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丨他們說,那些不信的人才是瞎子

我不想成為一棵樹本身,我想成為它的意義。

2019年1月,我翻開《我的名字叫紅》的第一頁。


那時候正值孕期反應最難過的時候,持續時間太長。範先生推薦了這本書給我,希望可以幫助我分散一下注意力。然而這本書最初好像不能讓我靜下心去,經歷了孕反、感冒、生寶寶,再到帶寶寶,孕婦+新手媽媽的日子忙的不可開交,這本書總是讀了一章又合上,確一直是我心頭的念想。

讀書丨他們說,那些不信的人才是瞎子

終於在2020年1月,也許是因為寶寶已經8個月大讓我有了些自己的時間,又或者是因為疫情大家都隔離在家,終於得以靜心。我很珍惜這段難得的閱讀時光,可以通篇讀完整本書,也得以寫下這篇讀書筆記。




不得不承認,閱讀《我的名字叫紅》是件吃力的事情,無論是什麼原因,事實就是我花了一年時間才讀完它。作者是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穆克,說他是最會講故事的諾獎得主一點也不誇張。


這部小說每一章都是用第一人稱“我”來講故事,也就是敘述者把所有的故事當事人都當做自己來展開敘述。我在高二那年很迷這種寫作手法,也曾試著用兩個第一人稱的角色轉換來寫過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片段。《我的名字叫紅》這本書中有20個角色,看起來各個敘述者分別講述著各自的故事,但各個角色卻又像接力賽跑一樣,下一個講述者講述的內容與上一節的內容恰好銜接緊密恰當而又不著痕跡,導致我真的是邊讀邊感慨作者的邏輯思維清晰又縝密。




剛開始翻這本書的時候,看的我眼暈,哈哈,斷斷續續的閱讀讓我很難把人物間的關係完美連接在一起。後來有了大片的時間,靜下心來讀,發現這厚厚的560頁內容其實也有著非常簡單的主題。


愛情

離家十二年的青年“黑”回到他的故鄉,並與他深愛的初戀情人、姨表妹“謝庫瑞”重逢並結合。像所有愛情故事一樣美好,文字裡也滿滿的是細膩和動人。因著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讓人最真實地感受到這一對戀人之間的試探、猜疑、愛戀以及男女之間思維的差異。如果你把它當作一部愛情小說來讀,那會容易的多。


人人都愛的美麗女人謝庫瑞,我也不可救藥地愛上了她。她聰明,堅強,理性,果敢,我喜歡她對愛情和婚姻的認知。


“結婚前燃燒著的愛情之火會隨著婚姻熄滅,只留下一片荒蕪憂鬱的廢墟。當然了,結婚後的愛情也會消失,不過快樂將填滿它的空缺”。她說,生命中最崇高的目標不少愛情,而是快樂。“真正的目標是快樂,愛情和婚姻不過是為了得到它而使用的手段:一個丈夫、一棟房子、小孩們、一本書”。


一向愛情至上的我,竟然有些贊同她的觀點了,因為當她說“你難道看不出來,就算我的處境堪憐,丈夫失蹤,父親亡故,仍然比你那枯燥的孤獨無依好得多?”沒錯,生命最崇高的目標是快樂不是嘛,哪怕謝庫瑞失去了很多卻依然擁有讓她快樂的源泉,比如她的孩子們。


當然了,謝庫瑞也有人性弱點,而這才讓她成為更真實的女人。人人都愛謝庫瑞,真實的謝庫瑞。


謀殺

沒錯,迎接“黑”歸來的除了愛情,還有接踵而來的謀殺案。兇手連續殺害了兩位宮廷細密畫師,而且在第4章就以第一人稱現身,並且隨著情節的發展不斷出現,誠懇地講述自己的內心想法和真實經歷。他越是如此坦誠,他的身份就越是神秘,你就越想知道答案,這條線也會成為你讀下去的動力。


黑的姨父,也就是謝庫瑞的父親,正是奉命為蘇丹繪製抄本的長者。不久,秘密作畫者之一的高雅先生被發現死於深井中。隨後,黑的姨父也慘遭殺害。兇手究竟是誰?蘇丹要求黑與反對繪製該書的畫坊總監奧斯曼大師在三天內查出結果,否則全體受罰。而線索就藏在書中未完成的圖畫某處……在眾人合力下,他們找出了兇手——“橄欖”。“橄欖”在逃竄途中被黑的情敵哈桑殺死,而書最終沒有完成。


暗殺、愛情糾葛以及繪畫風格和宗教信仰的爭端,這些種種都糾纏在一起,讓故事變得更加豐滿,帕慕克處理起這看似複雜的內容來井井有條,在我看來這也是這本讀起來吃力的書能吸引那麼多人讀下去的原因之一。


歷史

儘管我知道這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但也是我……emm,興許也是大部分讀者,想盡力跳過去不讀的部分。


離家12年的青年黑回到他的故鄉——伊斯坦布爾,迎接他歸來的除了愛情,還有接踵而來的謀殺案。 一位細密畫家失蹤了,奉命為蘇丹繪製抄本的長者也慘遭殺害。蘇丹要求在三天內查出結果,而線索,藏在圖畫某處。


帕慕克以巧妙的後現代敘事,用一件發生在伊斯蘭世界的謀殺案件作為故事主軸,以貌似偵探小說的結構性線索展開故事,其間又插入了細膩動人的愛情,而其實他是在講述一段古老的奧斯曼藝術史的往事,由衝突、痛苦、共存三個不同的層面入手,借古喻今,探討生命與藝術的存在意義及信仰的衝突,呈現給讀者的是關於“文明衝突”的理性思考以及關於全球化語境中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的歷史性解讀。


這部分初讀是有些乏味的,帕慕克對整本書節奏的把控非常強,這是我堅持讀下去的原因之一。如果你在閱讀之前先翻翻書尾的《大事記》,也許會更容易明白文中內容的合理性。




“盲人和非盲人不相等”,這句引自《古蘭經》的話在書中被反覆提及。


帕慕克筆下詳盡地闡述了歷史上例位細密畫大師最終成為盲人的故事,他們是非盲人,透過了細密畫而最終進入了永恆的境界。


這種盲人而非盲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宗教和文化的信,和他們相比,那些不信的人才是瞎子。這樣理解就容易的多了 ,我們的雙眼在生活中見過太多這樣的畫面,也許這就是“盲人和非盲人不相等”的真實含義。




《我的名字叫紅》,內容太多,無法想象作者創作這本書花費了怎樣的精力。收穫很多,而得以言表的只有寥寥幾句。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更願意將這個故事讀下去。

讀書丨他們說,那些不信的人才是瞎子

老實說,上一次覺得讀書是體力活可是因為《百年孤獨》。同樣的,兩本書也一樣精彩,總之,很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