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客家文化的精神史詩——紀念《土樓神韻》上演十週年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

一部優秀文藝作品的誕生,一定是時代和社會變革的產物,反過來也一定是時代風貌的真實寫照,進而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作為客家文化的象徵,客家土樓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也一定會有史詩般的文藝作品橫空出世。《土樓神韻》就是這樣一部作品,以至於上演十年了,今天我們還在回味她的輝煌。

客家人的頑強和不馴,不僅體現在他的生存能力上,在藝術領域的創造力也讓人刮目相看。按理說,像《土樓神韻》這樣一部史詩般再現客家先民南遷並在東南一隅紮根蕃衍的艱辛歷程的藝術作品,一定會延請一位藝術大咖或專業團隊來演繹,但是偏不。就是平凡如沈慶城、賴永生他們以及那些滿口地瓜腔的草根演員,竟然把這部戲折騰到國家大劇院這樣的藝術殿堂去上演,還引起轟動,大獲成功。其後,又在福州、廈門、杭州、深圳、香港、臺灣各地巡演,引起了海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這件事情的本身就值得我們為之稱道。

《土樓神韻》最難能可貴的是她集文學、音樂、舞蹈、戲曲、建築、民俗、服飾等各門類藝術之大成,以點線面結合的方式,高度濃縮和藝術地再現了篳路藍縷的客家遷移的歷史,以客家土樓這一特有的文化符號精準地詮釋了客家文化與客家精神。如果沒有對客家文化的深入浸染,和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摯愛,是不可能造就這樣一部鉅作的,這種藝術的創造力恰恰也是整部歌舞劇獨特的魅力之所在。

文藝創作呼喚精品,精品之所以“精”,就在於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用這個標準去衡量《土樓神韻》,讓我至今還沉浸在藝術家為我們營造的美輪美奐的藝術氛圍之中,那種對心靈的溫潤,對思想的啟迪,陶冶至今,揮之不去。

2020年元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