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面的分区司令相当于什么级别?

国足英才


首先我们要知道“分区司令”是什么?分区司令其实就是负责指挥军队分区所属部队的长官,他们的直接领导人是省军区司令,相当于什么级别?正师级,军衔为大校。

背景: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设立了军分区,包括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抗日战争时期,一般是由旅或者团兼负军分区的任务。

那么《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面的分区司令又相当于什么级别?

其实这部剧在当时可以说非常火爆,里面有个人物就是陈大雷,扮演者是张国强,在剧中就是担任新四军第六分区的司令员。

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区都分为两级,分别是一级军区和二级军区,在二级军区下就设立了数量不等的军分区,这里面就包括了陈大雷所在的第六分区,确切来说应该是【新四军某二军区的第六军分区】。

按理来说,陈大雷所在的六分区,原本是由八路军的主力团或者新四军各个旅所建立的,然是剧中陈打来实际上只有一个营的兵力,不过剧中陈大雷的任务也就是在苏北开辟新区,也就是说第六分区,陈大雷这个分区司令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他最初建立了一个团的编制,但是因为人数不够,所以先建立了三营,有人说事实上只建立了一个连,尤其是在小黄庄战斗中就可以看出,陈大雷手下确实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差点被日本的一个中队消灭。

所以通过剧中的一些情节可以看出,陈大雷所在的分区司令应该是相当于团级;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当时低我力量太悬殊,八路军和新四军采用的都是化整为零的方法,将部队以营连的单位形式分散到全国各地,之后再通过他们在当地发展根据地,建立地方政权,这样队伍也会逐渐壮大。

之所以用军分区的模式主要就是为了方便管理,这其实也可以从另外一部剧中得到答案,就是《历史的天空》,这里面的姜大牙在麒麟山担任军分区司令,他就是属于团级干部,所以说陈大雷自然也是团级。

不过从剧中推测,陈大雷也有可能是师级或者旅级,然而因为他所在六分区的兵力太少,所以更像是团级,按理来说像其他军分区都有几个团,这样的军分区司令显然至少是旅级的。看看现在就知道了,现在每个地区的军分区,行政级别大多都是正师级,甚至还有少将军衔级别的人担任。

总之一句话,《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面的陈大雷担任的分区司令,完全就是想空手套白狼,想逐渐扩大队伍,先是以连排兵力建立起来,之后发展成为一个团甚至数个团。

因为当时陈大雷的目标就是将六分区发展成为至少五个团的兵力,早在国军第五十五师师长李欢问他的时候就吹嘘过,证明他是想往这方面发展的,倘若真有这么多的兵力,那陈大雷这个分区司令就绝对不是团级了,很有可能达到师级。


猫眼观史


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陈大雷这个六分区是个“新区”,刚开服,处于“内测”阶段!<strong>

当时有三个营的编制,不过只有三营是战斗部队,一营二营只是空壳子,还停留在口头规划上。

而三营也好不到哪里去,底下三个连,能打的也就三连,二连刚拉出来个架子,一连则是待见。

这样看来,六分区满打满算也就一个半连的兵力。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当然了,陈大雷这个军分区司令级别还是挺高的,至少是团长以上。

要知道当初联合作战的时候,陈大雷被包围,一分区司令员刘强可是直接带了一个主力团来增援。这说明,这个军分区的级别应该要比团要高一点。

团长以上是什么?师长和旅长!

不过,陈大雷的级别肯定到不了师长。

因为新四军师长就那么些!

当年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之后,先后统编成了7个师!师长从1到7分别是粟裕、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李先念、谭震林、张鼎丞。那可都是名将,也没带过一个半连这样的规模。

而且要知道六分区只是一个军分区,其上面还有军区,有着“大司令”、“大政委”;而这个军区应该才是师一级编制,其“大司令”、“大政委”就差不多是师长、政委这样的师一级长官。

比如第三师为主体的“苏北军区”,其就是一个大军区,其军区司令员是第三师师长黄克诚。

所以,这个陈大雷应该是旅级干部!

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八路军的编制里面得到印证,386旅文主体组建的“太岳军区”,其上面就还有个“晋冀鲁豫军区”。

别看他陈大雷当年就一个连,论级别可不比有八个营的李云龙低!

当然了,谁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别看当时人少,架子搭起来了,后面人可就多了。当年八路军新四军就是这样“长大”的!值得一提的是,军分区到现在依然存在,其乃是属于军区(战区)底下的二级军区,是妥妥的师级编制。其司令长官军衔乃是大校级别,部分军区甚至会是少将。


白话历史君


《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提到,陈大雷担任司令员的六分区属新四军江淮军区领导,陈大雷的这个司令员相当于什么职务呢?

电视剧中的六分区司令员陈大雷

抗战时期,新四军没有电视剧所说的江淮军区这个建制,而是有一个苏北军区,这是江淮军区的原型之一。苏北军区和新四军第三师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师长和司令员都是黄克诚。苏北军区和新四军第三师下辖第7、第8、第9、第10旅和淮海、盐阜两个军分区。

新四军第三师主要干部合影

举一个例子,1940年代初中期,张爱萍曾先后担任新四军第9旅和第8旅旅长,兼任盐阜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和中共盐阜地委书记,和电视剧中的陈大雷地位相仿,所以说,陈大雷的这个分区司令相当于新四军的旅长级干部。

年轻时的张爱萍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军区在淮南淮北一带组建了江淮军区,下辖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和第34旅、独立旅等部队,司令员由陈庆先担任。这个时期的军分区司令员也是旅长级干部。

至于军分区所属部队的多少,那要看具体情况了。有些军分区与野战部队的旅一体化,这些分区实力强悍;但不少军分区只是管辖一些地方武装,直属的武装力量很少,像陈大雷的六分区就属于这种情况。


民国年间那些事


这部电视剧讲的是新四军,我就介绍下新四军的军分区,具体是什么级别,一个军分区大概有多少人。至于剧中的陈大雷,这个军分区貌似不到1000人,撑死了团长这个级别吧。实际上呢,新四军的军分区司令员,至少是团级,旅级的也有,甚至有副师级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不要把电视剧当做历史。我就从历史角度,分析下新四军的军分区。

新四军建军于1937年年底,成军于1938年年初。最初,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军部特务营,约有1万人。每个支队下辖两个团,但是第四支队下辖三个团,另外还有手枪团。所以呢,这个军有10个团又一个军部特务营,每个团呢多则上千人,少则六七百人。最开始呢,新四军没有军区或者军分区的概念和编制,基本的编制则是军部-支队-团-营-连-排,全军也就几万人。

到了40年代,皖南事变爆发了,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在皖南遭到了敌军的重兵围攻,几乎全军覆没。战后重建新四军,华中各地的新四军和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合计约9万人,被改编为7个师又一个独立旅。1师活跃于苏中,师长粟裕;2师活跃于淮南,师长张云逸;3师师长黄克诚,活跃于苏北;4师活跃于淮北,师长彭雪枫;5师活跃于鄂豫边区,师长李先念。

6师活跃于苏南,师长谭震林;7师活跃于皖中,师长张鼎丞;独立旅由八路军第115师的一个旅改编而成,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这些师级单位或者旅级单位,多则上万人,少则不到5000人。具体编制是,军部-师-旅-团-营-连-排,通常是三三制。至于军部,代理军长是陈毅,政委是胡服,参谋长是赖传珠,政治部主任是邓子恢,后来饶漱石接任为新四军政委。

粟裕的1师兼苏中军区,粟裕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这个军区下辖至少四个军分区,每个旅兼军分区。担任过旅长的叶飞、陶勇、王必成等人,都兼任过军分区司令员。每个军分区除了一个野战旅以外,还包括一些地方部队,人数多的军分区有上万官兵。人数少的军分区,也至少有两三个团的部队。至于这些军分区司令员,有开国上将,也有开国中将,也有开国少将。

其他军区也类似:例如2师兼淮南军区,师长罗炳辉兼任淮南军区司令员。陈庆先、成钧、谭希林等人都担任过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3师兼苏北军区,师长黄克诚兼任苏北军区司令员。苏北军区下辖两个军分区,旅长刘震兼任过军分区司令员,洪学智也担任过军分区司令员;4师兼淮北军区,师长彭雪枫兼任淮北军区司令员。淮北军区下辖四个军分区,其中两个旅兼军分区。

5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师长李先念兼任军区司令员。这个军区下辖五个军分区,每个军分区下辖一些地方部队,也是旅级单位;至于6师在苏南生存艰难,主力一部北上,余部和南下的1师主力合并,成立了苏浙军区,由粟裕担任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下辖四个野战纵队和两个军分区,每个军分区下辖1-2个独立团,还有若干个县总队,也是旅级单位,例如熊兆仁将军。

7师兼皖中军区,成立于1943年,师长张鼎丞兼任军区司令员。这个军区下辖三个军分区,每个军分区都是旅级单位。例如梁金华和孙仲德这两位旅级干部,都担任过军分区司令员。可以说,新四军的军区一般由师兼,军分区一般由旅兼。有些军分区没有野战旅呢,但是下辖1到几个独立团,还有一些县级地方部队之类,实际上呢级别相当于野战部队的旅。

另外呢新四军第6师,最初下辖两个旅。后来,一个旅渡江北上和1师会师。余下的第16旅则继续坚持在苏南抗日。再后来,1师派出王必成,率领2000多人南下,和第16旅组成新的16旅。苏南区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是江渭清,军事主官是王必成。这个区下辖几个军分区,还是旅级单位,但是我认为苏南区算是副师级单位。下边的几个军分区,相当于野战部队的团级单位。

到了抗战胜利前后,新四军已经发展到了30万人上下。此时的新四军,主要的军区有:淮北军区、淮南军区、苏北军区、苏中军区、苏浙军区、皖江军区、鄂豫皖湘赣军区。对应的部队分别是:4师、2师、3师、1师一部、1师一部+6师一个旅+浙东游击纵队、7师、5师。每个军区下辖野战部队,同时下辖几个军分区。每个军分区,其级别相当于野战部队的旅。

再后来,苏北军区,也就是3师的主力约3万人去了东北战场,留下了约3万地方部队;5师和南下的八路军合并为中原军区,下辖两个野战纵队和几个军分区,每个军分区都是旅级单位。接着,中原军区在突围前后损失惨重,剩余不到2万人,并且分散到多个解放区;其他几个军区(师)则留在华中,和山东八路军一部,合并后发展成为著名的第三野战军。

总体来说,抗战期间新四军的军分区通常由野战旅兼着,同时下辖一些地方部队,地位和野战旅相当。至于人数嘛,两三千的也有,五六千甚至上万人的也有。也有一些军分区,没有野战部队,只有1到几个独立团,同时下辖一些县级的地方部队,或者只有一些县级的地方部队,地位和人数都不如野战旅。江渭清的苏南区几个军分区,实际上和野战军的团相当,甚至还不如。

所以说,新四军的军分区,司令员的级别和地位,至少是正团,也有副旅级,通常是正旅级,也有少数副师级的。人数嘛,几百人的也有,几千人的也有,上万人的也有,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来说,一个军分区,三四千人或者五六千人还是比较常见的。七八千人或者上万人的,毕竟不多见。至于陈大雷,至少是团长级别吧。但是他的部队太少了,说是旅长呢又不够格。


铁木禛


《我的兄弟叫顺溜》中分区司令陈大雷应该是正团职。

大家都知道,一般来讲,部队的编制体制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但严格意义上来讲,部队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个编制来划分的。尤其是在抗战时期。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编制体制也不一样。八路军设总指挥、副总指挥,下辖115师、120师、129师,师以下设旅、团、营。

而新四军总兵力为一万余人。叶挺为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及党代表。下辖4个支队:一支队司令员为陈毅,二支队司令员为张鼎丞,三支队司令员为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兼任,四支队司令员为高敬亭。后又将支队又改编为7个师,第一师,师长粟裕,第二师,师长张云逸(兼),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第七师,张鼎丞任师长。师以下设旅,旅以下设军分区。如新四军第16旅在江南设立了四个军分区,即:茅山、路南、大滆涌、郎广军分区。从这一点来看,陈大雷这个六分区的司令为正团职。

当然,当时的部队番号有时也有变动,称谓不同。有军区和军分区之分。新四军军区,如罗炳辉曾任淮南军区司令,粟裕为 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而象陈大雷的六分区属军分区。

那为什么要叫军分区,而不叫团呢?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抗战的需要,编制大,有名气,可以迷惑、震慑敌人。同时,可以随时招兵,补充员额,扩大队伍。





zj史海拾贝


《我的兄弟叫顺溜》是继《亮剑》《历史的天空》之后的一部优秀抗战电视剧,虽然剧中也有不少神剧剧情,但总的来说,不改热血本色。

在这部剧中,顺溜的哥哥陈大雷是军分区司令,有人想问,这个军分区司令是什么级别,建国后可以授予什么军衔?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

从电视剧剧情来看,陈大雷带着一个连兵力挺进苏北建立新的根据地,虽然号称司令,却只有一个连兵力,遇上鬼子一个中队(满编180到200多人)就差点被全歼。这样的司令实在是太灰头土脸了。

事实上,这个剧情,在真实的抗战中屡屡出现。《亮剑》中的李云龙,被任命为新一团团长时,要枪没枪要人没人,怎么办?往往就是一个连甚至一个排的兵力,挺近敌人根据地,向群众宣传抗战,然后招兵买马。部队稍微壮大一些,就开始袭击敌人炮楼,伏击敌人车队,抢到武器就扩军,招到新兵就扩军。一个团,一个旅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我军挺进敌后要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这决定了一开始所带兵力不可能太多。以萧华挺进冀鲁边为例,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肖华带兵从山西一路就到了山东乐陵县。到了乐陵,就成立了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下辖第五、第六和津浦支队。每个支队下面还下辖了三个团。就是说肖华的纵队相当于师,支队相当于旅,那么这一个“师”是怎样扩大起来的呢?其实三个支队只有115师一个正规营,其他基本都是吸收抗日武装,招收新兵形成的。

那么,说回军分区概念,新四军的军分区到底相当于什么级别?

答案很简单,军分区司令就是旅长,而军分区,大概能有三个团兵力。新四军重建初期期的一个团,常常就是一千人左右。一个军分区的兵力名义上是一个旅,实际上兵力也就3000人上下,相当于一个旅。

以黄桥战役为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以7000兵力对抗来犯的韩德勤部3万多人。这7000兵力,却包含了9个团,平均到每个团里面,也就是800多人。如果去除了非战斗人员,一个团也就500多到600人。

所以,当陈大雷带着一个连兵力开辟新四军苏北军区第六军分区时,千万不要觉得是神剧,这是新四军和八路军的常规操作。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四军的番号,很有一种虚张声势的感觉。团长以上不管是师长还是旅长,一律称作司令,团长以下,营长、连长、排长,也不管带多少兵,反正先干着,有了枪就能扩军。于是乎,陈大雷明明只有一个营,还给个三营的番号。一看三营番号,别人还以为一定会有一营和二营呢。还有的直接整出来独立团独立营,直属于师叫独立团,直属于旅叫独立营,不知道的还以为独立团后面还有一个师呢!

扩军方便、虚张声势,这就是新四军番号的秘密。尤其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一毛钱军饷也不拿,番号自然就是随便上了。

另一个问题是,陈大雷如果发展的好,将来能授予什么军衔?

最高有可能是上将吧!

不妨来看看新四军下辖的7个师(二级军区)23个旅(军分区)的旅长们都是什么军衔。

新四军第一师师长是粟裕大将,下面三个旅分别是叶飞第一旅,王必成第二旅,陶勇第三旅,三个旅分别兼任苏中军区第一第二第三军分区。1955年授衔中,叶飞是上将,王必成和陶勇是中将。

新四军第二师师长是张云逸大将,下辖的三个旅分别是梁从学第四旅、成钧第五旅和谭希林第六旅。这三个旅分别兼着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等,梁从学、成钧后来授予中将,黄埔五期的谭希林未授予军衔。

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是黄克诚大将,下辖第七第八第九旅,旅长分别是彭明治、田守尧、张爱萍。这三个旅长,彭明治是开国中将,田守尧1943年牺牲,张爱萍则是开国上将。另外,第五旅政委吴信泉是开国上将,第六旅政委韦国清也是开国上将。

第三师还曾成立了一个独立旅,旅长是原第五旅政委吴信泉中将。

相对而言,新四军的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实力比较雄厚,旅长们后期发展也好的多。后面四个师就没有这么好了。在这里篇幅有限,不再赘述。

陈大雷在《顺溜》中开辟的是苏北军区第六军分区,这个军分区在哪里呢?

苏北军区是1943年成立的,由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担任军区司令。黄克诚,就是剧中陈大雷讲的“大司令”。原来的淮海军区和盐阜军区改为了苏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和第六军分区。到1944年冬,苏北军区扩军很好,仅民兵就有89830人。

陈大雷如果是军分区司令,在解放战争中有可能成为纵队司令,建国后要么中将要么少将,上将难度有点太大了。


历史知事


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清楚军分区是什么概念,在新中国成立的漫长斗争中军分区的级别也在不断变化。




在《我的兄弟叫顺溜》这部大家都熟悉的抗日电视剧当中讲的是陈大雷领导的六分区的战斗故事,在新四军以及大军区领导下开展的抗日武装斗争。 当时陈大雷由于刚组建六分区手下只有一个三营,并且三营只有一 个连队的编制从人员配置来看级别较低,从现在来看军分区的级别相当于正师级军衔为大校也有一些是少将,然而在当时来看第一军分区由于成立时间最早发展的时间最早,当时下辖有几个团。



在当时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的时候陈大雷建立第六分区是成立了一个团的编制的,只是由于兵力太少相当于只有一个连队而已,从这可以看出陈大雷的分区司令相当于旅团级,看过亮剑的朋友都知道李云龙干掉鬼子的“华北观摩团”剧中原型王近山将军就是军分区司令员。主要是当时共产党为了国共统一作战将部队整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采用的都是化整为零的方法让各营连各自发展。

为了方便管理所以采用军分区的模式不过当时的二级军区和军分区之间的级差很模糊,一直到了解放战争后期随着解放军部队的扩大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四级军区概念。从1955年部队开始授衔制以后,军分区司令员为正师级一般由大校或者是少将出任。

观影先锋剪辑


分区司令,说的应该是张国强扮演的新四军第六分区司令员陈大雷。军分区司令与旅长同一级别,区别在于旅长率领主力部队,军分区司令率领地方部队。

按照《我的兄弟叫顺溜》剧情,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后期。第一集时,新四军在江北地区创建了第六分区,军区任命陈大雷为分区司令,顺溜所在三营就是第六分区下属部队。

既然是军区任命分区司令,由此可见,新四军的军分区上一级是军区。

皖南事变后,我党重建新四军军部,以陈毅为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并重新整编,整编后的新四军全下辖7个师,师下辖若干旅和独立团,各师负责人分别是:

第1师师长粟裕;第2师师长张云逸;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第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第7师师长张鼎丞。

新四军还在活动区域成立若干军区,这些军区一般设在7个主力师活动区域,且师部一般兼所在军区机关,如苏北军区机关由第三师师部兼,淮北军区机关由第四师师部兼,鄂豫皖湘赣军区机关由第五师师部兼任,等等。

很明显,新四军的军区与7个主力师平级,则军区司令与师长平级,即师级干部,也就是《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所说的“军区大司令和大政委。”

以此类推,军区下设军分区,师下辖旅,且常由旅长(副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副司令员),故军分区与旅同一级别,军分区司令员与旅长平级。

之所以既有旅,又有军分区,主要是因为新四军部队战斗力不同,旅一般是作为主力和机动部队直接由师部统一指挥,军分区则主要是指挥其他战斗力相对较弱的地方部队。

验诸史实,新四军第五师下辖1个主力旅、9个军分区,说明旅和军分区平级;开国中将陈庆先,曾任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副旅长兼津浦路西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二师第五旅副旅长兼路西军分区副司令员、第六旅旅长兼路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说明旅长和军分区司令平级。

综上所述,《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面的分区司令相当于旅长。二者互不管辖,区别在于旅长指挥的是主力部队,而分区司令指挥的是地方部队。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诚邀,如题。王宝强作为实力派演员的代表,一向靠演技吃饭,那么在王宝强的作品——《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的六分区军区司令相当于什么级别呢?其实剧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不信?那我们就来看看



剧中提到,陈大雷的六分区隶属新四军江淮军区,新四军是国民革命军军一级别的建制,底下的军区应该是师级别建制。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大雷的部队应该是一个团级编制。再说实际兵力,六分区除开陈大雷最高级别干部是三营长,所属部队也就一个三营三连。所以小编以为,六分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挂着团级编制的加强连,而六分区司令陈大雷自然也就是是团职干部啦。


但是新四军的编制其实不能完全参照国军。

按照以上的论述,六分区好像是团级编制无疑,然而细细想来,六分区的级别可能不止如此。首先,剧中谈到国民党55师是与六分区对等的编制,其次,军区一分区刘强曾经带着一个团的兵力支援“小六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六分区的编制至少也是师旅一级。

总得来说,这个问题其实有些矛盾。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陈大雷究竟是“团长”还是“师长”呢?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就是一个团级单位而已,剧中的时间是抗日战争即将结束之前不久,当时的新四军下辖七个师,每个师都以所在根据地的地区建立了二级军区,比如“苏中军区”,“苏浙军区”,“浙南军区”等等,其中最大的是以第五师为基础的“中原军区”,师长们一般都兼任这些二级军区的司令,比如第一师长粟裕兼任苏中军区司令,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兼任苏北军区司令,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等等,这些人就是剧中“大司令”那个级别。在这些二级军区以下,又以旅或者团级单位根据自己部队作战区域的分布情况,建立了若干个“军分区”,每个军分区下辖一到两三个主力团,和数量不等的军分区地方部队。剧中的所谓六分区,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和一个营的干部架子,所以,这个所谓的六分区,只能是一个团级单位,而且在现实中,这样的军分区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这个时候的新四军已经不缺兵员了,正规部队达到30万人,民兵达到了90万人,但凡是需要建立军分区的地区,至少会有一个主力团作为基础,加上军分区所属的“独立营”“县大队”之类的地方部队,可以随时把部队扩充一倍以上,像六分区这样穷困潦倒的军分区是不可能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