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超過韓系?走出國門後才發現,韓系才是最大攔路虎

這幾天,長城汽車又火了!繼1月17日拿下通用在印度的塔裡岡工廠後,2月7日又在印度參加德里車展,並吸引了當地50多家經銷商的目光。2019年,長城在俄羅斯的圖拉工廠落地後,立即成了銷量最好的中國品牌,年銷量達到了12,284輛。

而這次又進軍印度,同樣是以建廠的方式,可謂下了血本。在國內市場進入下降通道的背景下,自主品牌走出國門已經是“華山一條路”。然而,要想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成為世界汽車的一極,最大的攔路虎恰恰是在國內似乎被打敗了的韓系車。

自主超過韓系?走出國門後才發現,韓系才是最大攔路虎

國內競爭的延續

中國汽車出口,並不算什麼新鮮事兒,但是主要是以貿易或CKD的形式,所以規模一直做不大,每年在100萬輛左右徘徊。根據中汽協統計,2019年汽車出口102.4萬輛,同比下降1.6%,其中乘用車出口72.5萬輛,同比下降4.3%。

眾所周知,汽車產業鏈很長,每個國家都很重視,如果不深耕市場,進行重資產投入,很難有太大的作為。目前出口表現好的,都是在國外設廠的企業,比如長城在俄羅斯靠圖拉工廠,上汽在印度也是靠收購通用的一個工廠。

自主超過韓系?走出國門後才發現,韓系才是最大攔路虎

在國內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國際巨頭都參與其中,所以自主品牌走出國門,並不存在藍海,面臨的是和國內一樣的競爭,而且由於國外沒有保護,競爭還會更激烈。比如在國內市場,目前韓系車處於不斷下滑的階段,2019年北京現代的銷量是70多萬輛,而2016年的巔峰是114萬輛,現在已經退回到10年前的水平。而2019年東風悅達起亞的銷量大約是29萬輛,其中還有海外的3萬多輛,同樣不景氣。

自主超過韓系?走出國門後才發現,韓系才是最大攔路虎

這給人一種錯覺。目前,自主品牌的頭部企業已經超過100萬輛,是不是可以打敗韓系車了?但是,當自主品牌走出國門的時候,發現無論在俄羅斯還是印度,韓系車都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而且非常強大。更別說韓系車已經能在歐美站穩腳跟,同世界一流品牌同臺競技,而中國品牌還很難立足。

韓系是直接對手

目前,韓系車已經是世界汽車的重要力量,2019年,韓系車全球銷量達到720萬,其中現代品牌約420萬,基本上和本田,日產等日系品牌相當,超過法系的PSA集團的350萬輛。

而自主品牌,表現最好的吉利汽車集團銷量是217.8萬輛,其中吉利汽車(含領克)銷量為136.16萬輛,無論怎麼算都與韓系車差距巨大。況且,2019年韓系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5.0%降到4.7%,相對於美系、法系和自主品牌,其實份額降幅不算大,基本上是穩住下滑了局面。

自主超過韓系?走出國門後才發現,韓系才是最大攔路虎

當然,目前自主品牌在國內銷量不錯,一方面是靠更高的性價比,另一方面也是產品品質和技術實力進步很快,擠壓了同樣靠性價比的韓系車的空間。這和手機行業一個道理,三星在國內沒有空間,但在國外仍然賣得很好,變量就是中國品牌在走出國門之後,能否打敗韓國品牌。

目前看,汽車很難短期內複製手機的成績。因為手機行業供應鏈是開放的,而汽車行業相對封閉,而自主品牌在核心技術上還較弱。韓國汽車可以說是全產業鏈,雖然核心技術不算頂尖,但是也都合格。

比如變速箱,就是最難的AT,韓系車也有摩比斯可用(隸屬現代集團),它出產的6AT變速箱可以繞開愛信和採埃孚的壟斷,而中國品牌的一些車型也在採購,比如吉利定位高端的轎車博瑞。相反中國汽車供應鏈目前還沒有這樣的實力,山東盛瑞這樣的供應鏈企業仍在不斷完善之中,尚沒有走出國門的實力。

自主超過韓系?走出國門後才發現,韓系才是最大攔路虎

在印度市場,賣得最好的是日本的鈴木,其次就是韓國現代,目前鈴木的市場份額更是超過43%,現代約佔18.3%,再加上本土的塔塔,佔到了80%的份額,留給中國品牌的空間並不大。

而在俄羅斯市場,2019年現代銷量為17.88萬輛,起亞銷量為22.59萬輛,兩者加起來超過本土品牌拉達的36.24萬輛。而中國品牌在俄羅斯,表現最好的長城和吉利,目前也只有1萬輛左右,雖然發展空間很大,但暫時仍是邊緣品牌。

還得靠錯位競爭

更重要的是,韓系車在俄羅斯和印度這些市場已經耕耘多年,而且走的就是性價比路線,在已經有了存量基數的情況下,成本可以做到最低。而中國汽車在國內的性價比優勢,在這些市場沒有空間,因為量還太小。

自主超過韓系?走出國門後才發現,韓系才是最大攔路虎

並且,無論俄羅斯還是印度市場,都不可能出現中國市場這種28年持續高速增長的紅利,總量也非常有限,可謂僧多粥少。根據印度汽車網站Autopunditz統計,2019年印度乘用車總銷量為2,936,214輛,同比下跌12.4%。(數據為批發量,且不含豪華品牌。)而來自歐洲商業協會的信息顯示,2019年俄羅斯狹義乘用車銷售176萬輛,同比下滑2.3%。

可見,現在世界經濟不景氣,汽車銷量也都在下滑,不只是中國市場。而且,除了中美兩個大市場,其他市場規模都不大,像印度的300萬已經可以排在日本和德國之後,位居第五了,這更提升了中國品牌汽車走出國門的難度。

自主超過韓系?走出國門後才發現,韓系才是最大攔路虎

所以,目前中國汽車的策略仍然是尋找細分市場的空缺,然後在小眾市場形成局部優勢,與在國內一樣,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SUV。

比如在印度市場,雖然整體銷量下滑,但是SUV市場仍在增長,2019年增長了5個百分點,屬於印度的藍海市場。2017年上汽買下通用在印度的一個工廠,生產MG品牌旗下的第一款SUV——MG Hector,在2019年6月底正式交付後,半年時間賣了15930輛。

單憑這一款車型半年的銷量,MG在印度2019年累計銷量就排在了第12位。所以,以SUV見長的長城也選擇了進軍印度,畢竟在SUV領域中國品牌汽車更容易形成性價比優勢,對於印度的改善型消費者有一定的吸引力。

而在俄羅斯市場,長城主推的是哈弗F7,吉利主推的是ATLAS(即國內的博越),都是SUV車型。還有一個機會就是未來的新能源和智能互聯汽車,比如印度也在搞“綠色印度”、“數字印度”等,目前上汽、長城、長安都在提前佈局,只是離落地還有多遠還很難說。

自主超過韓系?走出國門後才發現,韓系才是最大攔路虎

總的來說,目前是中國品牌汽車升級的關鍵階段,而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能否在國外立足,而不管進入哪個市場,韓系車都會是最大的攔路虎,因為都是主打性價比,而且韓系車整體技術實力更強一些,並且已經先下手為強。所以,中國汽車走出國門能否成功,考驗的是硬實力,雖然存在機遇,但可以肯定地說,挑戰將遠遠大於國內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