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程标准 学会中观设计——谈教学设计中的视野观


一、审视自我,找回课堂中的那只“土拨鼠”

在六天忙碌的研修中,收获是非常大的,一是思想上的,二是操作层面上的。从思想上中,课程简报一中“土拨鼠哪儿去了”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教学中,我满足于课堂本身的精彩,满足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但却很少静心思考课堂中谁才是真正的“土拨鼠”。我们为抓住了兔子而欣喜若狂,却不为土拨鼠的跑掉而失落伤心。课程标准就是那只最大的土拨鼠,我却研究的很少,最多关心到教学参考中的建议与目标。六天的培训使我重新审视教学,无论是主题单元设计还是思维导图,一切都离不开课程标准这个核心,一切都由核心出发,然后逐步细化,意识到这一点,是我最大的进步。

二、中观设计,从更高的层次理解教学

主题单元规划是操作层面上给我最大的震动。从微观的课堂设计中走出来,才发现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视野大相径庭。以前是每节课都完成一些任务,然后复习、总结,最后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较高的认识层次,形成知识体系。而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从教学的一开始,教师就应当规划设计整个单元的教学,这样从主干到分支,逐渐细化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目标偏离的缺点。

在主题单元规划中,课标是纲领,依据课标来设计单元目标。不仅如此,还应该将目标细化为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目标思考达成目标的途径,并通过问题化设计逐步细化。最后还要设计如何检测学习成果,使用量规多方面考查目标是否达成。详细的规划设计使单元教学思路跃然纸上,用这样的设计去组织教学,起点就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了。

把握课程标准 学会中观设计——谈教学设计中的视野观


三、技术支持,用更新的软件辅助教学

以前的知识体系均用WORD制作,制作速度较慢,且美观度也不高。听说过思维导图,但从未亲自使用过思维导图软件。通过学习,发现freemind软件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类似于卡片机的原理。不仅操作简便,且效果出色。通过几天的使用,发现它还有更多强大的功能 等着我去美化思维导图,提升设计能力。

会声会影及主题网站制作软件则告诉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羡慕网络上教学课件的精美不如自已动手,制作符合学情和教情的专属课件。还有更多的软件可以应用于教学,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一双慧眼,一双勤劳的手。

总之,我们要增加把握课程标准的能力,我们要提升开发课程的意识,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我们要实现专业的成长,我们要享受教育的幸福,我们要过有品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