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艺术大师的成就,除了个人天赋异禀以外,还有与他们的勤奋刻苦,虚心求教,博采众家是分不开的,张君秋就是这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艺人。
京剧成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比较严格遵守前辈大师的高超艺术,而在他们学习继承阶段,尽量还原他们师父辈的杰出艺术,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恪守的量变中不知不觉而产生了质变,是一种自然而然变化的过程。一种在不刻意地改变中,逐渐发生了变化。
第二种是严格继承的同时,还在博采百家,广纳博收,海纳百川,这种就是有意识地追求量变到一定程度而发生了质变。
第一种典型的,比如京剧老生的一代大师余叔岩,言菊朋,杨宝森等,第二种最典型的就是京剧张派创始人张君秋。
张君秋先生和友人谈起,他在年轻的时候,跟随他的太老师王瑶卿,程砚秋学戏的同时,还学到了这些前辈大师,他们是怎么样创腔编戏的,这些经历在他一生的演艺生涯和创作过程中,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张先生说:“老北京前门外的大马神庙胡同,是王瑶卿先生的宅府,王瑶卿先生是我师父李凌枫的师父,但是我的很多戏都是他老人家教的,他很喜欢我,常常说:君秋啊,你的嗓子和我年轻时候一模一样,由于他是我的师爷,所以,我也有幸时常在大马神庙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
王瑶卿先生号称京剧界的“通天教主”,他的后半生主要是培养弟子门人,因材施教。当时,很多的名角儿,比如“四大名旦”,都时常到大马神庙来向王瑶卿先生请教,王先生家里,常常的热闹非凡,我很小的时候就被我师父带到太师父家里,像他老人家请教,可以讲,我的这一派主要是王派的骨架,我打基础的唱腔,开蒙的基础剧目,都是王派风格的,后来,到了师爷家里,除了巩固我师父教给我的一些戏,他老人家还传授了我很多的玩意儿,可以说,太老师是我第二个重要的师父,他对我的帮助太大了。
在师爷家里我也常常听他和大家说戏聊戏,那收获实在是太丰厚了!特别是程砚秋先生编演他的拿手杰作《锁麟囊》的时候,我是见证人之一,亲自聆听了他们整个的创腔的过程。
那是1940年,程先生每每拿着这出戏的初稿去王先生家请教,由于王先生家里的客人很多,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程先生在一旁自己先琢磨,也不去打扰别人,多数时候,都是等到半夜以后,大部分客人都散了,程先生才拿出稿子和王先生仔细推敲,虚心请教,请王先生帮助按腔,一块修改润色。
所以,《锁麟囊》这出戏,王瑶卿先生是功不可没的,没有他老人家的帮助,程先生很多精彩的唱腔也不会那么快就设计出来,可以讲,王先生在这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程先生的创腔帮助是非常大的。
我那时候,真是艺术上如饥似渴的时期,别人走我不走,我就在旁边,听着两位宗师的教诲,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太多的东西,其实,多数时候也很困乏,但是,这种新唱腔的设计课程,那是花多少钱也是买不来,学不到的。由于我很多时候都在一边旁听,学会了很多创造唱腔的绝活,这为我以后创造自己的唱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张君秋先生非常重视对前辈艺术大师的学习和继承,就是他功成名就以后,仍然没有放松对老一辈艺人的学习和借鉴,这种借鉴不止旦角,不止行当,不知剧种,不止艺术门类,总而言之,他博采众长,广纳博收,为我所用。
他创立的张派艺术,也是在继承和总结前辈大师“四大名旦”、王、黄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另辟蹊径有所发挥。从他学习王、程两位大师创作《锁麟囊》的过程,不难看出,他既聪明又好学,又有很高的天分,这样的人才,不成就一派那才奇怪呢。。
閱讀更多 荷露團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