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接園時我們如何問幼兒自己在園情況?

S19800829


孩子初上幼兒園,心理應該是坍塌的,他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把他一個人留在了這裡,不知道爸爸媽媽去哪兒了,是不要他了嗎?孩子會懷疑,會害怕,會恐懼,但是孩子又很奇怪,雖然他心裡是崩塌的,但是當他發現有很多小朋友和一些玩具,可以和他們一起玩的時候,他的這些情緒就會被轉移掉。

所以我們會遇到很多這樣的狀況。

“幼兒園好玩嗎?”

“好玩”

“明天還來嗎?”

“不來了”

雖然他玩的很開心,可是要他明天繼續這樣,他肯定是不願意的,這是他的本能反應。

但是孩子不上幼兒園是不可能的,每個孩子初上幼兒園,都會有分離焦慮症,每個孩子的時間不一樣,嚴重的,甚至會有一學期。做家長的雖然看著孩子哭心疼,但是也會堅持送孩子上學,是不是家長什麼都做不了呢,並不是的。

放學的時候,家長可以第一個排隊來接孩子,這樣孩子一放學就可以看見自己的爸爸媽媽了,並且可以有技巧的問孩子:

“今天去幼兒園,寶寶表現很棒哦,能自己吃飯睡覺呢”給孩子讚美和表揚,孩子一般都會很開心。

“今天一直沒有看見媽媽,想媽媽了吧,媽媽也好想寶寶啊,你看,媽媽第一個就過來接你了”給孩子同理心,讓他知道媽媽沒有不要他,媽媽也想他了,並且是第一個來接的,其他的孩子都沒有。

“今天是不是結交了很多小朋友啊,你喜歡他們嗎,他們好像都很喜歡你哦,都想和你做朋友呢,我們以後和他們一起玩,好不好?”轉移孩子注意力,讓好玩的事情佔據他的思維,三歲的小朋友,正處於社交敏感期,會自己交朋友,讓小朋友喜歡自己,會給孩子增加自信心,讓他更有勇氣。

“你能把你今天學到的,教給媽媽嗎?”充當孩子的迷妹,給孩子的心理建設很有幫助,平時都是爸爸媽媽來教我,現在我可以教他們了,孩子會特別自豪。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平和的度過分離焦慮期。



瓜與籽


我家孩子去年剛上幼兒園,我的經驗是剛開始一定要壓住自己內心的焦慮,儘量少問,老師帶一天孩子已經很累了,家長都要去問的話老師可能也會疲於回答。可以還種方法去了解。

孩子剛入園,事情會比較多,我能做到的就是儘量配合老師,不給添麻煩,交代需要家長的事情,一定及時給完成,給老師留一個好印象。比如幼兒園讓做手工,我和老公花費好幾天給做好,都是擺在班裡最顯眼的地方。幼兒園需要成立班委會,積極加入,幫助老師給其他家長傳達一些幼兒園的要求,短時間內和老師把關係處好,留一個好印象,後來孩子在幼兒園裡有什麼表現,老師都會主動跟說的,平時做遊戲、表演節目,也會單獨給拍一些照片發微信過來。老師經常會在班裡誇我兒子,也會誇我們做的手工這些,孩子特別有自信,越來越喜歡去幼兒園。這是我自己的經驗,希望對你有用。




掌心的糖


孩子在小班的話,有些孩子很難表述自己的狀況,家長可以在家裡模仿情節順便問一下,比如吃飯時,可以跟孩子聊一下幼兒園是如何吃飯的 ?睡覺時是怎樣的,有沒有睡不著小朋友,然後問一下睡不著有你嗎?

主要還是多跟老師交流一下

首先先鎖定一位老師,你平時跟那位老師(一般是班主任)交流多,然後覺得好接觸的老師,如果是信息問的話,一週一般一次,然後主要就是問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不好的習慣,再就是有沒有給老師帶來麻煩,讓老師說一下,家長幫助孩子進行改正;

如果是接孩子放幼兒園的時間,一般都是去的太早或是太晚,家長不多,老師正好也不忙,順便問一下老師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基本也是上述的問題;


呆呆43505


我孩剛上幼兒園時,因為我自己多少有點分離綜合症,每次接園總是問東問西,不僅耽誤老師的時間,也會影響其他家長接孩子,必竟接園的家長也挺多的,老師也不可能總和你一人交接。如果小孩在學校有做錯的地方,那老師當著小孩的面說出來也會打擊小孩上學的積極性,所以現在我都是晚上私信老師去溝通。


芳菲方


孩子上幼兒園,接園時我們如何問幼兒自己在園的情況?

現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普遍年齡在2.5歲到3歲左右,大部分孩子還都處於語言邏輯不通暢階段,也沒辦法具體分辨是非對錯,想從那個他們嘴裡瞭解到真實有效的信息比價難。我們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除了去直接問孩子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去了解。

一、老師發在群裡的照片。孩子在剛入園時,老師每天都會及時跟家長分享孩子在學校吃飯、玩、睡覺、上課等的照片。雖然老師在發照片的時候也是經過挑選的,但是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些活動照片,當集體活動照片出來時,就能多多少少發現孩子當天的狀態。

二、及時跟當班老師溝通。對於剛入園的孩子來說,自己說不清道不明的時候不能完全相信孩子回家表述給你的信息,我們班老師在開學第一個禮拜沒完就緊急召開家長會議,說有部分小孩回家給父母說不想上幼兒園了,因為老師會罰站他們。老師接到家長回饋後趕緊給大家澄清。我認為跟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才是瞭解孩子情況最客觀的方式。當然也不要有點風吹草動就給跟老師落實,其實你能選擇這個幼兒園,肯定是前期做了考察工作的,對於老師我們應該給予恰當的尊重與信任。並且老師就應該有相應的懲戒權,罰站這種行為我完全可以接受。而老師每天反饋給你的信息也能反映出老師是否給孩子足夠的關注。我們班的老師用一個禮拜記住了所有孩子的小明,每天放學後主動給家長溝通孩子的情況,真的是特別細緻。


<strong>三、孩子回家後的反應。

我之前剛送園的時候也是想問他幼兒園的事情,但是剛開始放學後他並不願意跟我聊學校的事情,當時我想著那我就不特別問了,並且老師幾乎每天都會跟我反應孩子的情況。後來他適應學校生活後回到家還會主動跟我分享學校的事情。有一次我做錯了事情,他給我說“媽媽,錯了吧,站到那去”,我就知道了他們犯錯的時候老師採取的是罰站。晚上睡覺時我就會告訴他“老師批評了不要傷心,那說明老師關心你”“受到批評也不要灰心,我們要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雖然他不一定聽得懂。


四、好朋友之間相互問。如果有跟孩子同伴的小同學,其實我們可以相互問的,如果孩子真的在學校有比較特別的情況,孩子之家肯定有印象。當然,小孩子的話也不能全部當真。作為一個輔助判斷就行。


幼兒園的老師是孩子心靈第一位導師,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與信任,畢竟惡性事件是少數的,家長和老師之間應該保持有效、良性的溝通,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引導與榜樣。


欣若繁花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都會擔心孩子這一天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被小朋友欺負,有沒有被老師訓斥等等。所以放學回來就迫不及待的追問孩子一對的問題,其實這樣不但得不到你想要的回答,孩子還會越來越反感。如果想要從孩子的嘴裡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那麼你首先要放輕鬆,心態平平,若無其事的和孩子聊天。但是切記不要問的太直接,譬如問孩子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有沒有特別喜歡的小朋友?最喜歡哪個老師啊?當你這樣跟孩子聊天的時候一般的孩子會告訴你在幼兒園的情況。當然孩子不說大人也不要一直逼問。


猴兒駕到


孩子剛開始上幼兒園,家長肯定是有很多問題的,從孩子出生開始都是媽媽帶大的,孩子離開家庭進入到新的壞境中,肯定有很多的不適應,會哭鬧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成人去一個陌生的環境還會不適應,更別說孩子了,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那家長接園時應該怎麼樣與老師溝通呢?試一試下面的方法吧。

1、尊重、信任老師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高學歷,而幼兒教師大多是大專學歷,所以很多家長就會輕視老師,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師比家長更專業,擁有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家長只有一個孩子而老師培養出幾十幾百個孩子,對孩子的年齡特徵和性格特徵比較瞭解,所以家長一定要尊重、認可、信任老師,這樣老師更願意去溝通孩子在園情況。

2、有問題找老師,不要跟孩子說

新生剛入園的家長問題是比較多的,孩子有分離焦慮期而家長同樣有分離焦慮期,家長的焦慮情緒往往會傳給孩子,很多家長會問“幼兒園好不好玩”“有沒有小朋友打你”“明天還來嗎”一系列的問題,家長這樣做只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情緒,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問類似的問題,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今天好棒啊,老師說自己吃飯了”“幼兒園有哪些有趣的事兒”“能跟我分享你今天認識好朋友嗎”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更快的度過分離焦慮期。

3、有側重點

很多家長上來就問“我家孩子今天表現怎麼樣啊”這樣呢給老師的範圍就太廣了,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涉及各個方面,家長這樣問老師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家長問孩子在園情況又有側重點,進餐、喝水、人際交往、專注力、情緒、午睡、自理能力、運動等方面,家長可以一天問一兩個問題,這樣呢一週下來基本上就可以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

4、全面評價

孩子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全盤的肯定,也不能全盤的否定,對於孩子的進步要及時給予正確的表揚,那家長在跟老師溝通時可以問問孩子最近哪方面有進步,並告訴孩子老師表揚你了,希望你繼續前進,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膽量和自信心。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那家長在跟老師溝通時可以問問老師孩子需要改進和提升的方面,不能掩蓋孩子的問題,這樣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甚至到青春期時孩子會叛逆,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尊重孩子的想法。

5、多說孩子的情況

家長可以跟老師對說一說孩子在家裡和校外的情況,讓老師多一些對孩子的瞭解,這樣有利於發現孩子的問題,並給予正確的建議和正確的育兒觀念,針對孩子的特點給予針對性的教育,共同培養幼兒的興趣,達到家園共育的效果。


大頭的小世界


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時,是孩子思維最活躍、最興奮的階段,也是開發孩子智力的黃金時間,可以好好利用這一段時間,開發孩子的思維,給孩子的表達創造良好的機會。

可以提一些這樣的問題:

你今天最快樂的事是什麼?為什麼它是最快樂的事?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麼遊戲?

你聽見了/看見了哪些有趣的事?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什麼優點?

像這樣的問題,提問內容具體,孩子知道從何而答。

孩子講述的多,就有助於父母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這樣的問話,還能激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在表達的過程中,有時還會附帶上他自己的見解,這會讓孩子的思維更加活躍。

父母在提問時,需要注意一點的是,提問時最好使用開放性的語言,多問幾個“為什麼”,而不要用“是不是”這類封閉性的語言。

因為,封閉性的提問容易造成孩子思維的惰性,而問“為什麼”,會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助於開闊孩子的思維,而孩子豐富的想象力也會得以發展。同時,這樣的提問還能練就孩子尋找問題、思考問題和自己解決問題的本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孩子剛上幼兒園,沒有完全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無論身體還是心裡都處在一個焦慮狀態,所以等放學的時候,我們要多問一些開心的事情,比如,今天在幼兒園玩什麼好玩的了?交到好朋友了嗎?今天的幼兒園的飯哪個是你最喜歡吃的呀?先問一下輕鬆的話題,不要提及有關別的小朋友欺負你了嗎等等之類的問題,這會讓孩子更加牴觸幼兒園。

作為家長,焦慮症不亞於孩子的甚至於比孩子還嚴重,我們要相信孩子,他們的適應能力遠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強很多,要積極樂觀的和孩子一起度過幼兒園分離焦慮期。

孩子完全適應幼兒園之後,放學我們詢問孩子園內發生的事情可以循序漸進的深入了,比如“給媽媽講一下今天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好不好,媽媽太好奇了”“今天又認識新的小朋友了嗎”引導孩子開口,慢慢的孩子就會很樂意跟你講園內發生的好玩的不好玩的事情。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怡恬的生活


你很想知道寶寶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但是表達能力尚若的寶寶要麼不會說要麼不知道該怎麼說,怎樣才能和寶寶聊出他在幼兒園的生活細節呢?

寶寶從幼兒園回來,對幼兒園閉口不提,作為媽媽的你卻很想知道他在幼兒園這一天發生了什麼事兒,但是要讓寶寶說出他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可是有很多學問的,聽聽過來媽媽的經驗和建議吧,或許能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圓圓剛上幼兒園時,我回家問她的的第一句話通常是:你今天在幼兒園都幹什麼了?而圓圓的回答往往輕描淡寫:沒幹什麼。不知道。甚至有時什麼也不說,後來我覺得,不是圓圓不想說,而是她不知道怎麼回答我的問題,於是我儘量將問題具體化,比如我會問:今天喝的是酸奶還是牛奶?晚飯吃的是饅頭還是麵條?今天螞蟻哥哥(幼兒園老師)帶你們做遊戲了嗎?。一般情況下,圓圓都能回答這些問題。

利用生活場景來提問

我發現如果突然問寶寶某個關於幼兒園的細節他很少會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比如我問他:在幼兒園吃的什麼菜?他通常說:不知道。後來我開始利用我們一起做的事情來打探他的情況,比如我給他脫衣服時就會問:在幼兒園睡覺脫衣服嗎?他說:就脫上衣。我問:脫褲子嗎?他說:不脫。我給他穿衣服時也會問:在幼兒園自己穿衣服還是老師穿。他會說:自己穿。

角色扮演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

我是聽朋友給我介紹的這個辦法,就是讓兒子來當老師,我當學生,兒子很樂意當老師,我會對老師說:老師,我要小便。小老師對我說:好,去吧。寶寶還會模仿老師的言行對我進行教育,表現好的時候還會給我發sticker,但有時候也會訓斥我:閉嘴。哈哈。

認識寶寶的同學

我會利用接寶寶的時間問問他們同學的名字,有時也會在給寶寶交費時,看看他們的名字冊,這樣我回家時就和他有的聊,比如我問他:張思涵是你們班的嗎?寶寶說:是。他是男孩?不,是女孩。聊的多了,我就知道他經常和誰玩,漸漸的知道他們班的淘氣大王,有一次回來還和我說:今天,李老師管劉金林(他們班淘氣大王)叫金林哥。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