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不等人人要勤奮,太康縣農民田地平整好,就等育苗了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春喜 通訊員 楊澎濤 王青俊

天剛亮,太康縣轉樓鎮褚莊村周商家庭農場負責人張安營就戴上口罩,來到村頭的大棚地裡忙活開了。

平整、打畦……看著大棚內整理好的田地,張安營伸了一下腰:“田地已全部整理好,就等著大規模育苗了!”

疫情發生後,為不耽誤農時,轉樓鎮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組織縣鄉農技人員和各村黨支部成立春耕生產服務隊,在用工、購肥、種植等方面,積極為農戶提供春耕備耕生產和農業種植技術指導。

張安營的周商家庭農場位於褚莊村西頭,去年他種植了30多畝西紅柿,還帶動十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今年,我準備再種點西瓜、辣椒、大蔥等”。

立春後,張安營開始整理晾曬大棚田地。他電話聯繫上服務隊一名農技人員。在農技人員的微信視頻指導下,撒肥、機械翻耕……30多畝大棚田地很快整理完畢。

土地翻耕後,張安營還要僱工人到田地進行打畦、覆蓋薄膜等精細化管理。為了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他找人幹活時,都是通過電話與村民聯繫。

“一個棚一到兩個人,嚴格控制人數,要求全部戴口罩上崗。休息時,工人之間也不能坐在一塊聊天,要保持3米以上的距離。”張安營一臉嚴肅。

“來,老張,給你和工人測量一下體溫。”說話間,幾名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來到大棚內。在春耕備耕中,鎮政府抽調部分工作人員與鎮衛生院醫護人員一起,每天深入到全鎮各村,對耕作者進行體溫檢測,檢查防控措施。

醫護人員剛離開,張安營的電話鈴響了,是廣東一位老客戶向他預訂西紅柿。“未種先賣,今年又是個好年成……”放下電話,張安營兩眼眯成了一條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