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黃渤、王珞丹、白客主演的《被光抓走的人》?

甜美系追劇社


看《被光抓走的人》那會剛好是年底過年,雜事比較多,也一直沒有寫相關的影評。不過,小編還是挺喜歡這部電影的。


影片的故事如片名,有一部分人在一道白光閃過世界後消失了,人們很慌亂,無論是專家還是老百姓,他們都想找到光與消失的人之間的因果關係。


後來,人們觀察到了一個有意思的規律,消失的人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情侶。於是,人們推斷,白光帶走的是真正相愛的人。


由此結論倒推,剩下的人呢?顯然,就是沒有真愛的人。



於是,影片就"情侶間什麼才是真愛"這個子題,展開了四條線的劇情。


揭示了黃渤和譚卓飾演的這對中年CP的道貌岸然,王珞丹與黃璐飾演的正房與二房尋夫之旅,白客飾演小混混筷子對朋友不可描述的秘密,以及民政局外富家女和窮小子的假愛情。



故事情節緊湊,發人深省,以下是小編的幾點看法:


1、演員的表現出眾,演技在線。


黃渤、王珞丹、譚卓、白客、文淇,真是人人出彩,年度國產電影最佳群像表演沒跑了,王珞丹凜冽,譚卓真摯,白客驚豔,文淇鬆弛,黃渤則渾身是戲,眼神裡全都是生活。


2、導演董潤年有才華。


影片的設定是高概念化的,一道光突然抓走了一批人,剩下的人該如何生活?導演把設定講清楚了,在敘事中又跳出了設定,沒被桎梏住,而且講好了故事,拍出了人性。


3、愛情片是永遠不會被淘汰的電影類型,但愛情片如何求新求變?


這部電影給了我們答案,不落俗套,盡顯真實,這個故事裡的愛情,好就好在都是生活裡真實存在的,讓人看了心生共鳴。



4、導演好多小趣味特有意思,比如“光把黃磊抓走了”這種梗,很好玩。


5、影片有寓言故事的意味,仔細想想很多橋段,後勁很足,看完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會思考自己的愛情,產生許多感慨。


影評叫獸


《被光抓走的人》這部電影一個很有意思的設定,是兩個核心角色自始至終未露面,王珞丹故事線裡的胡建平,白客故事線中的秦山,都是“一個名字演完整部戲”模式。

前者以黑色幽默式的解構,層層剝開走馬觀花式的愛與束縛的矛盾;後者以“名不副實”的反差,祭出念念不忘生死以之的不可言說。

黑色幽默式解構

《被光抓走的人》中王珞丹、黃璐這條線以荒誕的姿態,揭開了婚姻的束縛本質和異化病變。

尋常世界裡的道德觀念,在行將離婚的體面正室和不依不饒只問愛不愛的第三者之間,展示為兩次當眾衝突。

關於婚姻這道圍牆的道德感,戲裡獨立的王珞丹也罷、黏糊的黃璐也好,其實都不那麼在乎。

前者以理解和成全的姿態、鄙夷看著多變的所謂真心,後者以“他只愛我”的天真,死死糾纏著愛高於一切禮法的真愛至上。

戲裡王珞丹看不上黃璐,更多出於“沒愛也不會死”的獨立型人格對“拿愛當命”的飛蛾撲火式觀念的鄙夷,所以縱使二人橫豎都應該不對付、最終卻莫名其妙組成了一個隊友聯盟。

一冷一熱,一個旁觀一個求證,共同見證了男人的初戀、精神紅顏以及此後兜兜轉轉的數任。

這是一個從世俗觀念角度來說特別渣男的故事,貪得無厭、朝三暮四;揭開謎團的方式很黑色幽默也很嘲諷“還有小三小四還有小五?”

而最終的指向,卻又是一言難盡的悲劇。

王珞丹飾演的妻子,最終幡然醒悟從不瞭解丈夫,“他說的都是真話,他都愛也都不愛”。

當人將種種不同的情感需求,分割投射在不同的對象上,便出現了“渣”模式。

與其說電影要進行一出追本溯源的道德審判,不如說這條線探討的是婚姻制度本質上的悲劇屬性,愛和圈養、佔有的本質衝突。

這條路往前走一點,就是戲裡黃覺夫婦的開放式態度,所謂“各玩各的”,但大多數夫妻囿於種種因素不會走到這一步,既不能全心全意與一人心甘情願白頭,又不能抽刀斷水各自歡快、攜子之手“搭夥”度日,在婚姻的牢籠裡面目全非。

錯位型終極羅曼蒂克

電影中最接近所謂浪漫、所謂羅曼蒂克,所謂“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傳奇性質的濃烈情感,發生在白客飾演的小混混筷子和發小秦山之間。

秦山是他什麼人?

發小。

僅此而已嗎?

白客的角色筷子,在電影裡有女友(王菊飾),二人關係最直接的一句調侃也不過是女友半真半假的試探“你該不會喜歡秦山吧”。

但這個上一秒還在撈“世界末日”油水、趁亂在小混混們打劫店鋪之後渾水摸魚掏了兩包煙的人,下一秒就能幹出驚天之舉。

在混混沌沌的生活裡,始終惦記秦山是否被謀殺。

沒有證據報警無果,他乾脆來以牙還牙式的私行,拿著一把水果刀衝了上來、對著他心目中殺害秦山的人就是一刀。

為了一個莫須有的兇犯,賠上後半生的復仇,這段比一切梁祝、羅密歐朱麗葉都更可歌可泣的古典情愫,偏偏發生在看起來最“不配”“不愛”“不該”的人身上。

筷子自己對這份情誼的理解,恐怕是“兄弟”。

他是自欺欺人還是當局者迷,都不重要。

一場雨夜痛哭,一場捨命報仇,“情義”不用依靠友情、親情、兄弟情這樣的分類來定義。

前者是諸多被生活剝奪心愛之人、心愛之物,在向命運投降之前慣有的崩潰儀式。

後者則是少之又少的奮力反抗,以誠、以心、以命。

而電影中黃渤和譚卓飾演的這一家人,恐怕是中國大多數夫妻的日常。

中國式婚戀關係“死結”

戲裡的武文學(黃渤飾)、張燕(譚卓飾)兩口子,在日復一日的無味重複裡、將日子過成了一間看不見的牢籠,一切敏銳的感官都已鈍化,火花盡失、索然無味。

這不僅僅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感,這是“家庭靠什麼維繫”這一命題遭遇終極拷問時的無力死結。

原本在日常生活中,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孩子、是親情、是常態,但在“有愛的人都被光帶走了”這樣的極端設定之下,尋常家庭中可以不被提及、不需審視的愛情、突然被提上了最緊要的日程。

柴米油鹽和風花雪月,似乎是兩組對立的概念。

一家人過日子,提“愛”似乎太矯情、太短暫、太刻意。

梁祝也好、羅密歐朱麗葉也罷,結局都是殉情;王子公主的愛情童話,永遠停留在“他們從此幸福生活在一起”。

愛情故事的下文,不會寫女主角去看病重的舅媽、和婆婆的小九九、買菜做飯工作的無趣,不會寫男主角申報職稱遇到的阻礙。

純愛故事和一地雞毛的生活篇章,似乎有著厚厚的次元壁。

如果大多數的婚姻,就是把白月光變成飯米粒、就是把硃砂痣變成蚊子血,這樣溫水煮青蛙式漸漸冷卻的激情、逐步冰凍的“愛意”,需要被複蘇嗎?

有句玩笑話說“像左手拉右手,沒有感覺”,這句話細思極恐的背面是:如果砍掉你的右手,你試試?

電影以“相愛的人被光帶走”這樣的謠言被接受的大背景、以軟科幻式的高設定,完成了如同“砍右手”一般的兇悍操作。

在日常生活夫妻過日子的進程中,“愛”似乎是一件特別沒有名分的東西。

《被光抓走的人》則從社會輿論壓力等諸多方面,以功利又公開的方式,來審核本應無關功利且私密的愛情。

一群中年人的飯局上,黃渤和同學P了一樣的火車站圖、都拿出光照那天的不在場證明,拼命要在世俗規則中、為自己的“不愛”找到合理辯護。

如果說真實生活中的拷問停留在婚姻的外在形式層面,電影則以“相愛的人會被光抓走”這樣的設定,將問題從表面的殼子、外在的制度推向裡層的感受、內在的情緒。

電影中這兩口子,在誘惑和救援面前最終選擇都是迴歸家庭。

最後的鏡頭,是兩口子一個切菜、一個攪雞蛋,一同為孩子做飯。

濃濃的日常生活溫馨質感,有著歷盡劫波而尚在的家之溫情,將對愛的拆分式概念型拷問,又含混賽進了“一家人”的複雜實體裡。

對比鮮明的是,“小孩子”為愛死去活來大動干戈,文淇飾演的女兒為了小男友哭哭啼啼,這邊真正經歷了感情裡大風大浪的父母、卻以最普通又平靜的方式來面對。

這個結局未必讓人滿意,但對裂隙中夫妻絕望窒息處境的窺探,似乎觸及了中國式婚姻生活的本質。

雖然電影中大段大段的對白,有說教式的冗餘沉悶之嫌、對觀影體驗頗有損傷,但這個設定視角本身似乎也新鮮。

以非常尖銳的視角、切中了生活中最幽微又最普遍的痛點,似乎又以更鈍重的方式、迴避了土崩瓦解的可能。

舒心結語

電影中一組相愛的年輕男女,因為“沒被光帶走”而被審判為不相愛,釀出了男生跳樓以證明“我愛你、我願意為你去死”的悲劇。

原本二人遭遇的阻礙,是父母親不滿窮女婿而棒打鴛鴦的世俗壓力,彼時女生拼命反抗;當這種壓力以詭異的類似天命模式出現時,女生卻頭也不回:你沒有通過真愛考驗。

而所謂光和愛的必然性,最終也不過是虛妄之言。

有意思的是,電影裡最先提出“被帶走的是相愛之人”這個理論的,不是科學家而是中學生,小孩子才更容易用非黑即白的眼光看愛情。

而那些婚姻裡的所謂愛情或許是皇帝的新衣,誰也見不到、誰也不肯承認;又或許是空氣,擁有時不曾察覺、失去後死路一條。

天長地久的時間,鈍化了愛情裡人們原本敏銳的觀感。

那麼,愛究竟是奢侈品還是必需品?

一線之隔。


舒心醬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看完這部電影不僅會讓你臉紅,更會讓你眼角泛紅,因為這是一部非常適合情侶或者夫妻一同去觀看的電影。

它展現了不同年齡、不同社會身份,在突發的災難以及災難過後的愛情,讓我們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什麼算是愛情?”這也是電影“設定懸念”所要表達的終極意義!

1、 武文學(黃渤)

黃渤所飾演的武文學表現的是一個家庭的愛情故事,從而也向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人到中年,曾經熾熱的愛情,逐漸變成了習慣和親情,還算不算愛情?”

電影及我的回答可能都是“算”!:因為武文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年人的愛就是責任”,電影中武文學雖然很要面子,會說謊,也有對年輕肉體的渴望,但他最終還是守住了底線,承擔了一個男人對家庭應有的責任。

2. 李楠(王珞丹)

關於王珞丹飾演的李楠和她丈夫胡建平的故事,也表現的是一個即將分離的家庭的愛情故事。

隨著電影劇情的不斷前進,我們發現胡建平不止有小三,還有小四、小五……這樣的人和他的老婆之間可以說是肯定沒有愛情了吧?

但電影最後,揭秘了胡建平死於光照前的車禍,他死前心中牽掛的人不是那些小三,而是他的妻子;而李楠雖然嘴上說著不關心胡建平,但卻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尋找著丈夫的下落,並且最後在丈夫去世的地方痛哭。

3. 筷子(白客)

白客飾演的筷子,他和女朋友之間有沒有愛情呢?

我覺得也有,只是太少,程度選比不上他的好兄弟秦山。

再加之筷子的設定是一個有著濃厚社會氣息的人,所以他在認定秦山是被人殺害之後,即使在官方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仍選擇了自己去報仇。

興許導演是想問我們:“這種強烈的友情算不算愛?”

看完整部電影,都無不讓我們明白:愛是責任,無論是在熱戀中還是組建家庭,都意味著互相進入到了彼此的世界,除了愛更多的應該是一份責任!


貓咪影視迷


在《被光抓走的人》中,一束光照下來,很多人消失了,後來發現消失的人好像都是真正的愛人。電視裡的科學家說愛是量子糾纏,多遠都能感受到。所以太空的吸引力一抓一個準,兩人都帶走。於是留下的人都成為了愛的棄兒。所以被拋棄的妻子和一樣沒消失的小三站在一起時,妻子會笑出聲。誰也沒有得到男人的愛,大家平等了。

王珞丹飾演的李楠,從戴鑽戒的反覆上看出她其實是不想離婚的,但赴約去民政局是因為獨立女性的尊嚴。而這份獨立又來源於老公的鼓勵“喜歡大氣穩重獨立的女生”。當她看到小三時,她是不解的,一個胡攪蠻纏不識大體的小老闆。所以她覺得自己根本不瞭解枕邊人,於是好奇,開始和小三一起尋夫,一個很有趣的組合搭配著行動,也挖出了一連串老公交往的女性。有初戀,一箇中年喪夫的可憐女人;一個淡定從容的富婆,她也在這些女人的口中一點點了解著自己的老公,她想給自己的愛情找一個出口,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小三說,她一板一眼保守無能,夫妻生活不懂浪漫。

初戀轉述老公的話,她獨立能幹。她反問,我獨立能幹就不應該被珍惜被保護嗎?

富婆說男人很簡單,有時候就是小男孩,找你聊聊天,在沙發上睡一覺。她問道,你會把老公當男孩嗎?

經歷七年之癢後,這個別人口中的人,她完全陌生。而她也相信,男人說的這些話也都是真實,他誰都愛,又誰都不愛。他在生活中無法自洽,在女人中間打轉,渴望著建立鏈接,卻都又無法深入和持久。最後被警察叫去,得知男人在光照的那一刻出了車禍,掉下橋淹死在河中,並沒有和哪個真愛一起消失。這也和她的推測互相印證了。這個從未出現的“胡建平”和很多都市病患者一樣,孤獨而脆弱,需要愛卻不願意付出愛。

已經和解的兩個女人辦完喪事,一個終於放下,並不是因為人死而放下,而是終於不再把婚姻的失敗歸因於自己,放過了自己。妻子還是獨立女人的想法,不管繼續還是離開,只要是自己按下了那個暫停鍵就好。小三也因為人死掉了,不是消失,而更加篤定地相信自己才是男人唯一的真愛。一個獨立清醒到最後,一個執念確認到最後。

黃渤和譚卓是一對結婚十七八年的夫妻,生活中默契有加,但愛情已經歸於親情,兩人都留了下來,沒有被光帶走,這似乎成為了他們貌合神離的鐵證,女兒都嘲諷著說,你們乾脆離婚算了。於是“我們明明很相愛”這件事在“真愛必消失”的離奇條件下成為了一道證明題,怎麼證明我們是相愛的?愛面子的語文老師先是弄虛作假p了火車票說妻子在光照時去了外地,最後甚至在起鬨下將性事也拿出來在眾人面前表露。妻子終於不堪羞辱憤而離席。題目證明不下去了,老師就開始起疑,我們是不是真的不愛。他發現妻子找別人傾訴時,又有人將他帶入到對婚姻形式否定的意識形態中,婚姻和愛情無關,承認吧,面對吧。但中年語文老師不能認同這麼前衛的觀點,去尋找自己的解決方式,終於鼓起勇氣約出來自己喜歡的年輕女老師時,在等待的過程中,他從期待到不安,讓他醒悟了什麼是愛。他回到家,樓下女兒正和男友吵架,他帶回哭得稀里嘩啦的女兒,開始和老婆一起下廚做飯。對於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來說,這就是最牢靠最樸實的愛了。

白客的男男線不完整,不做表述了。

讓一個沒有身份證的人證明他就是他自己。很荒謬。但愛情的基礎是信任,沒有被帶走似乎就是被判了刑,要麼你對愛不忠,要麼就是沒有人愛你。所以科學家會殺妻,所以年輕情侶會用輕生去求證真愛。有愛的信任沒了,愛不成立了;沒愛的徹底死心了,你就是無人來愛的可憐蟲。

設定、主題都蠻有趣,但內核並無太多新意。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很多情感早已面臨著重新被定義的境地。比如《太空探索》、《她》、《在雲端》令人感到帶勁兒的正是對於人類自身情感體驗進行細緻入微的拆解剖析,再用更符合當下甚至超前的語境去描述,引起人們的共鳴。按理說如果打這副牌,軟科幻有著天然的優勢。

但本片對於女性的情感體驗大概在“矯情獨立的”《南風》階段、對於男性的情感體驗在《讀者》的雞湯表達中,確實與形式脫離開來了。男男推測應該處在,你到底愛不愛我,我們到底是不是真愛的猜忌與嫉妒中。所以國產科幻無論軟硬,感覺洋氣不起來,不是技術,而是核心價值觀太陳舊了,對於情感、意識、心理層面的探索滯後而無趣。

此外,王珞丹、黃璐;黃渤、譚卓、焦俊豔的表演都很用心,但是整部片子的調度與拍攝電影感不強,沒有把演員突出出來。最後一場戲的設計很贊,此外都有一種電視劇視聽語言的即視感。


昭雨娛樂


影片的軟科幻設定是公認的有趣,而除了有趣,這個設定也並非我最開始感到的那樣雞肋,因為無論是光還是別的什麼形態或意識,它都是一個必然存在的東西。



我們都明白,生活中愛情的存在與否沒有客觀的評定標準,電影為了探討愛情的本質以及這種標準本身而假設了一道光,用光來作為一個“客觀”的評判標準,試圖考驗、掀開一群迷茫之人心中模糊的愛情真相,同時也告訴觀眾這些標準本身對愛情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在給出一個標準之後,人們到底是會被這個標準影響還是遵從本心去選擇,電影便就這個問題進行了不同可能性的探索。


有的人透過光看清了自己在愛情裡的模樣,於是選擇遵從內心。黃渤飾演的武文學對白光審判的結果從不相信到動搖,從懷疑他人再到自我審視,他與妻子經受住了光的考驗且彼此和解,生活細水長流慢慢繼續;王珞丹飾演的李楠因丈夫出軌而協商離婚,卻因為丈夫的消失踏上追逐真相的旅程,在旅程中一步步認清了花心的丈夫,看清了這段愛情,以及愛情裡的自己,從戴上戒指到摘下戒指再到戴戒指,她終於和自己和解;李嘉琪飾演的劉佳一對自己愛情從深信到不信,再到彼此以命求證,光最終沒能在她身上拿走她的愛情。



而有的人相信光的審判,無法化解憤怒而走向極端。殺妻的研究員相信自己的研究結果,認定了被光留下的他一定不被自己的妻子所愛,於是憤怒使他沉淪,滿腦子都是自己看到的殘酷“真相”,繼而殺死了妻子,陰暗的內心在這樣一種極端環境下暴露無遺,徹底被這道光所擺弄。



很多人認為導演先用輿論和推理使人相信這是愛的審判之光,但後來又讓官方出面闢謠這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是一個十分打臉的行為,實則不然。首先官方出於什麼原因闢謠,是維護社會穩定或是別的什麼也不可知。畢竟官方只說“這種推論沒有科學依據”,因為愛情本來就沒有科學可以證明,然而不管人們承不承認,被光抓走的人絕大部分都是情侶這個規律就擺在那裡;其次這本就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闢謠過後的大家在乎的不再是光是否真的有審判自己愛情的能力。這道光的存在考驗了所有人,揭露愛情中的弊病,讓所有人終於能夠看到各自愛情本來的樣子,從中找到自我,做出選擇,這才是這個設定的意義。



其實初看此片的時候,131分鐘的時長加上多線敘事的方式都讓我感到有些不明所以,許多情節看起來也不夠深刻,似乎就是一鍋亂燉。然而理清了各條線的前因後果之後我卻有了新的體悟。其實電影中刻畫了形形色色的人群,但大家幾乎都在片中找到了自己愛情的出口,無論好壞,這部片子在一些細節上做的非常認真。

使不少人不適的是,片子沒有一個很明顯的高潮,這種不適感也能理解。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很多時候已經習慣於更多地看到一些能夠幫人釋放情緒的影片,以排解生活壓力,在這個難以喘息的快消時代,《被光抓走的人》這樣一部平淡卻真實到略顯殘酷的電影的出現顯然讓人有些無所適從。但“拒絕用廉價的筆觸引起廣泛的共鳴”,《被光》的到來如一把利劍劃開生活的迷霧,它所擁有的現實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愛情自古都是文學影視的永恆話題,而這些作品始終只能給予啟發,無法給出一個普適的解決辦法。《被光抓走的人》帶來的依舊不是答案,而是將人們在經歷種種考驗和審判後的狀態展示出來,最終幫助人們認識自我,去更好地做出選擇。個人如何去看待自己的愛情和那些意義不大的外界標準,還需要自己在生活中尋求答案。


好奇放映室


被光抓走的人,這個故事很有趣,講突然有一種奇特的光線照到地球上,然後有人被光抓走憑空消失,人們發現被抓走的人80%都是夫妻或者是男女朋友,於是就推論出來一個結果不夠恩愛,人家不抓這是個時候就尷尬了。這個推論是單邊邏輯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人們常說萬物都有裂縫,那是光進來的地方,人們還說鳳凰都是浴火重生,人生也是負重前行,我知道很多人聽倦了這樣的說辭,可是我們卻又都十分明白生活的確如此,我想是被光抓走的人,這部電影告訴我要學會接納生命中的一些不完美。

整部電影讓我潸然淚下的是,最後文淇飾演的小蕾哭著跟爸媽說他不喜歡我了,我該怎麼辦呀?那一瞬間那句話像一把刀子插進我的心房,時至今日,即便我們愛的人早已不愛我們了,我們還有勇氣那麼大膽直白的說與他人聽嗎?

最後想說,在這部電影裡,我突然間發現那個鄰家女孩王珞丹成熟的變成了一個魅力十足的女性,那種魅力是不管在他每一個畫面,你都覺得它格外好看。





上品影視分享


以為這是一部類似“科幻愛情”影片,看了之後,卻發現充滿著赤裸裸的現實。人物走向是寫實的,可以說描繪的每個人的一筆一畫都如此深刻。

現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社會里,連情感都是快馬加鞭的產物。閃婚、閃離都不是稀奇的事了。

值得引人深思





雲剪影


王珞丹

被保安抓走的求婚男放了嗎?你們談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