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多收益超300%,國君張駿:目前主要配置四類行業


TOP30|7年多收益超300%,國君張駿:目前主要配置四類行業

聰投TOP30基金經理


聰明投資者歷經多年構造出了一套基金的多維分析和評價體系,把著眼點放在基金經理身上,根據長期業績、Sharpe/Sortino/Calmar Ratio、任職年限、換手波動、基金規模等指標,並對1年、3年、5年、10年段業績賦予不同權重後進行年化收益排序。


在此基礎上,再結合面對面訪談調研,考察基金經理獲取超額收益的來源和能力圈所在,特別是剔除了有違規或隱患的基金,定量+定性,最終形成了聰投TOP30基金經理榜單。(點此查看


這是一份囊括了A股目前在管理公募的最頂級基金經理的榜單,包括了一批成名已久的老將和這些年逐步冒頭的中生代、新生代投資高手,簡單說,一榜在手,賺錢不愁,從這30名入選的基金經理業績水平來看,5年一倍以上是基本門檻。


我們從中挑選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基金經理,逐一深入採訪,力求給大家在2020年乃至於今後的投資選基時有一份清晰的路線圖。(點擊這裡查看基金組合 )



2019年9月,國泰君安資管的大集合產品“明星價值”轉型為類公募產品“君得明”,一天銷售超過120億,名副其實的“爆款”,但基金經理張駿相比盛名在外的部分公募基金經理,身上的明星光環或許要小得多。


2016年,有個嚐到甜頭的老客戶想追加資金時,國君自己的客戶經理甚至不知道張駿有這款產品在售。


張駿現為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公司權益與衍生品部總經理,自2001年加入國泰君安證券,先任職於經紀業務部門,2005年加入自營團隊,2011年轉入已公司化運作的國君資管,從業經歷19年,管理資金的年限也超過13年,完整經歷了A股多輪牛熊。


張駿本人直接管理國君資管旗下多款產品,其產品能成為“爆款”,賣點也很直接:長期業績一枝獨秀。


資料顯示,自2012年9月張駿管理“君得明”至今,收益率超過300%,7年多時間,年化收益超過21%。另一款君享弘利,從張駿任職以來,收益率335.10%,相對滬深300都有著200多點的超額收益。


2018年,“君得明”淨值跌幅在10%以內,君享弘利還實現了正收益。而同期,全市場成立滿一年的2400多隻主動權益類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2018年收益率的中位數為-19.13%。


TOP30|7年多收益超300%,國君張駿:目前主要配置四類行業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20年2月10日


那、這麼看,張駿是不是位擇時高手?但看倉位,除2015年有過一輪大幅度的減倉外,多數時間“君得明”都是高倉位運作,2018年全年平均倉位85%,最低在80%。


再看持倉,也很有特點。


第一,以中小市值股票為主,大家耳熟能詳的“大白馬”並不多。


第二,前十大重倉股相對穩定,多隻個股的持股週期較長,浙江龍盛從2012年4季度開始連續持有27個季度,對康緣藥業、瀘州老窖也是長期持有。當然,這其中,從不同時間點的基金淨值波動來看,在市場高位,基金也有相應的波段操作。


第三,持股集中度相對較高,前十大重倉佔到50%-60%左右。


TOP30|7年多收益超300%,國君張駿:目前主要配置四類行業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19年末


聰明投資者詳細考察並分析了張駿管理基金的特點,點擊查看


如何在相對高的倉位下,在這麼多年不同風格主導的市場環境下,每年都能有穩健的收益,最終做到年化20%多,同時保持較低的淨值波動?


10幾年來如何慢慢形成自己的投資框架?在一天吸金超百億後,未來收益能否保持?對於2020乃至明年又有何投資判斷?


日前,我們來到國君資管小樓,與張駿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深度訪談,以下是聰明投資者與張駿的部分對話:(全文點此查看


TOP30|7年多收益超300%,國君張駿:目前主要配置四類行業


一個非典型的投資經理


聰明投資者:你在國君這10幾年,你覺得投資上進步最大的是在哪個階段?


張駿:自營和資管進步都比較大,其實我覺得我是一個非典型的投資經理。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在國泰君安營業部這個階段,屬於小學,所有東西都是從零開始。


在自營階段,屬於中學,開始正式知道投資要怎麼做。


那時候自營規模相對小,而且沒有“產品”這個概念,是個大池子,每個投資經理會分配資金。但是行業有30多個,可能我要看10個行業,這裡面會有很多偶然性。


早期並沒有系統性的投資框架,而是一個點一個點、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去找,對於投資經理個人來說,你只要對幾家公司進行深入研究,掙到了錢,你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自營時期,我也經常看書,主要是看一些投資類的書,然後找自己感興趣的報告,培養自己的理念,這個階段對我有一定的提高,不管是在理念上,還是對市場的認知上。


其次是在資管,這個時期是將原來形成的一些粗淺的投資理念經過實踐和論證。


而且,資管是一門真正的生意,它面對的是廣大的客戶。資產管理機構跟客戶是雙向選擇的,公司是什麼風格,最後就會吸引一批認可你理念和價值觀的客戶。


在這個階段你會去思考,什麼產品是客戶喜歡的?是否客戶只要求高收益?


因為原來在自營很簡單,收益率越高越好,但到了資管,你會發現並不是單年度收益越高客戶就越喜歡,他可能更喜歡長期穩健的收益。


很多產品2017年漲很多,2018年又跌很多,波動式的上升,那它的規模就做不大,因為沒有辦法得到客戶的長期資金。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這個產品給客戶虧錢了,他不會走,會一直等解套,等到你的產品比如從1塊錢做到1塊1,他立馬就大規模贖回,而且他寧願在1塊1的時候出去,1塊3再買回來。所以如果你淨值波動太大,可能一些老的客戶會流失掉。


對我來說,從做產品的角度,我認為一個好的產品是長期來看有超額收益,同時波動相對比較小。


我跟客戶介紹的時候,會把我的理念、策略告訴他,也會告訴他,我們過去的產品形態是怎麼樣的。


如果你買我的產品,肯定不會是因為覺得這個人炒股票厲害,5G漲他就能買到5G漲的股票,電子漲他就能買到電子漲的股票,你不是來跟著我掙快錢的,而且在牛市掙很多是不現實的,但是熊市跌的相對會少一點。


聰明投資者:那你覺得跟三年前的自己相比,最大的進步是什麼?


張駿:首先,覆蓋的行業多一些了,以前可能只能講兩三個行業裡面的部分公司,現在可以拓展到七八個左右的行業。


以前TMT的股票我從來沒買過,碰都不碰,現在非但買了,還在上面掙了不少錢,目前也是我們的重要配置之一,而且也能夠由此再慢慢延伸到別的一些領域裡面去。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以前最早的時候看便不便宜就看PE,現在知道所謂的便宜不是這麼簡單去分析的,要結合公司盈利模式、行業格局、行業比較、淨利率、毛利率、槓桿水平、持續性等等,分析的框架更立體。


投資就是這樣,你看的點越多,意味著你避免的陷阱就越多,犯錯誤的概率越低。


如果你僅僅只看一個點,可能前後左右的陷阱看不到就掉下去了,比如低估值有低估值陷阱,高成長裡面也有陷阱,搞不好業績就掉下來了,虧錢有很多種方式。


保守OR激進,用波動換收益


聰明投資者:看你過往管理的產品業績,波動和回撤不大,風格相對比較穩健。


張駿:我覺得這麼說我可以接受。


之前有人跟我討論我的風格,他說我比較保守,我說如果你覺得我保守,可以去看我的持股集中度,其實集中度很高,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不保守,甚至還很激進。


但是你看我管理的基金,淨值波動率又比較低。所以,我只能說你評價我偏穩健,我不反對,但是我更希望大家把“穩健”當作一箇中性的詞去理解。


因為說到穩健,大多數人的印象可能是跌也跌不多,漲也漲不多。雖然在牛市裡我可能漲的沒有別人那麼多,但是也不代表一直就是這樣,或者說我實際上是不希望自己屬於漲也漲不多、跌也跌不多的這種所謂的“穩健”狀態。


聰明投資者:你如何做到產品波動較小、回撤較低?會做主動的倉位管理嗎?


張駿:很多人看我2018年跌的很少,第一個反應就是,你倉位肯定很低。


其實我們2018年倉位並不低,基金整體倉位平均85%,就低的時候是80%,高的時候是90%,到年底的時候都超過90%。


我認為波動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系統性的,就是指數整體的波動給你帶來的淨值波動;另一方面是結構性的。


之前2012年還是2013年的時候,有一天指數沒怎麼動,但那天地產股大跌,我看到有個產品跌了9點多,持倉一拉,幾乎全買的地產。


所以指數只是帶來波動的部分原因,就好像我們講風險也是兩方面,一個是系統性風險,就是指數整體的風險,另外一個是非系統風險,就是行業、個股的風險,我們要把它區別開。


當我們覺得整體系統性風險開始起來,那可能就需要動倉位了,要把倉位壓下去。但這幾年我認為基本上沒有出現過這種大的系統性風險,可能就2015年那一次。


其實2015年下半年,就算最後沒有主動去降倉位,我們的倉位也不會有多高,因為當時就在大賣小買,倉位大概60%左右,實際最低是在40%多,所以最大回撤可能也不會很大。


當我們覺得市場沒有大的系統性風險,我們會把注意力放到非系統性風險,注意做好組合的平衡。比如這個公司價格高了,賣掉換另外一個低一點的。像2015年市場整體都很高,就算賣掉了你也找不到新的標的,或者找到的也很有限,賣的多買的少,自然倉位就下來了。


聰明投資者:2018年底確實有好多個股估值已經跌到一個比較低的位置,但可能有的投資人不僅僅從估值水平考慮,更多的還是對經濟整體比較擔心,包括當時也有貿易摩擦的一些影響。


張駿:你說的這些還是從投資角度出發,也有一些(降倉位的行為)是從非投資角度。


比如從產品安全角度來講,為了保證產品正常運作,你可能需要賣。很多私募產品是有預警線、止損線的,有些可能原來倉位在50%、60%左右,本身就不高了,但是因為2018年全年跌了百分之20多,不管你的預警線是8毛5也好還是8毛也好,淨值跌倒附近總是需要把倉位降低的。


但是從投資角度來講,我覺得這個時候你應該(提高倉位去)買。


聰明投資者:你當時沒有受這樣一些因素影響?


張駿:這就是我們產品設計或者說內部流程帶來的好處,我們內部沒有平倉機制,很多產品也沒有。但是對那些有平倉機制的產品我就沒辦法了,當時我就不能再繼續加倉了,有些專戶是有這樣的機制的。


有時候你是用波動換收益,有時候你要用收益換波動,那個時候我就是用波動換收益,雖然短時間內波動大,後來的收益總歸是要還給你的。你要得到一樣東西,總會要付出一點代價,你又想沒波動又想收益高,沒有這麼好的事。


業績歸因,選股標準是3-5年翻一倍


聰明投資者:如果歸因的話,對你收益貢獻最大的是什麼?


張駿:擇時的貢獻相對比較少。


大的擇時就做過一次,2015年,當期的回撤確實相對比較小,但從實際效果來看,未必貢獻了正的收益。因為我們並不是在6、 7月份突然快速的降倉,之前就已經在“大賣小買”,把高估值的賣掉,買一些相對便宜的,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真正貢獻大的是均衡配置和個股輪動。


比如在配置過程中,我買了兩個股票,不管是同行業還是不同行業,總會有某隻股票先漲、先到目標價,那先到目標價的我可能就慢慢把它賣掉,換到那個還沒漲的或者甚至還跌了一點的股票上面去,不斷做動態平衡。這樣一方面降低了波動,一方面又提高了收益率水平。


聰明投資者:按照你的操作方法,目前股票池大概有多少?


張駿:我們股票池的數量不多,我跟研究員的說法也是:寧可錯過,就不要過錯。


股票池分兩級,優選池200-300個,其中重點關注100個左右;核心池可能40-50個,因為我們對核心池的要求挺高的。


我覺得投資是知識圈慢慢拓展的一個過程,在把握住這些股票的情況下,再來擴張,而不是上來就先提一個目標,比如現在管理規模大了就要把核心池提高到100個。


不管怎麼說,還是要回歸到本源,我們做核心池制度的初衷也是為了真正地把這個公司搞清楚。


聰明投資者:什麼樣的股票能進入核心股票池?


張駿:我們放進核心池的理由不是這隻股票2019年或者2020年能漲,我們對研究員的要求是,你對它要有3-5年的觀察週期。簡單一點說,對這隻個股的目標是3年翻1倍,如果做不到,能確定5年翻一倍也行。


對應到每個研究員,每年可能會有1-2個的核心標的被剔出去再重新補進來。但是比如說消費類的,相對就比較穩,在池子的時間會更長一點。


聰明投資者:如何判斷個股未來幾年收益可能會翻倍?消費類的比如白酒,2019年很多都翻倍了。


張駿:因為市場也在變化,比如我們一開始確實沒有想到高端白酒的價格是這麼漲的,我們投的時候只是覺得它的量至少應該能夠恢復。


比如某家白酒企業,現在差不多1200億左右市值,我記得2017年12月份,當時跟我們白酒研究員交流,它在這個位置還有多少空間,那天它的市值大概是1050億,價格70塊錢左右。


測算完之後,我們覺得到2020年估計利潤也就50億,但是到2020年,這輪景氣週期已經蠻長了,那時候估值可能給不了30倍。如果能給到20倍,那市值就是1000億,還不如現在的1000多個億,如果給25倍,到1250億市值,漲20%,但這是到2020年的情況,相當於三年漲20%。


極端情況就是市場還願意給30倍,那就是1500億,漲幅也就不到50%,相當於三年差不多就漲一半,這還是樂觀盈利預測之下的樂觀估值,所以當時覺得在(1050億)這個地方差不多了。


回到今天,1200億市值,兩年漲了15%,但是它的業績每年都是百分之三十幾的增長,意味著這兩年它是用業績消化了估值。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覺得現在它就不算貴了,可能後面還能繼續賺業績增長的錢。


聰明投資者:中國市場特點往往是,你覺得兩三年後才會實現,可能它短時間很快就達到了。


張駿:對,從我的角度來講,中國市場要比成熟市場好。


因為成熟市場的好公司,大家都研究的很透,預期很一致,就是向上的趨勢。比如你認為蘋果好,有錢就應該買,中間也不能下車,因為一下車就買不回來了。


但是中國市場波動比較大,這就會帶來相應的機會,比如短期高估了就賣掉,過段時間市場有別的熱點和機會,錢湧到那邊,這邊又下來,我正好又可以把它買回來。


我覺得自己最賺錢、最成功的投資應該就是在白酒上面,而且是持續的、反覆的在不同股票上都掙到了錢。


比如我們在2017年四季度買進一家白酒企業****,2018年三季度在它漲幅巨大的情況就賣出了,持倉回到另一隻白酒股上。在這家公司身上也可以說掙了兩波大錢。第一波從2014年到2017年,第二波是2018年到2019年。


我們在投資的時候,能夠確定的是什麼?價格很便宜,大概率不會虧錢。至於它什麼時候能漲?我不知道。就拿****來說,它的起漲點其實比我認為的要晚得多。


聰明投資者:除了收益率,選股時還有哪些指標?


張駿:我現在比較看重ROE的穩定性,它要比較高,而且最好不是通過財務槓桿。


當然這個也不一定,因為我也會買週期股,而且有時候可能我看重的就是它槓桿高,特別是已經在底部而且情況不能再壞的時候,這個時候槓桿高一點反而不錯。我們有些小集合就曾經買過一點折價的分級B。


此外,還包括毛利、淨利水平等,這是從靜態的去看;從企業價值增長的角度,肯定也要去看它的收入增長水平。


買入賣出條件

所有股票劃為三個區間:低估、合理、高估


聰明投資者:能在一隻個股上反覆賺錢,對定價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張駿:我們是將所有的股票都劃分為三個區間:低估區間、合理區間、高估區間。


為什麼要做深度分析、要做行業研究模型?就是為了確定中間的合理估值區間在哪裡。如果行業相對穩定,我研究的比較深入,對這個區間的估計精度就會比較高。


比如說給一家公司估值,我覺得市值應該在180~200億左右,可能上下5%的波動範圍,當然這個有點極端,實際操作中可能沒有那麼精確。但是如果能夠做到這樣說明我們對這家公司的把握很大,一般對於部分傳統行業或者我們深度研究的行業(可以做到)。


另外,新興行業我們也在看,但是有些行業天然的就是波動很大,客觀來說我們對它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沒有那麼強,可能估值估出來覺得市值在100億到200億之間,有些人看到會覺得你這也太不精確了,還跟我討論,對吧?


但是對我們來說,不要緊,因為我起碼要先把這條線畫出來,畫出來之後自然就把它的估值分成了三個區間。


然後,在之前就講好(規則),100億以下,低估,我可以買,而且越跌可以越買;200億以上,高估,而且越漲應該越賣。


如果處在中間,那就都可以,如果出現了性價比更好的可以賣,沒有的話也可以等等,不著急,或者有新發的產品初步建倉,買它一個點也可以,也不算犯錯誤。


什麼叫犯錯誤?就是它的股價已經脫離了上沿,在高估區的時候你還在買,這就叫犯錯誤。


因為高估區間的時候你應該賣,當然也可以不動,但是絕對不能買;低估區域你應該買,也可以不動再等等,但是絕對不應該賣。


聰明投資者:針對不同的行業,可能估值的方法不太一樣?


張駿:沒錯,所以新興行業或者變化快的行業,我們要給它更大的估值範圍。


比如電子行業,我覺得電子行業挺新的,像有的公司,一年漲了250%,你說一家企業的價值可能從年頭到年尾變化250%嗎?要麼是它脫離了原有的估值區間,要麼就是這個公司價值的上下落差就是1到3.5,它的確可能是有這麼大的估值區間,因為它對應多變且不確定的未來。


我們一直講,我們是“泛價值投資”。因為所謂價值股或者成長股,它是一個相對狹隘的定義,所謂價值股就是更多的價值體現在當下,所謂成長股,更多的價值體現在未來,但未來是不確定的。


對我們來說,其實可以用方法把它們統一。最典型的比如說銀行股,我們就用DDM模型去估值,相對比較牢靠一點;消費股可以用自由現金流貼現的模型,波動稍微大一點;科技股我們是用目標市值折現,這裡面變數就很大了,但不管怎麼樣我可以大概給一個價值,最後都能給它們劃定三個區間。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不管什麼股票我給你劃分三個區間,這裡面功力就體現在你區間劃的準不準,只要估值能落在合理區間裡面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等。


聰明投資者:有沒有可能,有的公司你覺得它可能是高估了,但好公司最後就是能持續超越你的預期?


張駿:你說的沒錯,最好的是隻是需要做一次決策,買完就好了。


但現在有什麼問題?首先,我的資金期限不允許,其次,我的能力也不一定允許,可能我的水平還沒到那麼高的程度。


比如早年的巴菲特,其實更多的是買的便宜,包括買保險股也是因為便宜,後來的理念也是較長時間和經歷之後慢慢形成的。芒格也說40歲以前不要談價值投資,因為你的人生經歷和閱歷都沒到,但並不是說40歲以後肯定就能做價值投資,主要還是閱歷和經歷的問題。


另外就是,人性所致,只要出現巨大的波動,你不可能不為所動。


聰明投資者:賣出會有哪些條件?


張駿:最不希望看碰到的情況就是看錯了,這個沒辦法就是要賣掉,不過賣掉也不一定虧錢,因為買的低。


第二種就是超過目標價,漲的比較多,像2015年上半年。


更多的時候是在平衡,就是一家公司漲是漲了些,但是也不能說它貴,只是從性價比來講另外一個公司可能更好,我從平衡的角度換一個,更多的是這樣的情況。


聰明投資者:有哪些看錯的情況?


張駿:比如說我們以前買過一個汽配公司,這就是很典型的失誤。當時是這樣的……


不過這些我覺得都可以接受,你就是要允許出現誤差,但是在實際投資的時候,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就是留足安全邊際。


比如這個公司可能值80~100億,那我下手的點可能在60億,正常情況下我至少可以掙到60到80億的這部分的收益;如果我看錯了,可能他不是80~100億,而是60億~80億,那也還好,我只是在60億買的,不算特別危險。


目前配置四大方向

傳統行業的研究經驗可積累、可複製


聰明投資者:目前你主要配置哪些行業?


張駿:我們主要的配置方向:


第一,消費升級類,包括食品飲料、醫藥;

第二,科技成長類;

第三是低估值的金融藍籌,因為它股息率高,

第四是週期,包括化工、能源、有色。


我們還是希望覆蓋更多的行業、找到更多的機會,另外一方面,找到更多的行業,也意味著我可以跨越不同的週期。


如果我買的股票都是白酒股,那就意味著白酒股週期向下的時候,我表現肯定不行,那如果白酒週期向下的時候,我有配置醫藥、電子,它們週期的波峰是不一樣的,從物理角度來講,不同的波合在一起,最終接近一條線。


其實這個過程其實是一步步來的,現在配置的行業比以前分散很多了,最早一個醫藥行業可能配二十幾個點,很集中。


聰明投資者:看你的產品,2019年在電子上的配置不是特別重。


張駿:電子基本上可以說錯過了。


之前稍微買了一點跟5G沾邊的的產品,預計可能會進華為產業鏈的、市值比較小的、買的位置可以接受的,但因為漲幅很大,大概在接近翻倍左右的地方就賣掉了,因為配置少,給我們貢獻也很小。


對團隊來說,從研究到投資,一方面,研究要抓住機會,另一方面,投資要認可。我們在這方面的能力還在拓展。


像行業飛速發展、高度景氣的公司,我投的真不多。


第一 ,行業飛速發展,高度景氣意味著行業變化很快,也意味著波動率比較大,這個時候往往股價也不便宜,從我自己的能力來講,很難去把握住它。


我喜歡行業不太變化、景氣相對比較低的,對應的股價肯定也比較低,這個時候去買我是放心的。


因為行業不太變,意味著我所能找到的優勢公司不太會被顛覆掉,就算有人取代了它的位置,它也不至於一落千丈,最典型的就是白酒。以前老大是五糧液,茅臺成為第一後,它做老二,但活得也挺好的,反正不會虧錢。


我們在2013-2014年景氣低點的時候去介入,因為傳統行業沒有被顛覆掉的可能,也不存在技術替代,它的景氣度必然會回去。


傳統行業的研究經驗就是可以積累、可以複製的,你可以對同一個公司反覆買。但很多行業不是這樣,比如傳媒, 2015年傳媒的龍頭是華誼兄弟,現在可能是一些遊戲類公司。


科技行業裡面,我沒有投電子,但是投了一些計算機。為什麼?因為計算機服務類的公司有客戶粘度,結構相對比較穩定,你去賣產品也好,拿項目也好,規模越大越容易拿到新項目。


最典型的就是Wind,有很多數據軟件,但這麼長時間也沒能把它顛覆掉,Wind其實也屬於是計算機服務領域的公司。但是電子變化就比較大了,這一輪是智能機,下一輪是配件,再下一輪是攝像頭、天線,可能每個時期的重點都不一樣,而且波動也很大。


自我評價:自知、自制、自信


聰明投資者:你如何評價自己?


張駿:前面說了,我是一個非典型的投資經理,我的成長路徑跟別人不一樣。


如果要總結,就是不要固化,不要給自己畫圈,但事實上你又的確有能力圈,你要認識到自己和別人能力的差異。


對我來說,做投資的人,不管本領高低,第一要自知,自己知道自己是一塊什麼料,你要知道自己目前在什麼領域有相對優勢,能搞明白什麼,就去賺那個東西的錢。


我以前一直跟投資經理說,不要想著要掙多少錢,你們就給自己設一個年化收益率目標,據此來規劃你們短期的投資。


過去10年,能夠做到年化10%以上的投資經理,我覺得基本上屬於良好到優秀之間了;如果能到12%,優秀,查理芒格說過,專業投資者想要把年化收益率提高兩三個點是很難的;如果能做到15%以上,卓越,做到18%以上,大師。


我出去路演也會跟人家說,從我開始管公開產品到現在大概年化收益率20%多,但是往後看10年,我覺得我做不到這麼高,或者說概率非常小。你要先把自己的位置放正,才可以平等的去看待機會和波動。


第二,要自制。


比如2015年還有客戶打過電話過來跟我說,你這個基金經理肯定不行的,現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創業板肯定是主流方向,你居然不買創業板股票,這種是壓力。


還有的是誘惑,比如同樣是投資人,這段時間別人在掙錢,沒有問題,因為他掙的錢是該他掙的,可能他的強項就在電子。那你要想,你在掙白酒錢的時候,他可能就沒掙,這些都是正常的。


壓力之下是受迫,如果你被誘惑了,屬於非受迫性,你要把這些東西都排除掉,自己剋制自己。問題是,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在電子和白酒上都掙錢了,那你就要好好學習,先把自己的能力圈擴大了,不能說能力還沒有提升,就(跟風)去投這個東西。


最後,是自信。比如我覺得這是個陷阱、誘惑,要有自信去拒絕這個投資機會,另一方面,也要有這個自信,告訴人家彆著急,再看長一點。


聰明投資者:如果你不做投資會選擇做什麼?


張駿:像我們這種人,除了投資股票,別的不會幹。現在去買個東西都有職業病,要去比。比如同樣的啤酒,330毫升的賣8塊錢,500毫升的賣12塊,我要去算一下哪個便宜。


聰明投資者:你有沒有比較推薦的書籍?


張駿:對一般的投資者,我覺得霍華德·馬克斯那兩本書(《投資最重要的事》、《週期》)就比較合適,道理也比較容易懂;如果稍微高深一點,可以看看《窮查理年鑑》,可能看起來稍微費勁一點,但是我覺得多讀幾遍會有更多的收穫。


(張駿還介紹了自己成長路徑、規模擴大下的投資方式、對於某些白酒企業的判斷標準,點此查看全文。


延伸閱讀:





點擊右邊鏈接下載聰明投資者APP,更多精彩在等你!


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TOP30|7年多收益超300%,國君張駿:目前主要配置四類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