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四天一换药方,对病人有好处吗?

用户59064691818


这就是中医的精髓,辩证论治,根据病情的变化而调整方子,西医永远也不明白,永远也不会。


老付随笔


中医三四天一换药方对病人有好处吗?

有好处,这是肯定的,而且必须这样才好,这是很有必要的。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这就像现在十月天一样,早上还是冻冻的;中午时分太阳也很烈,那个时候又是暖暖的;到了傍晚,气温又趋下降,又开始凉凉的啦。所以,在早上起床时候冻,就要添衣以防着凉,中午时分太阳正照,气温提升,也就可以脱下外套,尽量保持身体所需要温度就好,傍晚来了,天气转凉,又要添衣了,这就是一种自然规律。

中医的理论道理也应该是这样吧,刚开始给病患者服药时,开上三、四剂药,先从整体调理身体,培元固本,让体内增加抵抗力,然后按轻重缓急,君臣佐使,再换药方以专攻对治,因此这样斟酌置换是很有必要的,也因此才符合辩证施治。

如果死守一个方单墨守成规,机械式的治疗方法,不去灵活掌握病情和调节药方药量,那才是庸医一个,因此对于患者三、四天换方换量,这对病人都是有好处的。

我是草原春芳,欢迎关注,共同学习进步。


草原春芳


要看什么样的症状,因为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循环变化的一个过程,7天为一个周期,49天为一个大的周期。当你生病的时候,你第1次看医生,他会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给你开一些方剂,但是这些方剂他一般有的会开三天的,有的会开7天的。中医里面分很多的派别,一般都是开三天,因为。医生再通过他的判断之后,开出来的方子,他先给你开出来,让你吃完之后他再通过他的方子看,是不是对症,所以他3四天便换一次方子,理论上来说是正确的。就好比一个人,生产了一杆枪,但是这个枪首先是要经过测试才能上前线去。所以你不用担心,因为如果他换的方子你吃完之后感觉第1次的感觉,没有第2次的好,那就说明对症了,如果说你吃完这一次更不行,那就说明没有对象,所以你更应该,去关注的就是你,这个方子变换之后,你身体的感受以及你身上所出现的症状,及时的和医生反馈,这样会更容易对。病症进行有效的治疗,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希望我的回答有所帮助。


奥拉贝尔


中医:来,我们结合一下。

现代医学:我不用你结合。

中医:你还没有预防药和特效药,我有的是。

现代医学:那你还跟我结合干嘛?

中医:我得发挥关键作用。

现代医学:那你自己发挥吧。

中医:不行,我不跟你结合就不能发挥关键作用。

现代医学:……

中医:现在,我宣布,中西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医发挥了关键作用。


abc查无此人


这是一个看病证性质的问题 如果是个急性的外感疾病 会有很多这种情况 比如 伤寒表虚证 桂枝汤证。证状是 头疼 发热 汗出 恶风 脉浮缓 中医必须开出桂枝汤 并且要求病人按照桂枝汤的使用方法使用(服药后服用一杯热粥 以助药力 覆被取微汗 不汗再服 又不汗又再服 出小汗一时许为佳 禁生冷肉面五辛)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掌握不好 疾病都不会药到病除!所以 仲景按照还未愈的各种情况 再进行二次换方 比如 "发汗后 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 可与麻杏石甘汤"这是伤寒论原文六十三条的情况! 由风寒表虚转为邪热壅肺 必须要换的 是哪个环节导致要换呢?是服药环境的变化或者是病人的服用桂枝汤没有遵医嘱等因素都会是可能的。如果是固定的慢性疾病 比如 风湿寒风湿病 一般把方一次性开准 不用换 但途中病人又遇上新的外感病情况 也要考于在内。需要换方还得换 不是死般硬套的。说换了几个方就不是好医生 不换方又不是好医生


用户70961364490


(病进)太阳——阳明(但热无寒无死症)

——少阳——少阴——太阴——厥阴。

(病退)厥阴——太阴——少阴——少阳——太阳。

那个症候用那种方剂,哪有一种药就能治一百个人的病的道理?辩证就是根据病退情况施以方剂,修改方剂很正常!

无意间暴露了中医的治疗步骤,这么科学不是让西医票友们如丧考妣吗?[捂脸][捂脸][捂脸]


学木上乘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开的药方一定符合患者病症,只能是通过诊断开方,到底是不是开对了,很难说,很多时候对病的把握不准确,开的药也治不好病。真以为医学那么好学啊,学医八年也只是入门而已。这还是厉害的,很多医学生学了八年,还是连基本功都没学好!


一切随缘138871021


中医看病和西医不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疾病,看重的是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不是纠结于是什么疾病,很多西医的病在中医里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病名,但不代表中医治疗不了这种疾病。

一个大夫开出的方子,三四天后可以根据疾病的病情,后期转化进行调整,比如感冒,可能初期无汗身体疼痛,大夫给予麻黄汤治疗,发汗后可能三四天就好多了,后期就可以减轻用量或者根据症状换方子后期调理,三四天还没好,后期也就会根据病情对于处方调整,这要实际根据患者的病情。当然有的患者一些慢性疾病,比如消渴,饮多尿多,开出的方子在三四天内症状可能没有太大的改变,就可以守方不变,有一些改变在进行调方。

不能说三四天调方就好,也不能说三四天不调方子的大夫医术就差,还要根据实际病情来观察考虑。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杏林初修


中医针对患者开具验方,第一副药为投石问路药,服后有效果,略调整药方正式用药,每剂服完既查看效果,如有必要还要调整方剂。这是因为患者诊治过程中主要分四大阶段:确诊、遏制病情、治疗疾患、病后康复,每个阶段诊疗重心不同用药亦不同。


狼129828566


中医治病讲的是方证对应。而一个方子对应的是一组证,比如泻心汤就有好几个,而每个汤对应的证共同点都是心下,也就是胃有闷胀的感觉,但又有不同的兼证。

还有很多时候一个人得病是跨经的,比如太少合病或并病。就是病人同时有太阳病的发烧,怕冷肩背脖子僵痛,也有少阳病的恶心呕吐,不想吃饭,肚子胀满,两肋胀痛等一大堆证。。。治疗时证大多数时候不会同时消失。只会有一个或几个消失。那么医生就要把针对已经消失的证的那一组药撤掉。

还有比较常见的是治疗一个汤证后会出现新的汤证。比如说小柴胡汤证的少阳病治好后有时会转阳明病,这时候就应该换成治疗阳明病的方剂。

所以,换方,调方是中医的基本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