


老王102975341


中醫是我國真正的國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勿容值嶷和否定,凡是具有愛國熱忱的公民,對他就十分地崇敬和伩賴,他對人類的強身保健,對疾病的預防,診療以及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都有獨特,獨到的地方,頗具中華文化的特色。、

在此,談一下對他的親身體會,2013年冬月,我的孫子才兩歲,因感冒後咳嗽,流涕,眼淚汪溋,伴反覆發熱,他媽媽和外婆天天都抱去西醫診所輸液和搞霧化,經治12天,不但症狀未見緩解,病情反而加重,蓫抱耒本醫院兒科熊主任診視後,他立即邀請中醫科會診,那時本人任職中醫科主任,會診後擬麻杏參蘇飲一劑,水煎即服,二日後症狀緩解,所病若失。那一劑中藥只化了五元三角錢。


橘井生香


首先偽科學家方舟子就是一個譁眾取寵,賣國媚洋偽君子。先說說我的親身經歷:

一次大雨天我感冒了,看西醫幾次都沒有效果,而且越來越嚴重。母親帶我去找一位上海中醫學校畢業的中醫醫生,他姓賴,我們這都叫他賴醫生,在縣中草醫院。他告訴我和母親,我是因為渾身是汗被雨淋了才這樣的。我一聽立馬感覺他太厲害了!的確如此。他告訴我,我先給你扎針,之後他在我的背上用小銀針在我的脊樑上一紮就是3-40針,我立刻渾身是汗,他問我麻不麻,我說“嘛”,當他停下後我幾乎癱了過去,渾身大汗淋漓,立刻燒就退了,人立刻輕鬆多了!他說你現在還沒有完全好,等晚上7點左右你還會燒,我給你一貼藥,你晚上吃下去,明天早上再吃一次就好了。果然晚上7點左右我又發燒了,吃了這藥我在昏昏沉沉的情況下睡著了,第二天醒來居然好了,我猶如沒有得病般。我為什麼佩服?因為中醫穩準狠!居然知道我怎麼得病,什麼時候還會發燒。

另一個是我的朋友姐姐得了甲肝,找西醫,西醫要200多元,那個時候每個人一個月的工資才36元,她一個地主的閨女哪有那麼多錢,這不是等死嗎?他她父母帶她找到了這位中醫,這個中醫說,我給你開20付藥,7元錢,保證你治好。結果果然如此。

再說一個事那是美國的事,美國唯一給外國醫術頒發醫生許可證的就是中國的針灸,還有就是中國的拔火罐在美國的流行,中國的痔瘡膏風靡美國也許大家都知道吧?萬金油被非洲人譽為神藥,屠呦呦讓中醫治癒了西醫無望的“瘧疾”

當人們房事過多後腰酸背痛的時候,西醫是沒有辦法的,但六味地黃丸讓你重新快樂起來。還有太多的病歷了!當然,中醫一直沒有自行的研究理論,無法說服人們,這一點中國正在做,而且越做越好,中成藥越來越多,療效越來越好。現在就連外國人也開始對中醫感興趣了!所以“國醫”一定能夠弘揚光大。


一碟清水


我相信,因為我見過醫術極高的中醫師,幾個月不到就可手到病除,曾吃了六年西藥無法治癒的抑鬱症這種頑疾只花了幾個月就完全康復。對於中醫瞭解的不多,但人家治病的理論和技術真的讓人歎為觀止。當然中醫師中混雜很多庸醫,但有極少中醫師確實可以用“神醫”稱謂。當年他說過的一句話我現在還記憶猶新,他說“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體療(鍛鍊),體療不如神療(心態)”。幾年過去了我還深深回憶那個中醫師。作為中國的傳統國醫,我當然希望它發揚光大,救治更多疑難雜症患者,慢性病患者,更不希望被很多新興療法傳統西藥代替。作為中國人,我支持中醫。


太貓玩偶


談一下自己對中醫的一點淺悟,不當之處還請指教,從歷史的角度上看中醫,中醫應該是中國的國醫,扁鵲,華佗,李時診等中華歷代明醫,和他們具有的高超醫術,他們為中國勞動人民解脫了多少疾病痛苦,醫好了多少疑難雜症,挽救了多少生命,他們慧集成書,為中華及世界醫學做出了傑出貢獻,中醫的精華在於切脈,針灸,拔罐刮痧,推拿等醫術發明非常深奧,是西醫不能及的。為什麼中醫被冷漠,原因在清未,西醫因見效快,療效明顯而被推崇,所以國人漸漸喜歡上了西醫了,其實西醫有很多缺點,例如見效快但不能根治,有些病在中醫方面,吃藥可以醫好,但西醫卻要用手術來治療,所以有些病人解決了暫時的病痛,卻換來了終生的不方便,或痛苦,中醫可以不用手術,更可以預知病初,通過調理達到早期治療的效果,中醫對病患的傷害小,所以很多重新喜歡上中醫,我想中醫要發展,必須多培養好醫師,開拓優秀藥方,廣招人才彙集良方,開發優秀成品良藥,只要不懈努力,中華醫藥必能發揚廣大。


辛兆金


無論你相信中醫與否,我始終堅守愛好中醫,雖然無證,然依然三十年如一日地孜孜以求。有些時候也悲嘆目前中醫之現狀,並非中醫有錯,而是中醫人有過。我堅信中醫,因為我是人生生命的受益者,我堅信中醫,因為用己所學幫助過有緣人,我堅信中醫,因為兒時目染族中伯父救病人於危難的次次經歷,每一次都令我震驚與震撼。雖然他故去四十餘年,雖然他雲遊四海的用方大多采取當地藥材。當我每每走到他鄉農家,被他救治的老人都會提起他,感念他的恩德之時,我就暗下決心,我也會有這麼一天。於是埋頭於書中苦讀,無論貧困與富有,初心始終未變。至今想著,那些被他救過活在世上的人,那些曾經被醫院定為絕症而起死復生的人,我都會鞭策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堅持。如今追尋他的足跡自學中醫,不覺走過近三十個年頭,雖有所悟,亦也悲嘆,悲嘆今天國人所以不想信中醫,中醫本無錯,錯在中醫人啊,錯在某些中醫人自以為是,固步自封,錯在某些中醫人沒有海納百川的心態與精神,錯在某些中醫人不去尋本歸源而固守經方而不解,錯在某些中醫人缺少自信而歸西流,錯在某些中醫人(實為庸醫)逐利害人。縱觀古今,良心治病,術不精尤有專時,良心治病,術精之時尤為真人。所以真正的中醫人啊,你自己都挺不起脊樑,別人怎麼會想信你,別人怎麼來尊重你,這是多大的悲哀。這是多大的民族悲哀!我是中醫受益者,我亦是中醫愛好者,我更是為民族中醫振興的吶喊者。說到此,眼前又浮現出幾百裡內外的鄉親推著小土車,恩請族伯治病的情景,穿著長衫不為名利的他,依然微笑著!


普化先生


西醫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醫就是把病的原理聯繫起來。比如熬夜你眼睛痛。很可能是因為熬夜肝火旺,你不需要治眼睛。你只需要補腎就可以了。因為腎為水,水可以滅火。把腎補好了。自然而然眼睛紅腫消失了,你找醫生就給你看眼,西醫就是打消炎藥,你的肝火還在旺,就是打消炎藥也沒有用,也沒有效果。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花了300塊錢,打消炎藥眼睛沒有好。老中醫給我開了4包中草藥,花了60塊,喝了第1包就明顯好轉。喝了第2包,痊癒了。


一步到位6


中醫是國醫,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現在中醫已日落西山了,最起碼我去我們這邊的中醫院,是如此,我有一次帶一個員工去的。

先給你開驗血驗尿的單子,整個流程和西醫差不多。我問,不用把脈嗎?

然後醫生給你把脈看舌苔,也不知道,會不會,反正做了這些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照樣要做西醫的那一套。

我說剛在東方醫院做過了驗血。那就驗尿吧,醫生說道。我們掉頭就走人。

後來做艾灸做好的。病症是,經常一生氣激動,就痙攣抽搐,好像要死過去一樣。

當然前面是在東方醫院掛水,緩解了症狀的,但就是檢查不出啥毛病。後面先後去了三溪國藥館,中醫院,都不知道咋回事。

中醫的魅力我是見證了很多次的,尤其是針灸。但中醫的教學模式太有問題了,教出來不會把脈,不會辯證。而且中藥假藥太多了。還有現在很多藥都不敢用,比如附子。

還有就是衛生局應該把中西醫分開。用外行指導內行,那如何能把中醫發展好呢?


往事可待成追憶


西醫集團為毀滅中醫不遺餘力!西醫花好多錢只能控制疾病的事,被真正的中醫中藥花一點錢就治癒了,所以影響了醫藥集團的利益!西方西藥集團特別害怕中醫,他們給醫生洗腦給百姓洗腦,給領導送錢,一切都是為了打垮中醫,掩蓋中醫的優點!當然西醫有很多優點,比如搶救危重患者和做檢查!但是中醫的優點它是不具備的,比如嚴重慢性病的治療!說到底都是錢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