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社會情緒和消費信心靠什麼穩定?

單行線133


我覺得從幾個方面來看;

1、管理好大家的恐懼情緒。身處於疫情重災區的人們,大家對新型肺炎的恐慌是極其嚴重的,只能通過正確的引導與臨床的醫治成功,能讓大家從恐慌中走出來。


2、管理好大家的工作情緒。已經差不多20幾天沒有工作,可能還會持續30天,40天......大家的工作激情、工作的主觀能動性與受疫情影響的家庭原因等。需要進行很好的疏通和心理指導。


3、管理好大家消費心理。年前該用的用了,該花的花了,銀行貸款扣了,手上沒有現金了。這個時候,大家除了急切的想掙錢,還要正確的引導大家掙錢。經營企業、商家需要老百姓前來消費,手上現金不充足的情況下,消費必然打折。營業沒有利潤,員工沒有錢拿,消費者不敢不能消費,綜合矛盾需要進行解決與引導。


4、管理好生活的信心。很多人因為疫情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工作的信心與對生活的呆滯情緒。我們除了完善自身的休養以外,更多的向社會,向家人,身朋友傳遞正確的正能量,讓大家走出陰影 ,都能快樂生活每一天。


山城波哥


越焦慮越消費。在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等學者看來,現代化本身就是一個讓人焦慮的過程。然而,當下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所引發的社會焦慮,在短期內似乎很難用消費去緩解。

情緒狀態與免疫力密切相關,穩定的情緒是抵抗病毒的強有力屏障。

武漢同濟醫院專家提出多種居家隔離解壓方法:休息、運動、閱讀、有節制地獲取信息

所以我們要控制自己的心態,聽取專家和國家的話語,不要恐慌,堅信疫情是可以戰勝的。

消費信心理性化

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今年春節各行各業普遍延長假期,普通民眾也“宅家”閉門不出,毫無疑問,本該創造業績的黃金時期經濟十分慘淡,尤其是餐飲、旅遊、酒店、零售等行業可謂遭受重創。

一直與場景息息相關的消費金融行業,發放小微貸款的金融機構,受此次疫情衝擊也不小。線下場景分期業務無法開展、線下大額信貸業務風控遭受考驗、各項業務逾期飆升。受疫情影響,很多用戶無法正常工作,收入下降,也就無法正常還款。

一直以來,廣大的中小民營企業始終是中國經濟的活水源頭,一旦他們的目標從掙錢變成了活命,經濟形勢之困頓可想而知。倘若多年積攢下來的改革信心就此毀之一旦,實在是積重難返、令人扼腕。

近日國家稅收政策的本質是調整“民不患寡患不均”的社會收入結構,在保證社會資源效率最優的基礎上平衡各階層的稅收負擔。因此,根據疫情嚴重衝擊國民經濟的現狀,適當調整稅政是合理且必要的。對面臨經營危機的中小企業,呼籲國家在這半年內降低甚至免徵增值稅及所得稅,延緩彙算清繳等稅政改革的推廣週期,一方面緩解中小企業面臨“無所得卻要交稅”的不合理局面,另一方面減少特定社會階層在經濟恢復初期的結構性矛盾。

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可控勞動要素主要是人力和租金。國家應當自上而下地對地產業主給予規模化補貼,並通過減租免租等方式精準惠及中小企業,實打實地降低其日常經營負擔。

此外,基於疫情可防可控的前提,允許企業對勞動制度進行適時調整,根據其自身的經營狀況靈活決定用工政策,並在社保、五險一金等方面予以優惠補貼,幫助疫情期間依政承擔了鉅額員工成本的企業主們,度過眼下可預見的經營危機。

2020年,我們仍然相信國家的多項政策可以拉動經濟發展,疫情之後,包括消費金融在內的各個行業都將得到全面激活,仍在堅守寒冬、會隨著這場疫情戰鬥的勝利,一起走上新的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