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在武漢,只要飯是熱的,希望就不會冷掉。


2020年1月24日,是武漢宣佈“封城”的第二天,也是除夕。


駐守在湖北武漢同濟醫院裡的醫生們的“年夜飯”有些特殊,因為外賣停止配送,醫院給醫生們準備了方便麵、蛋黃派、餅乾等快餐食品。


心臟大血管外科的程醫生說:“這已經很豐富了。”

一句話,讓多少國人輾轉難眠。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自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如今,庚子年的疫情來勢洶洶,病毒沒有顧忌除夕夜裡的闔家團圓,來不及拿起年夜飯的筷子,上萬醫護人員匆匆上陣,與“敵人”短兵相接。


我們舉國之力馳援疫區,然而,在如此宏大的敘事中,是無數個個體眾人拾柴火焰高。


他們不及醫生術精岐黃、不敵商賈可一擲千金,但赤子之心本就相通。


封城18天,每一餐飯、每一粒米背後都有一個奔波在疫區的“普通人”。


在武漢,只要飯是熱的,希望就不會冷掉。


一個人,一段故事;

一群人,一箇中國。

我們能做的,是記錄,也是記住!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2月3日,位於武漢蔡甸區的火神山醫院正式投入使用。


第二天,兩輛“豫”字牌照的大貨車,滿載整車大蔥逆行而來。


從洛陽到蔡甸,奔襲近10小時,一刻未停。


4位司機都是無償志願者,押車的是河南省洛陽市嵩縣閆莊鄉竹園溝村村支書,朱德林。


大年初一,他打開大喇叭,號召村民將集體產業中的100畝大蔥支援給武漢。


“那一吆喝,都自動加入去刨。”


很快,竹園溝村的200人,加上鄰村的100人都在地頭集結。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時間急迫,借不到合適的機械,300個村民在地裡用手硬拔了3天。


一共十萬餘斤大蔥,沾著河南的土,13米的大貨車,裝了整整兩車。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朱德林說:“咱農村人沒啥本事,大蔥可以消炎、殺菌、防感冒。”


10萬斤大蔥,是村民過去一年的念想,也是未來一年的生計。


但他們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沒人說得清“八方”有多寬廣,但他們把那“一方”的苦掛在心上。


返程後,朱德林沒有立即回村,而是在縣裡的賓館自我隔離,又因為沒辦法解決吃飯問題,無奈回到家中閉門不出。

記者電話採訪,他說:“我們還有10萬斤大蔥,只要需要,我們還捐!”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有人說,地址越長,越說明來自角落。


但即便山高路遠,也有人不辭辛苦、不計回報。


2月5日上午10點送抵湖北黃石的22噸香蕉,來自位於中越邊境的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瑤族自治縣蓮花灘鄉石板寨村坡頭小組。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疫情爆發後,坡頭小組組長盤海金在微信群裡,就“捐贈香蕉,馳援湖北”一事,徵求村民的意見。


“通知發出去,不到10分鐘全部都同意了。”


全村傾巢而出,大家手腳麻利地採摘,山路崎嶇,就用組織摩托車隊運到山下的裝車點。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村民盤傑說:“我家是脫了貧的建檔立卡戶,曾經我也收到過大家的幫助,就想把香蕉捐給武漢。”


他們拿不出N95口罩、也買不到護目鏡,他們只有香蕉,香蕉是他們的全部。


即便私蓄無幾,也要傾囊相助。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志願者司機田本紅,開了1800公里,將22噸香蕉送到黃石。當天,它們就被分配到了17家醫院,提供給了醫護人員。


消息第一時間傳回雲南,村民盤樹安說:“他們收到了,我們就開心了。”


他們中的很多人,也許一輩子都不會離開村寨,但是,那些素昧平生的“一線戰士”已經查收了他們的“肝膽相照”。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22噸香蕉在湖北黃石卸貨,分配給17家醫院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這個冬天,通往湖北的高速公路上,每一輛貨車都承載著一段深情厚誼。


2月3日晚7點10分,一輛廂貨車從高速駛來,開入一旁的待檢區,車頭上貼著“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的條幅。


值班民警上前查問,車上的二人說,他們是從開封到武漢送捐贈物資的。

一來一回兩天兩夜,人累了,車也快沒油了,高速服務區加油站都停了,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去哪裡加油。


民警聞訊,將貨車引入空地,請他們下車休息。但二人堅持不下車:“我們從武漢回來的,回去還要隔離,你離我們遠一點。”


雙方只能隔著反光錐,遠遠地問候。


聊天中得知,二人來自開封市龍亭區北郊鄉,一個叫李軍,一個叫宗志江(音)。

同行的還有一輛貨車,來的時候裝著整整兩車泡麵和飲用水。


全部都是哥倆自掏腰包。


詢問兩人職業,他們說:“農民。”


往返鄂豫期間,在遇到民警時,他們已經換班開了整整兩天一夜。車廂裡盡是吃食,但他們只是喝瓶子裡的冷水。


“檢查站的飯點兒過了,我想即便有飯,這哥倆也死活不會下車的。”


民警轉身從自己包裡掏出兩個大橙子,給二人從車窗扔進去。


完後,發動警車帶路,引領二人去附近的加油站。


他說:“你給武漢加油,我開道帶你加油!”


一切事畢,民警站在貨車前立正、敬禮:“向你們致敬!”


河南的貨車和湖北的警車,從此分道揚鑣,往後便是後會無期。


但是,待到春暖花開,他們會記得彼此曾經相遇,會記得一切因何而起,會記得冬天終會過去。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沒有禁錮的城,只有離不開的愛。”


交通管制隔離了病毒,卻讓我們更加緊密地關照著彼此,守望相助。


大疫之中,武漢的街道沒有垃圾成堆、超市沒有彈盡糧絕、水電供應毫不懈怠,在這背後是無數民生保障行業員工的逆水行舟。


國家有難,匹夫知責、盡責。


苦難面前,總有“於無聲處聽驚雷”,有人選擇不怕、不畏懼、不逃避。


1月31日凌晨4點,處於封城狀態的武漢還在焦灼和熟睡中等待,貨車司機代永謙出現在武漢某物流園區內。


他要穿過交通受限的市區,給武漢一家發熱門診和定點醫療機構送去總重近2噸的食材,包含米麵油、調味料和雞肉、豬肉等,為正在前線“打仗”的醫生送去糧草。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物流倉庫

出生於1995年,代永謙加入貨車司機這一行也不過半年。


臘月二十九,電視上的報道越來越密集,大街上的人越來越少,代永謙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疫情已經爆發了,像大部分人一樣,他也躲進了家裡。


年後,他得知美團旗下的餐飲供應鏈平臺快驢進貨在組織個體司機保障疫情期間醫療機構食材供應,許多外地同行早已回家過年,自己便主動報名了。


因為鄰居中已確診兩例,家人對此有些擔心。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圖為快驢進貨在為貨車司機進行防疫培訓

彼時,社會各界都在聚焦醫療器械的捐助和分配,政府部門也在積極調配保障各類物資投放,但是武漢城內的短距離貨運一度緊缺。


1月30日深夜,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食堂經理李大雙撥通了美團快驢進貨的求助電話:


“封城了到處買不到食材,醫院食堂後廚裡的庫存僅夠吃兩天了,能不能趕快幫幫忙?!我們這裡需要蔬菜、凍品和米麵糧油!”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是武漢市防治疫情的主陣地,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院士抵漢後便駐紮於此。


據李大雙介紹,每天在這裡用餐的醫護人員和患者高達2000人次。


聞訊,快驢的工作人員也積極響應。但是空城之中,誰又不是捉襟見肘。


貨源、物資、技術、交通……一個個問題接踵而至。


那一夜,快驢進貨遠在石家莊的客服、遠在北京的產品技術人員、倉配調度人員,和武漢的採銷、倉配人員……一起開啟了一場和時間賽跑的食材物資接力賽。

直到凌晨1點,難題各個擊破,“綠色通道”暢通無阻。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圖為出發前全副武裝的代永謙

三小時後,配送司機代永謙接過接力棒,像平日一樣裝車出發,不同的是,這一次他穿上了防護服,離開的時候同事反覆叮囑:“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

一路上,原本車水馬龍的武漢像被按下了暫停鍵,沿路增設的檢查關卡提醒著他自己似乎離病毒越來越近。

在代永謙口中,從前的武漢有多麼豐富多彩,如今的武漢就有多麼黯然失色。


但是,他一再表示自己並不害怕:“醫生離死亡那麼近都不怕,我有什麼好怕的。”


在採訪中我們瞭解到,代永謙定點配送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已經從外部將各功能區嚴格劃分。


抵達不同的區域,走不同的路線,各路線之間有圍擋隔離,安保人員不間斷值守。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食材送貨通道,代永謙攝

就診患者自醫院正門進入,而代永謙的貨車走的是東門。每次他都會把貨物卸在門口,按照程序拍下視頻、照片,再打電話通知李大雙查收驗貨,通過無接觸配送,前後不超過半小時。


2月6日中午,因為送完貨已經是中午,臨走時,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對接人員送給他一份盒飯。


兩葷一素,代永謙很是感激,拍照留念後毫不介意地享用:“飯是溫的,心裡也熱乎。”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工作人員送給代永謙的盒飯

採訪中,他的態度始終真誠,不訴苦、不渲染,彷彿自己的工作內容與平時並無不同,只是需要返回倉庫時,在園區設定好的焚燒桶裡,將身上的防護服脫下來燒掉。

第二天,從公司領一套新的防護服,再一次奔赴戰場。


他像每個堅守在崗位上的武漢人一樣,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讓這座城市正常運轉。


或許,這世間偉大的無畏,比我們想象中更耀眼,也更尋常。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代永謙和他所服務的美團快驢進貨團隊,在疫情期間,為包括武漢在內的34個城市的醫療機構搭建起“綠色通道”,全力保障和解決防疫一線的食材供給。


但隨後,他們又發現像養老機構、學校也因封閉式管理出現了食材採購不便的情況,便將綠色服務通道的範圍擴大至醫院、防疫部門、養老機構和學校等等。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圖為代永謙為武漢養老院配送的物資

因疫情封院,院裡老人的吃飯問題變得困難起來,每天快驢進貨配送的新鮮食材是他們的營養保證。

2月4日,快驢綠色通道又接到了武漢一家餐廳老闆的求助:“因為送餐量過大,店裡油快用光了。”


第二天,代永謙滿載著30桶食用油趕來救急。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代永謙趕到餐廳送油

原來,這家餐廳名叫“潮粵香海鮮酒樓”,從1月26日起,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免費營養盒飯,從這裡輸送到有需要的抗疫一線,送到醫護人員手裡。


像這樣的餐廳,在武漢還有很多家,他們靠微信群集結,而行動的發起人分別是廣東汕頭人方鍾欽和廣東德慶人葉錦盛,都常年在武漢做餐飲生意。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從大年初二(1月26日)起,葉錦盛和留漢的員工們便開始忙碌起來。


庫存的食材和愛心物資也不斷湧入:


1月28日,4000斤大米卸貨;

1月30日,200斤雞肉在被製作成500份雞湯;

2月1日,700斤胖頭魚到了,6個人花了幾小時才宰殺完成

……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每一天,只潮粵香海鮮酒樓一家,就有超過1000份的免費盒飯被送往協和醫院、金銀潭醫院、中南醫院、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等地。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圖為醫護人員向送餐志願者表達感謝

但是,他們自己實則已是負重前行,疫情導致餐廳歇業,方鍾欽有100名左右的員工,葉錦盛的36家店總共有600名員工,除去送餐的消耗,員工的工資也讓他們有些吃力。


的確,這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除非,有人願意挺身而出。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一次疫情,讓我們發現了很多英雄,他們以凡人之身,做了不凡之事。


讓世界變好一點的,或許是你,是我,每個人平凡的勇氣。


就像基辛格在《論中國》所說的:“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中間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


電影《喜劇之王》中有這樣一段場景:


張柏芝:“看,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


周星馳:“也不是,天亮後便會更美。”


封城18天,為了讓武漢醫生吃頓熱飯,他們拼了!看完淚目……


圖源:電影《喜劇之王》

其實,無處不在的“抗疫者”,正閃爍著平凡之光,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將照亮整個天際。


黑夜或許可以延遲我們到達的時間,但不能阻止我們前進。


只要我們不回頭、不放手,絕望就不致於吞噬人心。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

願他們所為得所報,願山河無恙,願精神相傳,願星火不滅。

1、新浪微博@新華視點、@人民網、@梨視頻、@天中捕快等

2、《楚天都市報》:暖心!武漢餐飲老闆每天向醫護送出千份愛心盒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