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是福報”嗎?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2019年,關於996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

前有程序員發起“996.ICU”活動,引發行業討論。

後有馬雲“996是福報”的言論,把這場關於工作的爭論推向高潮。

“該不該996”是個自帶“爆”屬性的話題,只要一說到它就能引起兩個群體的唇槍舌戰。一邊是不堪加班重負的打工仔,一邊是對下屬不滿意的老闆;一邊關注生活的豐富多彩,一邊強調個人的價值追求。

然而在稻盛和夫的《幹法》一書中,如何工作,不是兩個群體的矛盾,只關乎個人選擇。在稻盛和夫的觀點裡,工作,不再是給老闆一個交代,甚至不只是為了換取生活的食糧,而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一場重要的修行。

稻盛和夫先生是日本四大“經營之神”之一,他創辦了京瓷、第二電電兩家世界500強企業。2010年,七十多歲高齡的稻盛和夫出任日航董事長,僅用一年的時間,就把日航從一個瀕臨破產的公司扭轉成盈利狀態,並創造了日航歷史上最高的利潤。

他在《幹法》一書中,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工作思考總結成了質樸的勞動觀。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可以重新思考工作對於我們每個人的意義。工作不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而是貫穿我們生命大半時間的一場修行,我們怎麼看待工作,就是怎麼看待我們的一生。

“996是福報”嗎?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工作的本質是什麼

先講一個小故事。

有人問農夫:如果突然衣食無憂他會選擇做什麼。農夫回答:給他的農田除草。

那人又問:如果明天就會死亡,今天他會做什麼。農夫依然回答:給他的農田除草。

對這個農夫來說,給農田除草,不只是為了獲取生活的食糧,更是他每日的修行,不以財務狀態和生老病死為轉移,只要還能下地幹一天活,他就會認真地幹下去。

這種精神,也就是稻盛和夫推崇的精神。

年輕的時候稻盛和夫也經歷過一段迷茫時期,大學他沒能就讀自己理想大學、理想專業,畢業之後又進入一家效益差發不出工資的工廠。眼看著同期入職的新人一個個離開,稻盛和夫也想轉投他行。

然而哥哥卻罵醒了稻盛和夫。他開始反思:既然轉行也不一定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那為何不就在當前的崗位埋頭苦幹呢?

從那以後,稻盛和夫進入極度認真工作的狀態,他把日常用品搬到實驗室,每天不是在潛心研讀最前沿的科學雜誌,就是認真做實驗。最終他終於研製出新型材料,為公司取得巨大收益。

稻盛和夫看來,這段時光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並非研製出新材料,而是發現了工作的真諦——只有努力工作,熱愛工作,把工作當做人生的修行,才能扭轉人生的局面。

稻盛和夫說:工作能夠鍛鍊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耕耘下去能夠造就我們深沉厚重的人格。

“996是福報”嗎?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愛上工作,成就工作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能夠激發對工作的熱情;對工作的熱情能促使我們更投入地工作。

把工作當成修行,並非因為別人所說的“福報”,而是我們自發地熱愛工作,投入工作。

稻盛和夫把投入工作比做與工作談戀愛。

當我們愛上一個人,就會想時時刻刻和她在一起,想弄清楚她的喜怒哀樂,想為她創造驚喜。

當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也會迸發出這樣的激情。

我們怎麼轉變對工作的態度?

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說服自己“埋頭到工作中去”。不要去想這麼工作能換取多少回報,而是傾注全力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了再說。抱著這樣的態度去工作,我們就會發現工作的魅力,積累工作經驗,並不斷迸發新的工作靈感和激情。

稻盛和夫在書中講了研發過程中的小插曲。有一次他因為一個小實驗的成功而開心地手舞足蹈,但是同組人員不但無動於衷還嘲笑他是個輕率的人。

稻盛和夫說:為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而興奮,能夠讓我們在長時間的枯燥工作中保持激情,越是條件艱苦,越是要為沒一點突破而慶祝。

小時候,我媽總說不要為了一點小進步沾沾自喜。其實這句話真不一定對,自滿的情緒不可取,但是如果連自喜都不允許,那我們就會錯失很多動力。

我在日常工作中就是一個會為自己的小進步而開心的人。現在想要發展閱讀寫作的副業,這種小確幸更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嘗試跟工作談戀愛,從不喜歡變成喜歡,從喜歡再變成熱愛。

“996是福報”嗎?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抱著“持續追求更高目標”的態度工作

當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追求成功必然會成為我們的目標。

但是成功從來不是描繪出夢想就能立刻抵達的事情,就像稻盛和夫在書中所說:偉大的事業乃是樸實、枯燥工作的積累而已。

想要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必須抱著“持續追求更高目標”的態度。

這句話可以從四層意思來理解:

1、在工作中踐行“持續的力量”

持續的力量真的很可怕,它能將平凡變為非凡。每天都比前一天更更進一步,持續積累下來,將會收穫驚人的成績。


2、目標是短期的、超越當下的、不斷迭代的

稻盛和夫說:“京瓷從來不制定長期計劃,我們很難預估幾年之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長期計劃太容易變更。”

做個年度計劃,把計劃細化到每個月,再細化成每一天,然後千方百計努力達成。讓今天的勤奮促進明天的進步。讓本月的進步帶動下個月的努力,讓今年的努力指引明年的方向。


3、深入骨髓地想要追求目標

對於目標的追求,我們必須深入骨髓地想要達成。讓這種對目標的追求化作潛意識來指引我們的工作。

京瓷的經營哲學就是,但凡是京瓷著手開發的項目,必須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抱著這樣的理念,京瓷才從一個只能接別人不要的單子的小公司,發展成日本第一精密陶瓷材料公司。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但凡是自己決定要做成的事情,就盡力去達成,要抱著不打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這樣才能在自己的領域取得成功。


4、為了目標,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當我們捫心自問:我真的努力了嗎?

答案很可能是:是的,我已經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然而這在稻盛和夫看來根本不夠。想要獲得成功,只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還不行,必須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

秋葉大叔在一場答疑中講過:沒有飽和的市場,只有幹得翻或是幹不翻前輩的後生仔。

我們從來不是和自己比,當然比前一天的自己更進一步也很重要,但是想要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功,必須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我們不只是在追趕在時間上已經佔據優勢的前輩,更要不斷努力警惕迎頭追上的後輩。

“996是福報”嗎?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讀完《幹法》再來看“該不該996”,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我們不必再追問究竟工作了多久,而應該問自己,有沒有以熱愛的態度看待工作,有沒有不斷在工作中挑戰自我,有沒有為了達到某個目標付出不亞於別人的努力,有沒有持續在工作中獲得成長。

當我們把工作看成一場人生的修行,要對抗的不再是老闆,而是深藏在我們人性中的“懶惰”、“慾望”和“愚痴”。這場修行的彼岸,是更加成功的事業,是更加厚重的人格也是更加美好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