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业怎样坚守三个月?


疫情之下,企业怎样坚守三个月?

针对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清华北大联合腾讯对上千家中小企业做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有34%在不开工的情况下维持1个月,33%可以维持2个月,不到18%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只有10%的企业能够维持6个月。

如果挤掉企业吹牛的成分,真实结果可想而知,可见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艰难与脆弱的脆。那么这次疫情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企业又如何才能守住三个月底线呢?

疫情之下,企业怎样坚守三个月?

01

疫情拉响企业倒闭警报

最近已经有著名企业挺不住而倒闭了。比如知名IT培训机构兄弟连,已经宣布北京校区全面停止招生,全部员工遣散。还有KTV行业的老大,人均消费超过1000元的K歌之王,也突然猝死,宣布与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提出补偿方案,还强调,如果有30%的员工,不同意这个方案,那么公司将申请破产清算。如果没有此次疫情,相信这两家规模不小的企业会在2020年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意外不期而至,每家企业都应该有思忖应对。

首先,一定要重视公司的现金流。企业倒闭并非生意模式被颠覆,大部分企业都是因为资金断流而死掉的。也许企业生意还在,运转也不错,只是因为突发事件资金不足以应对开支,于是只能宣布破产,可见现金流就是企业的生命。很多创业者总是急功近利,觉得把钱都仍在账上太浪费,总希望他们都转起来,产生最大的效用,所以不留现金盲目发展实业,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将自身暴露在财务风险当中。当生意突然不转了,企业现金流也就断了。没了供血能力,企业自然就死掉了。

其次,摊子别铺的太大。自打创投兴起,大家开始了烧钱模式,企图象京东和美团那样杀出一条血路。这就相当于自己没有造血能力,全靠输血活着,一旦输血中断,无论你有多么强大的肌肉,还是死路一条。面对如此大的疫情,企业融资活动基本全停,今年上半年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至少要延期3个月。如果企业挺不了那么久,恐怕就有极大的风险。现在很多老板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到处在借高利贷,希望能给企业续命。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很可能陷入债务陷阱,从而走入死循环。

第三,别招太多人。都说人多好办事,有的企业总喜欢大规模用人,但是一旦遭遇意外,这些员工就瞬间变成了成本支出。数据显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员工成本超过60%,而租金才20%,所以不能开工,还要支付工资,对于老板来说,将是一场噩梦。绝大多数企业就是这么被拖垮的,即便没有疫情,也是如此。比如一两个大客户突然跳单,就可能让一个企业瞬间陷入困境。所以人够用就好。宁可1个人干2个人的活,给2个人的钱,也不能招2个人进去。

第四,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次第一个爆出企业经营困难的是西贝的贾国龙,他作为行业标杆,餐饮领袖在媒体上哭穷,说自己撑不过3个月,随后这招果然好使,后面几天一堆银行主动追着他给钱,不要都不行。仅仅一周时间,浦发银行1.2亿的低息贷款已经到账。西贝度过难关应该已经问题不大了。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企业一定要早做准备,遇到危机了,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大声哭穷,把自己的诉求说出来。祈祷疫情早点过去只是一种心理安慰,没什么大用,你可能会越等越慌。

疫情之下,企业怎样坚守三个月?

02

企业如何守住三个月生命线

做企业跟做人没什么本质区别。既要让自己对别人产生价值,也要让别人为自己产生价值。简单说,就是既要有用,你还得赚钱,最重要的是还得应对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世界不是线性的,不会让你坐着高铁看着风景,就到达巅峰的,这其中一定会有很多关口你要去闯。孙子兵法讲,未谋胜先谋败,时刻都要考虑极端情况,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生命力才会顽强。而生命力,就取决于你的造血能力,粮食储备,成本消耗以及应对是否及时。

面对疫情冲击,社会活动家、资深的企业家、战略家孙坚近日也给出了他的看法。作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酒店产业名人俱乐部副主席、北京首旅集团总经理,首旅集团的积极应对和孙坚的现身说法或许对大多数企业应对疫情有学习借鉴意义。孙坚之前提出的涟漪组织、服务业S型血等管理理论和产业发展理论,就为酒店行业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系统化、集团化提供过宝贵经验。

孙坚表示,企业不管大小,都要对疫情作出判断,守住底线,重拾信心,寻找未来更多的机会。首旅集团有4000多家门店,10万多名员工的公司,尤其是在湖北有200多家的门店,在武汉有接近150家门店,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公共事件,对我们的冲击是巨大的,有20-30%的门店已经关门。我们唯有重视、重视、再重视,建立关键点责任机制以及沟通机制,实行特殊工作流程应对。孙坚认为“守住底线”就是要“活着”,如何守住底线有三个纬度:

一是人的安全健康永远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当这种疫情危机发生以后,我们的员工在第一线为宾客提供服务,这样的环境和空间,我们确定了人的安全健康是第一位的这样工作方针。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底线,因为我们只有能够为自己的员工和我们的宾客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提供设施设备尽可能地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及健康,这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责任。人的安全健康是我们的基本底线,是我们企业能够活着的最重要的基础。

二是现金流对于企业生存永远是第一位。

当前遇到这么大的一个挑战,每个企业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去计算出自己企业的生存时间,当下有多少现金流可以应对。最近几天大家看到了类似于西贝这样的企业的新闻报道,即使它有6亿的资金,最终可能也只能撑得住三个月的时间。我们也看到北大、清华联合腾讯对1000家中小微企业做的调查,就目前情况,真正能够熬过三个月不会超过10%。在这个时候,我们守住底线,现金流是每一个企业最应该关注的事情。

三是企业有承担社会责任使命。作为企业,在社会事件当中,我们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也应该在危机当中有所体现。应该尽企业所能去帮助解决一些我们在这个环境下力所能及的工作和贡献,首旅集团在第一时间将武汉地区临近医院的酒店拿出来专门作为医务人员的休息场所就是基于这种责任。这样做虽然不能带来收入和利润,但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就得以体现。

疫情之下,企业怎样坚守三个月?

03

企业如何重拾信心活下去?

面对疫情,企业不仅现在要活着,而且将来还要活得更好,这才是企业的真正核心竞争力。这次的疫情对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次大考验,在大考的过程当中,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职业人,每一个企业的创始人、管理者,都应该去面对他,重拾信心非常重要。信心的恢复需要有储备,这样才能让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能够更加有利,拥有更多的武器和弹药。

1、深挖洞,广积粮。深挖洞就是我们要更加细化地去控制成本。面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对成本的控制要加码到极度,也就是说要尽可能把困难想得多一点,把不确定性、把未来的挑战和持续的时间要想的更加保守一点。广积粮就是要有储备资金的来源。很多企业可能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而且可能也得不到投资人进一步的资金的支持,更多的是要自己想尽办法保障自己的资金池,同时还要控制好房租、人工等企业成本。

2、寻机会,创产品。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空旷城市,人流量非常少,整个经营一定是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时候,企业更是要全员调动整个组织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去寻找困难中的机会,去创造更多的产品。比如目前正进入返工潮高峰,很多城市对疫情管理非常严格,需要有14天的自我隔离期,首旅集团就在3、4天前推出的家居隔离房概念。充分利用好他们的酒店资源和酒店服务能力,为企业、为个体,为整个众志成城的疫情抗战提供帮助,这其实就是一种创造性的产品。

3、稳军心,练内功。面对疫情冲击,企业需要重拾信心,非常重要的是让整个团队保持稳定,不到万不得已,裁员、降薪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练内功,就是企业可以利用这样一个被迫的机会,以线上的形式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在这一方面,首旅、美团、携程等企业就不断地推进了网上课程,利用春节延假,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别小看企业的这些辅助,现在的投入和付出一定会为未来企业的再次发展和腾飞添砖加瓦,增加竞争力。

最后祝福所有企业都能平安度过这次疫情大洗礼。大家都要保重,不仅要自我保重,还要保证自己企业的员工,要让他们都能够安全和健康。正值返工大潮之际,希望每个企业、每座城市都能正确应对挑战,更加重视疫情防范,更加坚定信心努力工作,涅盘重生,更加辉煌。

疫情之下,企业怎样坚守三个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