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將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處決,只是因為李秀成要投降嗎?

惡棍村大少


我認為不是,李秀成是太平天國裡面比較具有悲劇性質的人物,他的一生模糊的掙扎於忠於洪秀全還是忠於太平天國。正是這種掙扎性塑造了李秀成的一生,而且對於洪秀全,李秀成也是忠誠至極。

我們先看看天京城破之後,李秀成是如何被捕的。

在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被湘軍挖地道埋炸藥,當時天京城的太平門被炸開,由於湘軍圍城自1862年開始圍城到1864年攻破城門城中饑荒橫行,可戰之兵不過3000或者4000人的樣子。

作為太平天國的實際領導人,李秀成在太平門和敵人展開鏖戰,但是寡不敵眾,李秀成被擊潰後知道天京城不可守,於是前去尋找幼天王洪天福貴。而洪天貴福聽到湘軍炸城時的巨響,看到清軍進入城池,於是他帶著兩個年幼的弟弟光王、明王一起想要出宮,卻被守門宮女攔住不放,恰好李秀成趕到,但是李秀成當時只帶走了洪天福貴,而光王和明王很可能死於亂兵之中。

在一起逃跑的時候,李秀成還把自己以強壯快速聞名的雪白戰馬讓給幼天王騎行,自己則是另騎了一匹不得力的馬。李秀成先是帶著幼天王前去自己的府邸,李秀成和自己的母親與胞弟做了最後的道別,李秀成此刻拋棄了自己的家人前去保護幼天王。

之後李秀成率領戰士保護幼天王上清涼山暫避。他們幾次衝鋒試圖衝出城外都沒有成功,直到初更時候,李秀成帶著最後的一千人假扮清兵,他帶著部隊向守太平門缺口的清軍突擊,殺開了一條血路。在衝出太平門之後,李秀成立即把部隊分為兩隊,前隊護衛幼天王急走,他率領後隊,拒抗追兵。敵人馬步追趕,衝過孝陵衛等處敵人營寨,又營營炮發,處處喊殺不絕。

李秀成血戰了一天一夜,加上自己騎行的劣馬不能行,最後所有人都失散了。到天明時分,只得走上方山頂上破廟內暫。他把捆在身上的珍珠寶物吊在樹上,寬身乘涼。但是當時的天京城附近的百姓正在尋找發財的機會,他們料定城破之後,必有達官貴人奔命潛逃,於是在天京城的城外四處尋覓。

當時李秀成正在山頂乘涼,忽見一群人走上山來。他於是就跑了,但是忘記把珍寶拾起就逃。這些人一看趕緊喊道:

「你身上有錢,交了給我,我不要你命」。

最後發現居然是李秀成,於是就拜見了李秀成,痛哭流淚。於是李秀成就前去帶著他們轉回破廟尋找珍寶,把他作為報酬給予眾人,但是很不幸珍寶被另一波百姓拿走了。

但是這些人沒有責怪李秀成,反而勸他剃髮。李秀成不肯。眾人說:「忠王不肯剃頭,沿途關卡盤查,不能送你」。秀成對眾人說:「我為大臣,國破主亡,若不能出,被獲解送妖營,有死而已。若果有命能逃出去,現在剃了發,難以對我官軍」。仍不能剃。眾人又是苦求不止,秀成只得剃去一些,於是眾人便把秀成密藏起來。

最後這些人找到了那些拿李秀成珍寶的人,於是要和那幫人均分。拾寶的人說:「這種珍寶,天朝大頭目方有。你們問我分此物,必獲此頭目」。兩方互爭,拿珍寶的人們威脅告發前撥百姓私匿匪首,最後李秀成被陶大蘭告發,被抓到了清軍提督蕭孚泗。

可以說這一路李秀成都是拼死作戰,並沒有投降清軍的意思,只是最後不幸被俘。

李秀成也未曾投降曾國藩

李秀成被逮捕之後,圍城湘軍領袖曾國荃十分痛恨當時守城的李秀成,於是讓人用刀割李秀成的大腿和胳膊,但是李秀成一言不發。不久之後洪秀全二哥洪仁達也被押至,曾國荃下令同樣這麼對待洪仁達,洪仁達也是一聲不吭。

在李秀成被捕的第五天,曾國藩從安慶趕到,當天傍晚他和秀成談了一次話。李秀成在和曾國藩談話的第三天開始寫自述。他通過自述,並在寫自述後八天的夜裡,那一次和曾國藩會談時候,勸曾國藩稱帝,太平天國的歷史學家羅爾綱曾經做過研究,他認為李秀成是效法姜維勸說鍾會,可惜曾國藩老奸巨猾不上當。曾國藩在七月初六日私自將李秀成凌遲處死。

不過李秀成的死顯然不可能是要投降,而是曾國藩為了掩蓋某些事實,那就是湘軍對於南京的屠殺,在曾國藩之後,我們熟悉的譚嗣同曾經到過南京,當地父老對於湘軍痛恨不已。

湘軍在擊破天京後,隨即展開了一場瘋狂的燒殺、掠、淫的大競賽。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作為親歷者,他在自己的日記《能靜居日記》寫到:

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

由於湘軍困守在城外,每有糧餉,在主帥曾國荃的縱容下發動了大屠殺,搶奪財富,作為天京城的太平軍,李秀成對於曾國藩實在是太瞭解,所以曾氏兄弟才會殺死李秀成。


人者仁義也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一位有勇有謀,功勳卓著的青年將領。

天京之變之後,李秀成和陳玉成力挽危局,在應對清朝軍隊的圍剿中,一連取得勝利。

如"二破江南大營,二破江北大營和三河大捷…”等。一度扭轉了太平天國的困境,使太平天國的政治和軍事上的形勢得到中興。

形勢後來惡化,清軍攻破天京之時,李秀成保護幼主洪天貴福逃出天京。

逃亡途中,洪天貴福坐的馬受傷,李秀成把自己坐的戰馬讓給他。戰場混亂,李秀成與洪天貴福被衝散,李秀成久尋不得,心灰意冷想自殺,被人阻止救下。

後來被叛徒出賣,被清將蕭孚雲部俘獲。

曾國藩連夜審問,李秀成給他寫了萬言書。1864年6月,李秀成被處斬!

清廷對太平天國重要成員刑罰極嚴酷,基本都是凌遲處死,那就是一個字"慘’!林風祥、石達開等人俱遭此刑!

曾國藩上書朝庭,以"黨羽尚堅,民心未去,押送不安全"為由,先斬後奏對李秀成處斬這個問題,一直受到朝庭懷疑有什麼不可告人內情,時人也有疑問!

後世歷史研究的人有說李秀成要投降曾國藩,也有說李秀成勸曾國藩反清稱帝,為避嫌,趕緊殺了他。

那麼曾國藩是否真的殺了李秀成呢?

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時任國民黨江蘇民政廳廳長王公璵,在江蘇塘河一帶與日打游擊。一次夜宿老農家,主人進述(洪楊演義)供他消遣,談及李秀成時,老農一語驚人:李秀成是我們海州人,事實上當時並沒有死,被曾氏兄弟暗中放走。為遮人耳目,找了個替死鬼。

此後隱居在此,後無疾而終。他兒子叫李學富,長大後是我們這一帶的獸醫,也會針灸,是他父親李秀成教的。

王公璵睜大眼睛很吃驚,也很疑惑!老農說:你若不信,可問趙大莊私塾徐大爹,他與李學富私交甚好!

次日,王公璵專程到趙大莊拜訪徐大爹。徐大爹用獨輪車載來時年已84歲高齡的"小王子"李學富。

於是,王公璵和李學富聊了起來,李學富說,他是李秀成妾生的兒子。小時候在忠王府見過天王和洪天貴福。

他說:太平天國城破,是曾國荃與李秀成的共謀和密契。當時曾國荃軍團久攻天京不下,清廷有意讓李鴻章援攻。曾氏兄弟怕人爭功,更加急於攻下天京。恰好李秀成妻兄宋永褀入曾氏大營探聽軍情,曾國荃要他轉告李秀成:只要讓出天京,什麼條件都可商量。

李秀成得知之後,分析形勢,認為天京城破只是時間問題,如果堅持下去,城中軍民死傷更重!

於是李秀成向曾氏兄弟提出兩點要求:一是清軍入城不得燒殺傷害百姓;  二是放幼天王洪天貴福出城不得追趕。

曾氏同意。李秀成先安排親信送家眷潛逃出城,徑往家鄉碩項湖灘隱藏。

城破時,李秀成帶著洪天貴福逃出天京城。逃亡途中,幼天王坐的馬受傷,李秀成把自已坐的戰馬讓給他,

戰場混亂,後李秀成與洪天貴福衝散久尋不得,心灰意冷,在一間破廟想自殺,被人阻止救下。

但後來被被叛徒出賣,被清將蕭俘雲捕獲。

李秀成意外被抓獲,讓曾氏兄弟有點意外!

如何處理李秀成成為棘手問題!如果按照清庭慣例,問題簡單,無非是凌遲處死!但因與李秀成是有私下協議的,敬重李秀成的為人,而且也是一個英雄人物!

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最大限度表現出來的忠誠和愛民之心也震撼了曾氏兄弟。

於是曾氏兄弟經過密議,決定放李秀成一馬。先是上書朝庭"其黨羽尚堅,民心未去,押送不安全”為理由,找一個替死鬼匆匆問斬。而後曾氏兄弟秘密派人送李秀成回家鄉海州隱藏。

歷來,曾氏兄弟攻破天京及處置李秀成的問題就存在許多疑點,為歷史研究者所不解!

如:

1.  天京城攻破之後,一飯傾的短暫時間,清軍很快登上制高點,遍插清旗,好象清軍早已入城似的。

2.  清軍攻入城後,第二天才補轟城牆,似乎要掩蓋什麼。

3. 李秀成逃走,幕僚趙烈文趕緊搖醒曾國荃,要曾追捕,曾搖搖頭擺擺手沒說話。

這些歷史的疑點,如果李學富是真的小王子,講的話是真的,那麼這些疑問都可迎刃而解,令人悅然大悟!

小王子與王公璵的談話時,表現出來的謙虛謹慎,毫無冒名邀功之意,並無所圖。夜談完畢,即由徐老爹連夜用獨輪車送回去,也不向王公璵透露住址。

王公璵認定"小王子"李國富談話的真實性,但因處在特殊時期,此後想再找一個機會再拜訪他,也不能實現!

後來,王公璵查閱"官書"印證了"小王子”李國富講的話的可信性!

"城牆補轟”在清軍帥府幕僚的日記中有記載

天京城破前一天,由於曾氏與李秀成達成默契,借運糧為名,一股清軍提前入城一事,也從太平天國將領洪仁玕自述中得到證實。

李秀成在天王府的位置,極少有文獻能夠指明。而"小王子"李學富所說的忠王府在清涼山下龍蟠裡,在英國人富里斯所寫的(天京遊記)中得到印證。

"小王子"李學富久居深山野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並不可能有途徑去了解"官書"。

綜上所述,李秀成被清軍抓到沒有被處死而是被曾氏兄弟所放可能是真的!

大家可以說出你們的看法。






夏湧能觀察


李秀成可不是投降的,他是躲在山裡被人舉報,湘軍帶人抓起來的,作為一個非常有領軍能力的將領,戰爭中期讓曾國藩吃盡了苦頭,如果不是洪秀全死的太早,幼主年幼而無法服眾,太平軍中沒有一個能真正做主的,曾鐵桶就2萬人,不一定能打下,這個連綿百里的高十幾丈的南京城。

城破之後曾鐵桶就放縱手下吉字營到處搶劫整整三日,配合作戰的鮑超被曾鐵桶安排去看城門,他看到吉字營這麼玩,心裡也不服,帶著手下也搶。傳說太平軍在南京城有一座收集各地財寶的寶庫。

李秀成原本被抓住也是硬氣的狠,曾國荃(曾鐵桶)十八樣刑具都來整他,他也不說一句話,曾國藩來了沒有動刑,而是唱白臉,他弟弟就唱黑臉,李秀成覺得曾國藩對他禮讓有加,就聽了曾的寫了一紙幾萬字的自述,其中就寫了南京城寶庫一事。

慈禧當時可缺錢著呢,就等著南京城這筆錢了,結果讓曾鐵桶給搶完了,要是被慈禧知道老曾家功勞再高,也指不定要完蛋,於是曾國藩把李秀成自述裡所有對他們曾家不利的東西全部劃掉,怕李秀成萬一被宣去面見聖上,把寶庫一事說出去那不就白搭了嗎?於是一不做二不休,馬上就砍了李秀成!





打碟小迪


李秀成投降書是真是假?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著名將領。縱觀李秀成一生,為人不失光明磊落,但在他生命的最後關頭,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難解的歷史之謎。他最後的降書留給了曾國藩,那李秀成是真的願意投降清軍還是一時的緩兵之計?沒有人能夠準確把握李秀成臨死前的真實心理,因為我們已經無法看到他留給曾國藩的真實內容到底是什麼。

李秀成自參加太平天國運動以後,英勇善戰,屢建戰功,受到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的器重。後來,曾國藩奉命率領湘軍剿滅太平天國。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6日,16歲的幼主洪天貴福即位。7月19日,湘軍挖地道用火藥炸塌城牆,衝入城內。太平軍一萬多人與敵人展開肉搏戰,一部分戰死,其餘在混亂中突圍。李秀成將他的好馬讓與幼主掩護其突圍,結果他自己因“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東南的方山被敵人擒獲。

不知什麼原因,李秀成在獄中寫了數萬言的自供狀,向曾國藩投降。但是,1864年8月7日,李秀成寫完供詞之後就被曾國藩在南京軍中處死。按照清朝的法律,這麼重要的犯人所寫的供詞應該在犯人畫押之後按原本上奏朝廷,但是,曾國藩卻找了八九個與李秀成字跡差不多的幕僚,將李秀成的供詞進行了重新繕寫,每個人只寫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這些幕僚都未能窺知這本供詞的全貌。曾國藩將這本供詞修改之後才送軍機處備查,同時在安徽安慶九如堂刊印。

不過,這本供詞從自述的形式上看就有問題。太平天國有嚴格的書寫規定,而“原稿”的影印本中出現的“上帝”、“天王”等詞多數並不抬頭;一些字該避諱的時候不避諱,不該避諱的時候卻避諱了。這顯然是違背太平天國的避諱制度的。

另外,根據材料的記載,李秀成當時寫了5萬多字,然而今天的“原稿”影印本卻只有36000多字,還有1萬多字到哪裡去了呢?

顯然應該是被曾國藩撕毀了。既然是被撕毀,那麼“原稿”的內容就應該上下不相銜接;可是在影印本中,前後內容完全相連,每頁還有頁碼,這顯然是刪節後的抄本。

1977年12月,曾國藩的曾外孫女把李秀成勸曾國藩做皇帝的曾家口碑寫給了羅爾綱先生,口碑記錄為:“李秀成勸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果真如斯,那麼這不僅不是乞降書,反而是對曾國藩的勸降書和離間書了。

那麼,李秀成真正的目的是假投降麼?

就像蜀漢時的姜維一樣,假裝投降以等待時機東山再起,復興太平天國。難道他號召太平軍餘眾投降,就是要保存實力?對於這一點,還真是真假難辨。因為李秀成的自供狀與其說是降書,不如說是遺書。在洋洋數萬言裡,他回顧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總結經驗教訓,希望由他代為招降太平軍餘部,使其免於屠戮。但同時,李秀成在自述中對曾國藩大加褒揚,而且自認大清子民。這樣的話在後人來看,可就是他晚節不保的明證了。

儘管有被改動的供詞在世,李秀成的內心裡是真降還是假降,永遠也不會有人知道了。

<strong>


天天開心歷史


忠王李秀成當然是詐降,目的是保全自己,保留太平天國的有生力量,以便日後東山再起。公然勸曾國藩造反,挑撥清廷與他的矛盾,讓二者發生內訌,收漁翁之利。


李秀成勸曾國藩當皇帝,觸及了清廷與曾國藩之間最敏感的神經,嚴重危及曾家和湘軍的安危。


當然,勸曾國藩造反的人不只他一人。清廷早有打算,暗中防範,派僧格林沁駐兵監視。清廷認為,曾國藩是大平天國之後的心腹大患。


曾國藩處死李秀成之前,表示“國法難逭,不能開脫”。真實的情況,清廷讓曾國藩將李秀成押解進京。曾國藩害怕李秀成進京以後,會將湘軍的真實作戰情況,告訴清廷。挑撥自己與清廷的關係。


再說,押解途中,萬一發生意外,等於放虎歸山,釀成大禍。從另一個角度。表明了曾國藩的忠心和靈活處置能力。


如果李秀成押解進京,難保不把曾國荃及部下在天京的所作所為告狀。清廷讓曾國藩查明太平天國的財物,以備用。但早已被湘軍洗劫一空,曾國荃染指甚多。這與曾國藩的奏摺大不一致,這樣就犯了欺君之罪。


如果忠王李秀成押解進京,清廷必然開個公審大會,畢竟是大人物。在公眾場合把湘軍的種種暴行,公佈於眾。清廷左右為難,論國法,得處置湘軍有關人員,曾國荃當然在首位。但是湘軍已是清廷的主要軍事力量,動不得。


如果不處置,會讓天下人認為,不敢動曾國藩,讓朝廷顏面掃地。總之,押解李秀成進京,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在天京處死李秀成,是上上之策。


歷史很有用


曾國藩殺李秀成並非是因為李秀成要投降,而是另有原因

第一,湘軍打進天京以後燒殺搶掠,光是從忠王府劫掠的金銀就有數十馬車,倘若把李秀成押送京城,詳加審問,這些金銀的下落難免為滿清統治者所知曉,曾國藩殺李秀成有殺人滅口的動機。

第二,湘軍在和李秀成的作戰中,屢戰屢敗,損失慘重,而在對朝廷的奏摺裡面,曾國藩都是仔細斟酌詞彙,掩蓋過失,誇大戰績,要是李秀成落入滿族將領手裡,他的這些把戲就要被拆穿了,所以,在李秀成被捉僅僅十四天以後,曾國藩就下令處斬。

第三,劉秀成所謂的投降,至今真假未明,因為李秀成供狀的原件早已遺失,現存的李秀成供狀是曾國藩命人另行抄錄的副本,裡面到底有多少話是李秀成本人敘述的,有多少話是曾國藩捏造的,這個只有天知道了,但是即便供狀是真,也無法說明李秀成是真心投降,當時天京雖然失陷,但是各地各自為戰的太平軍還有三十餘萬,單單侍王李世賢手裡就有兵15萬,李秀成在供狀裡說要幫曾國藩招降各地的太平軍,不排除李秀成有假意投降,聯絡這些太平軍東山再起的可能,老奸巨猾的曾國藩可能是看穿了這一點,所以才著急殺人。

第四,滿清統治者對於起義的人士向來都是斬盡殺絕,用來維護自己的統治,李秀成和清軍作戰十年,光是滿清統領以上的大員,就被他殺死七十多人,清朝統治者對於李秀成恨之入骨,早就想殺之而後快,作為滿清的忠實守護者,曾國藩怎麼會不懂主子的心意,殺死李秀成,也是為了讓主子安心。

綜上所述,曾國藩殺李秀成,有很多原因,但並不是因為李秀成投降而殺他。





斷龍塵


在太平天國的後期歷史之中,李秀成是被很多人看好的這麼一個將領,因為他用兵比較的精明,而且對付清軍的時候也很有辦法,所以很多人會認為,太平軍在李秀成的帶領之下,能穩住陣腳,甚至是獲得更大的勝利,要知道,李秀成可是非常的年輕的,對於這樣的大有前途的將軍,大家自然是非常的看好了。

不過,非常的可惜,李秀成最後還是在面對曾國藩的湘軍的時候,被打敗了,而且還被清軍生俘了,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李秀成在被俘之後,居然沒有什麼氣節,直接的向清軍,向曾國藩乞降,要知道,李秀成可是太平天國的忠王啊!

這不成了忠王不忠,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了嗎!

如果我們仔細的分析一下,李秀成之所以不可能活下去的原因大致有兩點:

第一,當時的清朝與太平天國可是水火不容的兩個存在,為了消滅太平天國,清朝可以說是用了很大的成本,對於國力的影響也是非常的厲害的,更為重要的是,太平天國從骨子裡的信仰與清朝就不一樣,完全就是外來文化,這一點是絕不可能被清朝所接受的。

而李秀成又是太平天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將領,他的身份太過於的明顯,也太敏感的,清軍能抓住他也是非常的不容易的,所以,就算是李秀成有投降的心,清朝也不太可能會豁免了他。

第二,據說,李秀成在給曾國藩的那封降書之中,其實並不是只說了自己要活命的要求,還說起了另外一件事。我們知道,當時的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已經是非常的強大了,而且常年在外征戰,作戰能力非常的強悍,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如果曾國藩真的反骨的話,清朝還真不一定能拿他和他的湘軍怎麼樣,因為清軍之中,幾乎已經沒有能於曾國藩對等戰力的軍隊了。

所以,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那時的曾國藩已經算是功高震主了,而李秀成在降書之中,就向曾國藩提起了這一點,在信中,李秀成幾乎將曾國藩的下場列舉了一個遍,認為現在的曾國藩已經沒有多少的選擇了,消滅了太平軍之後,清朝一定會對付他的,而他李秀成表示自己願意跟隨曾國藩調轉槍口北上,對付清朝,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下!

而當時曾國藩雖然在實力上確實已經非常的強悍了,但是此人並沒有打算反了清朝,但是李秀成現在卻給自己寫了這麼一封信,如果讓別人看到,就算是自己沒有那個心,也說不清了,所以,抓緊將李秀成處決掉才是上上之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