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时,摔盆子是什么意思?

初扇08


一,各民族的习俗不同区别。

二,人死不复生,没有必要留。

三,从历史遗留下来遗传至今习俗还在。

四,也是一种迷信做法,与自己生活过的亲人,妻子,儿女,老公彻底隔绝,走向阴府不让再来打扰生活的人之意。

五,我们朝鲜族哀掉都在屋内举行,棺木在坑尾,死者出殡时钉棺,抬出去从窗出,因为出入门是活人出入口,死人必须窗门出之意,抬棺材人用粗草绳与棺材下面四个抬扛活连在一起,不论个子高低八个人都均用力,出窗时窗台上倒放一个碗或盆,碗盆下面放五谷杂粮,抬棺材人抬过窗台时用棺材砸碎碗(盆)表示与家和亲人隔绝不来骚扰之意。

出殡路上棺头坐人唱哀歌(唱死者一生经历喜忌历史。

六,出殡路上走十步退一步,唱哀歌的人替不人者和死者家族做主,见最后亲属一面(埋葬以前),回退一步是抬不动与死者不愿离人间的意思让所有的亲属与生前友好酌酒私拿钱(实际拿钱是筹后本家招待来宾用款)。一至埋葬为止。七,各民族各有传统文化习俗。


双魚游墨62832882769


“摔盆子”这一幕我去年亲眼见到过,也借这篇问答来写下大伯出殡那天发生的事儿。

2019年10月的某一天,我大伯寿正终寝,他的灵柩停放在院子里已有三天,棺材前方放的是一张摆满贡品的供桌,供桌脚下放的便是一个陶盆。

出殡的这天,从一大早,亲戚近邻都前来送大伯一程,每来一拨人,守候在棺前的子侄就要点燃几张纸钱,然后放在那个陶盆里,待其烧成灰烬。

出殡的时辰到了,大伯的长子,也就是我大堂哥,他拿着之前那个放在棺前烧纸钱的陶盆走到大门外,只见他高高举起陶盆,使劲往地上摔去。

随着“啪”的一声,大堂哥的哭声响起,其他亲友的哭声也一同发出,然后抬棺的抬棺,拿花圈的拿花圈,最后大家都往墓地方向走去。

以上就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摔盆子”一幕,接下来我们再细说下这一词的来龙去脉。

《礼记·祭义》中就提到,在祭祀双亲之时,孝子不但要把祭品准备齐全,还要斋戒和沐浴,在献祭时更是要按照礼制来奏乐,即“序其礼乐”,以表达孝子虔诚行孝之意。

说到祭祀中奏乐,不同身份的人因为经济状况等因素,而使用不同的礼器,比如贵族一般用的是钟鼓等礼器,平民老百姓自然用不起这些贵重器具,那他们用的是什么礼器呢?

他们用的是“缶”,也即百姓用“击缶”来奏乐,以行祭祀的礼节。

说到“缶”,在此解释一下,《说文解字》中说:“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尔雅》注曰:“盆也。”缶的形状像小缸或火钵,属于中国八音中土类乐器之一。

渑池之会中,“秦王为赵王击缶”,提到的便是这个,而2000多年后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中,更是有万人击缶的宏大场面。

那为什么说“摔盆子”来源于“击缶”呢?这得从庄子身上说起。

庄子的老婆死后,庄子是这样做的:岔这双腿,像簸箕那样坐着,一边击缶一边歌唱。他用“击缶而歌之”这样的方式来祭祀自己的妻子,而他这种祭祀的行为也逐渐被民间接受了。

二、“摔盆子”的具体含义

从开头我叙述的亲身经历可以知道,首先摔盆子之前要先在盆里烧纸钱,每来一拨磕头送行的亲友,都要烧几张,就是为了能让去世的亲人带上,用来打发阴间的小鬼。

其次,“摔盆子”这一仪式,要有死者长子来主持,因为传统上认为,长子是要继承上一辈的遗产的,而“摔盆子”则意味着死去的长辈带着伙食去了阴间,长子要负责家中的饭碗生计了。

如果死者没有儿子呢?那就由女婿来摔。如果女婿也没有,就由女儿来摔。如果儿子女儿都没有呢?那便由侄子来摔。

最后,摔盆子时要使劲摔,别摔不碎,要越碎越好,碎得越多,代表长辈可以保佑儿孙,也代表着长辈可方便带着去阴间,不会饿着;而摔得越碎,意味着声音也很大,它提醒要去黄泉路的亲人该上路了。

结语

“摔盆子”这一葬礼仪式的进行,表达了人们对死者能在阴间继续美好生活的一种希冀,同时人们也希望去世的家人在阴间能够庇佑阳间的子孙们。

自古以来,无论身份贵贱,人们对丧葬一事都很重视,而“摔盆子”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经过千年时间的洗礼,依旧传承至今,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才是真正的文化遗产啊。


姬家九少


我是山东淄博人,我们这里风俗和山东其它地区相似。二零零零年,我父亲去世,我是长子,拿着一个黑碗,站在一个凳子上。高喊:向西方走啊,走西方明光大道。连喊三遍,登倒.登子,将手中碗摔的粉碎。送葬队伍起灵,我双手托着父亲遗像,去火葬场火化。俗话说,十里不同俗,但基本差不多,。


高庆春呢称云中龙


俗话说,生老病死,人生大事,不可随意。历史上,在各个民族农村的土葬仪式中,丧礼摔盆子这个活动广泛存在并且持续到现在。

由于地域性差异,名称各有不同,另外有摔瓦,摔火盆,摔丧盆,摔尸盆,摔纸盆,摔老盆,香灰碗等不同称谓。摔火盆是死者起灵出殡之后,入土之前在家里的最后一道仪式。什么是火盆呢?根据地区不同,可能是罐子盆子,也有可能是瓦片。就是丧礼期间烧掉的香火盆,在棺木起灵时由亲属在门口摔破,有的地方需要把纸灰收集起来,和棺材一同入土。不同的地方不同人摔,有的是长子长孙,有的是舅舅外甥,有的是儿媳妇或女婿,略有差异。

如果火盆一次性摔不破,是不能丢掉的,有的地方认为这是聚宝盆,拿回家里装粮食,因此也叫吉祥盆。也有一些地方认为,摔不碎是儿女不孝导致,那就多次摔碎,解释有所不同。

在不少地区,那些阅历深、声望高的长者,作为村落丧葬仪式大总管,还有摔火盆效果监督功能。这是丧葬仪式对传统农村孝道文化的隐形折射和制约,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一些村落的管事人认为,火盆有符号意义,生人吃饭用碗,死者用火盆乘装香火,这是死者的吃饭用品。而且,由孝子摔碎的一瞬间,表现了阴阳相隔,生命断裂以及无法挽回的意义,还有人说摔盆表明了即使倾家荡产,也要给父母过好葬礼。因此,民俗学家称其为阴阳盆。

其实,摔火盆也有承认谁是第一继承人的意思。一般来说,谁来摔火盆,谁就是继承人,农村中大多由长子来摔火盆,在棺木起灵期间,顶在头上,到家里门一下子摔破,不能迟疑。有的村落,火盆底必须有眼,没眼的不能用。据说是逝世的人要用这个盆接孟婆汤,孟婆汤漏了一点,死者就忘不掉亲人朋友,来世投胎还可以找到亲人,很有意思。

而且,火盆往往是和长明灯摆在一起,表明了香火鼎盛,子孙绵延的意义。村落里丧礼的管事者,根据以前的经验和程序,指挥着丧礼的进行。有的地方要求必须摔碎,而且声音尽量要大,显示出灵魂的彻底远去。可以看出,传统村落中很多仪式中的智慧,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和秩序的塑造作用,是真正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和保护,也是每个人心灵寄托的文化内涵。

可惜的是,这些农村生动的民俗画卷和村落生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下,逐步消逝,慢慢地成为一个历史记忆。简单总结一下,这一篇是和之前起灵之前为何要摔火盆问题文章的姊妹篇。希望大家多关注民间文化,我对于这方面比较熟悉,也做过一定研究,可以多交流,互相学习。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老人去世后,摔盆的一般是由死者的长子长孙来完成,如果死者没儿子,那么就由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子侄来代替,当然请子侄摔盆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摔盆就意味着自己变成了死者的孝子,所以死者的财产应该全部或者大部分由摔盆的子侄来继承,如果家族没有后人,那么就没人给死者摔盆,而死者就会沦为不得善终之列。这在古代是非常忌讳的。

在中国古代,对亲人的死去是非常重视的,其程度远远甚于现在。在《礼记》中有记载,在丧礼中,亲人会做出“毁”的行为。什么是毁,就是自我伤害,自我虐待,要打伤自己,甚至有人自毁到失去生命。想想看,连身体和生命都可毁,家里的财产当然也能毁,甚至也必须毁。所以,必须把家里的最重要的财产陶器打碎,以哀悼死者。这种丧葬风俗也见于澳洲的原始部落。 现在丧礼中摔的盆一定是最简单和原始的陶盆,不会用瓷器,也不会在陶盆上雕刻任何的花纹,这说明这一习俗一定产生在中国陶器业的初始阶段,那时还不会在陶器上进行修饰和装饰,其时间至少应该早一万年以前。 在现在,一个陶罐是对一个家庭而言,是最不值钱的东西;而在一万年以前,一个陶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财产。 所以,摔盆的初始意义应该是以毁灭全部家庭财产的态度来哀悼逝者,来显示对逝者的尊重。当时摔一个盆相比在现在摔一套房损失还要大。

货运百晓生


参加葬礼的时候总能看见把死去的人装到零车里以后,然后汽车打着火准备出发到殡仪馆的时候,这时一些孝子贤孙们就会齐刷刷地跪在灵车的前面。然后一般是由死者的长子,高举呢?给死者烧纸的瓦盆。然后在知客的一生要吩咐下把举高的烧纸的瓦盆摔在地上,这时候灵车就该缓缓的启动了。

这种场面不管是南北风俗都几乎是一样的。我也参加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我对孝子摔瓦盆儿的意思也基本上知道一些。摔瓦盆的意义就是老人家已经驾鹤西游了,你的长子接过了你的衣钵,继承了你的财富和传统。今后这个家庭所有的事情将由长子来做决定,这个家将会继续的走下去,以告慰死者,放心的去天堂吧!


伊春美食美客


在山东许多城市,家中的老人去世,出殡的那一天里,通常要由家中的长子举行“摔老盆”仪式,就是把一个泥制或陶制的圆口、平底的盆子,高举过头顶,用力摔碎……那么,这个习俗是什么意思呢?

1、祭祀双亲的奏乐风俗源自周礼

我们如今的许多习俗,追根溯源多数来自周礼,比如祭祀双亲时要奏乐就是其中之一。在《礼记》的祭义篇里,提倡孝子祭祀双亲时,要备齐祭品,要斋戒、沐浴。献祭时要“序其礼乐”,要根据规定奏起音乐。

为什么周礼规定祭祀双亲要奏乐呢?这其实来自古人对音乐的理解,他们认为音乐之声可上达天廷,是活着的人与死去亲人心灵沟通的途径,是敬事神明的一种渠道,是表达孝心的虔诚行为。

2、贵族有钟鼓之乐,平民有击缶之声

在祭祀双亲鸣奏乐曲中,贵族通常使用钟鼓等礼器,平民用什么呢?答案是:击缶!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中,就有万人击缶的壮观场面。缶,是一种盛水或盛酒的容器,通常是泥制、陶制的。

《毛诗》记载,击缶而歌曾广泛流行于秦国,“秦人鼓之以节歌也”。秦人勇悍好斗,酒后常高歌一曲,用筷子击打盛酒的缶。平民没有钟鼓,只能击缶打拍子,对此《淮南子》有记载,“夫穷乡之社,扣瓮拊瓶相和而歌,自以为乐”。

3、庄子鼓盆而歌,摔老盆由此发端

击缶怎么变成摔老盆呢?说起来跟庄子有关。据载,庄子的妻子死后,庄子“箕踞鼓盆而歌”。6个字表达庄子的形象:岔着双腿,如同簸箕一样坐着,一边击缶一边歌唱。《尔雅》解释“盎谓之缶”,盎就是缶,同时又被称为“盆”。

庄子的鼓盆而歌,也就是击缶而歌。虽然他没有摔盆子,但他祭祀亲人的此举被民间所接受了。《隋书》记载,三苗的后裔羌人,部落里的人年满80而死的,亲戚不哭;如果没有达到这个岁数,“共悲哭之”,并用琵琶、笛子、击缶为乐举行祭祀。

4、老盆子的含义还有哪些

由祭祀时击缶演变成摔老盆,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平民没钱买不起钟鼓,更请不来乐队,如何表达悲伤之情,同时合乎礼仪呢?没错!摔老盆子。不过,这里的老盆子含义并不单一,而是有多层意思。

其一:摔老盆前要在盆里先烧上一刀纸钱,让走上黄泉路的亲人带上,用来打发阴间的难缠小鬼啥的。

其二:山东人通常把亲人去世称为“老了”,所以摔盆子就变成了摔老盆,突出强调的是一个“老”字。

其三:山东人通常认为,亲人去世后“三天不离家”。三天出殡时,老盆摔得越碎越好,声音足够大,就是提醒亲人该上路了。

其四:山东部分地区还有在老盆下垫三块石头的习惯,把盆支起来如同过去架锅烧饭。所以,老盆摔掉后意味着死去亲人也要去阴间生火做饭了。

其五:摔老盆一般由长子主持,老传统认为长子要继承父辈家产、家风,摔老盆意味着父辈伙食已带到另一个世界,长子将要接管家中的事务,负责家族的饭碗生计。


指动济南


欢迎打开垃圾宝藏。


摔盆子是葬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丧葬习俗中,寿终正寝,棺材放在正厅的时候,棺头就放一个陶盆,邻里乡亲,亲戚朋友们到了之后都要吊销,就将纸钱点燃,在这个盆子里烧成灰烬。停尸三天之后,就要出殡了。就要派孝子,一般是长子,将这个瓦盆摔碎。伴随着啪的一声脆响,顿时吹乐齐鸣,哭声大作,抬棺出殡。这个场景,体会过还是比较让人难忘的。

这个摔陶盆的举动,有什么含义呢?

这个陶盆又叫老盆,还有地方叫火盆,摔老盆的内涵就是一别两宽,从此阴阳两隔,生死殊途。

据说这个陶盆,叫做阴阳盆,代表着死者生前用的锅,就这样摔碎之后,逝者就可以将其带入阴间继续开锅生活,并且摔的越碎越好带,所以一般都是要摔碎的。还有一点就是,在这个陶盆的底部,一般会有一个孔。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个孔会让逝者过奈何桥的时候,喝孟婆汤时候,漏下一些,防止迷迷糊糊全喝完,就把世上的亲人全忘了。

有没有一次没有摔破的情况呢?这种情况可能是比较少见,因为就一个陶盆,很容易摔破的,如果真的一次没破,就不能摔第二次了,而要用脚将其踩碎。

我亲历过的一次摔老盆,是一个亲戚病逝,留下一对不大的儿女,小儿子八九岁的样子,还不懂人事,亲戚朋友到了吊销,小家伙还挺开心的,全然不知亲人逝去的悲伤。在摔老盆的这个时候,因为小家伙是长子,就让它去摔。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小家伙像是看到什么一样,哭着就不让摔这个盆子,最后在大人的协助下,才摔碎了老盆。

老盆一摔,阴阳相隔。


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在河北邯郸一带,家中有老人过世。在埋葬的当天,孝子要摔一个瓦盆,灵柩才能起槟。这个仪式叫摔老盆。

这个摔盆取义‘岁岁(碎碎)平安’之意。当然是摔得越碎越好。

摔盆得在起棺(亦即要抬棺材去埋)时摔; 摔盆是家中长子摔,无长子长孙。无长子,长孙则次子,若无次子。以其它各子长幼轮序、嫡庶伦序 ,无子由同姓亲族中血缘最近的堂侄子摔。

摔者谓之‘孝子’,按旧例,可以承继死者的大部份家产,这也就是为何已婚堂侄不可摔盆的主要原因----继承别人遗产的同时也是要尽做别人“儿子”的义务的。 无子无侄不属善终...不摔。

亦即所谓的无人送终也。

老 盆儿,又叫“吉祥盆”、“阴阳盆”“老盆”等,一般直4寸左右,深2寸有余,瓦质。

老盆底部要钻七个小孔,这七个小孔要由死者的儿子手工钻成。每个儿子都要钻,七个孔几个儿子分摊。

为什么要摔老盆?

据说阴间有位王妈妈,要强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汤使其昏迷,以至不能超生。丧家儿要准备有眼儿瓦盆,有眼儿的瓦盆可将迷魂汤漏掉,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误饮。

盆儿在起杠时由长子摔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如果盆儿没摔碎忌摔二次(由抬扛者踩碎)。

为什么要钻7个孔呢?

据说是诸葛亮吊孝留下的。诸葛亮至柴桑口吊祭周瑜,东吴在灵前地下埋了火药,其引芯就在丧盆底下,所以盆底特意钻了孔。等孔明一烧纸,引着炸药,必定炸死孔明。而孔明能掐会算,命赵云预先带一块新砖放在盆子下面,假说是视周瑜“财帛高升”,于是破了东吴的火药之计。

由于以前的街道都是泥路,遇上下雨有水。泥路软糯,盆会摔不碎。而老盆是要一次性摔稀碎的。所以会在摔老盆的下面垫方砖或者石头,以保证把老盆摔碎。

如果逝者无子,女儿不能摔,女婿不能摔。要请逝者最近门的侄子来摔老盆。以保证逝者死后不受罪,早日投胎做人。

但是摔老盆不是谁都愿意给你摔的。你要协商给别人报酬。要是给钱,要是给继承家产。侄子才肯为你摔老盆。因为谈不拢,这事在农村打架生气的事大有人在。

逝者已逝,一路好走。是多数人的心愿。

我是老郭地脚丝,我在河北邯郸。

你们那里有这风俗吗?


老郭看世态


摔的那个盆蚌埠一带叫摔老盆,学名聚宝盆,基本全国各地都有。在出棺前,这个老盆一直放在棺材前头。亲朋来吊孝的都要在盆里烧纸。出棺那天,老盆要跟着棺材走。在亲朋摆过路奠仪式后,宣布死者要上路了,这时由死者长子将老盆摔碎。为防有的人力气小一摔不碎的尴尬,所以会事先找块大点的石头放在盆边,照着石头掼!

没有子嗣的,就由过继之子摔老盆。

古代帝王驾崩,由皇子摔老盆,谁摔,江山就是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