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清朝入關,李自成能統一新年中原嗎?

鵬舉張說天下


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中的後起之秀,也是在李自成的率領下推翻的明朝。可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40多天就狼狽逃回到了西安,為啥?原來是遭到了清軍和吳三桂的聯合打擊,號稱百萬之中的農民起義軍頓時作鳥獸散,一路向西狂逃,生怕跑慢了就丟了性命,從此李自成就開始了下坡路,沒1年就被殺了。

看到這裡,感覺如果沒有清軍入關,似乎李自成就會統一全國,建立大一統的政權,開創一個新的時代,因為這完全複合一個新生朝代的規律。

事實真是這樣嗎?

其實即便沒有清軍入關,李自成也很難統一中原,建立大一統的王朝。由於李自成自身的侷限性和小農思想,註定了李自成的失敗,他最多建立一個割據政權,時間長了也肯定會被其他強者打敗。

而李自成從初出茅廬到成為農民起義軍領袖,其實正是託了清軍與明軍打仗的福。在整個崇禎時期,明廷把所有精銳都部署在了關外與清軍對峙,而從使得中原大地上的農民起義軍有了可趁之機。明朝也正是在清軍和農民起義軍的兩面夾擊下才導致滅亡的,當然,明廷滅亡有很多原因,但是在戰場上的直接失敗是最主要的原因。

而清軍從萬曆時期就開始和明朝打仗了,早就摸清了明朝的脾氣和實力,所以也在這幾十年中,清軍也慢慢從只是簡單的搶奪物資、人口到慢慢佔領明朝的土地,進而到覬覦明朝的政權,這其實也是幾十年來清朝看法的逐漸改變。

也就是從萬曆到崇禎以來,清軍這個外患越來越成為明朝的大患,也因為要剿滅清軍,使得明朝加緊了對國內老百姓的搜刮,使得老百姓也在這個大潮中活不下去起來反抗。

可這個惡性循環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因為明軍在關外始終在打敗仗,老百姓們也越來越的加入到了起義的隊伍中去,雪球越滾越大,最終成為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李自成能打進北京城,也是“撿漏”的行為。沒有清軍在前線對明軍毀滅性的打擊,明軍早就騰出空來把李自成這些農民起義軍收拾了。李自成佔領北京做起了皇帝夢,以為真是自己打敗了明朝,但是壓根沒有看到關外這個更厲害的敵手,從而導致夢碎北京城。

對此,你覺得李自成沒有清軍入關,能統一中原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看李自成入京後的所做所為,實在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明亡實在不是打不過農民軍,是各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當時連年大旱,顆粒無收,餓殍千里,人相食。其次,崇禎接手的是被他哥他爸搞殘的大明。第三,後金入侵不斷。第四,農民軍造反不絕。所以說,以農民軍的實力其實是幹不過明軍的,最後李自成能攻入北京實在是大明氣數已盡。雖然北京被李自成佔領了,但其實中國南方大部都還在明軍手裡,尤其大明在南京有另一套領導班子,江南江北大營還有數十萬兵馬,雖然大明剩下的那些王爺也不齊心,還各自稱帝,但李自成的民軍內部一樣也不團結,劉宗敏,牛金星他們也是各想各的,手下的軍隊進北京後燒殺搶掠,大發橫財,這些兵將手裡一有錢就再無戰意,原來為了一起打明朝才走在一起,相信攻下北京後就再無心去打南明瞭。而且民軍似乎並沒有什麼很好的軍事人材,只是靠人多,如果不是皇太極總是救他,民軍早被剿滅了。而南明還有幾十萬軍隊,還有史可法,鄭成功等將領。所以,如果沒有清朝入關,李自成最好的結局大概就是與南明劃江而治,像宋朝時一樣。如果南明能政治穩定,有幾個好的軍事人材,李自成則終將被剿滅。


趙襄子1024


李自成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關外清軍對明軍的不斷消耗,以及幾次入寇對華北華中地區的蹂躪。

從崇禎元年開始,在天災人禍的影響下,陝西山西一帶出現了規模化的農民起義,李自成走上造反的道路稍晚一些,是在崇禎二年。本來殺人跑路的他到甘州投軍,但因為皇太極從喜峰口入寇,京師危急,抽調各地軍隊勤王,剛剛從軍的李自成所在的部隊也被徵召,然而走至半路,參將王國剋扣軍餉不發,最終導致譁變,李自成等殺官造反。

李自成造反三年,實際上沒有取得什麼成績,後來投奔他舅父闖王高迎祥,但造反事業也很不順利,被明軍到處追著打,到了崇禎六年,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在山西被明軍擊敗,逃到河南被多路明軍包圍。後來李自成用顧君恩之計,賄賂陳奇瑜詐降,才逃出生天。

此後,崇禎九年,高迎祥被盧象升擊敗,後又被孫傳庭所殺,高迎祥殘部投靠李自成,李自成被推為“闖王”。李自成轉戰各地,後楊嗣昌會兵1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策略,限制農民軍流動,兩年內頗有成效,張獻忠兵敗降明,李自成被洪承疇、孫傳庭埋伏擊潰,只帶著17人躲到了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苟延殘喘。

世事就是這麼奇妙,在李自成最艱難的時候,皇太極再次拉了他一把,顯示於崇禎十一年,從青口善、牆子嶺毀牆入關,肆虐中原,兩年之後又發動錦州之圍,將明軍最後有生力量牢牢牽制在山海關-寧遠一線,使得河南一地的圍剿農民軍工作停滯了下來。

同時,因為皇太極幾次入寇,劫掠人口、糧食、牲畜、造成了華北華中地區生產遭受極大破壞,朝廷無力賑災,出現大量失去生計的流民,這些流民為了生存,鋌而走險,也走上了造反道路,為李自成的壯大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有生力量。

崇禎十五年,明軍幾乎全軍覆沒於松山之戰,洪承疇降清,大明王朝最後的野戰軍隊幾盡毀滅,而華北之地幾盡赤地,無論是稅收,還是兵源,朝廷都再難以掌控。多年來被明軍追著到處跑的李自成,這才算是真的成了勢,像滾雪球一般壯大起來,最終於崇禎17年進入北京,滅亡明朝。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李自成之所以能成事,並不是其人具有極高的軍事素養或者政治才能,也不是農民軍有很強的凝聚力,而是明廷自身的種種制度問題,加上清軍的不斷消耗才讓李自成成為了明朝的終結者。

倘若,沒有後金的崛起,李自成是沒有什麼機會崛起的,明朝會滅亡,但並不會滅亡在農民軍的手中,至多是重演王朝末年,軍閥混戰的歷史。

而回到問題本身,清軍不如關,李自成能夠成為中原的新皇帝麼?答案是不能。整個農民軍,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政治綱領,也沒有穩定的後勤,他們自始至終的做法都是以前流寇的那一套,以劫掠富戶官紳為軍餉來源,對地方上從來沒有形成過真正的治理。說到底,李自成的農民軍自始至終都是無根之萍,沒有任何基本盤。

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再強,也不可能牢固地佔據一個區域,實現有效的治理,更何況是佔據整個天下?


江畔初見月


很明顯,不能!即使能,概率也低到忽略不計。

原因很簡單,從李自成起義到攻佔明朝首都,再到兵敗,這個過程中,就能看出李自成這個人的能力和性格了。

先看李自成這個人,頂多算是一個古代農民起義首領,他既沒有朱元璋的學習能力,也沒有劉邦的馭人能力,拿什麼來統一中原。

再看李自成的團隊,既沒有劉邦那樣擁有張良,蕭何,陳平,韓信,樊噲這樣的治國人才和軍事人才,又沒有像朱元璋那樣擁有劉伯溫,常遇春,徐達這樣的牛逼團隊,拿什麼來統一中原。

再看李自成的軍隊,攻進明朝首都後,只顧搶掠,奪取金銀珠寶,再看看劉邦團隊攻進咸陽的時候,秋毫無犯,蕭何看重的寶貝是秦朝的戶籍賬冊,稅收賬冊等等有益於治國的文件。

朱元璋攻進南京的時候,當時李善長也是拿了元朝在江南地區的戶籍,賬冊,稅收賬冊等等文件。

李自成自己沒有做梟雄的才華,又沒有像樣的團隊,更沒有一隻紀律嚴明的軍隊,所以他一統中原的概率及其低,如果不是明朝各種內憂外患,李自成早晚被撲滅。


煙郭說歷史


李自成的軍事集團大部分將領並沒有什麼優秀的個人素質。基本上都是些窮苦出身或者出身卑微的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都是些沒見過大世面的人,所以也就眼皮子淺。以文武之首的牛金星和劉宗敏來說,在佔據北京後,兩人迅速的腐敗起來。在管理上,牛金星大肆的啟用原明朝的降將,而劉宗敏則是對明朝的官員酷刑苛待。他們的這些行為說明他們並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因為但凡有點兒戰略眼光,至少也得把江山都吃下肚子再說腐敗的事兒啊。浴室僅僅半年的時間,李自成集團在北京就敗退了。都說“自古文人相輕”,這在牛金星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說起來他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對外要抗衡劉宗敏為首的武將集團,對內還要打擊與他分庭抗禮的李巖勢力。忙活來忙活去,就是從來不在集團的戰略大方向上出一個好主意。也難怪自古文人,尤其是底層的知識分子,爭權奪利的小人心態非常明顯。其實這也是有道理的,有本事的,有心胸的早就考上狀元了。留在底層的大部分知識分子,都是些沒本事沒品的文化流氓。小編認為集團內部的鬥爭激烈,也說明了兩點問題:第一,人員素質不行;第二,說明李自成領導力不足。第四:缺乏先進生產力階級的認同。

在小編看來,如果李自成要建立一個長久的王朝,那麼必須獲得絕大多數人的認同和支持,也就是那些可以代表社會主要生產力和先進生產力的階級群體。社會主要生產力,代表統治的生產,先進生產力代表統治的前進方向。在李自成的集團中,其實不難發現社會主要生產力的群體——農民。但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讀書人可是真不待見李自成。

  


小尚帶你看歷史


李自成是在明朝處於衰敗期發動農民起義的領袖,李自成之所以起義成功,一是明朝內部文臣弄權,崇禎長於後宮婦人之手,缺乏一代帝王駕御朝廷政治事務的權術,使朝綱處於無序狀態;二是東北滿清地方割據政權勢力的逐漸強盛,對明朝政權造成極大壓力,傾全國軍事、經濟之力對付滿清割據勢力邊患襲擾,無暇顧及李自成的起義軍,鎮壓極不得力,使得李自成農民起義軍能夠比較順利攻陷北京。崇禎帝聽信滿清奸細的迷惑,誤殺袁崇煥,終於使東北失守,內優外生,加速了明朝政權的滅亡。假如沒有滿清入關,從曆頭發展趨勢看,明朝政權氣數將盡,或早或晚,必得滅亡,李自成農民軍取代明朝政權是歷更發展的必然,但李自成缺乏一代帝王的基本政治素質,政權難於維持長久,也必將被另一個政治集團勢力取代。


李同民


小編認為這種事情沒法說,首先來說歷史是不可以假設的;其次來說中國實際是清軍和“三藩”一起打下來的,當時吳三桂等人是否支持李自成還未必;最後來說清軍攻打張獻忠和南明政權時也多次陷入險境,甚至是千鈞一髮。

總之小編認為,如果沒有清朝如關,憑藉李自成的實力會擊敗吳三桂,但之後中國會陷入像“五代十國”時期的大分裂時期。南明、張獻忠、李自成,甚至是關外的滿清會相互攻戰。最後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物質文化史


不能!

李自成骨子裡就是流寇!入京之後立即享受淫慾富貴,全無安邦定國的戰略。當時,立國的機樞在山海關,在吳三桂。李自成竟然兒戲地派一個降將唐通去勸說吳三桂投降,全無禮賢下士的心思。更加荒唐的是,劉宗敏霸佔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致使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來清軍入關。

整個“大順”就是眾多互不隸屬的烏合之眾,劉宗敏不受李自成節制。劉宗敏、李過等主持的“輸銀助餉”,殘害士人階層,敲骨吸髓,共得銀七千萬兩。實質上,顛覆了“大順”王朝的根基。

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五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召集軍事會議,擬派大將劉宗敏出兵山海關。劉宗敏竟頂撞說:“大家都是做賊的,憑什麼你在京城享受,讓我去前線賣命?”李自成無奈,只好率隊親征。

李巖是難得的安邦治國良才,卻被李自成殺掉,以致自毀長城。


張鐵軍158


我認為可能性很小,就算是統治也只是曇花一現。

首先是李自成繼高迎祥後號稱“闖王”,因為採納李巖的“均田免賦”為百姓所愛戴,兵多將廣,但是卻沒有正統,在古代正統和名分是很重要的。

其次是李自成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不懂禮賢下士,有階級侷限,目光短淺,很難統治國家,身邊缺少有遠見的謀士、將領。

第三是在實力強大後殘暴,不會用人,政治智慧低,貪圖享樂。

第三是手下將領荒淫殘暴,大局觀弱,班底薄弱。

最後是受當時鼠疫的影響。


斑鳳


沒有清軍入關,李自成自然能夠一統天下。

李自成進京,崇楨皇帝庫中無銀,連國丈都不肯捐款,上朝都沒有人,大家都忙著投降。清軍進入江南,江南文人,大多數投降。可以說大明朝已經是失去民心,換一個皇帝無所謂。

有人說李自成素質云云,不夠皇帝樣,那是事後諸葛亮。李自成與朱元璋比,難道李自成就比不過朱元璋?只是李自成剛進北京,還沒有喘過氣來,清軍就入關了,一切就都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