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就是希望,他用一顆糖豆,庇護了中國幾代兒童的脊樑

瘟疫歷來是人類生存的大敵,今天,我們所有人都在為武漢加油,希望能夠迎來又一次勝利。2003年,一場由SARS病毒引發的非典型肺炎,大多數人仍記憶猶新。對於那些已經進入花甲的人來說,小兒麻痺,即脊髓灰質炎(以下簡稱"脊灰")則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今天介紹的科學家就與脊髓灰質炎有關,他就是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顧方舟。


疫苗就是希望,他用一顆糖豆,庇護了中國幾代兒童的脊樑

顧方舟

20世紀,中國人民經歷過兩次刻骨銘心的疫情。

第一次是1910年東北三省的肺鼠疫流行。31歲的留英博士伍連德臨危受命,應對得當,剎住了疫情的蔓延。那次肺鼠疫,波及五省,6萬人死亡。

第二次是新中國建立之後的脊髓灰質炎大流行。這種俗稱小兒麻痺的病症令人聞之恐慌。如果病毒侵犯腰椎脊髓,輕則腿瘸,重則癱瘓。如果病毒侵犯頸椎,手臂就不能動彈。最嚴重的是侵犯延髓,病毒破壞了呼吸中樞神經,患兒會因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

1953年,病毒從江蘇南通逐漸蔓延至全國各地,北到內蒙古呼和浩特,南到廣西南寧,西到烏魯木齊,東到青島。北京、天津、上海三大核心城市也無一倖免。

與鼠疫不同的是,脊髓灰質炎的罹患者基本是兒童,且非死即殘,既無藥可醫,又沒有預防辦法。為了躲避小兒麻痺的魔掌,在暑熱難熬的南寧,家長們寧肯中暑,也要關窗閉戶。

1957年春,衛生部副部長崔義田親自找顧方舟談話,把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顧方舟。擔此重任時,顧方舟和當年的伍連德一樣,也是31歲。

但不同的是,肺鼠疫發病機理明瞭,防治途徑清楚,且肺鼠疫為細菌傳染,有藥可治。而"脊灰",發病機理不清,防治途徑不明,屬病毒感染,無藥可治。一個一個難題擺在顧方舟面前。

1957年5月,臨危受命的顧方舟帶領團隊奔赴上海。在上海傳染病醫院和兒童醫院,他們從臨床確診和疑似"脊灰"的住院患兒中,收集到726份標本,取其中344份分離病毒。在這其中有281份標本確診為"脊灰",63份為非"脊灰",屬於乙型腦炎或腦膜炎等。

他們用猴腎單層上皮細胞培養法,分離出病毒140株。經過定型,確定為"脊灰"病毒的有116株。在116株病毒中,I型97株,佔83.6%;Ⅱ型15株,佔12.9%;Ⅲ型4株,佔3.5%。

自此,"脊灰"病毒的分離與定型方法在我國建立,而且第一次用病毒學和血清學方法,證實我國的"脊灰"流行以I型為主。

1958年,為控制"脊灰"疫情的蔓延,在獲悉美國"脊灰"死疫苗即滅活疫苗上市的訊息後,國家多部委決定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牽頭,不惜重金在昆明投資興建"脊灰"死疫苗生產基地。隨後國家派出由顧方舟為組長的四人考察組,赴蘇聯學習考察死疫苗製備工藝。

為保證任務圓滿完成,臨行前每個人的任務分工明確:董德祥重點病毒分離工作,聞仲權重點組織培養,蔣競武重點疫苗生產工藝,顧方舟為總負責人。

在弄清楚生產工藝流程後,顧方舟敏銳地發現:"脊灰"死疫苗不適合中國國情。

第一,死疫苗打一針需要幾十塊錢,而且要連續打三針,隔一段時間還得補第四針。不僅新生兒要打,所有七歲以下的易感人群都要打。中國的孩子上億,費用龐大,國家承擔不起;

第二,給孩子打針注射涉及安全等問題,需要培訓龐大的專業防疫隊伍,這也不適合國情;

第三,從專業技術上分析,死疫苗只能產生體液免疫,而腸道對"脊灰"病毒仍然敏感,所以不能阻止野"脊灰"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因為病毒是先經口進入腸道繁殖,再由淋巴管進入血液,然後達到神經組織。

顧方舟明白:死疫苗技術學會了也無用!

正當他陷於苦悶、進退維谷之際,機遇不期而遇。一天,顧方舟在街上巧遇留學時的蘇聯同學。他從老同學處獲悉,美國有三個研究組在研究減毒活疫苗,其中俄裔學者賽賓用組織培養技術作為減毒手段取得了重大進展。

當時,美國許多病毒學家對活疫苗的安全性持高度懷疑。尤其對活疫苗使用後,其毒力會不會出現返祖現象頗有爭議。為此,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遲遲不批准賽賓進行臨床試驗。沒辦法,賽賓轉而與蘇聯開展合作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而蘇方的主導者,恰巧是顧方舟留學時的導師丘馬可夫教授。於是,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為此,顧方舟毅然上書醫科院黨委、衛生部黨組,大膽否定已經上馬的死疫苗工程,主張走活疫苗技術路線。

疫苗就是希望,他用一顆糖豆,庇護了中國幾代兒童的脊樑

1959年3月,俄羅斯聯邦疫苗與血清研究所職工與考察小組合影(第二排左一為顧方舟)


1959年6月,衛生部發布了《關於小兒麻痺活毒疫苗大規模試用計劃(草案)》。活疫苗的技術路線終於確定下來,顧方舟如釋重負。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等科研單位、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等生產單位的積極配合下,1960年春節前夕,由顧方舟率領的試生產小組,在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生產出了中國第一批500萬人份"脊灰"減毒活疫苗。

疫苗生產出來並不能立即使用,依據顧方舟團隊制定的檢測標準,必須經過嚴格甚至苛刻的層層檢定,即使一項檢定不達標都不允許出廠。所有關口檢驗合格簽字通過後,國產第一批500萬人份"脊灰"活疫苗就差最後一關——三期臨床試驗。

一期臨床試驗主要觀察疫苗對人體是否安全及有無副作用。幾乎沒有猶豫,顧方舟和同事們決定自己先試用。冒著可能癱瘓的危險,顧方舟喝下了第一瓶疫苗溶液。

一週過去了,顧方舟沒有任何不適。然而,成人安全不等於小兒也安全,必須用小兒做試驗才行!用誰家的孩子呀?

"我是組長,我帶頭!"顧方舟抱來他當時唯一的孩子。"我們家小東不到一歲,符合條件算一個,你們還有誰願意參加?"

很快,實驗室同事的五六個孩子都參加了試驗,人數很快就湊齊了。

顧方舟後來說:"自己的孩子不吃,讓別人的孩子吃,這不太仗義。"

疫苗就是希望,他用一顆糖豆,庇護了中國幾代兒童的脊樑

1961年,顧方舟與長子顧小東


減毒活疫苗服用確實簡單利索,孩子蘸著饅頭或餅乾吃一次就行,既不需要打針也不需要連續多次。一個月後,一切正常,第一期臨床試驗順利通過。

第二期臨床試驗,在北京防疫站的積極配合下,受試範圍擴大到2000名7歲以下的孩子。一個月後,再次順利通過。

第三期的試驗難度較大。因為三期臨床實驗要證實疫苗是否真正有流行病學的效果,發病率是以十萬分之幾來衡量的,因此必須有足夠數量的孩子參與,才能證明活疫苗的效果。

1960年初春,由於第一期、第二期臨床試驗的成功,加之正值"脊灰"流行期,在試驗與預防並舉的思路下,他們決定三期臨床在北京等11個城市進行,預計投入400萬人份活疫苗,供7歲以下的孩子服用,以便經流行季檢測,得出統計數據。

為保證計劃順利實施,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系專門給各地的衛生防疫站辦了培訓班。為及早控制住"脊灰"疫情,各地的衛生防疫站都積極配合。

"脊灰"活疫苗受到了使用地區人民的熱烈歡迎。許多地區反映"脊灰"疫苗是所有疫苗中推進最快的。青島市在疫苗運來當天,各單位連夜組織服用疫苗一直工作到深夜。上海市在一週內就有近70萬人服用此疫苗。

首批國產"脊灰"活疫苗效果是顯著的。如青島市,自1956年以來每年發病人數都很高,但1960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發病人數僅是去年同期的1/10。總後勤部衛生部系統的6000多名兒童服用後,當年無一例小兒麻痺發生。400萬兒童服用後,既沒有意外發生,也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

為解決我國數億兒童對脊灰疫苗的巨量需求,1960年衛生部決定將全國脊灰活疫苗的生產基地由北京轉移到昆明,將已經基本完成土建的死疫苗生產基地利用起來。

但恰逢"三年困難時期"的最困難階段。蘇聯專家撤離,各地基建下馬,疫苗基地也處於人心惶惶、不上不下的境地。衛生部委派的專家考察組,考察之後認為不認可。因為那裡連自來水、24小時供電的條件都不具備。但在顧方舟明確承諾下,焦灼萬分的醫科院黨委領導決定加大投資堅持下去。

為了穩定軍心,顧方舟將全家連同古稀之年的老母親,一起搬到昆明花紅洞,沒有在北京留一個戶口。

疫苗就是希望,他用一顆糖豆,庇護了中國幾代兒童的脊樑

1961年,顧方舟在昆明醫學生物所向周總理彙報工作


液體減毒活疫苗在使用前需要滿足稀釋、保存、低溫運輸等必要條件,大規模使用非常不方便,尤其不便於向農村鄉鎮及邊遠地區普及。為此,顧方舟又開始探索適合的劑型。

當獲悉國外有活疫苗糖丸的信息後,在沒有樣品和技術資料的情況下,他積極主動向上級請纓,率領董德樣、聞仲權等同志,與上海信誼藥廠技術人員一道,群策群力,反覆試驗,解決了配方、冷加工工藝、糖丸中病毒疫苗均勻度以及檢測方法等技術難題。

經測試,糖丸疫苗在各種溫度下保存的時間,明顯超過液體疫苗,免疫效果與液體劑型一致,無任何不良反應。

1962年底,國產活疫苗糖丸在北京、上海、雲南三地的315萬兒童中試用,1963年向全國各大城市推廣。兩年的實踐證明流行病學效果顯著。例如上海市,"脊灰"流行被完全控制,市區脊髓灰質炎發病率降為1.5/10萬,比1959年的41.7/10萬下降了96.4%。

1963年12月,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主動提出擴大生產。經中國醫學科學院同意並報衛生部批准,1964年1月,國家下達了年產6000萬人份糖丸疫苗的任務。這個產量是以往的4倍。

疫苗就是希望,他用一顆糖豆,庇護了中國幾代兒童的脊樑

1964年,陳毅副總理視察昆明醫學生物所

從1964年開始,糖丸疫苗的大規模生產,具備了供應全國廣大城鄉的能力,我國開始進入了全面控制脊髓灰質炎流行的歷史階段。據1972年到1975年統計,4年間向全國共分發了3個型疫苗,各4億多人份,其中80~90%都用於小市鎮和農村。

1975年,"Ⅱ+Ⅲ"型雙價混合型糖丸研發成功。隨後,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又開始研製三價混合型糖丸疫苗,終於在1985年探索出了最佳配比方案,研製出"Ⅰ+Ⅱ+Ⅲ"型三價混合型糖丸疫苗,服用後免疫效果很好。終於實現了一粒糖丸定乾坤的目標。

多價糖丸的檢定方法國際上沒有先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經過努力,建立了中國自己的檢定方法。三價糖丸疫苗的研製成功,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更方便了使用。1986年在全國推廣應用後,為中國徹底消滅脊髓灰質炎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

疫苗就是希望,他用一顆糖豆,庇護了中國幾代兒童的脊樑

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式現場


2000年7月11日,"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式"在當時的衛生部隆重舉行。顧方舟提筆簽字的那一刻,他心潮澎湃: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的任務與夢想終於實現了!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顧方舟"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顧方舟

(1926.6-2019.1)

中國著名醫學科學家

病毒學專家

(本文系"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顧方舟小組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