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硯秋、王瑤卿研究《鎖麟囊》唱腔,旁聽生張君秋受益匪淺

一位藝術大師的成就,除了個人天賦異稟以外,還有與他們的勤奮刻苦,虛心求教,博採眾家是分不開的,張君秋就是這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位藝人。

程硯秋、王瑤卿研究《鎖麟囊》唱腔,旁聽生張君秋受益匪淺

京劇張派創始人張君秋先生

京劇成派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比較嚴格遵守前輩大師的高超藝術,而在他們學習繼承階段,儘量還原他們師父輩的傑出藝術,他們追求的是一種,恪守的量變中不知不覺而產生了質變,是一種自然而然變化的過程。一種在不刻意地改變中,逐漸發生了變化。

第二種是嚴格繼承的同時,還在博採百家,廣納博收,海納百川,這種就是有意識地追求量變到一定程度而發生了質變。

第一種典型的,比如京劇老生的一代大師餘叔巖,言菊朋,楊寶森等,第二種最典型的就是京劇張派創始人張君秋。

程硯秋、王瑤卿研究《鎖麟囊》唱腔,旁聽生張君秋受益匪淺

京劇大師餘叔巖演《洗浮山》

張君秋先生和友人談起,他在年輕的時候,跟隨他的太老師王瑤卿,程硯秋學戲的同時,還學到了這些前輩大師,他們是怎麼樣創腔編戲的,這些經歷在他一生的演藝生涯和創作過程中,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張先生說:“老北京前門外的大馬神廟衚衕,是王瑤卿先生的宅府,王瑤卿先生是我師父李凌楓的師父,但是我的很多戲都是他老人家教的,他很喜歡我,常常說:君秋啊,你的嗓子和我年輕時候一模一樣,由於他是我的師爺,所以,我也有幸時常在大馬神廟聆聽他老人家的教誨。

程硯秋、王瑤卿研究《鎖麟囊》唱腔,旁聽生張君秋受益匪淺

京劇旦角革新家教育家王瑤卿先生

王瑤卿先生號稱京劇界的“通天教主”,他的後半生主要是培養弟子門人,因材施教。當時,很多的名角兒,比如“四大名旦”,都時常到大馬神廟來向王瑤卿先生請教,王先生家裡,常常的熱鬧非凡,我很小的時候就被我師父帶到太師父家裡,像他老人家請教,可以講,我的這一派主要是王派的骨架,我打基礎的唱腔,開蒙的基礎劇目,都是王派風格的,後來,到了師爺家裡,除了鞏固我師父教給我的一些戲,他老人家還傳授了我很多的玩意兒,可以說,太老師是我第二個重要的師父,他對我的幫助太大了。

在師爺家裡我也常常聽他和大家說戲聊戲,那收穫實在是太豐厚了!特別是程硯秋先生編演他的拿手傑作《鎖麟囊》的時候,我是見證人之一,親自聆聽了他們整個的創腔的過程。

程硯秋、王瑤卿研究《鎖麟囊》唱腔,旁聽生張君秋受益匪淺

京劇旦角大師程派創始人程硯秋先生

那是1940年,程先生每每拿著這出戏的初稿去王先生家請教,由於王先生家裡的客人很多,大部分時間裡,都是程先生在一旁自己先琢磨,也不去打擾別人,多數時候,都是等到半夜以後,大部分客人都散了,程先生才拿出稿子和王先生仔細推敲,虛心請教,請王先生幫助按腔,一塊修改潤色。

所以,《鎖麟囊》這出戏,王瑤卿先生是功不可沒的,沒有他老人家的幫助,程先生很多精彩的唱腔也不會那麼快就設計出來,可以講,王先生在這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對程先生的創腔幫助是非常大的。

程硯秋、王瑤卿研究《鎖麟囊》唱腔,旁聽生張君秋受益匪淺

京劇程派名劇《鎖麟囊》

我那時候,真是藝術上如飢似渴的時期,別人走我不走,我就在旁邊,聽著兩位宗師的教誨,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太多的東西,其實,多數時候也很睏乏,但是,這種新唱腔的設計課程,那是花多少錢也是買不來,學不到的。由於我很多時候都在一邊旁聽,學會了很多創造唱腔的絕活,這為我以後創造自己的唱腔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張君秋先生非常重視對前輩藝術大師的學習和繼承,就是他功成名就以後,仍然沒有放鬆對老一輩藝人的學習和借鑑,這種借鑑不止旦角,不止行當,不知劇種,不止藝術門類,總而言之,他博採眾長,廣納博收,為我所用。

程硯秋、王瑤卿研究《鎖麟囊》唱腔,旁聽生張君秋受益匪淺

張君秋編演張派名劇《西廂記》

他創立的張派藝術,也是在繼承和總結前輩大師“四大名旦”、王、黃的基礎上,厚積薄發,另闢蹊徑有所發揮。從他學習王、程兩位大師創作《鎖麟囊》的過程,不難看出,他既聰明又好學,又有很高的天分,這樣的人才,不成就一派那才奇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